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景强  李晓萍  龙慧英  星吉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3):537-537,540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为今后社区高血压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15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对正常血压、高血压标准及高血压可导致冠心病的知晓率较低,对35岁以上有必要测量血压和高血压可导致脑卒中的知晓率较高.居民各种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也相应提高.[结论]应对社区居民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逐步提高知识水平,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萝岗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萝岗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相关健康知识、理念、行为、技能的改变,评价健康教育对公民健康素养的影响,为在农村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试点村居民进行健康素养相关内容健康教育1年,教育前后抽取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基线调查860人,其中试点村调查436人。效果评价调查干预村335人,对照组240人。试点村干预前后比较,对健康的正确认识态度由40.4%提升到92.5%;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由46.3%上升到67.9%;健康行为形成率由63.9%上升到7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居民健康知识、理念、行为、技能四方面上升趋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农村地区有针对性开展健康素养方面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能有效地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健康技能掌握率,促进公民健康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海门市健康村试点村的居民健康知识知晓及健康行为形成等基线情况,为指导健康村创建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式,在海门市创建健康村的29个行政村抽取296户1 314名居民,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健康村试点村居民对高血压、糖尿病乙型肝炎、狂犬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0.2%、49.7%、58.8%、54.0%,坚持健康锻炼、不吸烟、饮食清淡、饭前洗手的健康行为综合形成率为56.9%.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对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程度有影响,女性、年龄较大、学历较低、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运输的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程度较低.居民健康知识知晓对健康行为形成有影响,健康知识知晓程度较高的居民生活方式较健康.结论 海门市在健康村创建和管理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居民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针对农村地区知识欠缺的重点人群(女性、低学历、高龄、农民)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直观、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促进居民健康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冷水滩区运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社区进行高血压健康管理和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肖家园社区居民中健康人群和高血压患者各200名,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对干预前后进行评价。结果经过3年的综合干预,健康人群和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分别为65.4%、51.3%;行为改变率为50.3%、40.8%,坚持规律服药率达33.5%,血压控制率25.5%。结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模式在社区高血压病管理与干预中,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知晓率、行为改变率和控制率,为控制和减少高血压并发症,提高患者人群的生活质量等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在边境农村社区人群中通过控制高血压和健康教育等措施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对高血压病人采取建立档案、随访管理、分级干预等措施,比较干预前后261名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同时对该人群实施健康教育,应用自制的量表对35岁以上的533名农村居民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高血压相关态度及不良生活行为改变率进行干预前后的比较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高血压患者管理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由干预前的25.3%、32.6%、29.9%提高至干预后的83.1%、55.6%、49.8%;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1),干预后高血压相关态度及行为显著改变,如经常吸烟、高盐饮食、经常饮酒等行为,态度信念方面改变最明显的是:认为应该戒烟,其次是认为应遵医服药.[结论]对高血压病人实行分级管理,综合个体化干预后,可提高患者对自己疾病的知晓及重视程度,并增加管理依从性,同时对该人群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和健康促进干预,可提高该人群防病治病的意识,对进一步预防及控制高血压,最终从根本上减少农村心脑血管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常州市近郊社区高血压病流行的基本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健康教育现状与传播需求.[方法]以近郊社区为基础整群抽样,对20~65岁、5年以上常住居民926人进行高血压痛流行病调查及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被调查地区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全国水平.高血压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偏低.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吸烟等7个因素与高血压的发生关系密切.文化程度等5个因素是影响人群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因素.人群健康行为形成率偏低.[结论]在近郊社区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必须抓住高危人群的特征,从核心知识点的选择和受从需求为出发点确定干预的方向,以提高干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血压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用于社区人群高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从我区某社区高血压患者中抽取出250例,对其进行6个月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比较教育前后血压的控制情况和行为改变情况。结果:各阶段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对比教育前均有显著差异,高血压常识、不吸烟不喝酒、监测血压、低盐饮食、良好心理等生活行为对比教育前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可以丰富社区人群的高血压知识,纠正其不良的生活行为,显著控制其高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8.
昆明市城镇社区居民高血压认知及行为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昆明市城镇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的知识、态度及行为危险因素情况 ,为进一步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 ,随机抽取 1 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2 82 0人 ,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居民对高血压防治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 ,而且高血压患者的相关知识、信念、行为均高于非高血压人群 ,但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知晓率仅 48 8% ,低知晓率影响高血压的有效控制。结论 昆明市城镇居民的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和健康行为有待提高 ,应进一步加强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9.
鄞州社区居民高血压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社区居民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2004与2006年采用问卷和体检方式,对社区35岁以上居民810人进行调查,并分析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居民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服药率和血压控制等指标等都有明显提高;吃盐量明显下降;吸烟和被动吸烟率也明显降低;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增加。居民对开展的各项健康教育活动满意度达到90%以上。[结论]健康教育是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有效和可行的形式,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城镇社区居民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相关卫生知识、态度及行为(knowledge,attitudeand behavior,KAB)的变化,为高血压病社区人群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二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人群知识、态度、行为均有改变,相对知识,态度、行为的改变较不明显. [结论]行为及态度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反复性,需长期、持久、广泛、全面地进行健康教育,并加大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在社区对居民开展饮水与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13个乡镇(街道)26个社区(村)的居民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干预前后对居民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居民饮水与健康相关基本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从51.09%提高到81.09%(P<0.01,);居民饮用水源选择、饮水量、饮水加热方式、饮水机的消毒等饮水习惯平均从60.2%提高到81.68%,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在社区对居民开展饮水与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居民饮水与健康相关知识,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同时还应该与政府部门合作,健康教育资源共享,开展教育的方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12.
某医学院大学生合理营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大学生营养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探寻大学生营养知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在学生的<卫生学>课程中,进行多种形式的营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后对营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研究对象的营养相关知识平均得分和及格率均有显著提高,但在态度和行为改变方面干预前后无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对提高大学生合理营养知识水平是有效的,但要真正改变人们的饮食行为,需要进行长期、广泛、持续的教育工作,并且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与参与.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在社区中开展高血压知识、态度、行为等健康教育活动,评价高血压防治的效果。[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法,对抽取的石河子市24小区干预前后的两次现况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高血压相关的12项防治知识、7项态度及7项行为改变均取得令人满意的干预效果。[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综合干预是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王忠英 《药物与人》2014,(9):394-395
目的:了解十师北屯市居民高血压知晓率及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为制定相应的高危因素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2—01~2014—02采用鏊群抽样的方法,对各团场(矿)30—70岁490名居民进行了高血压防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2012年高血压知晓率为81.16%;2013年高血压知晓率为86.51%;结论:高血压严重危害我市居民的健康,通过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及宣传,可以提高居民的高血压知晓率,从而影响其行为,促进健康。积极主动进行干预。以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健康教育和膳食干预在社区综合防治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在深圳市南山区大冲社区中,由社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按照《深圳市高血压、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项目手册》,分别对450名非高血压人群、高血压高危人群及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社区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高血压危险因素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调查居民在干预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9例高血压高危人群干预前、后摄入高脂饮食和少运动的检出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盐饮食、过量饮酒、肥胖和吸烟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0例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深圳市高血压、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项目手册》为依据,通过社区卫生健康促进网络,对居民进行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高等学校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与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状况,探讨影响高血压发病的因素,为制订该人群高血压健康教育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3年3~5月,抽取福州市某高等学校社区,对20岁以上居民进行调查,并对影响高血压发病的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915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7.35%;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得分为"差"的分别占56.80%、56.91%、24.3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男性、年龄>40岁、BMI>25、睡眠时间不足、缺乏运动的人容易发生高血压.[结论]高等学校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得分较低,40岁以上肥胖男性睡眠不足缺乏运动容易患高血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内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防控知识的知晓情况和了解患者获得高血压防控知识的主要途径.[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内科住院的69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现况调查.[结果]内科住院高血压患者的年龄、教育水平、住院次数对高血压防控知识的掌握有显著性差异;获得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住院后医务人员的教育以及网络知识.[结论]针对高血压防控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应该成为医务人员的必备知识,医疗机构科通过网络等平台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唐耀仙 《现代保健》2013,(21):90-91
目的:观察在连山少数民族地区开展高血压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对连山少数民族地区8968名城乡居民进行高血压防治知识宣教,再以问卷的调查方法了解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血压控制率、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等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系统健康教育后人们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血压控制率均有显著提高,人们坚持运动、膳食清淡、控制体重、规律用药、戒烟限酒等的行为均较健康教育前明显增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健康教育可使人们进一步了解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行为,降底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某市264名城市社区居民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某市某社区居民的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探索在社区中对居民进行营养教育和营养指导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某市某社区成年常住居民264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营养知识水平较差,主要缺乏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和营养与疾病相关知识了解;营养态度和行为尚可;调查对象期望营养知识来源主要为讲座和宣传画册等.[结论]社区居民营养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对饮食与健康关系了解不够全面,但营养态度和行为尚可.应加强对社区居民营养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南京市居民对食物与健康知识的认知、态度与行为(KAP)现状,为在居民中开展食物与健康知识宣教干预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居民食物与健康KAP调查问卷,对428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填写,当场收回.[结果]南京市居民食物与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1.6%;广播电视是居民获取食物与健康信息的主要渠道;86.5%的居民希望获得食物与健康方面的知识;被访者文化程度越高,食物与健康知识知晓率越高.[结论]居民食物与健康知识整体水平较低.获取相关知识的态度较为积极.在食物与健康知识和行为习惯方面,需要对居民进行宣教干预,使他们获得更多的食物与健康知识,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