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支撑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地震资料成像精度直接影响构造解释的效果.根据超深层地震资料具有信噪比低、主频低、频带窄等特点,提出了保护和恢复弱反射信号的低频成像处理思路.为了提高超深层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开展了保护低频弱去噪处理、弱信号恢复及补偿、保持信噪比提高分辨率和子波一致性处理、剩余静校正和速度分析迭代处理、超低频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等关键技术研究.以CS地区二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实际应用,改善了超深层地震资料的品质和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亚斌  江谋勇  郑祝堂 《石油物探》2012,51(4):408-413,318
ZD地区地表地震条件复杂,地下断层发育,构造较复杂,目的层地震反射信号弱,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低,常规的地震成像方法难以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为了改善该地区东部丘陵地带中深层反射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对静校正、叠前多域去噪、地表一致性处理、高精度偏移速度场建模与叠前时间偏移等技术手段进行了研究。通过多种静校正方法的试验与应用,解决了静校正问题;采用多域去噪技术进行叠前多域去噪,压制各种干扰,突出有效反射;利用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消除各种非一致性因素的影响;通过高精度偏移速度场建模与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提高偏移成像效果。最终时间偏移剖面上的波组特征清楚,中深层信噪比有较大提高,连续性增强,断点、断面清晰可靠,成像精度比老剖面有明显提高。通过综合解释,对该区构造取得了新的认识,发现了一批新圈闭,经钻探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  相似文献   

3.
泌阳凹陷三维地震资料高精度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泌阳凹陷地表条件复杂及干扰波比较发育的特点,结合目前实际生产中存在的中深层反射波信噪比低和边界断裂偏移归位误差大等问题,在叠前噪声压制、静校正、振幅处理、反褶积及偏移成像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作法,也做了不少有益尝试,增强了中深层反射波能量,偏移成像精度也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从整体上提高了地震资料处理的精度。并提出地震资料处理质量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靠多种方法逐渐积累才能提高资料处理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4.
辽河拗陷低潜山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辽河拗陷低潜山地震资料具有信噪比低、断点绕射复杂、潜山形态及其内幕反射不清楚的特征,为此,必需提高资料信噪比和成像精度。本文采用分方位角速度分析及叠加、地表一致性、三维投影滤波去噪、各向异性倾角时差校正、偏移速度场扫描及层速度场平滑、叠前时间偏移等数据处理技术,并详细介绍了各项技术的方法原理及应用效果。研究后认为,前三项技术可以在保持有效地震信号特征的前提下,有效地压制干扰,提高剩余静校正的精度,从而提高低潜山资料的信噪比;后三项技术有力地保证了低潜山带复杂构造成像的精度。初步形成了一套针对辽河低潜山地区地震资料特点的资料处理技术系列,对低潜山地区的地震资料处理具有参考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克拉玛依油田四2区大部分三维地震资料品质较差,浅、中、深层资料信噪比极低,面波、脉冲等干扰严重,在记录上几乎看不到有效反射信息,猝发脉冲噪声现象严重,三维地震资料束线多、变观现象严重。另外,地震资料多次波不发育,给处理带来了较大困难。采用FOCUS及GRISYS两套地震资料处理系统,进行叠前去噪、DMO叠加去噪、叠前F-X域预滤波、反褶积试验、三维RNA技术提高剖面信噪比以及PR分裂一步法偏移等处理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山地地区具有复杂的地表地质条件和地下构造,并且地震数据的信噪比较低。山地复杂区块的地震资料处理需要解决三个问题:①建立精确的近地表速度模型,提高静校正精度;②利用多种去噪方法、逐级去噪,在保护有效信号的同时逐步提高信噪比;③结合地质认识构建速度模型,提高速度场精度,改善偏移成像质量。为此,在GeoEast系统上形成了一套以提高静校正精度、信噪比、偏移成像精度等技术为主的成熟处理流程,主要思路是通过变替换速度的高频静校正融合技术,精确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提高静校正高频成像精度;以多方法组合叠前去噪思路为指导,逐步提高资料的信噪比;依据不同构造部位的差异,采用由简单到复杂的建模思路,并结合钻井、测井等资料,开展多信息约束速度建模,提高速度场精度,保证目的层准确成像。  相似文献   

7.
针对依-舒地堑地表条件和深层构造复杂、地震资料干扰波发育等特点,在精细处理方法和复杂构造精确成像技术上开展了研究工作,形成了以综合建模静校正、叠前去噪、精细速度分析、叠前时间偏移求取精确速度场、叠前深度偏移精确成像等为特色的地震处理技术,处理后成果剖面的波组特征、断裂及构造的成像精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非均质性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分辨率低、多次波发育等特点,采用多域去噪、叠前去多次波、保持振幅处理、串联反褶积、浮动基准面叠前时间偏移等关键技术,形成了一套适合于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精细目标的处理方法和流程,改善了该区的地震资料品质和成像效果,为提高塔中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精度和开展烃类检测提供了可靠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9.
三江盆地前进坳陷西大林子地区构造较复杂,以往开展的二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精度低和空间位置不够准确,为此进行了二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研究,分析了Krchhoff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中关键环节技术参数(叠前去噪、振幅补偿、反褶积、静校正、均方根速度建模和偏移孔径选取)对研究区复杂构造成像的影响及处理技巧;通过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后时间偏移在该区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表明,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结果包含地震信息更加丰富、深层复杂构造成像在同相轴的连续性和断层及断点空间位置更趋合理、成像相位和振幅误差较小、构造成图精度提高了4%左右。最后,指出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胜金口西山地地表和地下条件复杂,造成激发、接收条件差,原始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资料成像困难。针对以上难点,在资料采集方面,对观测系统精心设计,采用6线18炮砖墙式观测系统;根据工区不同地表和岩性分布,将工区分为山地(山前带)、农田和戈壁砾石区,分别采用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激发;以深井微测井为主结合小折射方法,提高表层建模精度,进而通过静校正数据库建立全区表层结构模型。在地震资料处理方面,以提高信噪比和突出断层下盘信息为主要目标,做好静校正、叠前去噪、子波整形、反褶积、偏移等关键处理步骤;在进行三维偏移时通过多次偏移速度扫描,建立了比较精确的偏移速度场。采用这套山地三维地震采集技术与处理方法所获得的地震资料,能够满足该区地震解释需要。  相似文献   

11.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海陆过渡带的地下构造复杂,由于地表及地下黏弹介质吸收,导致地震波能量衰减严重,造成地震信号强度和频带宽度的损失,为了提高成像精度,需要补偿地震波能量在地层中的衰减。反Q滤波和时频分析方法没有考虑地震波的传播路径,然而实际地震波的能量衰减是与传播路径密切相关的。为此,采用基于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的地震成像方法,在偏移过程中考虑了沿不同路径传播的地震波能量衰减,从能量归位和衰减补偿两方面提高偏移成像质量。应用Q叠前深度偏移,利用Q层析方法获得了Q模型,基于Q模型进行Kirchohoff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有效补偿了振幅、校正了相位畸变,提高了深部数据的信噪比、保真度及构造解释精度,为叠前反演、岩性识别和流体检测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镇巴复杂山地地震成像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镇巴区块二维地震采集资料具有信噪比低、叠加成像能力弱、构造成像精度差的特点。在分析研究影响地震成像质量因素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本区地震成像质量进行了探讨,给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研究表明,地表以及地下地质结构的双重复杂性是造成镇巴区块地震成像质量变差的根本原因;野外采集资料信噪比低、质量差以及处理中各个环节所用模型、参数或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是造成成像质量变差的主要原因。开展针对复杂山地地震资料专项处理技术的研究以及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和广角地震技术的应用是改善成像质量较为有效的途经。  相似文献   

13.
周口坳陷勘探目的层较深、构造复杂 ,针对该区地震资料反射频率较低 ,深层信噪比低 ,断面波发育的特点 ,在大量的分析、试验基础上 ,确定了一套以提高信噪比 ,改善偏移成像精度为主要目标的地震资料处理流程 ,应用该处理流程 ,有效地提高了下第三系、白垩系及石炭二叠系主要勘探目的层的信噪比和偏移成像的精度。处理后的剖面上 ,主要目的层信噪比高 ,反射连续性好 ,反射波组特征清楚 ,断层清楚 ,构造形态可靠 ,易于对比追踪解释。  相似文献   

14.
复杂地区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常规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反射波的偏移成像是基于地震数据的共深度点或共中心点叠加技术进行的,在地下地质构造相对复杂的地区,由于叠加过程的引入,导致了一些来自于大倾角地层或细微地质现象产生的地震反射信息的畸变或损失,而目前在算法上已经较为成熟的叠前偏移成像技术,便弥补了叠后偏移成像的不足,特别是在山前复杂构造区带,叠前偏移不仅能够使反射波准确成像,而且能够改善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15.
喀什凹陷北缘是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之一。由于该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具有地形起伏大、山前巨厚砾石堆积、表层结构和地下构造复杂的特点,在该区采集的地震资料普遍存在信噪比低造成构造主体部位成像不清的问题。提高地震原始资料的信噪比是该区地震工作的首要任务。文章采用多种方法和“循环迭代式”的流程调查表层结构,通过循环调查、迭代建模的方法,有效地提高表层结构模型的精度;根据表层结构模型逐点设计激发、接收参数,保证在高速层中激发和检波器与岩层的良好耦合;综合利用表层结构模型、地面地质资料、高精度卫片资料以及地震资料,对激发、接收条件分区,并按照 “按能分配”的原则对炮点、检波点进行转移和再分配,以优选激发、接收条件;应用这些技术在该区进行地震攻关,使地震原始资料的信噪比和关键构造部位的成像质量较以前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泌阳凹陷深层系地震剖面特征及该区采集、处理情况分析,提出采用叠前压制面波、多次波的新方法,充分应用炮点重新定位、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面元扩展等新技术,对该区三维原始资料进行连片再处理后,提高了深层资料信噪比。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分析了东部油区深层地震资料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层地震资料处理的核心技术是叠前去噪(信号增强)、分频迭代剩余静校正和偏移叠加。文中对这三项核心技术进行了详细讨论,并结合济阳、黄骅坳陷区域大剖面的深层处理效果说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滴南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地震识别与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克拉美丽气田的发现过程中,火山岩储层的地震识别与描述是勘探过程中使用的主体技术之一,对于在空间上寻找和优选火山岩储层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以滴南凸起石炭系勘探为例,介绍了应用该项技术的成功经验与做法:①地震资料常规处理上,采用合理的静校正方法消除复杂地表影响,通过多域去噪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采用多次波压制、叠前时间、深度偏移的方法,改善火山岩地震成像品质;②在叠前偏移资料上建立了重要的火山岩地震相识别模式;③根据测井资料开展了火山岩敏感岩石物理参数分析,运用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来预测火山岩储层分布。通过实施上述措施,形成了适用于该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地震识别与描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