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超声检查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智玲   《中国医学工程》2010,(2):139-14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超声检查177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形成情况,同时检查80例非高血压患者做对照。结果两组患者颈动脉IMT厚度分别为(1.54±0.86)mm、(0.72±0.65)mm,粥样斑块检出率分别为64.97%、21.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为疾病早期诊断和预防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栗莉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5):189-19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合并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门诊的代谢综合征(MS)合并脑卒中患者50例,单纯脑卒中患者48例,健康患者50例。对其进行病史询问,测量代谢相关指标,静脉血检测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等,并对所有入选者进行颈动脉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收缩期血流峰值、阻力指数及斑块数量,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MS合并脑卒中、IM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结果:MS合并脑卒中组在体重指数、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及冠心病患病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MS合并脑卒中组颈动脉IMT及斑块数量明显高于单纯脑卒中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MS合并脑卒中、IMT、SBP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合并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改变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杨靖  夏阳 《广西医学》2012,34(10):1360-136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计算其脉压,根据脉压大小分为3组:A组38例,脉压<50 mmHg;B组42例,脉压50~70 mmHg;C组40例,脉压>70 mmHg.用多普勒超声检测3组患者IMT和IMT/内径比值,分析脉压与IMT的相关性.结果 (1)A组高血压患者IMT、IMT/内径比率分别为(0.82±0.18)mm、(12.36±2.00)%,B组分别为(0.96±0.23)mm、(13.84±2.20)%,C组分别为(1.09±0.25)mm、(15.39±2.90)%,IMT和IMT/内径比值均C组>B组>A组(P<0.01).(2)脉压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关系(r=0.624,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随脉压增大而增厚.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为主要研究参数,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对象分为三组:对照组:39例健康对照者;糖尿病无NAFLD组:33例单纯性新诊断2型糖尿病者;糖尿病NAFLD组:3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NAFLD者,比较三组IMT,并将IMT与HOMA-IR、血脂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新诊断T2DM患者存在颈动脉内膜增厚([1.12±0.11)mmvs(0.81±0.12)mm,P0.05)],当伴有NAFLD时其颈动脉内膜增厚更加明显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增多([1.35±0.13)mmvs(1.12±0.11)mm,P0.05)]。在T2DM患者中,IMT与HOMA-IR呈显著正相关(r=0.485,P0.05)。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存在颈动脉内膜增厚,当伴有NAFLD时,其颈动脉内膜更加增厚且颈动脉斑块形成增多。  相似文献   

5.
代谢综合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Liu F  Zhang HY  Liu XN  Yang HY  Kang ZH  Shi XZ  Yang Y  Hui RT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5):1317-1320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青岛港健康研究人群中 5 5~74岁的男性共 35 8名 ,分为代谢综合征患病组与非患病组 ,应用血管超声技术检测了该组人群颈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斑块性质、分级及斑块总积分 ,并对内膜 中膜厚度 (IMT)与代谢综合征各项诊断标准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 代谢综合征患病组颈动脉IMT值 (0 90mm± 0 12mm)、斑块总积分(3 5 8mm± 0 4 4mm)、斑块发生率 (6 4 2 % )及心血管病患病率 (47 5 % )均显著高于非患病组 (分别为 0 84mm± 0 11mm、2 4 5mm± 0 2 5mm、4 7 5 %及 12 2 % ,P均 <0 0 5 )。颈动脉IMT与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及腰围呈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2 7、0 17、0 17及 0 12 ,P均 <0 0 5 )。结论 代谢综合征可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及早进行颈动脉的超声检查 ,将有助于心血管病事件的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积分与冠心病患者室间隔及左室重量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76例冠心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IMT、斑块积分及心脏结构;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四根血管中任何一支狭窄≥50%的患者诊断为冠心病。结果冠心病患者IMT为(1.03±0.32)mm。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积分情况为:0级28例,1级25例,2级18例,3级5例。冠心病患者心脏超声结果显示:室间隔厚度为(11.26±1.87)mm,左室后壁厚度为(9.74±1.22)mm,左室重量指数(LVMI)为(155.27±18.10)g/m2。冠心病患者室间隔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存在负相关(r=-0.345,P<0.05);LVMI与IMT存在正相关(r=0.369,P<0.05);在排除患者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因素影响之后,室间隔、LVMI与颈动脉内膜厚度仍存在相关(r分别为-0.361及0.367,P<0.05)。室间隔及LVMI与颈动脉斑块积分无相关性。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室间隔与IMT存在负相关,LVMI与IMT存在正相关,通过超声检测冠心病患者IMT,可能有助于预测患者心脏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代谢综合征患者内脏脂肪厚度与颈动脉IMT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腹部内脏脂肪厚度(visceral fat thickness,VFT)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artery intimal-medial thickness,IMT)的关系.方法:139例患者入选,MS组患者67例,其中男33例,女34例,平均年龄(61±10)岁,非MS组患者72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60±12)岁.应用超声测量患者的VFT和IMT.结果:MS患者VFT和IMT分别为(63.98±14.10)mm和(1.16±0.19)mm,非MS组VFT和IMT分别为(55.36±11.65)mm和(1.055:0.23)mm,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其与脉压的关系.方法 检测126例MS患者和98例非MS患者的IMT增厚率,并分析IMT增厚率与脉压(PP)的关系.结果 (1)两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颈内动脉IMT增厚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PP与颈动脉IMT增厚率呈正相关(r=0.62,P<0.05).结论 MS患者IMT增厚率高于非MS患者;检测PP和颈动脉IMT对早期发现MS患者及其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选取同期间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4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观察两组受试者的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内动脉IMT,0度斑块、1度斑块、2度斑块、3度斑块出现情况及斑块出现率。结果:观察组的颈总动脉IMT(1.15±0.15) mm、颈内动脉IMT(0.87±0.08) mm均明显大于对照组(0.68±0.04) mm、(0.43±0.05) mm,有斑块的例数及其发生率(33,75.0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6,13.6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能够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准确检测出颈总动脉IMT、颈内动脉IMT,对于指导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病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动脉病变与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关系.方法对595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并采用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结果血压节律呈勺形(夜间血压下降>10%)及非勺形(夜间血压下降≤10%)者分别为180例及415例,非勺形血压患者双侧颈总动脉平均IMT为(0.95±0.24)mm,双侧颈总动脉最厚IMT为(1.02±0.31)mm,均显著高于勺形血压患者的(0.90±0.16)mm及(0.94±0.20)mm(P均<0.05),斑块发生率在非勺形血压患者为55.2%,显著高于勺形血压患者的41.7%(P<0.05).结论非勺形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较勺形者为重,血压昼夜节律可能是颈动脉病变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和斑块积分及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30例ACS患者、29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17例正常对照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和斑块积分,以及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 3组间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无显著性。ACS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总斑块积分、软斑块积分、硬斑块积分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ACS组高敏C反应蛋白[(4.336±1.334)mg/L]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2.205±0.458)mg/L]和正常对照组[(1.625±0.434)m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总斑块积分、软斑块积分、硬斑块积分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结论 AC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总斑块积分、软斑块积分、硬斑块积分和高敏C反应蛋白升高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总斑块积分、软斑块积分、硬斑块积分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10 ~ 2014-01在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8例,根据冠脉造影检查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根据冠脉斑块狭窄,分为轻、中、重度组;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斑块情况.比较各组间IMT以及斑块发生情况.结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斑块率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显著相关性.颈动脉IMT值得检查以及斑块率可以预测冠心病粥样硬化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超声诊断技术在检测心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共51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心血管病患者45例为对照组,利用多普勒超声检查所有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积分以及斑块总面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MT、斑块总积分及斑块总面积分别为(0.94±0.13)mm、(5.72±3.89)mm及(1.82±0.18)mm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0.79±0.11)mm、(1.66±2.31)mm及(0.32±0.12)mm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技术在对心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进行硬化方面有着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便于更加准确的了解病程及预后,能够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黄瑄  郑刚 《中国医药导刊》2006,8(6):424-425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对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73例患者分为两组:12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超声检查;并选取同期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者48例为对照组,并行颈动脉IMT超声检查。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颈动脉IMT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多支病变组出现颈动脉内膜增厚的例数明显多于单支病变组。结论:颈动脉IMT是心血管疾病强有力的预测因素,对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及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定量测定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血管外膜厚度(AT)变化,分析AT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7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代谢综合征患者161例和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94例,将代谢综合征患者分为斑块组(MS-P,n=70)和无斑块组(MS-NP,n=91),采用高频超声获取颈动脉平均IMT、管壁厚度和AT进行分析比较和相关性评价.结果 MS-P组和MS-NP组患者的平均IMT和管壁厚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MS-P组平均AT[(0.77 ±0.13)mm]高于健康对照组[(0.66±0.11) mm,P<0.01)]和MS-NP组[(0.69±0.13)mm,P<0.01)],颈动脉平均AT与IMT在MS-P组、MS-NP组和健康对照组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分别为r=0.603,P<0.01;r=0.325,P=0.005和r=0.344,P=0.004).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中AT出现增厚改变,AT与IMT在健康对照组和代谢综合征患者伴或不伴有斑块的患者中均有着较一致的变化,高频超声技术进行动脉外膜无创定量分析可提供评价血管外膜重构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对预测高血压脑卒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00例高血压患者及50例健康人颈动脉的IMT及斑块情况,比较单纯高血压患者与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颈动脉IMT的差别.结果:100例高血压患者中动脉粥样斑块形成62例,共123处斑块.正常人组的颈动脉IMT均值为0.81mm,单纯高血压组为1.05mm.脑卒中组IMT及斑块形成显著多于单纯高血压组和正常人组(P<0.05,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有效检测颈动脉管壁及管腔的变化,在临床预测高血压脑卒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超声评价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探讨颈动脉硬化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58例CHD患者和37例非CHD患者颈动脉IMT及有无斑块形成,比较两组间颈动脉IMT、斑块指数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结果CHD组颈动脉IMT、斑块指数及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非CHD组(P0.05),颈动脉IMT对CHD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论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可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监测冠状动脉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的一项有临床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戴健  肖瑾 《安徽医学》2010,31(10):1217-1219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58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斑块数,性质及部位,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IMT明显增厚(P〈0.01),颈总动脉内径明显增大(P〈0.05),斑块检出率增高(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颈总动脉内径增大,颈动脉粥样化斑块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9.
宋秀霞  张敏  姜涛 《北京医学》2005,27(10):583-58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心血管病各种危险因素聚集性的关系.方法对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内膜中层厚度平均值、最大值及斑块钙化情况,同时测定患者血糖、血脂、胰岛素、血压、身高、体重等,以HOMA法计算胰岛素抵抗度.按患者具备大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个数分为三组,并比较每组的IMT值、斑块钙化情况.结果存在1或2个危险因素者平均IMT为0.824mm,斑块检出率为37.5%,钙化率为33.3%;同时存在3个危险因素者平均IMT为0.967mm,斑块检出率为44.4%,钙化率为51.1%;同时有4个危险因素者平均IMT为1.020mm,斑块检出率为63.3%,钙化率为60%.三组间上述指标比较P值分别为0.022、0.129、0.144.三组间HOMA-IR值分别为2.26±1.09、2.96±1.83、4.05±1.78,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随着大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增多,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逐渐增加,胰岛素抵抗程度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高频超声检测冠心病组44例和对照组36例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有无粥样硬化斑块,统计分析两组病人指标的差别.结果 冠心病组颈动脉IMT和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以颈动脉IMT≥1.0mm预测冠心病,则其敏感性为90.9%(40/44),特异性为38.9%(16/36),阳性预测值为64.5%(40/62).结论 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可以预测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