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目前常用的2G移动通信系统优化方法对海面超远距离覆盖进行了专题研究与实验,从实地测试、理论分析、基站改造、频率调整、参数优化等角度入手,对海面覆盖的模型建立、相应理论推算及注意事项进行了研究汇总,并在与2G移动通信系统对比基础上,初步引入了3G移动通信系统的海面超远覆盖模型及优化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5G商用的逐步开展,为充分验证700M频段5G技术特性,中国广电在山东某港口开展近海超远距离覆盖实践,通过理论分析比对与真实环境试验,充分证明了700M频段5G在海面超远距离覆盖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5G网络建设的不断深入,5G行业应用的范围不断深入拓展,海洋渔业、离岸岛屿及近海旅游、海上边防、草原作业等特殊场景对于5G网络的覆盖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其中近海海面等场景,需要依托通信网络的超远覆盖能力实现海域的5G网络全覆盖。本文分析了无线通信系统超远覆盖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阐述了5G超远覆盖关键技术,并搭建了相关技术参数设置模型,最后基于现网测试,验证了基于700MHz的5G网络超远覆盖能力,充分证明了5G超远覆盖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5G网络覆盖区域的不断扩大,5G网络将逐渐向海面、沙漠等特殊场景延伸.广西海岸线长,海洋资源丰富,是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门户.近年来海岛旅游、海洋渔业不断发展,近海及海上航线5G覆盖需求日益迫切.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利用5G网络对海外货轮的人员和物资进行远程无接触检查也成为特殊时期的一个新需求.因此,探索5G海面商用部署方式,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无线网络覆盖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超远覆盖的影响因素,探讨了海面超远覆盖方案,并试点验证了海面超远覆盖方案的可行性,为海上航线和近海作业区的海面5G网络覆盖提供可参考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拓展4G网络覆盖的广度、深度,利用超远覆盖(扩展覆盖)功能、开通2T4R、灵活设置发射功率、选择站址等方式不断提高4G基站覆盖能力,实现改善上下行的覆盖半径和容量的效果,本文通过对超远覆盖相关技术的覆盖效果进行验证,研究和总结在不同场景下超远覆盖技术不同配置的覆盖性能、信号和数据速率的增益,并与传统的2T2R技术进行对比,给出网络部署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6.
海洋覆盖的关键是站点的海拔高度,对于沿海以平原为主的地区,常规手段难以实现5G海域超远覆盖。提出一种基于两级接力的5G海域超远覆盖方案,通过在海上平台部署海基站,与陆地岸基站实现两级接力的方式实现海域超远覆盖,并通过实测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5G商用无人机业务感知优化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天然气主干网5G工业无人机巡线是5G垂直行业的新型应用项目,这种新型业务对网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体现在超低时延、超高速率及超远覆盖。利用5G中低空覆盖技术、高速移动技术、基站切换技术、边缘计算协同技术,最终高质量满足了巡检业务需求,大大减少人工成本,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问题发现效率。为5G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分场景2G/3G互操作与功率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互操作优化目标就是把2G/3G网络有效结合起来,针对现网具体情况,我们将全网小区按照覆盖场景不同进行划分,对不同厂商设备规定统一标准的互操作参数及功率参数,从而保证2G/3G互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同时提升优化工作效率。实践证明,经过分场景2G/3G互操作与功率参数优化后,切换成功率、掉话率等指标有较大提高,客户感知也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对5G700MHz在海域的拉远测试和自主试验网建设,充分验证了5G700MHz覆盖远、绕射强等特点及海域超远距离通信的能力。通过5G仿真海域覆盖规划分析,与移动运营商共同建设覆盖舟山海域的移动通信网络,并积极探索围绕海洋经济的各类业务场景,助力智慧海洋建设。  相似文献   

10.
超远距离场景覆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远距离覆盖是移动网络规划与设计的一个难点,本文介绍了超远距离场景的特点,分析了UMTS最大通信距离和海面传播模型,详述了各种超远距离覆盖技术。  相似文献   

11.
首先研究了NSA网络架构下4G/5G双网覆盖协同优化的技术基础和方案。然后分析了语音数据业务并发时,终端功率不足的解决方案及其验证结果。进一步研究了4G/5G双网动态分流的策略与技术方案。最后分析了有助于解决以上问题的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分析“5G+4G”无线网络协同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出发,指出4G/5G协同建设天然具备的频率、设备、站址等优势;在此基础上剖析了“5G+4G”无线网络覆盖协同、容量协同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协同组网方案,基于这种方案,既能应对当前4G网络容量挑战,又能构筑5G领先竞争优势的无线网络演进基础架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地打造5G精品网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低成本建设5G广覆盖网络的需求,需要提前研究低频3G、4G网络向5G重耕的最佳方案。在没有进行重耕,因而没有理想的低频5G测试环境的情况下,采用理论分析的手段进行重耕后的覆盖能力估算。以未来L900重耕用于5G广覆盖为例,探讨了链路预算的关键设定、模型选择等问题,并通过多个本地网实际测试数据间接验证估算结果的合理性。所得结论已实际应用于某大运营商对全国900 MHz网络的规划方案,对于指导网络重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为面向覆盖和感知的6G网络演进及重耕提供了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14.
针对5G业务特点,结合现存站址资源、4G网络大数据和地图场景识别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5G业务需求的智能规划方法。基于4G MR覆盖,指导5G精确规划,利用基于遗传迭代寻优实现5G智能预规划选站方案,通过多维度规划价值评估和性能预测,在5G建设初期阶段,为5G无线网络的智能规划方法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人民居住环境,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3G网络和嵌入式系统的远程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对温湿度的远程实时监测、存储、历史数据查询和超标报警。介绍了系统的硬件原理与组成和软件设计方案,结合实时数据和图表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6.
杨艳  张涛  郭希蕊 《电信科学》2021,37(1):112-120
提出了一种简化限制条件的5G高铁站间距计算方法,从5G特征入手,考虑多种设备形态下5G高铁覆盖情况,并结合高铁场景特定的限制条件,将复杂的限制条件简化为单一限制条件,平衡了理论研究和实际使用间的差距。从射频的角度,分析不同的大规模MIMO设备形态对5G高铁覆盖的影响;分析不同场景对5G高铁覆盖的影响;分析5G高铁站间距的影响因素,并通过计算入射角、下倾角与站高、站轨距、覆盖距离的关系,获取简单的站间距计算式;分析可用站高、站轨距与覆盖距离的相关性,简化限制条件为单一参数——覆盖距离。提出的方法适用于已知站轨距、站高、站型和部署场景的单一站点的站间距评估。通过对比验证,使用所提方法评估的站间距具备极高的准确性,计算误差仅为3 m,准确率为99.14%。  相似文献   

17.
通过系统阐述4G室内外混合场景下协同规划优化,借助主传播路径覆盖模型,采用室内三维建模结合数字三维地图的方法,利用API接口调用覆盖结果,对4G网络进行了室内外联合覆盖预测、立体呈现,从而实现了室内外一体规划优化。  相似文献   

18.
以LTE系统与GSM系统和UMTS系统共站址部署为共存场景,对2.6 GHz频段LTE系统与2G/3G系统的共存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相应的额外隔离度需求和工程隔离需求,给出了2.6 GHz频段LTE系统部署与2G、3G系统共站址时的天线隔离距离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9.
5G信号直接合路至现有4G室分系统中,能快速低成本地实现5G信号的室内覆盖,但受现有室分系统流数的限制,难以体现5G的高速率。奇偶错层的覆盖方式只对主设备至楼层分布接口间的主干简单改造,即可使符合条件的室分站点的5G下载速率提高30%-70%,取得较好的用户体验。本文根据单流变双流、双流变四流的两处5G奇偶错层改造实践,分析其改造效果、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从而为5G室分奇偶错层覆盖的设计及优化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