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肺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带B细胞型淋巴瘤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及文献复习。结果:镜下幼稚淋巴细胞弥漫性增生,主要由中心细胞样淋巴细胞组成,部分像小淋巴细胞,散在转化的中心母细胞及浆样细胞和成熟的浆细胞。瘤细胞浸润肺泡壁和支气管上皮形成淋巴上皮病变,并见反应性淋巴滤泡及瘤细胞侵蚀生发中心(滤泡植入)。免疫组化:CD20(+),CD5(-),CD45RO(-),CD10(-),CyclinD1(-),Cytoker-atin上皮(+),CD21(+)。结论肺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免疫学检测,应与肺假性淋巴瘤、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SLL)、套细胞淋巴瘤(MCL)、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等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
杨玉兰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7(7):593-595,F0003
目的探讨卵巢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卵巢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左侧卵巢完全被肿块取代,且对侧卵巢亦有侵及,大小7.0cm×5.0cm×4.5cm,呈实性、质细腻;镜下肿瘤组织具有相对一致的弥漫性大细胞组成,间以少量硬化性间质,肿瘤细胞表达LCA、CD20、CD79a、Vim,不表达CD45RO、CD3、CD30、CD56、NSE、CK、EMA、PLAP、CD117、B-HCG、CA125、AFP。结论卵巢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罕见,恶性度高,侵袭性强,形态上有弥漫分布的大细胞,组织形态学表现有较大差异,免疫组化在协助诊断上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巢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卵巢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本例病人71岁,查体发现右附件区包块。镜下肿瘤细胞弥漫排列,免疫组化显示CD20、CD79a、PAX-5阳性,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结论卵巢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十分罕见,诊断时需与无性细胞瘤、颗粒细胞瘤、未分化癌、高钙型小细胞癌等进行鉴别,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4.
王占贵 《海南医学》2006,17(10):145-146
目的 探讨卵巢恶性淋巴瘤病理特征与治疗、预后关系.方法 应用光镜及免疫组化标记,回顾性分析与5例卵巢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主要表现为卵巢包块,来源于B细胞,采取手术、化疗等综合性治疗后,无1例复发.结论 卵巢原发性淋巴瘤大多数属于B细胞性,通过治疗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卵巢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分析4例卵巢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免疫组化特点。结果 4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腹部及盆腔肿物,4例均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免疫组化:肿瘤细胞LCA、CD20、CD45RA、CD79a弥漫(+),CD3、CD45RO均(-)。结论卵巢恶性淋巴瘤极少见,主要依其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确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原发性甲状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特点观察,使用LCA,CD20,CD79α,CD3 ,CD45RO ,CEA ,TG ,TTF-1等免疫组化染色辅助诊断,并文献复习。结果:原发性甲状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诊断困难,镜下病理形态多样,免疫组化B细胞标记(+)。 结论: 原发性甲状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少见,临床易漏诊且侵袭性较高,因此准确、完整的病理诊断对临床治疗以及预后十分重要,免疫组化具有很重要的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淼  白洁  李晶  李永红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2):160-161,I0001
目的探讨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睾丸原发性淋巴瘤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62-75岁。主要症状为睾丸无痛性肿大。经免疫组化证实6例均为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其中4例为中心母细胞为主型,1例为中心母细胞-中心细胞混合型,1例为B免疫母细胞型。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CD20、CD45RO、CD79a均阳性,CD3、CD45Ra、CD30、PLAP均阴性。结论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中老年人多见,出现睾丸弥漫性肿大,以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为主,正确的病理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脏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例心脏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物位于右心房并向上下腔静脉延伸、部分与左心房壁相连,镜下为弥漫性增生曲异型淋巴细胞,瘤细胞胞体大,胞浆丰富,间有瘤巨细胞。细胞核呈泡状,核膜厚,可见清晰的核仁,免疫组化CD20(++)、CD79a(+)。结论 原发性心脏恶性淋巴瘤罕见,病因学尚不清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绝大多数为B细胞系淋巴瘤,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霍奇金样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通过HE、免疫组化染色对3例霍奇金样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3例中肿瘤细胞大小及核形呈明显的多形性,瘤细胞体积较大或中等大小圆形、卵圆形及多形,并有奇异的多形核,瘤细胞粘附类似癌巢.多见R-S样细胞.免疫组化结果CK(-),CK8(-),CKl6(-),CK18(-),Syn(-),S-100(-),CgA(-),HMB45(-),CD68(-),CD20(-),CD79a(-),CD3( ),CD15( ),LCA( ),CD45RO( ),EMA( ),CD30( ),P80( ).结论 霍奇金样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淋巴源性恶性肿瘤,其诊断依据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复习文献对14例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rimaryLymphomaofSpleen,PLS)进行免疫组化的研究,并检测其p53的表达情况。方法:对瘤组织采用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及SP两步法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免疫组化染色14例瘤细胞均表达CD45阳性,13例B细胞性均表达CD20阳性,其中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3/14例),可表达CD43、CD79α和bcl2阳性;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4/14例),可表达CD79α、IgM、ALK阳性,IgD弱阳性;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2/14例),表达CD43、CD79α、bcl2、IgM阳性,IgD阴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4/14例),表达ALK阳性,CD30、CD3弱阳性。1例周围T细胞淋巴瘤,无其他特征型(1/14例),表达CD45Ro、CD3阳性,CD30弱阳性。14例PLS中6例(42.9%)表达p53阳性,而21例慢性增生性脾炎对照组中仅1例(5%)表达p53弱阳性,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LS较罕见,免疫组化染色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的意义。PLS多为B细胞型,普遍认为与脾脏白髓中B细胞恶性变有关。PLS中可有p53异常蛋白表达,其预后较脾脏继发性恶性淋巴瘤及其它恶性肿瘤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