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集成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FCS和DCS的集成技术包括现场总线和DCS输入输出总线的集成、现场总线和DCS网络的集成、FCS和DCS的集成。FCS和网络的集成技术包括FCS和企业网络的集成、FCS和互联网络的集成。FCS和现场总互的集成技术包括各个现场总线之间提供转换接口、每个现场总线提供标准的OPC接口。  相似文献   

2.
1 前言规范企业文件和资料的管理,净化质量体系的管理环境,是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的重中之重。在标准中关于文件和资料控制要素共有三个条款。(1)总则。要求企业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控制与标准有关的所有文件和资料;这里所谓的“所有文件和资料”是指形成产品质量和质量体系运行时需要的所有文件和资料。(2)文件和资料的批准和发布。文件和资料在发布前应由授权人员审批其适用性;文件和资料应进行标识并进行有效控制。(3)文件和资料的更改。企业文件和资料若进行更改,应对更改的准备、处理、发布和记录进行控制。2 文件和资料要素…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和民众对健康认识的不断提高,医疗制度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加强和提高医院的理疗护理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也影响到医院在公众心里的形象和综合竞争实力,因此,临床护理质量的加强和提高,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适应时代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努力建立并不断创新和完善护理质量和水平是包括我们每一个医护工作者在内的工作人员应当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临床护理工作的创新和提高既离不开对护士等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加强,也需要医院管理层的科学管理和来自制度方面的鼓励和规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第二薄板厂生产实际出发,论述了党的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阐明了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推广的规律性,即人的智力开发和推广是决定因素;设备资源的开发和推广是前提条件;工艺操作的开发和推广是重要措施;标准化、制度化是技术开发和推广的表现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祝世兴  梁钟  李乔治 《稀有金属》2003,27(5):621-627
阐述了ER和MR流体的组成及发展过程,并对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现有ER和MR流体的理论计算模型、应用领域和应用状况,提出了ER和MR流体阻尼装置的分类方法及使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最后对ER和MR流体现存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作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刘学民  苗为人 《工业炉》2011,33(4):15-18
特大型热轧加热炉区的平面布置和炉型选择是影响热轧车间布置和生产操作的关键因素,加热炉的烧嘴选趔和供热分配是影响钢坯加热质量和节能的关键因素.重点介绍2 250 mm热轧工程加热炉的平面布置和炉型结构设计,以及烧嘴选型和供热分配的新技术应用和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7.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及企业应如何认识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认证咨询过程和认证审核过程中咨询师和审核员应如何认识和关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及检定、校准和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铜:美国1963年和1964年铜的生产、消耗量为(千吨):矿石产铜1097.6和1134,再生铜383.7和413.6;电解铜1444.2和1538.5;铜的需用量则分别为1578.2和1655.6。整个资本主义国家1963和1964年铜的产量为(千吨):矿石产铜3274和3430.9,电解铜3408.2和3594.2,需用量则为3423.6和5746.7。铅:1963年和1964年美国生产的矿石产铅、精铅(包括再生铅)和用铅量分别为(千吨):239.2和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精选的5677篇论文和4007件专利文献的统计分析,阐明金属粉末和粉末冶金领域科研和开发的世界趋势和发展格局。通过对比分析,说明了我国科研和开发的特点和实力差距。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讨论了钢材生产中质量问题的溯源与控制,包括钢材质量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钢材生产中的常见质量问题、问题源头对质量的影响、质量问题的溯源方法和工具、质量控制的目标和要求、质量控制的手段和方法、质量控制的流程和实施步骤、质量检测和监控技术等方面。通过深入分析钢材质量问题的源头,探讨了溯源方法和工具,提出了质量控制的目标和要求,并详细介绍了质量控制的手段和方法、流程和实施步骤以及质量检测和监控技术等,旨在为钢材生产企业实现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我国转炉炼钢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3年我国转炉钢产量已接近1.9亿t,占我国钢产量的85.2%,约占世界转炉钢的25%。50~300t转炉由2001年的75座增至2003年的134座,工艺技术进一步优化。我国转炉冶炼新钢种和优质钢种增长迅速,其中包括低合金、耐候钢、TRIP(相变诱发塑性)钢以及合金结构钢、齿轮钢、轴承钢、锅炉用钢等特殊钢。今后转炉钢的增长主要是对条件较好转炉钢厂挖潜改造,进一步提高装备水平、扩大品种、提高质量以及降低消耗,改善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为了优化不同钢种的LF精炼钙处理工艺,研究了高强结构钢、低碳结构钢、焊瓶钢、耐磨钢、高碳钢在LF精炼及钙处理过程中夹杂物的演变机理。结果表明,渣 钢反应时间越长,钙处理前的夹杂物变性越彻底。钙处理前焊瓶钢夹杂物以Al2O3为主,高强结构钢、低碳结构钢夹杂物以MgO Al2O3 CaO复合夹杂为主;高碳钢、耐磨钢夹杂物以低熔点的Al2O3 CaO夹杂为主。钙处理工艺会增加钢液中夹杂物数量及尺寸。控制Al2O3 SiO2 MnO复合夹杂物的关键是避免LF精炼中后期进行硅锰合金化。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焊瓶钢增加当前的钙线喂入量,高强结构钢、低碳结构钢使用轻钙处理工艺,高碳钢、耐磨钢取消钙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3.
付伟国 《钢铁》2003,38(4):72-75
目前全球钢铁业随着全球经济的衰退陷入低谷 ,钢材产量严重过剩 ,需求急剧衷退 ,钢价走低 ,国际钢材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而美国抛出的钢铁 2 0 1案无疑将加剧全球钢铁贸易冲突 ,将导致世界各国钢铁贸易政策的调整 ,造成全球钢铁市场的分化整合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钢铁大国 ,势必因此受到很大冲击 ,试图通过对我国钢铁工业贸易环境的分析 ,提出一些针对贸易壁垒的应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14.
钢铁材料研发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瀚 《中国冶金》2008,18(10):1-1
中国的钢铁材料研发活动越来越活跃,研发领域不断拓展,先进钢铁材料不断涌现。钢铁研究总院结构材料研究所致力于先进钢铁材料的研发,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文综述近年来的各个钢铁材料领域研发的技术进展,包括了碳素结构钢、高强度低合金钢、合金结构钢、超高强度钢、轴承钢、不锈钢及耐蚀合金、耐热钢及合金、工模具钢,以及相关技术等。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活动,钢铁材料已经和必将不断发展和更新,形成了以“高性能、低成本、易加工、高精度、绿色化”为特征的先进钢铁材料。  相似文献   

15.
建筑用耐火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耐火钢是建筑钢结构的首选绿色钢铁材料。国外钢铁生产企业通过不同的成分设计思路相继开发了不同级别的耐火钢,并已大量应用于高层建筑。国内也进行了研究开发,且性能达到与国外耐火钢相当的水平,但是应用业绩较少,其原因是传统耐火钢Mo含量高,合金成本远高于普通建筑用钢。耐火钢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贝氏体以保证良好的高温性能,而贝氏体属中温转变组织,对轧制及冷却工艺要求高,是耐火钢开发的难点。开发低Mo含量的低成本、高强度、高韧性耐火钢,并逐渐取代普通建筑钢+耐火涂层,是现代建筑钢结构的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6.
 钢包红包出钢率的提高对优化钢包热状态、降低转炉出钢温度以及保证铸机恒拉速浇注都有重要意义。首先分析了炼钢厂钢包周转过程,然后建立了钢包周转过程的仿真模型,运行仿真模型并分析了空包时间、热修时间和修包包龄等因素对红包出钢率的影响,特别研究了钢包周转率与红包出钢率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红包出钢率随空包时间增加而降低;日产45炉典型钢种时,随着热修时间增加,红包出钢率由94%减少到45%;修包包龄越高,红包出钢率增加越明显;同时,随着红包出钢率提高,钢包周转率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提高。仿真结果对炼钢厂提高红包出钢率和优化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钢铁工业节能方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1980-1992年我国钢铁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耗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吨钢能耗的e-p分析方法剖析了我国钢铁能耗状况,得出我国钢铁工业钢比系数高,特别是铁钢比高是限制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工作深入进行的重要因素,而钢铁工业结构优化是降低铁钢比,进而降低吨钢能耗的主要方法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建筑用钢品种开发和技术发展的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忠民 《钢铁》2009,44(11):1-1
 建筑用钢是我国钢材消费最大的品种,快速发展的建筑业,为建筑用钢品种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广泛的市场。我国建筑用钢品种的开发和应用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建筑用钢的科研和应用技术开发仍然相对落后。这包括,钢材新品开发能力和建筑应用技术水平较低;高强度高性能钢材的消费比例偏低;冶金标准和应用技术规范更新滞后等等。我国建筑用钢的技术含量较低,至今仍属于基础类、低档次钢种,科研开发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建筑用钢品种的技术指标尚需进一步完善,尤其是抗震性能指标的制定需要深入的研究。本文对目前建筑用钢中厚板、耐候钢、耐火钢以及钢筋品种的开发和国际上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梳理。  相似文献   

19.
我国模具钢的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再枝  马党参 《钢铁》2006,41(4):5-9
针对目前我国国产模具钢市场供需两旺,而我国每年又要花费巨额外汇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进口大量的模具钢和模具的现状,从战略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模具钢的市场前景、塑料模具钢的地位、提高模具钢质量的途径、模具钢的质量与标准的关系、加速开发高性能模具钢新品种和创造高档模具钢民族品牌等方面的问题.对我国冶金企业和模具制造行业在制定模具钢发展规划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含氮双相不锈钢及其冶金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学锋  李正邦 《特殊钢》2006,27(4):36-38
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比奥氏体不锈钢有较高的机械性能、优良的耐应力腐蚀和点腐蚀性能以及较低的价格(Ni含量低),特别是通过降低钢中的碳含量和增加氮含量而改善了钢的可焊性。双相钢中含较高的氮含量有两个有利的因素:抑制δ-铁素体的形成和提高抗点蚀当量。介绍了4种不同类型的含氮双相不锈钢和常用双相不锈钢的牌号和化学成分、双相不锈钢5种冶金工艺、太钢双相不锈钢的生产、高氮双相不锈钢的形变热处理以及双相不锈钢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