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高校医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安徽省某医学院各年级726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调查医学生健康素养情况.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女生健康素养总分及知识素养、行为素养得分均高于男生(P<0.01),家庭月收入≥3 000元者态度素养得分高于<3 000元者(P<0.05),不同健康状况的医学生知识素养得分、态度素养得分、行为素养、健康素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健康素养得分和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健康素养3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女生(P<0.01).不同年级医学生的疾病预防与控制得分、基本保健得分、安全与急救得分随年级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健康状况好的医学生和健康状况一般的医学生3个健康素养维度得分均高于健康状况不好的医学生(P<0.05~P<0.01).而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农村和城镇、听过讲座与未听过讲座、父母亲不同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及月生活费不同水平医学生的3个健康素养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健康素养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年级、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等.结论:高校医学生的健康素养处于中等水平,其3个维度的健康素养水平不均衡.可以从医学生的专业、年级、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是否参加健康讲座等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应用型本科高校医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针对医学专业人才的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2年9—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某应用型本科高校抽取部分医学生,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健康素养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应用型本科高校医学生的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41.72%,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这3个方面的素养水平分别为51.87%、33.11%、44.11%。慢性病防治、传染病防治、基本医疗、健康信息、科学健康观、安全与急救这6类健康问题的素养水平分别为:23.64%、44.78%、56.75%、60.29%、70.53%、74.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以及专业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医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应用型本科高校医学生具有较高的健康素养水平,但慢性病防治素养以及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有待提升,应重点关注低年级和非独生子女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医学生的应对方式在健康素养和焦虑间的中介作用。方法:2021年8月~2022年10月使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日常健康信息素养问卷(EHIL)对安徽芜湖某医学院的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焦虑与健康素养、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318~-0.278,P<0.05),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190,P<0.05),健康素养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392,P<0.05),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101,P<0.05);医学生的健康素养和积极应对方式可负向预测焦虑(β=-0.269~-0.189,P<0.05),消极应对方式可正向预测焦虑(β=0.173,P<0.05),年级也是焦虑的影响因素(β=0.410,P<0.05);医学生的积极、消极应对方式在健康素养对焦虑的影响中均具有中介作用。结论:健康素养可直接负向影响医学生的焦虑情绪,也可通过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负向影响医学生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和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简式)、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一般人口学资料、健康素养问卷,对安徽省某市三所高校的1 783名大学生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大学生健康素养得分为61.11分;健康知识和理念得分为 62.75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得分为51.98分;健康技能得分为80.80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级、专业是作用于大学生健康素养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健康素养与父母拒绝因子、父母情感温暖因子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和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和父母过度保护因子无相关性.大学生健康素养与领悟社会支持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偏低,且其三个维度处于不均衡水平,健康技能水平偏高,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水平偏低.父母情感温暖教养方式和领悟社会支持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父母拒绝教养方式则相反.性别、年级、专业、父母亲拒绝、母亲情感温暖、母亲过度保护,领悟社会支持总分、朋友支持等因素均影响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5.
张娜  任娟  张丽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5):173-175
目的:探索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与未实习生在健康素养3个方面和6个维度的差异以及在主观和客观健康状态的差别。方法:于2019年4月采用国家《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珠海市某高校实习年级和为未实习年级临床专业学生843人收集其健康素养3个方面和6个维度水平,应用SPSS21.0软件对资料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通过实习后,未实习年级的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49.10%,实习年级的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92.36%,实习年级的总体健康素养、3个方面及6个维度的中的5个维度(科学健康观、慢性病预防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健康信息素养)均高于未实习年级(P<0.05),实习年级的近两周患病率高于未实习年级,自我健康状况优于未实习年级(P<0.05)。结论:临床专业医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较高,实习阶段可促进他们提升自身的健康素养水平和对自身健康的认知情况,针对他们健康素养水的短板现象及客观健康状况,建议各高校和实习医院结合相关课程,增加与健康素养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应该关注实习生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市大学生群体无偿献血相关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水平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多级抽样方法从市4所高校抽取2 281名大学生(2019年1月~2019年12月)作为研究对象,自制KAP水平调查问卷,调查其无偿献血相关KAP水平,并分析影响KAP水平的因素。结果 2 281名大学生群体无偿献血知识得分为(4.71±1.66)分,有无偿献血意愿的650名,占28.50%,有无偿献血行为的579名,占25.38%;不同年级、专业的大学生群体无偿献血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性别、父母文化水平的大学生群体无偿献血知识得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性别、专业的大学生群体无偿献血意愿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年级、父母文化水平的大学生群体无偿献血意愿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性别、专业、父母文化水平的大学生群体无偿献血行为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年级大学生群体无偿献血行为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知,年级低、非医学类专业为影响大学生群体无偿献血知识的危险因素,女性、非医学类专业为影响大学生群体无偿献血态度的危险因素,女性、非医学类专业、父母文化水平低为影响大学生群体无偿献血行为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市大学生群体无偿献血相关KAP水平现况不容乐观,受到专业、年级、父母文化水平、性别等因素影响,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KAP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并探讨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及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自杀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某省南部、北部和中部三个地区的省属医学院校的一、二年级11270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经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核查并摒弃填写质量较差的问卷后保留10 340份有效问卷,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焦虑、抑郁和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家庭环境因素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 女生、二年级医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家庭经济状况差、父母间有暴力打斗行为、家庭功能存在障碍的医学生更容易发展出抑郁和焦虑情绪;被父母/监护人殴打、儿童时期有留守经历的医学生也更易出现焦虑情绪(P<0.05)。同时,女性、被父母/监护人殴打、存在焦虑情绪、存在抑郁情绪、家庭功能存在障碍的医学生更容易出现自杀未遂和自杀意念;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父母间有暴力打斗行为、儿童时期有留守经历者也更易出现自杀意念(P<0.05)。结论 医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自杀行为受家庭关系、成长经历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应加强父母和相关部门对医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杀行为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学生心理骨干自杀知识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构建医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网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杀知识问卷,对广西某医科院校1~3年级所有学生心理骨干共617名进行自填式调查。结果:医学生心理骨干自杀知识总平均得分为(11.68±2.60)分,应答正确率为58.40%;仅有9.1%的医学生心理骨干接受过危机干预方面的讲座或培训;临床专业、一年级大学生心理骨干的自杀知识水平较其它专业及其它年级大学生心理骨干高(均P<0.05),女生心理骨干的自杀知识水平较男生高(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自杀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有年级、专业、性别(均P<0.05)。结论:医学生心理骨干的自杀知识水平亟待加强,需对在校医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危机干预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学生身心健康的现状,为制定针对医学生的身心健康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康奈尔健康问卷对某高校709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用总分法与精神症状评分法两种方法计分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①18.34%的医学生存在身心健康障碍。②男女医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年级、不同地区的医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父母文化程度对子女身心健康无显著影响(P〉0.05)。⑤躯体症状与精神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57,P〈0.01)。结论医学生身心健康状况整体良好,但女生、大学新生、毕业生及来自农村的学生其身心障碍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医学院校学生对医疗电离辐射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为加强医学生电离辐射知识宣教活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某医学院医学生880名,自制问卷对其电离辐射知识的知晓度、获取途径以及从业意愿等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收回的824份有效问卷中,电离辐射知识平均得分为(6.206±2.359)分,不同性别、年级和专业的医学生对电离辐射的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医学生获取电离辐射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媒体;35.1%(289/824)的医学生不愿意从事医疗放射相关工作。结论医学生对医疗电离辐射知识认知水平偏低,需加强医学生“医学辐射安全文化”教育,建立对待医疗电离辐射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 215名江苏省高中生健康素养和体质健康的基本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可以为促进高中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实证基础研究的依据与参考。方法:研究采用多级抽样的方式(分层抽样法与随机抽样法),对市区和乡镇一共8所学校,发放并反馈回收1 284份问卷,有效问卷为1 215份,总体回收有效率为94.62%。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F分析,并运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家庭经济因素与健康素养及体质健康总分的相关性,并成立模型方程。结果:健康素养具备率为8.45%。体质测试及格率67.56%,良好率27.25%,优秀率为1.1%。城市高中生的健康素养评分高于乡镇。重点学校高中生的健康素养总分高于普通学校。父亲不同学历的高中生体质测试得分比较,除引体向上得分(P<0.05)外,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基本知识得分比较P<0.05,健康素养测试总分比较P>0.05。母亲不同学历的高中生体质测试得分比较,除女生仰卧起坐成绩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素养测试总分及基本知识、生活方式得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年收入5万~7.99万元的体质测试的总分最高,家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外科病人健康素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实现良好的健康结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人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文版全面健康素养测量量表,从某三甲医院临床外科科室中随机抽取402例病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使用SPSS24.0软件对健康素养的现状进行描述统计,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外...  相似文献   

13.
阐述健康信息素养内涵,结合云南省公众健康信息素养现状,分析我国西部医科院校参与公众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的可行性和优势,提出相应方法及措施,包括依靠网络媒介开展健康信息素养教育、充分利用医科院校在校大学生资源、培养健康学科馆员、全面开展健康信息咨询服务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健康素养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某医学院校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使用2009年《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该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总体具备率16.5%,其中健康素养知识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必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大学生健康状况关系到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是值得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目的 调查当前我国大学生自测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5—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全国11所高校的3 00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自测健康评定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性别、专业、家庭所在地、父母学历、父母职业阶层、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社会地位、是否为贫困生)、自评健康评定量表(SRHMS V1.0,包含生理、心理、社会健康子量表)。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大学生SRHMS V1.0各子量表得分及其总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3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870份,有效回收率为95.67%。大学生SRHMS V1.0总分为(66.56±6.13)分,生理健康子量表得分为(76.14±7.12)分,心理健康子量表得分为(54.10±6.27)分,社会健康子量表得分为(68.55±14.52)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β=0.767)、家庭社会地位(β=1.542)是大学生生理健康子量表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β=-0.827)、母亲职业阶层(β=-0.582)、家庭社会地位(β=0.864)、家庭经济状况(β=0.758)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子量表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β=1.350)、父亲学历(β=-0.842)、家庭社会地位(β=5.431)、家庭经济状况(β=2.966)、是否为贫困生(β=-1.863)是大学生社会健康子量表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母亲职业阶层(β=-0.454)、家庭社会地位(β=2.292)、家庭经济状况(β=1.033)是大学生SRHMS V1.0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大学生自测健康状况总体处于一般水平。应重点关注不同性别、父母学历不同、父母职业阶层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家庭社会地位不同、是否为贫困生的大学生,并采取多样化健康管理服务、团体辅导干预等方式来有效提升大学生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背景 既往研究发现,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问题突出,健康行为及健康素养水平较低。有证据提示心理健康因素与健康行为改变关系密切,但针对该人群心理健康素养的研究较少。目的 了解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与健康行为现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为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健康行为提供干预依据。方法 2020年7-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60岁脑卒中住院患者265例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多元心理健康素养量表(MHL)、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量表(HBS-SP)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265份,回收有效问卷247份,问卷回收率93.2%。不同文化程度、居住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老年脑卒中患者MHL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病程脑卒中患者HBS-SP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素养总分为(10.27±5.04)分,健康行为总分为(62.68±8.58)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素养与健康行为呈中度正相关(rs=0.525,P<0.01)。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及健康行为均有待提高,心理健康素养与健康行为水平呈正相关。临床医护人员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加强关注,制定个性化护理路径方案,可融入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积极信念培养强化、健康资源创新宣传、健康行为监测管理等,以心理健康促进健康行为转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提供基线资料。 方法 2018年9—11月,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整群随机抽取安徽省6所医学院校1 67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 口腔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63.8%,口腔保健积极态度总持有率为68.8%,口腔卫生行为形成率为44.1%。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口腔健康知信行水平均高于其他专业学生(均P<0.05),非医学专业学生最低;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P<0.05);女生高于男生(P<0.05);各年级学生的知识与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健康知、信、行得分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285、0.220、0.143,均P<0.05)。性别、生源地、年级及专业是口腔健康知识的影响因素;性别、年级及专业是口腔保健态度的影响因素;性别、生源地及专业是口腔卫生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论 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处于中等水平,而口腔卫生行为处于较低水平,令人堪忧。建议各医学院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疆医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854名学生进行抽样,采用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基础上设计的问卷进行现场调查,运用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新疆医学生健康素养百分制平均得分为(55.21±14.58)分,29.7%的大学生具有基本健康素养(≥60分),行为素养的具备率最低(6.3%)。不同民族、不同年级及不同母亲文化程度的医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有年级(OR =3.141)和民族(OR =0.248)。结论新疆医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状况不佳,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提高医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分析云南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状况及分析社会人口特征对其影响因素。  方法  随机选择2278名大学生,使用调查问卷评分量表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分析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  结果  当控制其他变量时,大学生的性别、年级、父亲的受教育程度预测总健康生活方式得分(0.039、0.012、0.032,P < 0.05);大学生的性别、年级和家庭月收入预测运动行为(0.031、0.003、0.0045,P < 0.05);性别、年级、家庭每月收入、父亲的受教育程度预测规则行为(0.022、0.0015、0.0001,P < 0.05);营养行为部分地受家庭月收入和父亲的教育水平的调节(P < 0.05);健康危险行为受性别、母亲受教育水平和家庭月收入的调节(P < 0.05);健康责任受性别、年级和父亲的受教育程度的调节(P < 0.05);社会支持受性别、年级和父亲受教育水平的调节(P < 0.05);压力管理受性别、年级和母亲的受教育程度所调节(P < 0.05);生活欣赏受年级和母亲受教育程度的调节(P < 0.05)。  结论  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受性别、年级、家庭月收入和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可用作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