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部地区复杂山地地震采集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西部复杂山前带是国内油气勘探重点地区,该区地震地质条件具有地形起伏大、表层结构和地下构造均复杂的特点,存在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构造主体地震成像差。为此,以提高地震原始资料信噪比作为核心,采用高精度遥感信息中的正射制图、地表相对湿度、地表地质解译、地表松散度、地表导电率、坡度及DEM数据体定量优选激发接收点;建立表层调查控制点密度测试标准,“循环迭代式“调查流程,有效提高表层结构建模精度;根据表层结构模型逐点设计激发参数,改进钻井装备确保在高速层中激发;在厚黄土、陡构造、巨厚砾石、表层风化严重等信噪比极低地区,采用宽线采集技术。应用上述配套技术在西部地区复杂山地进行地震采集,使地震原始资料的信噪比和关键构造部位的地震成像质量较以前有明显的提高,准确落实油气构造。  相似文献   

2.
镇巴复杂山地地震采集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伟 《石油物探》2006,45(4):418-422
镇巴区块二维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因此,提高信噪比是该区地震勘探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对镇巴区块地震地质条件和二维地震资料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影响地震采集质量的各种因素,认为:①地表和地下地质结构的双重复杂性是造成镇巴区块地震采集质量变差的根本原因;②干扰波发育、激发岩性差、激发点位置和激发参数选择困难以及检波器组合、观测系统设计的局限性是镇巴区块地震采集质量变差的直接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①现有条件下改进地震采集质量提高信噪比的办法是,加强表层结构调查和深部构造研究,重视干扰波分析,优化观测系统设计和激发、接收参数选择等;②强化对复杂构造和复杂地震波场的认识,研究和探索新方法新理论,是改变镇巴区块地震成像质量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巨厚黄土覆盖地区的油气勘探历来因地震资料信噪比低而受到制约,多年来一直没有突破.其中以塔里木盆地西南黄土覆盖地区最为典型,该区受巨厚黄土覆盖及复杂地腹构造的双重影响,地震激发、接收条件差,地震单炮资料信噪比极低,地震剖面成像差,难以满足构造解释、乃至储层预测的需要.文章以塔西南巨厚黄土覆盖区的宽线观测、大基距组合接收、组合激发及配套采集技术的攻关研究为例,通过表层结构调查、激发接收参数、覆盖次数对比试验、分析等,提出了合理的采集技术方案及配套措施,获得了较高信噪比的地震资料,满足了地质解释需要,同时总结、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巨厚黄土覆盖区山地地震采集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4.
焉耆盆地山前构造带地表地质条件复杂,激发和接收条件非常差,造成干扰波非常发育,原始资料的信噪比非常低,难以见到有效反射,成像精度不高,不能满足构造解释的需要,为此,开展了三维地震采集技术攻关研究,采用表层结构调查技术、关键参数分析论证技术和观测系统设计等技术,通过改善激发条件、优化激发参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通过检波器组合实现对干扰波的组合压制,提高单炮的信噪比;通过针对性观测系统设计增加覆盖次数,提高剖面信噪比,查清了南部山前逆冲推覆带的分布范围、目的层产状及断裂带展布特征,并落实了构造特征及圈闭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王德志  贾烈明 《石油物探》2006,45(4):423-426
位于中国东北境内的三江盆地,环境与气候十分恶劣,勘探程度低,地震地质条件复杂,以往采集的地震资料品质较差。为整体了解盆地结构,进一步评价盆地含油气情况,在分析三江盆地地震地质条件和以往资料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多类型的表层结构、强屏蔽界面、低信噪比资料、复杂构造成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理论论证和地震采集技术研究。发现:①首先须做好低、降速带的调查及激发井深、岩性、药量的试验,以保证药柱在高速层顶面以下激发;②该区进行地震采集时,炮检距不宜过大;③须使地震波有足够的高频成分,以获取散射波。通过研究,解决了地震勘探采集中的难点,提高了地震资料单炮记录的品质,获得了浅、中、深地层成像清晰的地震剖面,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6.
胜金口西山地地表和地下条件复杂,造成激发、接收条件差,原始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资料成像困难。针对以上难点,在资料采集方面,对观测系统精心设计,采用6线18炮砖墙式观测系统;根据工区不同地表和岩性分布,将工区分为山地(山前带)、农田和戈壁砾石区,分别采用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激发;以深井微测井为主结合小折射方法,提高表层建模精度,进而通过静校正数据库建立全区表层结构模型。在地震资料处理方面,以提高信噪比和突出断层下盘信息为主要目标,做好静校正、叠前去噪、子波整形、反褶积、偏移等关键处理步骤;在进行三维偏移时通过多次偏移速度扫描,建立了比较精确的偏移速度场。采用这套山地三维地震采集技术与处理方法所获得的地震资料,能够满足该区地震解释需要。  相似文献   

7.
广西桂中地区地表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条件及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多变,加上大部分为灰岩出露,地震波场复杂,构造成像困难,资料信噪比低。针对这一问题,从该区的表层结构、浅层强反射界面屏蔽作用及地质结构等方面分析造成信噪比低的原因,提出了选择最佳激发参数(井深、药量)及通过干扰波调查确定检波器组合等最佳接收因素,同时还就炸药类型、改善岩性激发条件及复杂构造观测系统设计等方面探讨其对提高资料信噪比的作用;在资料处理上,提出了采用近地表地震散射噪声正反演法来消除散射噪音,采用多种针对性去噪技术消除线性干扰、压制面波、交互动态切除初至波等。通过以上方法和措施大大提高了资料信噪比,改善了资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库车坳陷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有利区带之一,地表起伏剧烈,地层倾角大,表层破碎,岩性复杂,表层结构纵、横向变化大,激发和接收条件差;面波、折射波发育,次生线性干扰强;断层发育,地腹构造复杂,构造部位的成像效果差;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反射能量弱,信噪比低.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宽线采集方法大幅度提高叠加次数和增强抗干扰能力,提高构造主体成像效果;利用优化后的检波器大组合压制多种干扰,提高单炮信噪比.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采集方法能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主体构造部位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9.
南门场构造是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主要的含气构造之一,其地震地质条件具有四川盆地东部高陡复杂区的共同特点,即地形起伏大、普遍出露石灰岩、地下构造复杂。地震勘探的难点是构造主体部位的清晰成像。为解决成像问题,进行了以提高资料信噪比与叠加成像质量为目标的采集处理技术联合攻关。攻关中,采用正演技术进行灵活的观测系统设计、充分考虑激发炸药类型、接收检波器与岩层的耦合匹配问题、运用潜行波层析反演解决复杂近地表的静校正、使用叠前部分偏移优选CMP道集等方法来提高采集处理质量。经过攻关,该区的地震剖面的成像质量较攻关前有明显的提高,基本上解决了该区高陡构造成像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喀什-西克尔地区山地地震勘探罕见复杂的地貌以及二维地震采集资料信噪比低、构造成像差等特点,对该地区二维地震采集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分别就其表层调查、激发、接收、观测系统等方面提出了改善该区地震资料质量的方法,即在表层调查中通过“循环迭代”流程加大控制点密度以加强表层调查精度,在激发中采用单井和大面积组合井适当药量的高速层中激发,在接收中采用检波器大面积组合接收,同时利用动态法优化观测系统与宽线大组合的接收技术。经现场采集实践检验,改善后的采集方法明显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11.
山地地震勘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施工设计、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解释等每个环节都必须进行攻关才能获得满意的地质效果。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处北天山山前坳陷带,由于其特殊的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使得在此开展地震勘探难度很大。近十余年,四川石油山地地震勘探公司进入该地区进行施工,其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文章主要就数据采集方面介绍了四川山地地震勘探公司在该地区施工的经验与方法,包括综合的表层结构调查技术、针对主要地质目标体的地质模型进行观测系统设计技术以及灵活多变的野外采集方法等等,总结了一套适于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及类似的山前冲断带的诸如黄土区优选激发条件的“五避五就”与“五个灵活”等经验。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山地恶劣的地震地质条件使得该区地震勘探久攻不克,"五上五下"均未取得成功。2010年砂37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推动了该地区新一轮的地震技术攻关。通过实施"宽线+震检联合压制噪声"的技术,使得地震资料品质获得大幅度提高。2011年在该区域又开展了山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攻关,通过多井组合激发提高有效波能量、多检波器组合压制噪声、高密度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综合静校正技术及多域联合信噪分离技术的实施,使三维地震资料品质有了新的突破。根据新资料开展滚动处理和解释,结合地面地质、钻井资料等,有效落实了英东一号构造,发现和落实了多个钻探目标,为该区域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资料基础。  相似文献   

13.
叠前常相位校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相位问题是影响有效地震反射信号实现同相叠加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勘探形势的发展,对地震勘探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如岩性勘探、低信噪比地区的地震勘探等),地震资料处理中的相位显得更加重要。在放松地表一致性等苛刻条件限制的前提下,根据最大叠加能量准则提出了叠前常相位校正方法,其主要目的就是保持叠前动校正的CMP道集中有效信号波形的一致性,使有效信号在叠加时能够同相叠加。理论数据的验证和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改善叠加剖面质量,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介绍了在攻关试验过程中,首次在国内采用可变面元三维观测系统的设计及双井微测井调查虚反射界面技术,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地震采集技术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以记录波场为中心"的理念逐步替代了传统的追求共中心点叠加次数的采集设计思想,力求记录到大部分对地质目标有影响的资料、无假频地记录噪声波场,为成像和噪声识别打好基础。以声波多普勒传感器为代表的新型传感器不再强调与地面的耦合,将大幅减少采集工作量;508XT陆地采集系统,能够实时记录百万道地震信号,将地震成像的分辨率提高到新水平;而旋转分量传感器测量出了波场更多信息。随着可控震源、激发方式的进步,传统的逐炮激发、接收的非连续采集方式演化为多震源按计划独立激发、不同炮连续重叠记录,提高了采集效率。海上地震也出现了双圆形采集、完全去伴随波、OBN等新技术。DSA的实现,将大大提高地震的经济性,通过数据的冗余,提高地震资料反映地质情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ϴ���Ԥ�ⷴ�ݷ���Ӧ���о�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地震资料储层预测反演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反演结果要么受地震频带限制,分辨率低,要么受约束条件影响大,多解性强,不易得到满意的结果;这些反演方法大多是基于褶积模型的,因而离不开传统意义上的子波,不能避免子波相位、长度的不确定及子波纵横向的不稳定性;只能反演速度或波阻抗;此外,实际资料往往不能满足方法的先决条件,如测井资料误差、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和分辨率低、地质条件复杂等。文章提出了该方法在应用中必须注意: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和资料本身存在的问题,测井、地震资料要尽可能满足条件,对反演结果要结合方法本身和资料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指出,要研究适应性更强的非线性反演方法。最后,文章根据实例提出了具体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川东地区于1976年开始地震勘探,集“大山区、石灰岩、陡构造”等三大难关于一体的川东高陡构造带地震勘探,经历了25年的攻关试验,综合研究和生产实践,才取得突破性进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对高陡构造地震反射波场的特征和复杂性认识不清,误把低点当高点,赞成钻探失误;第二阶段,研究认识了其反射波场特征和复杂性,加强了方法研究,成果的可靠性有所提高;第三阶段,地震,地质紧密结合,地质上解体高陡构造,利用地质钻井资料建立地质模型,指导地震建立物理模型,研制了新的资料处理方法,使地震资料和成果精度提高,钻探符合率大大提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第四阶段,在应用新技术同时,针对钻探揭示出的新问题,利用地质,地震,测井资料综合深化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果。但是高陡构造地震勘探仍有一些问题未解决。文章回顾了勘探历程,概要总结了研制和应用的技术,认识,提出了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深化研究的思路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渡口河构造珍珠冲段浅层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渡3井和渡浅1井在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珍珠冲段(J1z)钻获天然气,为了开辟川东北地区陆相碎屑岩油气勘探的新领域,文章对渡口河构造的特点、珍珠冲段的成藏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渡口河构造珍珠冲段天然气主要来自下伏陆相生烃岩系,分流河道微相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录井、测井、地震资料均表明珍珠冲段砂岩储层发育,纵向上分布较稳定,横向上有一定分布范围;具有较好的封盖条件;提出渡口河构造珍珠冲段浅层气勘探应遵循“兼探为主,专探为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η�չ�Ĵ���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世界地震勘探面临石油降价,资金短缺,地质条件复杂三大困难,四川盆地地震勘探如何发展?通过分析世界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效果,结合四川盆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认识:只有加快发展高分辨率、三维和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勘探的进程,同时不断促使生产成本下降,才能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下占有市场。高分辨率勘探三要素中,高信噪比是基础,没有高信噪比就没有高分辨率和高保真度。要提高分辨率和保真度,首先要压低噪声水平以及消除来自地表的声波和高频随机噪声,从而扩大同时记录高低频信息的频带宽度。要做好高分辨率采集,一要选好装备,二要严格施工,三要改进采集方法。发展高分辨率小面积三维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勘探,提高纵向和横向分辨率,提高采集密度、精度、可靠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勘探成功率,加快投资回报,实现以油养油,以气养气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山地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介绍中国南方山地地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开展地震资料采集工作中的难点,提出了干扰波调查、地震波激发和灵活多变的观测系统等采集技术。采用上述数据采集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地震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