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室管膜瘤与少突胶质瘤混合十分罕见,本文报道我们收治的一例儿童间变性混合型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中枢神经系统间变性混合型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相关文献报道分析其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该例患者首次发病年龄为10岁,首发部位为右额叶,在5年内原位复发一次,颅内远隔部位复发3次,先后接受5次手术,3程放疗和多程不同方案的化疗。病理诊断为间变性混合型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与一般胶质瘤反复在原手术区域局部复发不同,本例患者多次出现颅内新的远隔部位转移病灶,经过反复手术+局部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病理为间变性混合型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的病例十分罕见,而其生物学特性和治疗预后明显区别于单一成分的间变性室管膜瘤或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临床上应予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目的脑内胶质肉瘤为中枢神经系统极为罕见的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易复发,危害大,临床需与恶性胶质瘤、恶性脑膜瘤相鉴别,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68岁女性的病例,通过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技术观察了胶质肉瘤的特点,并探讨其与恶性胶质瘤、恶性脑膜瘤鉴别要点.方法在对该病例手术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组织化学染色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探讨胶质肉瘤的组织学特征及标志性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病理形态上,肿瘤组织主要表现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及肉瘤的共同特征,其中肉瘤区瘤组织排列紧密,瘤细胞呈大小不一的梭形;胶质瘤区瘤组织排列较前者疏松,细胞呈类园形或多角形,瘤组织局部常有坏死、出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组织化学染色胶质瘤区GFAP(+)、S-100(±),胶质瘤及肉瘤区Vimintin(+),肉瘤区desmin(-)、actin(±)、CD68(+);网状纤维染色肉瘤区的瘤细胞间有丰富的网状纤维穿插,胶质瘤区未显示明显网状纤维;Masson染色肉瘤区富含胶原纤维.结论胶质肉瘤具有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和肉瘤的特点,通过病理组织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可与恶性胶质瘤、恶性脑膜瘤相鉴别,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WHOⅣ级恶性胶质瘤,其特点是基因不稳定,临床特性难预测。尽管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手段不断进步,其预后仍然很差,中位生存期只有12~14个月。笔者从数据库和网络共检索到7个近年来不同国家发表的胶质母细胞瘤治疗指南或共识,结果显示,手术切除联合放疗和化疗仍然是胶质母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各国指南仍存在一些细节上的差异,如分子指标检测、化疗方案、复发后治疗方案等。本文通过对多国治疗指南比较,旨在为我国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摘 要: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恶性程度最高的浸润性脑胶质瘤,具有形态学、遗传学和基因表达异质性,目前标准的治疗方法是最大程度的手术切除并辅以放疗和化疗。由于异质性的存在,大多数肿瘤会对治疗产生抗性并在短时间内复发。随着遗传分子学的研究进展对胶质母细胞瘤的分类以及病理生理学有了更多的理解。全文对胶质母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学分类、分子分类、病理生理学、临床相关的遗传分子的改变以及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胶质母细胞瘤作为常见的恶性胶质瘤,其等级系数高,致死性强.随着肿瘤干细胞理论的提出,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联合用药抑制生长机制,阻止胶质母细胞瘤样干细胞的增殖,从而为靶向治疗恶性胶质瘤提供了可能.本文就联合用药靶向胶质母细胞瘤样干细胞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7.
胶质瘤作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经手术、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方案治疗后,患者预后仍然欠佳。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治疗抵抗等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浸润细胞关系密切。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是胶质瘤微环境中主要的免疫浸润细胞,近年来对其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对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在胶质瘤微环境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胶质母细胞瘤(WHO Ⅳ级)中包含有少量的胶质瘤干细胞,这些干细胞有独特的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能力。在成年人脑组织中室管膜下区包含大量神经干细胞,这里可能是胶质瘤干细胞的储藏库,可以促进肿瘤形成及复发。SVZ受累的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容易早期复发及颅内转移,因而SVZ的放疗对胶质母细胞患者的生存可能有潜在的影响。本综述复习相关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观察,探讨胶质母细胞瘤患者SVZ放疗的价值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PTEN基因及PCNA与胶质母细胞瘤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胶质母细胞瘤中PTEN基因突变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2例胶质瘤石蜡切片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测其PTEN基因突变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NA在胶质瘤中的表达.结果有11例胶质母细胞瘤发生PTEN基因突变,突变发生率为26.2%(11/42),显著高于其它胶质瘤(x2=11.62,P<0.01);胶质母细胞瘤PCNA阳性表达的平均指数为45.13%±8.72%,其它胶质瘤的平均指数为19.47%±9.98%,后者PCNA指数显著小于前者(F=18.38,P<0.01).结论PTEN基因突变在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脑胶质瘤中PCNA的表达程度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胶质母细胞瘤中PTEN基因突变与PCNA表达强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Yue JB  Yu JM  Sun XD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9):641-643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是最常见的脑胶质瘤之一,为高分级脑胶质瘤,放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Chang等研究表明,接受肿瘤局部放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7个  相似文献   

11.
摘 要: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最具侵袭性的恶性肿瘤。GBM标准治疗包括尽可能的手术切除与辅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 SVZ)含有大量的神经干细胞,可恶性转化为胶质瘤干细胞,与肿瘤的发生、增殖、治疗抵抗和复发关系密切。全文就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与GBM中的胶质瘤干细胞之间的关系,以及室管膜下区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颅内多发胶质母细胞瘤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 方法:11例经立体定向活检病理证实的颅内多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采用伽玛刀治疗,其中5例采用分次伽玛刀治疗,6例仅接受单次伽玛刀治疗.伽玛刀共照射治疗35个肿瘤,边缘剂量13Gy~20Gy,中心剂量31.1Gy~42.5Gy.术后定期复查头部增强磁共振扫描,记录患者肿瘤控制情况及复发时间.结果: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并全部随访至肿瘤复发.患者伽玛刀治疗后平均复发时间为11.2个月,术后3个月和6个月肿瘤控制率分别为90.9%和72.5%.3例患者(75%,3/4)伽玛刀治疗后运动障碍症状获得显著缓解,未观察到与伽玛刀治疗相关的神经功能并发症出现.结论:伽玛刀治疗颅内胶质母细胞瘤近期效果良好,能改善患者症状,并发症轻微,是有效的颅内多发胶质母细胞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恶性脑肿瘤之一,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容易复发,复发后患者的预后极差.筛选胶质母细胞瘤复发相关的基因,并分析其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临床病理学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对GEO数据库中胶质母细胞瘤相关数据集进行挖掘,筛选包含胶质母细胞瘤原发和复发病例的相关数据集,...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以微血管增生为特征的高度血管化的异生组织,但现有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对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本文通过分析胶质母细胞瘤的微循环模式,为更好地理解胶质母细胞瘤的微循环构筑和靶向肿瘤养分供给系统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方法:采用CD34-PAS双重染色技术分析胶质母细胞瘤的微循环构筑。结果:胶质母细胞瘤的微血管密度大于正常脑组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胶质母细胞瘤中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血管、肿瘤细胞依赖性血管、细胞外基质依赖性血管和马赛克血管4种微循环模式。结论:胶质母细胞瘤的微循环模式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5.
多中心的Ⅱ级胶质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病例,它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还存在着争议。本科收治一名56岁男性患者,有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四肢肌力正常,略有头晕,无恶心及呕吐。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两个独立病灶,需要手术在不同阶段治疗。左颞部占位行导航下手术切除,术后复查头MRI未出现复发;左侧脑室三角区旁占位行三维适型放疗,未见明显好转,术后9个月死亡。治疗应像单发胶质瘤一样,以积极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治疗多中心Ⅱ级胶质细胞瘤。  相似文献   

16.
多中心的Ⅱ级胶质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病例,它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还存在着争议。本科收治一名56岁男性患者,有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四肢肌力正常,略有头晕,无恶心及呕吐。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两个独立病灶,需要手术在不同阶段治疗。左颞部占位行导航下手术切除,术后复查头MRI未出现复发;左侧脑室三角区旁占位行三维适型放疗,未见明显好转,术后9个月死亡。治疗应像单发胶质瘤一样,以积极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治疗多中心Ⅱ级胶质细胞瘤。  相似文献   

17.
恶性脑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脑肿瘤,治疗困难,预后差。以手术治疗为主,放疗、化疗联合应用的综合治疗策略对生存的改善有一定帮助,但即使初次治疗有效者大多最终又复发。我们报道一例复发难治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患者经5次手术、放疗,以及包括替莫唑胺、伊立替康、替尼泊苷、顺铂、尼妥珠单抗、血管内皮抑素、干扰素β等在内的细胞毒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等综合治疗,该患者随访至今,生存时间已超过33个月。本文结合此病例的治疗过程,对恶性胶质瘤的规范化治疗、复发恶性胶质瘤的挽救治疗以及恶性胶质瘤治疗新方法的探索进行讨论,并分析存在的不足和可以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再手术对生存时间的延长及生存质量改善的影响.方法 对20例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在手术前的功能状态、2次手术间隔时间与术后生存期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再手术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约8个月.再手术前KPS评分≥70分者中位生存期约10个月,<70分者中位生存期约5个月(P<0.01).2次手术间隔时间超过12个月者中位生存期约12个月,间隔时间不足12个月者中位生存期约6个月(P<0.05).结论 尽管并非所有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均需行再手术,但对于术前功能情况良好、手术间隔时间超过12个月者,再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同期推量IMRT技术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2013—2014年接受同期推量IMRT的恶性胶质瘤患者共 46例,观察疗后生存获益及神经不良反应。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随访率100%,1年OS率73%,1年PFS 为39%。多因素分析提示联合替莫唑胺同期放化疗是影响生存因素(P=0.016)。16例出现肿瘤进展,其中局部复发 9例、远处播散 7例。结论 同期推量IMRT对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但鉴于例数偏少且随访时间较短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赵丽红  张弓 《现代肿瘤医学》2022,(18):3428-3431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一种致命的脑癌,约占美国恶性脑瘤的80%。目前有许多治疗方法可用于GBM,但是其预后水平低,中位生存时间不到15个月。因此,为了创造更有效的靶向治疗的新可能性,人们正在进行大量的研究,以了解GBM发展和进展的分子和遗传基础。CircRNA是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但最近才被发掘和证明,并逐步引起注重和深刻研讨的一种非编码RNA。环状RNA与癌症的发生息息相关。但对于胶质母细胞瘤来说,环状RNA的作用仍未知。本文以环状RNA在恶性胶质瘤(GBM)病理生物学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在恶性胶质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