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吸入氧浓度 (FiO2 )改变对肺氧交换指标的影响。方法 :6例 (9例次 )呼吸功能不全和 1例原因不明杵状指患者在病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下 ,在FiO2 改变前后 30min分别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 ,计算肺泡氧分压 (PAO2 )及肺氧交换指标 ,然后用SPSS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FiO2 改变前后肺泡 动脉氧分压差 (P(A a) O2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 ,动脉 肺部氧分压比 (PaO2 /PAO2 )、呼吸指数 (RI)和氧合指数(PaO2 /FiO2 )差异没有显著性 (P >0 .0 5 ) ;FiO2 提高与P(A a) O2 升高在不同个体没有相关性 (r=0 .2 38,P >0 .0 5 )。结论 :P(A a) O2 明显受FiO2 影响 ,PaO2 /PAO2 、RI和PaO2 /FiO2 受FiO2 影响较小 ,因此 ,在不同吸气氧浓度情况下用PaO2 /PAO2 、RI和PaO2 /FiO2 判断氧交换有无异常比P(A a) O2 更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背驮式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肺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变化.方法 36例背驮式肝移植患者,留置Swan-Gunz导管和右桡动脉插管,于无肝前期、无肝期30min、新肝期30min和手术结束时测量动脉血PaO2,PaCO2和CO.P(A-a)O2,PaO2/FiO2和Qs/Qt根据标准公式计算.术中机械通气吸氧浓度为100%.结果 无肝期CO和PaO2/FiO2较无肝前期明显降低(P<0.01),而P(A-a)O2和Qs/Qt明显升高(P<0.01).在新肝期CO,Qs/Qt和 P(A-a)O2较无肝前期明显升高(P<0.05),但PaO2/FiO2仍明显降低(P<0.05).手术结束时PaO2/FiO2仍明显低于无肝前期(P<0.05),而CO明显增加(P<0.05),但P(A-a)O2示Qs/Qt与无肝前期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背驮式肝移植患者术中存在明显肺氧合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使用不同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 FiO2)机械通气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氧合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0例,年龄65~7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28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20):L组FiO2=40%和H组FiO2=60%。全身麻醉插管后分别维持不同的吸入氧浓度至术后拔管。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腹建立60 min(T1)和拔管后30 min(T2)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 OI)及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difference, P(A-a)O2]。结果 两组患者OI在二氧化碳气腹后均降低,H组变化更明显;气腹建立后60 min, L组患者氧合指数明显高于H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患者在T1时间点的P(A-a)O2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潮气量及呼吸频率对瓣膜置换手术体外循环前后肺内分流和氧合的影响。方法:30例ASAⅡ~Ⅲ级择期行瓣膜置换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潮气量(TV)=7 ml/kg,呼吸频率(f)=12次/分)],B组(TV=5 ml/kg,f=15次/分),C组(TV=7 ml/kg,f=15次/分),分别于全麻诱导通气30 min后、转流前10 min、术毕测定动脉及混合静脉血血气,计算肺内分流率及呼吸指数(RI)。结果:术毕与全麻诱导通气30 min时相比,A组患者PaO2显著下降(P<0.05),P(A-a)DO2,RI,分流率显著增高(P<0.01),B,C组患者PaO2,P(A-a)DO2,RI,分流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B,C组与A组相比较PaO2,P(A-a)DO2,RI,分流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毕C组PaCO2低于正常值(<35 mmHg),A,B组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呼吸频率15次/min,潮气量5 ml/kg的机械通气方式可改善瓣膜置换手术后肺内分流及氧合,是较适宜于瓣膜置换术病人的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潮气量机械通气复合呼气末正压(PEEP)对脓毒症患者术中肺氧合及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32例有脓毒症体征的急诊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2组:低潮气量复合呼气末正压组[L组,潮气量(VT)6~7 ml/kg PEEP 5 cmH2O,n=16];传统潮气量组(T组,VT 10 ml/kg,n=16).全麻后行间歇正压通气(IPPV),分别于麻醉前、通气30 min、通气60 min、手术结束时、术后30 min各时间点记录血流动力学、气道压力及动脉血气分析值.结果:与L组比较,T组在机械通气后期,气道压力有明显增高(P<0.05),肺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降低(P<0.05),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明显增加(P<0.05);术后30 min两组间A-aDO2和PaO2/FiO2差异更为显著(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术中给予低潮气量机械通气复合呼气末正压有助于改善肺氧合,可避免肺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吸入氧浓度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OLV)后氧合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开胸单叶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OLV后吸入氧浓度(FiO2)A组为100%,B组为50%。分别于侧卧位单肺通气前(T0)、OLV 30 min(T1)、OLV结束前(T2)、关胸后(T3)及术后2 h(T4)抽取桡动脉血和右心房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指数(RI)和肺内分流率(Qs/Qt)。同时抽桡动脉血测定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  两组各时间PaO2/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1~T4时B组RI低于A组(P <0.05),Qs/Qt也低于A组(P <0.05)。T4时B组MDA值低于A组(P <0.05),SOD值高于A组(P <0.05)。结论  OLV后50%吸入氧浓度可降低Qs/Qt和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氧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单肺或双肺通气对人工气胸下行胸腹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内分流率和氧合的影响.方法 筛选2015年1-12月我院胸外科60例人工气胸下行胸腹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肺通气组[O组,n =30,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48~73(60±13)岁,体质量48 ~ 73 kg]和双肺通气组[T组,n=30,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44 ~74(58±16)岁,体质量50~71 kg].2组均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在术前(T1),人工气胸20(T2)、40(T3)、60 min(T4)及术毕(T5)采集桡动脉血和右心房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intrapulmonary shunt fraction,Qs/Qt)及氧合指数(PaO2/FiO2).同时监测、对比血流动力学指标,术中肺萎陷质量.结果 人工气胸期间(T2~T4):2组Qs/Qt较T1时明显增高(P<0.05),PaO2/FiO2较T1明显降低(P<0.05),PaCO2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T2~T4时T组Qs/Qt[(27.5±8.2)%、(28.9±7.8)%、(26.6±6.4)%]较O组[(33.8±7.5)%、(39.4±8.6)%、(36.1±7.1)%]明显降低(P<0.05),PaO2、PaO2/FiO2[(202±53)、(215±46)、(223±47) mmHg]较O组[(161 ±40)、(149±54)、(157±39) mmHg]升高(P<0.05),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肺萎陷质量较T组好(P<0.05).结论 双肺通气较单肺通气对人工气胸下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内分流影响较小,氧合更好.  相似文献   

8.
足月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动态氧合参数监测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sever respiratory failure,SRF)时动态氧合参数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41例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按临床转归分为死亡组(n=17)和生存组(n=24),回顾性分析两组通气治疗2h、12h、24h、36h的呼吸机参数和动脉血气值,并计算各时段的氧合指数(Pao2.Fi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PaO2/PAO2)和呼吸指数(respiration index,RI),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结果死亡组在呼吸机参数明显或逐步高于生存组的情况下,36h的PaO2才低于生存组(P<0.05),但组内比较都无显著差异(P>0.05).死亡组24h、36h的PaO2/FiO2低于生存组(P<0.01);12h,24h,36h的A-aDO2高于生存组(P<0.05或0.01);12h,24h,36h的PaO2/PAO2低于生存组(P<0.05或0.01);24h、36h的RI高于生存组(P<0.01).生存组各时段的PaO2/FiO2和PaO2/PAO2顺次增大;A-aDO2和RI顺次减小,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死亡组组内则都无变化(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的早期,PaO2不是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PaO2/FiO2、A-aDO2、PaO2/PAO2和RI更能反映肺损伤的程度、氧交换率和治疗效果,其中A-aDO2和PaO2/PAO2最为敏感,动态监测可帮助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王灵  刘凯凤 《黑龙江医学》2019,43(11):1299-1301
目的探讨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与氧合指数(OI)在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肺炎致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价值。方法选取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入住ICU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至休克的COPD病人,在入住ICU时查P(A-a)O2及OI。以诊断肺炎7 d内是否发生ARDS。将患者分为ARDS组(A组)及非ARDS组(B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P(A-a)O2及OI的差异,分析P(A-a)O2及OI与ARDS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A-a)O2及OI对发生ARDS的预测能力。结果 A组P(A-a)O2高于B组,A组OI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RDS与P(A-a)O2及OI相关(P<0.001)。P(A-a)O2预测发生ARD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1(0.873,0.988),截断值为214.70,敏感性为89.50%,特异性为85.00%;OI预测发生ARDS的AUC为0.858(0.774,0.937),截断值为172.75,敏感性为90.00%,特异性为71.11%。结论 P(A-a)O2及OI是判断COPD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ARDS的较好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通气策略对腹腔镜手术病人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潮气量(VT)、呼吸频率(F)、吸呼比(I:E)等通气参数对腹腔镜手术病人肺内分流及氧合情况的影响。方法:25例ASAⅠ~Ⅱ级全麻下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麻醉诱导药物相同,呼吸机参数VT=8ml/kg,F=15次/min,I:E=1:2。气腹后通气参数设定分别为A组VT=10ml/kg。F=12次/min,I:E=1:3;B组VT=6ml/kg,F=20次/min,I:E=1:2;C组同气腹前。分别于气腹前、后测定混合静脉血和动脉血血气,计算各组气腹前后的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呼吸指数(RI)、肺内分流(QS/QT)及氧摄取率(ERO2)。结果:气腹后C组RI增加(P〈0.05),A、C两组的P(A-a)O2升高(P〈0.05),ERO2下降(P〈0.05),而QS/QT增加(P〈0.05),尤以A组QS/QT,增加显著(P〈0.01)。但各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3种通气策略对腹腔镜手术病人的P(A-a)O2、QS/QT、ERO2和RI等方面的影响无大差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通气策略对腹腔镜手术病人呼吸力学及氧代谢情况的影响。方法25例ASAI~II级全麻下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麻醉诱导药物相同,气腹前呼吸机参数均为VT=8ml/kg,F=15次/min,I∶E=1∶2。气腹后,A组:VT=10ml/kg,F=12次/min,I∶E=1∶3;B组:VT=6ml/kg,F=20次/min,I∶E=1∶2;C组参数设定同气腹前。记录气腹前后潮气量VT,气道峰压Pmax,气道平台压Plat,气道阻力Raw,分别计算胸肺静态顺应性Cst,动态顺应性Cdyn;测定气腹前后混合静脉血和动脉血血气,计算各组气腹前后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及氧摄取率(ERO2)。结果A组气腹前后Cst无差异(P>0.05),而B、C组气腹后Cst减小,且明显小于A组(P<0.01);三组气腹后Cdyn均明显减小(P<0.01)。气腹后A、C组的P(A-a)O2较气腹前升高(P<0.05),ERO2较气腹前下降(P<0.05)。以上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气腹后三种通气策略下胸肺动态顺应性均减小,P(A-a)O2及ERO2组间相比无差异。不能肯定何种通气策略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氧合指数(PaO2/FiO2)预测急性左心衰竭(ALHF)患者机械通气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5年5月黔东南州人民医院ICU收治的ALHF患者48例,入院立即监测患者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饱和度(SaO2)、标准碱剩余(SBE)、动脉血乳酸(Lac),入院6 h再次检测Lac,计算入院时PaO2/FiO2及6 h乳酸清除率。并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析PaO2/FiO2与性别、年龄、是否机械通气、是否死亡、PaO2、PaCO2、SaO2、SBE、Lac、6 h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的关系,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PaO2/FiO2判断机械通气及死亡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找出临界值进一步对ALHF进行危险分层。结果 ALHF患者PaO2/FiO2为(196.7±51.2),15例患者行机械通气,6例患者死亡。PaO2/FiO2与机械通气、死亡、Lac、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与PaO2、SaO2呈正相关关系(P<0.05);PaO2/FiO2与性别、年龄、住院时间、PaCO2、SBE、6 h乳酸清除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ROC曲线显示,PaO2/FiO2为176.6时,预测机械通气的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80.0%,AUC=0.782,OR值为0.066;PaO2/FiO2为150.8时,预测死亡的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60.0%,AUC=0.798,OR值为0.135。<机械通气/死亡PaO2/FiO2临界值者的APACHEⅡ评分均高于>机械通气/死亡PaO2/FiO2临界值者的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68,P<0.001;Z=-6.077,P<0.001)。结论 PaO2/FiO2水平可以判断ALHF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可预测是否需要机械通气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亚高原地区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期间吸入不同浓度氧气对围术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外科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按照全身麻醉期间吸入氧浓度不同随机均分为3组:A组(吸入100%氧,n=20)、B组(吸入80%氧,n=20)、C组...  相似文献   

14.
肺复张对ARDS患者肺氧合及呼吸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肺复张(RM)策略结合肺保护性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氧合和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08年8月3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RM组和non-RM组.RM组(n=15):采用肺复张结合小潮气量保护性肺通气治疗.non-RM组(n=15):采用小潮气量保护性肺通气治疗,不使用肺复张.观察2组患者血气指标、呼吸力学及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变化;脉搏指标剂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RM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1)RM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改善,在24、48、72 h同时间点2组PaO2、PaO2/Fi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RM组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下降,肺静态顺应性(Cst)升高,在24、48、72 h同时间点2组PIP、Pplat、Cs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3)RM时有一过性血流动力学变化,与RM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但RM结束后120 s差异无显著性(P>0.05).(4)血清SP-A与Cst和PaO2/FiO2呈负相关(r=-0.362,P<0.05;r=-0.394,P<0.05),在72 h时2组患者血清SP-A灰度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RM可以使ARDS患者肺泡复张,增加肺气体交换、改善氧合及肺顺应性、降低血清SP-A,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短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对截石位开腹手术的全麻患者肺泡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采取截石位行开腹肠道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PEEP=0 cmH2O,n=20)和B组(PEEP=10 cmH2O,n=20);另选20例采取仰卧位行开腹肠道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机械通气。比较3组患者在不同时点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 (A-a) DO2)]的变化。 结果 与C组相比,A组和B组在摆放体位后30 min PaO2出现下降,两组的氧分压变化百分比和肺泡 动脉氧分压差百分比与C组相比差异都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与A组相比,B组在加用10 cmH2O的PEEP后60 min,PaO2明显上升、P (A a) DO2显著下降。结论 截石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肺泡氧合,而逐级上调PEEP值至10 cmH2O可以在不影响循环稳定的同时改善肺泡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术中单肺通气(OLV)患者肺内分流及动脉血氧合的影响.方法 术中需行OLV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单纯使用全麻的对照组以及使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实验组,每组均为3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双肺通气(TLV)时(S1)、单肺通气30 min时(S2)、单肺通气60 min时(S3)抽取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 所有患者OLV时较TLV时PaO2明显下降,Qs/Qt明显升高(均P<0.05).组间比较,S1、S2、S3时PaO2、PaCO2、Qs/Qt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不会明显影响OLV患者肺内分流及动脉血氧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胸椎旁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肺氧合功能、术后疼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心医院给予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观察组)及予以全身麻醉(对照组)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各54例临床资料。比较2组麻醉前(T0)、胸腔镜安装5 min时(T1)、关闭胸腔时(T2)、术后6 h (T3)应激水平[皮质醇(Cor)]差异,并记录2组术前及术后24 h肺氧合功能[动脉血氧分压(Pa O2)、Pa O2/吸入氧浓度(Fi O2)]、认知功能[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分(MMSE)]及术后2 h、12 h、24 h、48 h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术后48 h内静脉自控镇痛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率。结果 2组各时间点血清Cor水平变化情况均为T0相似文献   

18.
选取40只Wistar大鼠,体质量220~260 g,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内毒素组、1.0和1.5MAC七氟烷组.在实验开始前(0h),实验1h、2h、3h及4h时采集大鼠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氧合指数(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O2/FiO2).结果发现0h和1h时各组间氧合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毒素组2h氧合指数明显低于本组0h及对照组2h指标(P<0.05);1.0和1.5MAC组2h、3h和4h时氧合指数明显低于本组0h及对照组同一时间指标(P<0.05),3h和4h高于同时间的内毒素组(P<0.05),但低于同时间的对照组(P<0.05),1.0和1.5MAC组间各时间段氧合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认为吸入七氟烷可以改善内毒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肺脏氧合指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期间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联合60%吸入氧浓度(inspired oxygen fraction,FiO2)对OLV患者氧合及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PPC)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30例,OLV时各组均使用60%的FiO2,通气侧分别采用0、5、8、10 cmH2O PEEP。于OLV前即刻(T1)、OLV 10 min(T2)、OLV 15 min(T3)、OLV 30 min(T4)、OLV 60 min(T5)、OLV 120 min(T6)时分别经桡动脉与右颈内静脉中抽取动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记录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与呼吸力学等指标;记录术后第2天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和PPC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2例患者OLV中发生低氧血症而退出本研究,共118例患者完成试验。T2~T6时D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高于A组、肺内分流率明显低于A组(P < 0.05);T3~T4时C组PaO2明显高于A组、肺内分流率明显低于A组(P < 0.05)。T4时B组PaO2明显高于A组、肺内分流率明显低于A组(P < 0.05)。T2~T5时D组PaO2明显高于B组(P < 0.05);T2~T4时D组肺内分流率明显低于B组(P < 0.05)。T5时D组PaO2明显高于C组(P < 0.05)。T2~T6时B、C、D组驱动压明显低于A组(P < 0.05),T2~T5时C、D组驱动压明显低于B组(P < 0.05)。T4~T6时C、D组肺动态顺应性(dynamic compliance,Cdyn)明显高于A、B组(P < 0.05)。术后第2天B、C、D组CPIS明显低于A组。结论:OLV时FiO2为60%条件下,联合5、8和10 cmH2O PEEP均可改善氧合、降低肺内分流、增加肺动态顺应性,降低驱动压及CPIS,从而具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其中10 cmH2O PEEP改善氧合的效应出现得更早,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术中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全麻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常规通气组(C组)和保护性肺通气组(P组),每组30例.C组VT 8 mL/kg,不使用呼气末正压(PEEP)和肺复张;P组VT 6 mL/kg,PEEP 5cmH2O以及每隔40 min进行1次肺复张.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气道压(Ppeak)和肺顺应性(CL);记录两组患者术前(T1)、术后24 h(T2)、48 h(T3)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 DO2]、血白细胞计数(WBC)以及C反应蛋白(CRP);记录T1、T3时刻改良临床肺部感染评分(mCPIS);同时记录术中不良事件以及术后48 h内呼吸系统并发症(PPCs)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输液量、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P组气道压显著低于C组;P组肺顺应性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2、T3时刻P组的SpO2及PaO2明显高于C组;P(A-a)DO2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刻相比,两组患者T2、T3时刻CRP水平及WBC明显升高(P<0.05),T2、T3时刻P组CRP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P<0.05),而WBC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P组T3时刻mCPIS评分以及术后48 h内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术中均无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 对于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老年患者术中应用保护性的肺通气策略有利于促进术后早期肺氧合功能的恢复,降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