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风茹  高景  耿恩江  丁洁  刘淑娈  李玉琢 《河北医药》2009,31(23):3191-3194
目的探讨双侧肺同期手术单肺通气(OLV)期间采用定容(VCV)和定压(PCV)不同通气模式对呼吸力学及动脉血气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9例双侧肺同期手术患者,双肺通气(TLV)期间均采用VCV模式(TLV—VCV),OLV后通气侧肺先采用传统方法大潮气量(10ml/kg)通气(OLV—VCV1),30min后改为单肺保护通气:小潮气量(6~8ml/kg)+PEEP的通气模式(OLV—VCV2);或PCV+PEEP的通气模式(OLV—PCV)。用旁气流通气监测法(SSS)监测呼吸力学参数: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动态胸肺顺应性(Cdyn)、分钟通气量(MV)等。同时抽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结果单肺保护通气时,Ppeak、Pplat、Raw较低,Cdyn相对较好(P均〈0.05)。PaO2及PaCO2显著升高(P〈0.05),但PaCO2的升高在临床允许范围内。结论双侧肺同期手术在实行单肺保护通气策略时,OLV—PCV和OLV—VCV2通气模式均可改善肺泡氧舍,预防和减轻单肺通气造成的低氧血症,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气道压力、气道阻力,但PCV模式控制气道压更有效,更有利于减少气道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食管癌术中定压(PCV)和定容(VCV)单肺通气(OLV)对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的影响.方法 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插入双腔气管导管.手术进胸前先行双肺VCV,潮气量(VT) 10 ml/kg,通气频率(f)12次/分;进胸后行OLV:A组采用PCV,压力限定设为双肺通气时的气道峰压(Ppeak),f为12次/分;B组采用VCV,VT为8 ml/kg,f为12次/分.记录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分钟通气量(MV)、肺动态顺应性(Cdyn)和PEEPi.结果 与B组比较,A组Ppeak、MV和Pmean降低,而Cdyn升高,PEEPi发生率低(P<0.01).结论 食管癌手术采用PCV模式行OLV可降低Ppeak,改善Cdyn,减少PEEPi,利于肺保护.  相似文献   

3.
卢丽雅  叶靖  欧阳葆怡 《河北医药》2009,31(9):1033-1036
目的观测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在单肺通气(OLV)期间用压力控制通气(PCV)与容量控制通气(VCV)对气道峰压(Ppeak)、氧合作用和肺内分流(Qs/Qt)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右侧开胸成年手术患者30例,ASAⅠ~Ⅲ级,按术前肺功能分为2组,N组为肺功能正常患者,O组为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再根据OLV模式将每组随机分为2个亚组,N-PCV组和N-VCV组各8例,O-PCV组和O-VCV组各7例。丙泊酚-瑞芬太尼-罗库溴铵静脉诱导后插入左双腔支气管导管,行双肺VCV,潮气量7~8ml/kg,呼吸频率15次/min。30min后改左侧卧位行左OLV。N-VCV组和O-VCV组先行VCV30min,然后改行PCV30min。N-PCV组和O-PCV组先行PCV30min,然后改行VCV30min。OLV-VCV期间拟定的潮气量及呼吸频率维持不变;压力设定以达到双肺VCV期间潮气量为准。双肺VCV后30min及OLV后30、60min进行血气分析,计算Qs/Qt。结果OLV期间,N-PCV组和O-PCV组的Ppeak较N-VCV组和O-VCV组低(P〈0.01),但PaO2和Qs/Q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OLV期间采用PCV更有利于减低气道压,但对动脉氧合作用及肺内分流的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阻塞型通气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CO2气腹后肺顺应性改变及通气方式的选择。方法阻塞型通气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行腹腔镜手术60例,随机分为两组,组I(30例)设置呼吸频率(RR)10次/min、呼吸时比1:2.5;组II(30例)设置RR 16次/min、呼吸时比1:1.5。定容通气设置潮气量8 ml/kg,定压通气设置麻醉机通气压力使潮气量与定容通气一致。观察两组CO2气腹前和气腹后分别行定容通气及定压通气10 min后的气道压力(PPEAK、PPLAT)、潮气量、胸肺顺应性(C)、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I、II两组在气腹后PETCO2、PPEAK、PPLAT均明显高于气腹前(P〈0.05),气腹后C均明显低于气腹前(P〈0.05)。其中组I气腹后定压通气PPEAK、PPLAT均低于定容通气(P〈0.05)。I、II组间比较,组II气腹后定容通气、定压通气PPEAK、PPLAT分别高于组I(P〈0.05), PETCO2、C分别低于组I(P〈0.05)。结论阻塞型通气功能障碍患者,二氧化碳气腹后,应选择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通气模式或压力控制通气(PCV),同时随着手术时间延长, PETCO2升高,应增加呼吸频率,吸气时间不宜过短,以保证潮气量及不会过高的气道压力,呼吸时比以1:1.5为宜。  相似文献   

5.
压力控制通气和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在ARDS治疗中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群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1457-1459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对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40例ARDS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PCV组和VCV组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均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的变化。结果:PCV组通气24h气道峰压低于VCV组,而平均气道压高于VCV组;两组治疗后心率显著减慢,PCV组改善更明显;两组同时点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24h后PaO2比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CV组改善更明显。结论:对ARDS患者在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时,PCV和VCV通气模式均可改善氧合,防止气压伤的发生,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PCV模式控制气道峰压更有效;主张ARDS患者尽量采用PCV模式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6.
梁礼权  焦燕琴 《江西医药》2021,56(8):1266-1268
目的 胸腔镜手术患者在应用肺的单肺通气时期的常规容量控制通气模式(VCV)和保护性肺通气模式(lung pro-tective entilatory,LPVS)对肺氧合功能和肺组织相关损伤的影响.方法 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心胸外科择期行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30例患者,年龄52~76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Ⅱ~Ⅲ级,随机分成VCV组和LPVS组(每组15例),麻醉充分诱导达到相当麻醉深度后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后再次插入支气管封堵器并分别对各组患者行量控制通气(VCV)和保护性单肺通气模式,并分别于侧卧位后15 min(T0)、行OLV后30min(T1)、和麻醉结束前恢复双肺通气后30 min(T2)并依次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阻力(Raw)、胸肺顺应性(Cdyn)和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同时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PH值、血氧分压(PaO2)和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并在麻醉手术结束前(T3)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 侧卧位后15 min(T0)、OLV后30 min(T1)、和麻醉结束前恢复双肺通气后30min(T2)VCV组和LPVS组PETCO2、pH值和PaCO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侧卧位在OLV后30min(T1)LPVS组的Ppeak显著低于VCV组,LPVS组的Cdyn显著高于VCV组,手术麻醉结束后LPVS组的IL-6及TNF-α显著低于VCV组.结论 在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中,LPVS通气模式与常规的VCV通气模式在肺相关功能及保护方面均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邢珍  朱红霞  董跃华  任炜  王丽  张振明  赵永泉 《河北医药》2009,31(23):3202-3204
目的观察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对气道高反应患者气道压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选择胸科手术患者38例,ASAⅠ~Ⅱ级。其中左肺癌行左肺叶或左全肺切除术18例(L组,n=t8),食管中、下段癌行根治术20例(E组,11=20),麻醉诱导后双腔支气管插管,微量泵持续泵注丙泊酚4mg·kg^-1·h^-1,间断静脉滴注维库溴铵、芬太尼维持麻醉。单肺通气参数设定为:潮气量8ml/kg,呼吸频率15次/min,吸:呼=1:2,吸入氧浓度100%。侧卧位后记录右肺通气气道压,分别于麻醉前(入室未吸氧),双肺通气15min,单肺通气20min,单肺通气60min桡动脉、中心静脉抽血测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结果与双腔通气时比较,单肺通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明显下降,气道压明显升高,2组肺内分流明显增高。与E组患者比,L组患者在单肺通气20min时气道压明显增高(P〈0.05)、在单肺通气20min、60min时肺内分流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使气道高反应患者气道压增高,肺内分流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喉罩通气道(laryngeal mask airway,LMA)条件下应用容量控制通气(volume controlled ventilation, VCV)和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 PCV)对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及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2年7月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VCV组和PCV组,每组30例。两组均在LMA插入后5 min(T1)、15 min(T2)、气腹后15 min(T3)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监测记录呼吸力学参数。结果 T1和T2时,VCV组气道峰压和平台压明显高于PCV组(P <0.05)。与VCV组相比,PCV组在T2和T3时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aO2)明显较高(P <0.05);PCV组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在T1、T2时明显较低(P <0.05),T3时...  相似文献   

9.
马宏伟  丁丽景  李凤茹  周艳杰 《河北医药》2010,32(22):3134-3136
目的 比较同期双侧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时不同通气模式的应用效果,评价其肺保护作用.方法 212例同期双侧开胸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采用三种不同通气模式即传统的容量控制通气模式(VCV1)、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策略的容量控制通气模式(VCV2)和"肺开放"策略的压力控制通气模式(PCV),观察患者的呼吸力学、动脉血气、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单肺通气时,VCV2与VCV1 比较:PIP、Pplat、Raw明显降低、Cdyn增加(P〈0.05);pH值降低,PaO2、PaCO2、SpO2升高(P<0.05);患者术中气压伤的发生、术后苏醒延迟和拔管困难的例数减少.PCV与VCV2 比较,PIP、Pplat、Raw降低、Cdyn增加(P〈0.05);pH值、PaO2 、S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0.05);患者术中无气压伤的发生;术后苏醒延迟和拔管困难的例数明显减少. 结论 同期双侧开胸手术中实施单肺通气呼吸管理时采用PCV和VCV2模式均可改善肺泡氧合,但PCV模式比VCV2更利于预防或减轻低氧高碳酸血症,减少气压伤,适用于肺功能不全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食管癌手术麻醉中单肺通气(OLV)期间采用不同潮气量容量控制通气对血流动力学、气道压力以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成年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低潮气量高频率)和B组(正常潮气量频率)。A组单肺通气时潮气量(VT)6ml/kg,呼吸频率18次/min,B组单肺通气时潮气量(VT)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比较两组各时段的血流动力学、气道峰压(Ppeak)、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两组各时段血流动力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道峰压(Ppeak)在OLV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OLV期间采用低潮气量高频率通气模式在降低气道压力,增加动脉血氧分压等方面优于正常潮气量频率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管喉罩应用于肥胖患者侧卧位手术中行压力控制通气协同间歇性膨肺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需进行单侧肾切除的成年肥胖患者(BMI≥30且<36 kg/m2)随机分为2组(Ⅰ组和Ⅱ组)。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前行侧卧位,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Ⅰ组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中施加间歇性膨肺治疗(气道压30 cmH2O,持续时间为30 s),Ⅱ组只行压力控制通气模式。采集手术进行到45 min时的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一次性双管喉罩在所有侧卧位肥胖患者中均被成功置入。Ⅰ组行间歇性膨肺后肺顺应性和氧合能力均高于Ⅱ组(P<0.05)。两组患者在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双管喉罩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侧卧位肥胖患者术中的气道管理,在术中行间歇性膨肺可以有效改善侧卧位肥胖患者的氧合能力和肺顺应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中压力和容量控制通气对患者气道峰压及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1~2级宫颈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容量控制通气(VCV)组,压力控制通气(PCV)组,每组20例,麻醉方法均为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分别于气管插管后气腹前(T1)、气腹后30min(T2)、气腹后60min(T3),监测气道峰压(Ppeak)的情况,抽取动脉血监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并计算氧合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T1时相比,两组Ppeak气腹后升高(P<0.05),容量控制通气(VCV)组更明显,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行腹腔镜手术时,压力控制通气可以有效降低术中气道压,防止气道损伤,同时不影响患者的氧合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诱导中三种不同正压面罩通气模式对胃肠胀气的影响以及通气变量的变化,从而选择良好的通气模式,减少面罩通气的不良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根据麻醉诱导过程中采用不同通气方式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为压力控制模式(PVC)组,容量控制模式(VCV)组,手动控制模式(MCV)组,呼吸及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麻醉机及其监护仪监测,胃内气体监测采用建立气腹后腹腔镜直视下由有经验麻醉医师判断是否有胃肠胀气,麻醉诱导及其判断是否胀气者为不同麻醉医生,并采用双盲法.结果 3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VC组气道压力明显低于VCV及MCV组,PVC组发生胃肠胀气百分比明显低于VCV及MCV组.结论 压力控制模式是良好的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14.
叶宏武  汪俊  刘俊霞  孙盈盈 《安徽医药》2017,21(11):2013-2015
目的 比较不同吸气时间的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对小儿长时间二氧化碳(CO2)气腹腔镜手术中动脉血氧分压[p(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影响.方法 预计气腹时间>3 h的腹腔镜手术患儿40例,年龄3个月 ~11岁4个月,ASA分级Ⅰ ~ 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T组采用长吸气时间压力控制通气模式通气[吸呼比(I:E)=1:1],C组采用传统的压力控制通气模式(I:E=1:2)通气,其余通气参数设置无差异.术中气腹压(IAP)8~12 mmHg,记录气腹建立前5 min(T0)、气腹1 h(T1)、气腹3 h(T2)、气腹结束前10 min(T3)和气腹结束后10 min(T4)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并行动脉血气分析p(O2)和p(CO2).结果 T组p(CO2)在T2~T4时刻,明显低于C组(P<0.05),高碳酸血症的发生率较低;p(O2)在T1~T4时刻明显高于C组(P<0.05),但均在临床正常值范围内.结论 长吸气时间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长时间CO2气腹腔镜手术中,且在预防高碳酸血症,改善氧合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洪立群  王峰 《江苏医药》2012,38(14):1691-1692
目的探讨戊乙奎醚在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ASAⅠ-Ⅱ级男性肺叶切除患者分为A组(年龄65-75岁)和B组(年龄45-55岁),每组15例。A组术前20min、单肺通气时分别给予戊乙奎醚0.01、0.02mg/kg,B组术前20min、单肺通气时均给予阿托品0.01mg/kg。检测两组双肺通气(T1)时、单肺通气0、5、20min(T2、T3、T4)时的MAP、HR、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PETCO2。结果与T1时及B组相比,A组T3、T4时VT明显增加(P<0.05);与T1时及A组相比,B组T3、T4时Ppeak明显增加(P<0.01);两组MAP、HR、PET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戊乙奎醚可以明显扩张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支气管,增加肺顺应性。  相似文献   

16.
范聪金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527-3528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eteroscopic pneumatic lithotripsy,URSL)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 Ⅰ ~Ⅱ级行URSL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组(P组)和容量控制通气(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VCV)组(V组),每组20例.两组麻醉诱导使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司可林,静脉注射后置入喉罩,接麻醉机先行VCV.P组待司可林作用消失,自主呼吸恢复后,使用PSV;V组待司可林作用消失,自主呼吸恢复后,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继续行VCV.两组维持麻醉均使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观察P组和V组通气后10 min(T1),20 min(T2),30 min(T3)的BP、ECG、呼吸频率(RR)、气道峰压(Pmax)、平均气道压(Pmean)、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清醒时间.结果:两组Pmax、Pmean、清醒时间比较,P组明显小于V组,差异极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BP、SpO2、PETC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喉罩,采用PSV模式,在不需要肌肉松弛的情况下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可以减少肌松药的应用,麻醉苏醒快,效果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