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鱼皮酸溶性和酶溶性胶原蛋白的提取及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建忠  安辛欣  王林  胡秋辉 《食品科学》2006,27(12):556-559
本文研究了从草鱼皮中提取酸溶性胶原蛋白(ASC)和酶溶性胶原蛋白(PSC)及其部分性质。草鱼皮中ASC和PSC的提取得率以干基计分别为8.0%和18.6%;对草鱼皮ASC和PSC的紫外光谱分析,最大吸收峰都接近223nm;SDS-PAGE电泳图谱显示草鱼皮胶原蛋白是由两条不同的α链组成,分子量都在100kDa以上,与猪皮I型胶原蛋白相似;草鱼皮ASC和PSC热变性温度分别为33.8、34.5℃,只比猪皮的热变性温度(37℃)低3℃左右。结果表明草鱼皮胶原蛋白在功能食品、医药、化妆品、制药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人工养殖大鲵皮胶原蛋白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温4 ℃条件下,采用酸法(0.5 mol/L乙酸)和酶法(胃蛋白酶)对人工养殖大鲵皮中的胶原蛋白进行了提取,对提取纯化后的两种不同类型的胶原蛋白--酸溶性胶原蛋白(acid-soluble collagen,ASC)和胃蛋白酶酶促溶性胶原蛋白(pepsin-soluble collagen,PSC)其各项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SC和PSC均包含2 条α链及它们的二聚体β链,为Ⅰ型胶原蛋白;ASC和PSC中甘氨酸含量最高,其次为谷氨酸和脯氨酸,胱氨酸含量最低;ASC和PSC中亚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44和173(以残基/1 000残基计),两者热变性温度分别为23.5 ℃和26.5 ℃,表明PSC的热稳定性较优;ASC和PSC的紫外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233.0 nm和232.0 nm波长处,符合胶原蛋白的特征;ASC和PSC的红外特征吸收频率相似,均含有酰胺Ⅱ带、酰胺Ⅲ带及在两酰胺带间的一系列吸收峰,表明ASC和PSC中胶原蛋白的三螺旋结构较为完整。  相似文献   

3.
采用酸法和酶法从鲽鱼骨中提取制备得到酸溶性胶原蛋白(ASC)和酶溶性胶原蛋白(PSC),对ASC与PSC进行紫外吸收(UV)、红外吸收(FTIR)、亚基组成(SDS-PAGE)、热稳定性(DSC)、微观结构(SEM)以及流变学特性(DHR)分析。UV显示:ASC与PSC分别在227 nm与226 nm处有最大紫外吸收峰。FTIR图谱表明:ASC与PSC保持了三螺旋结构。SDS-PAGE电泳图表明:ASC与PSC是Ⅰ型胶原蛋白。DSC测定ASC与PSC的热变性温度分别为52.24℃与49.65℃。SEM显示:ASC与PSC呈现交织状纤维网状结构。DHR表明:1%的ASC溶液或PSC溶液在振荡频率0.1~10 Hz范围主要表现为弹性且具有较高的凝胶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俄罗斯鲟鱼皮为原料,采用酸法和酶法提取胶原蛋白,研究了酸溶性胶原蛋白(ASC)和酶促溶性胶原蛋白(PSC)的蛋白类型、结构、热变性温度和溶解度等理化性质,并与牛跟腱I型胶原蛋白(BATC)进行比较。SDS-PAGE电泳图显示ASC和PSC均包含了两条α链(α1链和α2链),为I型胶原蛋白;傅立叶红外光谱图表明提取的2种胶原蛋白均保存了完整的三螺旋结构,但ASC的有序度相对较高;ASC和PSC的热变性温度分别为32.48℃和32.68℃,低于BATC;在酸性pH条件下(pH 1~4),ASC和PSC溶解度较高,当Na Cl浓度大于2%时,PSC的溶解度较高;扫描电镜显示2种胶原蛋白均为网状结构,ASC的孔径较均匀,且孔径较小。上述结果表明提取方法不同,导致2种胶原蛋白的理化性质具有一定的差异,但都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溶解性,能形成较好的网状结构,有潜力的作为胶原蛋白的替代来源。  相似文献   

5.
选用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鱼皮为材料,用乙酸和乙酸-胃蛋白酶,分别提取鱼皮中的酸溶性胶原蛋白(acid-solubilise collagen,ASC)和酶溶性胶原蛋白(pepsin-solubilise collagen,PSC),并对其理化性质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提取得到的ASC纯度高达93.11%,PSC纯度高达93.46%;紫外吸收分析表明,ASC和PSC的吸收峰值均在233nm处;蛋白图谱中两种胶原蛋白均由两种不同的α链(α1) 2α2组成,具备Ⅰ型胶原蛋白的特征;ASC和PSC的傅里叶红外图谱相似,具有完整的三螺旋结构;ASC的变性温度为34.2℃,PSC的变性温度为33.9℃.  相似文献   

6.
以鲢鱼鱼皮和鱼骨为原料,分别采用酸法和酶法从中提取酸溶性胶原蛋白(ASC)和酶溶性胶原蛋白(PSC),探讨其在氨基酸组成、等电点、热变性温度及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不同类型的胶原蛋白的紫外光谱扫描结果较为类似,在230 nm波长处均出现最大吸收峰,在280 nm波长处吸收峰不明显,氨基酸组成和比例大体类似,均符合Ⅰ型胶原蛋白的特征。鱼皮ASC、鱼皮PSC、鱼骨ASC、鱼骨PSC的热变性温度分别为30.5,31.7,31.2,32.1℃,等电点均在6.7左右。胶原蛋白的黏度随蛋白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Na Cl含量的增加而降低;p H值对胶原蛋白的黏度影响较大,在等电点附近时黏度最低,p H 3时黏度最大。  相似文献   

7.
鹿骨胶原蛋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酸和酶提取法从鹿骨中提取酸溶性胶原蛋白(ASC)和胃蛋白酶促溶性胶原蛋白(PSC),利用紫外扫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DSC、SDS-PAGE垂直电泳和氨基酸分析仪,研究了鹿骨胶原蛋白的结构、热收缩温度、相对分子量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紫外扫描分析,鹿骨的ASC和PSC在234nm处均有强烈吸收,具有胶原蛋白的特性;红外光谱说明胶原纤维保留了大量的三股螺旋结构;经DSC测定,鹿骨的ASC和PSC热收缩温度分别为55℃和58℃。SDS-PAGE电泳显示,胶原蛋白含有3条不同的链,α1、α2和β链。氨基酸分析表明,具有典型胶原蛋白的氨基酸组成。  相似文献   

8.
不同方法提取鲢鱼皮胶原蛋白的理化特性比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别采用酸法(ASC)、酶法(PSC)和热水浸提法(HWSC)提取鲢鱼皮胶原蛋白,考察不同提取方法对鱼皮胶原蛋白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3种方法所提取的鱼皮胶原蛋白的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都较为相似,在232 nm处均出现胶原蛋白的最大吸收峰,在280 nm处几乎无吸收;SDS-PAGE电泳图谱显示3种方法所提取的胶原蛋白,其亚基组成形式均为(α1)2α2,同时,3种方法所提取的胶原蛋白其氨基酸组成和比例类似,均符合Ⅰ型胶原蛋白特征。热水浸提法所提取的鱼皮胶原蛋白(HWSC)羟脯氨酸含量较低,凝胶特性较好,酸法提取对胶原蛋白空间网络结构影响最小。ASC、PSC和HWSC的热变性温度分别为31.05±0.14℃、31.45±0.01℃、43.75±1.20℃。不同提取方法对鱼皮胶原蛋白的羟脯氨酸含量、流变学特性、热变性温度及微观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梅花鹿角盘为原料,利用酸法和酶法提取梅花鹿角盘酸溶性胶原蛋白(ASC)和酶溶性胶原蛋白(PSC),研究其结构和理化性质,为开发胶原蛋白新资源,提高鹿产品附加值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梅花鹿角盘ASC和PSC符合Ⅰ型胶原蛋白氨基酸的特征分布。其中蛋氨酸含量最低,羟基化程度较高,分别为45.69%和46.30%。ASC和PSC至少由两条α链(α1和α2)组成,β链含量较高,并含有少量的γ链。ASC和PSC二级结构相似,均出现酰胺A、B、Ⅰ、Ⅱ和Ⅲ的特征吸收峰,保存着三螺旋结构。ASC和PSC在280 nm处基本无吸收,其最大吸收峰位于219.0 nm和224.0 nm处。ASC和PSC溶液的pH越接近pI值,其溶解性、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越小。当NaCl浓度为0~2 mol/L时,增加盐量可以增大ASC和PSC的溶解性、起泡性;盐浓度在0~0.4 mol/L范围内,能提高ASC和PSC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蛋白浓度0.5%时,两者的乳化稳定性最大,蛋白浓度4%时,两者的乳化稳定性最小。  相似文献   

10.
以秘鲁鱿鱼皮真皮为原料提取酸溶性胶原蛋白(ASC)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秘鲁鱿鱼皮真皮ASC的羟脯氨酸含量为8.03%;SDS-PAGE分析表明其为I型胶原蛋白,至少含有2类亚基(α1和α2);紫外(UV)扫描光谱最大吸收波长为228 nm;红外(FTIR)光谱分析表明分子中存在三螺旋结构;热变性温度为32.0℃,比其他水产鱼类皮肤ASC高;相对溶解度p H2.0时最大,p H6.0时最小,分别为100%和8.57%;盐浓度达到2.0%以上时,相对溶解度迅速下降至4.23%。秘鲁鱿鱼皮可以作为一种提取酸溶性胶原蛋白的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