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是指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尿道的感染性炎症.分为上、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为肾盂、肾盏、肾小管及输尿管的感染,通常称为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下尿路感染为膀胱、尿道的感染,多见膀胱炎.上尿路感染常伴有下尿路感染.下尿路感染可单独存在.在我国发病率为91‰,多见于女性,女:男为10:1,好发于已婚、育龄妇女、老年人及女婴,妊娠期患病率最高,其中又以农村妇女多见.  相似文献   

2.
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是小儿科领域里第三常见的疾病,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URI)及肠胃炎。不过由于诊断不易,往往会被忽视。它可分成两种,一种是在肾脏内细菌的感染,称为急性肾盂肾炎;一种是在下尿路感染,称为膀胱炎或尿道炎。临床上常常很困难区分尿路感染的范围,所以通常称之为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3.
男尿路滴虫感染三例报告胡培定(舟山市普陀区中医院邮编316100)尿路感染常表现为脓尿膀胱刺激症状(尿急、尿频、尿痛)。临床上把上述症状常笼统考虑为细菌性尿路感染。本人从88-91年期间诊治了12例难治性尿路感染,发现3例为滴虫感染,报道如下:1临床...  相似文献   

4.
尿路感染是指尿路内有大量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的尿路炎症,可以有或没有临床症状.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尿路感染可分为多种.根据致病微生物不同,可分为细菌性和真菌性尿路感染,其中以细菌性最为常见;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为肾盂肾炎,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后者为膀胱炎;根据有无尿路功能上或解剖上的异常,尿路感染又可分为复杂性尿路感染和非复杂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指伴有尿路梗阻、尿流不畅、结石、尿路先天畸形等解剖和功能上的异常,或在慢性肾实质疾病基础上发生的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55例尿路感染进行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值的测定,上尿路感染的临床符合率为88%,下尿路感染的临床符合率为90%,认为尿NAG酶可作为上、下尿路感染定位诊断的一项指标。尿路感染的诊断,单凭临床症状及中段尿培养细菌计数每毫升尿在10万以上,只能说明是尿路感染,但不能说明是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还是下尿路感染(膀胱炎)。近两年来,我们对55例尿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β2-MG及分泌型IgA在尿路感染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3例上尿路感染、46例下尿路感染患者分别行尿β2-MG及分泌型IgA水平测定。结果上尿路感染组尿β2-MG值和分泌型IgA值显著高于下尿路感染组(P均<0.01);上尿路感染组尿β2-MG、分泌型IgA增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下尿路感染组(P均<0.01)。结论尿β2-MG及分泌型IgA在尿路感染定位诊断中均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尿路感染一般是指细菌侵犯尿路任何部位引起炎症的总称。尿路感染可分上尿路感染(如输尿管炎、肾盂肾炎)及下尿路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等)。上尿路感染时菌尿排入膀胱又可引起膀胱炎,二者往往同时并存。临床主要表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与中医淋证症侯相似。笔者翻阅研究了有关中医著作,总观55年以来各种杂志对尿路感染的探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来临床实践,对尿路感染病人停用西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A型肉毒毒素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飞宇 《医学研究杂志》2008,37(12):121-123
当神经系统病变如脊髓损伤、脑血管疾病或非神经性病变影响排尿时,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协同性遭破坏,产生排尿梗阻,由神经性原因导致的称为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DESD),无神经性病变者称为排尿失调.DESD及排尿失调导致排尿功能障碍、尿潴留、尿路感染等,最终引起上尿路积水、肾功能损害.近年国外应用A型肉毒素(BTX-A)治疗DESD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印迎春  张亚铃  孙艳梅 《中外医疗》2009,28(14):147-147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它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前列腺内结缔组织过度增生,以至压迫尿道,导致排尿不畅,尿潴留、尿路感染等。临床上称为前列腺肥大。近年来,老年性前列腺肥大志者逐渐增多,在临床上,做好前列腺摘除术后的护理,是一项主要问题和基本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癃清片不同剂量治疗上、下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95例患者中下尿路感染者190例,上尿路感染者105例,上、下尿路感染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下尿路感染者分为A组96例和B组94例,上尿路感染者分为C组56例和D组59例。A、C两组给予癃清片低剂量口服,一次6片,每日2次;B、D两组给予高剂量口服,一次8片,每日3次。结果:癃清片不同剂量治疗下尿路感染有效率为A组80.2%,B组85.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癃清片不同剂量治疗上尿路感染有效率为C组55.4%,D组7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小。结论:下尿路感染治疗中,低剂量组与高剂量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上尿路感染治疗中,高剂量治疗疗效明显优于低剂量,癃清片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1.
李兴仁 《吉林医学》1990,11(4):199-201
肾盂肾炎是尿路感染中的常见病,它是由致病菌侵入尿路而直接引起的感染性炎症。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10,尤以妊娠期及产褥期妇女更易发病。按尿路感染部位可分上、下尿路感染,下尿路感染常为膀胱炎及  相似文献   

12.
儿童尿路感染分为上尿路感染及下尿路感染,其治疗分为一般治疗、局部治疗、全身治疗,其转归与致病因素及治疗情况有密切关系。作者就儿童尿路感染治疗和转归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张琦 《医学研究杂志》2008,37(3):130-131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对小儿尿路感染(UTI)定位的意义.方法 37例尿路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上、下尿路感染组,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并与尿β2-微球蛋白(β2-MG)做相关分析.结果 1.上尿路感染组患儿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下尿路感染患儿组(P<0.01).2.上尿路感染患儿血清PCT水平与尿β2-MG水平无相关性(r=0.260,P>0.05).结论 血清PCT可作为鉴别上下尿路感染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尿路感染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者。根据尿路感染发生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指肾盂肾炎,后者主要指膀胱炎[1,2]。尿液取样及收集过程中由于存放  相似文献   

15.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对尿路感染定位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尿路感染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多为肾盂肾炎,病变往往同时累及肾盂肾盏、肾间质和肾小管;后者主要为膀胱炎[1]。尿路感染定位诊断是临床医生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近年来被认为是肾小管损害的敏感指标。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尿路感染时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改变的情况,探讨其对尿路感染定位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收集74例我院1997年1月~1998年5月门诊和住院的尿路感染患者。入选标准是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菌落计数≥105/ml。所有患者分为2组,即上尿路感染组和下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16.
尿路感染系临床常见疾病 ,分为上尿路感染 (肾盂肾炎 )和下尿路感染 (膀胱炎 ) ,其中膀胱炎约占 6 0 % ,多见于女性。寻找有效治疗尿路感染的药物。笔者应用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30例 ,获得较好疗效。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30例尿路感染者均为沁水县人民医院内科门诊患者 ,  相似文献   

17.
泌尿系感染选用抗生素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华栋 《中国医刊》2001,36(9):17-18
泌尿系感染是一种很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上尿路感染主要指急、慢性肾盂肾炎 ,下尿路感染主要指急、慢性膀胱炎和尿道炎。其中 85 %的尿路感染是由大肠杆菌所致 ,其他的致病菌还有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产碱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变异的L型菌、厌氧菌、真菌、结核杆菌等。泌尿系感染的治疗主要是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的选择须从病人、致病菌以及药物动力学 3个方面综合考虑 ,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 选用抗生素的原则1 1 对于泌尿系感染患者  尤其是上尿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乡村医生》2005,21(11):19-20
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根据感染部位及有无合并症,可将尿路感染分为单纯性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单纯性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依照其病程又可分为急性和反复发作性。急性单纯性上、下尿路感染多见于门诊和急诊患者,病原菌80%以上为大肠埃希菌;而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除仍以大肠埃希菌为多见(30%-50%)外,也可为肠球菌属、变形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  相似文献   

19.
泌尿道感染简称尿感,可累及尿道、膀胱、肾盂及肾实质.可分急性和慢性两种.反复感染者可导致肾损害、致病菌80%~90%为肠道杆菌所致.泌尿道感染(UTI)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长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而引起损伤,按病原体侵袭的部位不同,分为肾盂炎、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又称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合称下尿路感染.由于小儿时期感染局限在尿路某一部位者较少,且临床上又难以准确定位,故常不加区别统称为UTI.可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为症状性泌尿道感染(UTI)和无症状性菌尿.  相似文献   

20.
尿路感染通常是指泌尿系统包括尿道、膀胱、输尿管、肾盂肾盏以及肾间质等部位的细菌感染。这是临床的常见病之一。有人认为复发性尿路感染发病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某些尿路感染的病例在临床上并无症状,直到尸检时才被发现,因而就造成了临床上及早诊断和彻底治疗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