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纯亚麻织物的无甲醛防皱整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无甲醛抗皱整理剂多元羧酸聚合物整理纯亚麻织物。通过实验,分析了整理剂、催化剂及添加剂浓度对亚麻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整理后的亚麻织物抗皱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采用无甲醛抗皱整理剂多元羧酸聚合物整理纯亚麻织物。通过实验 ,分析了整理剂、催化剂及添加剂浓度对亚麻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整理后的亚麻织物抗皱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研究涤纶/棉混纺织物抗皱、抗起毛起球功能性整理的优化工艺,通过测定经过整理的涤纶/棉织物的抗起毛气球性、抗皱性和甲醛含量,得到最佳的整理工艺。  相似文献   

4.
关于亚麻织物抗皱整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型无醛抗皱整理剂BTCA对亚麻织物进行抗皱整理,以提高亚麻织物洗可穿性,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制备14. 6 tex亚麻/记忆性聚酯纤维/棉纤维混纺纱,将其与涤纶网络丝进行交织,然后对其进行热定型处理,并测试热定型处理前后亚麻混纺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缩水率。发现经热定型整理且经纱为5. 6 tex涤纶网络丝的新型亚麻混纺织物的尺寸变化率明显减小,经向缩水率由原来的2%降到1. 27%,纬向缩水率由原来的1. 24%降到0. 96%,同时,其织物折皱回复角明显增大,总折皱回复角由原来的214. 5°增大到227°,具有防缩抗皱效果。经过织物风格测试,证明研发的涤纶网络丝/亚麻混纺纱交织织物折皱回复率较好,织物柔软、较光滑。  相似文献   

6.
前言亚麻纤维具有优异的性能,如抗拉强度大、吸湿、热传导率大,能迅速摄取皮肤热量,并向外逸散。在炎热多湿的夏季,穿着棉织物粘糊贴身,化纤织物又闷又热,唯有亚麻织物有凉爽离汗的优点。但是,亚麻织物最大缺点是易皱、弹性差、手感粗糙。为了提高亚麻织物的抗皱性和柔软性,一年多来,我们使用齐齐哈尔轻工学院研制的亚麻织物整理柔软剂RM-7与2D树脂、P U聚氨酯相配合,对亚麻织物整理工艺进行了应用研究,其中包括柔软剂RM-7用于不同树脂对亚麻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优选工艺条件及对比  相似文献   

7.
张广知  胡娟 《染整技术》2006,28(2):6-10
研究了用柠檬酸作为亚麻/粘胶混纺织物无甲醛整理剂的抗皱整理工艺,经正交试验及分析得到亚麻/粘胶混纺织物抗皱整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柠檬酸60g/L,混合催化剂5%(对织物重),三乙醇胺5%(对织物重),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90s。试验表明,经柠檬酸整理后亚麻/粘胶混纺织物的抗皱性能得到较大的改善,可代替传统的DMDHEU整理剂,使织物上无甲醛存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亚麻/棉混纺织物的壳聚糖整理技术,并进行了壳聚糖整理亚麻/棉织物的抑菌抗菌效果和抗皱效果的研究。经试验认为亚麻/棉混纺织物的壳聚糖整理加工工艺为:亚麻/棉织物的壳聚糖整理、轧染染色。采用壳聚糖整理亚麻/棉织物是提升该类织物使用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验研究证明,用壳聚糖整理亚麻织物可显著提高其抗皱性能,降低织物缩水率,与液氨整理和树脂整理工艺相比,更具有绿色环保性能,是值得探讨和推广的一种亚麻织物防皱防缩整理工艺。  相似文献   

10.
研究有机硅柔软剂HS-920在涤纶织物上的柔软整理工艺,分析影响织物整理效果的各种因素,确定最佳的整理工艺为:柔软剂用量40g/L,焙烘温度150℃,焙烘时间60s。试验还表明,柔软整理后涤纶织物的抗皱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黄麻 亚麻纤维混纺织物服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取不同混纺比的黄麻、亚麻纤维与棉纤维织造成小样,对其透气性、透湿性、芯吸性能、抗皱性、悬垂性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黄麻面料在舒适性上略差于亚麻纤维面料,但抗皱性和悬垂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透心硅油在亚麻纺织品柔软整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亚麻织物存在弹性和柔软性差、手感粗糙、易起皱等缺点.特选取了有机硅柔软剂SD-G50透心硅油对其进行柔软整理。通过对处理前后织物的弯曲长度、折皱回复角和撕裂强力对比分析发现,用该柔软剂处理后的织物在柔软性和抗折皱性方而都有明显的改善,是比较理想的可应用于亚麻织物的柔软整理剂,同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聚乳酸纤维织物服用性能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瞿永  卜佳仙 《纺织学报》2008,29(11):48-51
为更好地了解聚乳酸纤维织物的服用性能,提高产品开发的针对性,对相近规格的纯聚乳酸纤维织物、聚乳酸纤维/棉(80/20)混纺织物、棉织物、涤纶织物进行强伸度、透气性、折皱回复性、导湿性、悬垂性、耐磨性、起毛起球性、交织阻力等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聚乳酸纤维织物具有很好的伸长变形能力;其折皱回复性、导湿性、悬垂性和耐磨性良好;透气性和抗起毛起球性不如棉织物;具有较高的交织阻力,可防止织物产生纰裂。聚乳酸纤维/棉混纺织物由于棉纤维的加入改善了聚乳酸纤维织物的透气性和抗起毛起球性,减小打纬阻力,但织物的折皱回复性、悬垂性和耐磨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精纺毛织物结构参数与折皱性能的关系,收集了18 种精纺毛织物,应用JN-1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动态测试仪进行折皱回复角测试,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构参数与折皱回复角间的关系。为了进一步分析各结构参数对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程度,找出对折皱回复角影响较大的结构参数,同时研究了织物结构参数与折皱回复角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精纺毛织物的折皱回复性不仅与织物原料、纱线线密度和捻度有关,还与织物经纬密、织物紧度以及面密度有关;除了纤维原料以外,纱线捻度对织物折皱回复性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孙冰  王贤瑞 《印染》2006,32(13):18-20,22
分形涤纶织物由天然纤维(羊毛、羊绒、棉、麻、丝)和少量分形结构的涤纶织造而成。分形涤纶具有与天然纤维相同模式的扭曲基因,该基因经数控分形放大,产生与天然纤维相似的自然扭曲,从本质上改变了合成纤维单调死板的风格。分形涤纶织物的中芯是保形性极佳的分形涤纶,外层为柔软舒适的天然纤维,实现了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优良特性的结合。文中针对分形涤纶织物的染整加工特点,探讨了溢流染色和热溶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16.
亚麻织物酶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生物酶处理对亚麻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纤维素酶、果胶酶及其混合酶的浓度、处理时间对亚麻织物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浓度大于8%,其混合酶中纤维素酶占80%,果胶酶占20%时失重率趋缓。处理时间越长,酶浓度越高,亚麻织物的失重率越大,柔软性和润湿性越好,但强力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圣麻涤混纺织物的性能,测试了混纺织物的抗弯性、折皱回复性、透气性与导湿性、织物的表面摩擦性能、抗起毛起球性、光泽度等,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圣麻涤混纺织物有良好的爽身、透气、柔软性,适合制作服用面料.  相似文献   

18.
织物的摩擦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间接地反映其刺痒感和湿黏感。选用4种不同规格的聚酯/棉/麻混纺织物,利用FTT织物触感仪对织物进行动摩擦性能测试,通过调节织物含水率,模拟不同的湿度环境,研究织物在被汗液或雨水浸湿后表面动摩擦因数的变化。结果显示:织物含水率较小时,织物的动摩擦因数随着织物含水率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织物刺痒感和湿黏感先增强后减弱;织物经、纬向摩擦性能由于织物密度不同而有所差异;当纱线中聚酯含量一定时,不同混纺比的聚酯/棉/麻织物摩擦性能的差异和规律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开发天然抗皱免烫衬衫面料,探讨纺纱方式对拉伸弹性及抗皱性的影响,用聚酯(PET)长丝与纯棉纱通过全聚纺、全聚纺包芯、全聚赛络纺包芯、全聚赛络纺双丝包芯、全聚纺包芯合股5种纺纱方式,开发了5种线密度为14.8 tex的纱线,并织造了相同规格的5种织物,对织物的抗皱性、尺寸稳定性、刚柔性、拉伸变形性等进行测试与分析。 结果表明:纤维的急弹性变形比例、初始模量越大,织物的弹性及折皱回复性越好;纱线的毛羽少、表面光洁、条干均匀、初始模量大,则织物抗皱性好;全聚赛络纺包芯纱、全聚纺包芯双合股纱的抗皱性、尺寸稳定性、拉伸弹性回复性均较好,织物的外观平整度均为3.5级;全聚赛络纺包芯纱比全聚纺包芯纱双合股纱生产流程短,成本低,更适合用于开发高保形免烫衬衫面料。  相似文献   

20.
U形涤纶面料的动态热湿传递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微气候圆筒仪对U形截面涤纶面料的动态热湿传递性能进行测试,并与常规的麻、羊毛和圆形涤纶面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新开发的U形涤纶面料具有良好的动态热湿舒适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