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69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眼底血管的变化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NDR)、视网膜病变组(DR),另选28例健康人为对照组(NC)。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连线测验(TMT)评估三组人群的认知功能,分析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结果:三组人群MMSE评分均在26分以上,未达到痴呆的程度。与NC组(27.86±0.83分)、NDR组(27.57±0.72分)相比,DR组MMSE评分(27.03±1.07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TMT-A成绩(81.28±16.77 s)较NC组(71.82±16.94 s)和NDR组(73.67±13.00s)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BG、HbA1c是影响MMSE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视网膜病变的出现,存在认知功能减退,注意力、特别是信息处理能力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李鸣  胡琴  曾伟  张细六  华梅 《海南医学》2016,(24):3984-3987
目的:探讨首发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对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于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首发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随机抽取年龄相匹配的55例体检人群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Addenbrooke改良认知评估量表(ACE-R)评估认知功能,并测定血压、血糖、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等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比较两组受检者的血压、血糖、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情况,并分析各项危险因素对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人数的比例明显增加(21.81%vs 86.27%;14.54%vs 25.49%;36.36%vs 9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MMSE、MoCA和ACE-R量表评分降低[(27.55±2.10)分vs (23.96±3.54)分;(27.29±2.31)分vs (24.33±3.4)分;(86.41±4.69)分vs (60.23±14.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越高,认知功能水平越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量表均较敏感;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越差,认知功能水平越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MMSE及MoCA量表敏感;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越重,认知功能水平越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MMSE、MoCA量表敏感;脑梗死患者合并危险因素越多,认知功能水平越差,三种量表均较敏感。结论首发脑梗死患者,其认知功能较正常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血压、血糖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以及合并上述危险因素数量均可加重其认知功能障碍程度。  相似文献   

3.
背景 长时血压变异性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长时血压变异性如何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尚不明确,且国内尚未见有关长时血压变异性与动脉硬化关系的研究。目的 探究长时血压变异性对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完成2006、2008、2010年度开滦集团健康体检以及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测量的21 420例体检者为调查对象,收集其体质指数(BMI)、心率(HR)、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FBG)、血压、baPWV,并计算收缩压标准差(SBP_SD)。将调查对象按SBP_SD情况分为第一分位组(7 188例)、第二分位组(7 102例)、第三分位组(7 130例),比较组间异质性,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BP_SD与baPWV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SBP_SD水平对动脉硬化发生的影响。结果 第二分位组调查对象年龄、SBP_SD、baPWV、BMI、2006年度收缩压(SBP06)、2008年度收缩压(SBP08)、2010年度收缩压(SBP10)、FBG、LDL水平高于第一分位组,第三分位组调查对象年龄、SBP_SD、baPWV、BMI、HR、SBP06、SBP08、SBP10、FBG、LDL水平高于第一分位组和第二分位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BP_SD是baPWV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BP_SD是发生动脉硬化的影响因素(P<0.05)。且在非高血压人群及高血压人群中,SBP_SD仍是baPWV及发生动脉硬化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长时血压变异性可能导致动脉硬化的发生,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焦虑、抑郁对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患者个性特征、抑郁焦虑症状史对患者是否有慢性焦虑、抑郁进行定性判定。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分。比较不同分组患者MMSE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年龄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MMSE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MMSE评分呈线性负相关(r=-0.221,P=0.029)。女性MMSE评分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均衡年龄和性别后,焦虑组MMSE评分高于无焦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抑郁组与抑郁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焦虑为MMSE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龄是老年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慢性焦虑可能是老年期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王静  陈时芳  徐淑静 《重庆医学》2016,(10):1345-134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部动脉斑块的关系,并分析引起动脉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42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baPWV、颈部动脉超声检查、生化指标检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记录。分析baPWV与IM T的相关性。并根据baPWV结果分为正常组与异常组,对两组的IM T、颈部动脉斑块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危险因素中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动脉硬化危险因素个数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年龄、腹围、BMI、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部动脉超声斑块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斑块平均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组明显多于正常组;IMT正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明显高于异常组。两组IMT值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组较正常组明显增厚。对baP‐WV与IM 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M T与baPWV呈正相关关系(r=0.228,P<0.05)。结论动脉弹性降低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伴有颈IM T明显增厚、斑块数量明显增多。结合baPWV及颈部动脉超声检查可更好地进行颈动脉硬化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张振岭 《湖南医学》2014,(10):1929-1931
【目的】探讨高龄脑白质疏松(L A )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共纳入45例入住本院诊断为L A的高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无 L A的高龄人群75例作为对照组,详细记录其相关信息及临床症状,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LA患者随年龄的增加,LA严重程度越重,且有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表现,重度组认知功能障碍最严重,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最高,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最低,与轻、中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中度组认知功能障碍较轻度组严重,CDR评分高于轻度组,MMSE评分低于轻度组( 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脑血管病史与LA的发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而两组间血脂、空腹血糖(FBG)、同型半胱氨酸(Hcy)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饮酒史、脑血管病史是LA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高龄人群发生LA与既往高血压病史、饮酒史、脑血管病史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背景 目前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被临床糖尿病治疗策略忽略,且尚未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逆转痴呆的病程,因此,积极寻找痴呆的危险因素,从防治的角度预防痴呆的发生是改变目前在痴呆诊治中被动局面的一种有效方法。目的 探讨住院老年患者糖尿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2月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完成老年健康综合评估的住院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依据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糖尿病组。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住院老年患者糖尿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 共发放问卷610份,回收有效问卷606份,有效回收率99.3%。纳入研究的606例患者中,正常组428例,平均年龄(71.4±7.6)岁;男性180例(42.1%),女性248例(57.9%)。糖尿病组178例,平均年龄(72.3±6.4)岁;男性82例(46.7%),女性96例(53.9%)。两组患者MMSE、CDR、ADL评分及认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与住院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在住院老年患者中,糖尿病和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临床上应关注两者共同的危险因素及影响因素,应注意筛查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及时发现认知功能障碍并进行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8.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240例老年患者依据不同麻醉方法分为局麻组80例、硬麻组80例、全麻组80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5d应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定其认知功能,并对另外5个可能影响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因素(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手术时间、术前认知功能评分)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全麻组术后1、3dMMSE评分降低明显(P〈0.05),但全麻组与硬麻组和局麻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是年龄、手术时间和术前MMSE评分(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是一个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麻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下降明显,但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年龄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一个有显著性意义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脑卒中后血管性危险因素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性.方法 对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例脑卒中患者合并有卒中危险因素,分别在入院、第3、6月后进行认知障碍筛查量表(CASI)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对其评分和血管性危险因素及认知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实际完成125例.结果 研究数据表明,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心脏病、吸烟行为等因素的存在,血管阻塞的患者卒中发病率明显增高,糖尿病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 =0.024 <0.05);对入组的病例依其入院、第3和第6个月返院的评估其CASI与MMSE量表,在整体样本评估中统计上有显著意义(p值分别为0.000与0.001);对无显著血管阻塞病例交叉分析,其CASI与MMSE量表的统计分析结果亦有意义(p值分别为0.000与0.004).结论 血管性危险因素的存在,使得脑卒中及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增高,卒中后长期的院外居家护理和进一步治疗对认知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 研究糖尿病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②方法 将140例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高血压同时合并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并采用简易精神状况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测定.③结果 4组老年人中,高血压并存高脂血症组MMSE成绩(28.4±1.6)分最高,单纯高血压组MMSE成绩(27.3±2.1)分次之,高血压并存糖尿病组MMSE成绩(25.3±2.7)分,(P<0.01).高血压同时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组MMSE成绩(27.0±2.5)分明显降低(P<0.05),但以单纯合并糖尿病组下降最明显.④结论 糖尿病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可使认知功能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均是心脑血管疾病(CVD)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单一因素对CVD发病的影响已得到充分阐明,但关于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二者联合对CVD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 通过一项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动脉硬化及原发性高血压在中国人群中对CVD发病的影响,并探讨两者间是否存在联合作用。方法 选取参加开滦研究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年度随访且同时完成臂踝脉搏博传导速度(baPWV)测量者为观察对象,排除baPWV测量前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者和踝肱指数(ABI)<0.9者,最终共有33 820例观察对象纳入统计分析,收集其年龄、性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aPWV、心率、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教育程度、糖尿病、服用降压药物及降糖药物情况等资料。研究随访至2017-12-31,以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为终点事件。根据baPWV是否>1 400 cm/s以及同期观察对象是否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将观察对象分为非原发性高血压及非动脉硬化组(G1组)、非原发性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组(G2组)、原发性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组(G3组)和原发性高血压及非动脉硬化组(G4组)。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进一步探究动脉硬化及原发性高血压对CVD发病的影响,并分析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对CVD的联合作用。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3.34±2.38)年,CVD的发病密度为51.67/万人年,各组CVD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28%、1.94%、1.75%、4.70%。4组年龄、男性占比、baPWV、BMI、FBG、TC、TG、LDL-C、HDL-C、SBP、DBP、baPWV、心率、BMI、FBG、TC、TG、LDL-C、UA、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糖尿病、服用降压药物比例、服用降糖药物比例、CVD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动脉硬化情况〔HR=2.60,95%CI(1.88,3.61)〕、baPWV/baPWV的标准差(baPWV-SD)〔HR=1.22,95%CI(1.12,1.33)〕、原发性高血压情况〔HR=2.05,95%CI(1.59,2.64)〕、SBP/SBP的标准差(SBP-SD)〔HR=1.26,95%CI(1.14,1.38)〕均为CVD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与G1组相比,各组发生CVD的HR分别为3.33〔95%CI(2.08,5.33)〕、2.81〔95%CI(1.57,5.03)〕、5.98〔95%CI(3.79,9.43)〕,且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对CVD发病无交互作用(P=0.789),在删除服用降压药物人群后重复上述分析结果未发生改变。结论 动脉硬化及原发性高血压均是CVD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且两者间存在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 跌倒既可直接造成伤害,又可导致害怕再次跌倒的心理状态,继而降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灵活性和独立性。已有研究显示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增加跌倒的风险。然而,二者的因果关系并未完全阐明。目的 探讨中国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和跌倒的关系,以期为跌倒或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2018年7—9月选取如皋长寿和衰老研究的子队列中1 692例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跌倒数据。根据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得分将老年人分为无认知功能障碍组(HDS-R得分>21.5分,890例)和认知功能障碍组(HDS-R得分≤21.5分,802例)。根据近1年(2015—2016年)跌倒发生次数将老年人分为无跌倒组(0次,1 316例)和跌倒组(≥1次,376例)。比较无认知功能障碍组与认知功能障碍组一般资料(2016年第1次随访数据),无跌倒组与跌倒组一般资料、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分析认知功能和跌倒的关联。结果 无认知功能障碍组与认知功能障碍组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吸烟状况、饮酒状况、BMI、自评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跌倒组与跌倒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自评健康状况、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吸烟状况、饮酒状况、BMI后,HDS-R得分≤21.5分情况〔OR=1.36,95%CI(1.01,1.84)〕、HDS-R得分每增加1分〔OR=0.96,95%CI(0.94,0.99)〕、HDS-R得分每增加1个标准差〔OR=0.77,95%CI(0.66,0.91)〕与跌倒有关(P<0.05);在调整了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吸烟状况、饮酒状况、BMI、自评健康状况、高血压发生情况、糖尿病发生情况后,HDS-R得分每增加1分〔OR=0.97,95%CI(0.95,0.99)〕、HDS-R得分每增加1个标准差〔OR=0.81,95%CI(0.69,0.96)〕与跌倒有关(P<0.05)。结论 女性、文盲、目前没有婚姻伴侣、自评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跌倒的发生率较高,且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与跌倒发生显著相关,提示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是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在评估老年人跌倒风险时,认知功能可以作为参考依据之一,及早识别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有利于跌倒的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认知联合运动疗法干预阿尔茨海默病(AD)与轻度认知障碍(MCI)老年人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BSCO、CINAHL、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5月,收集关于采用认知联合运动疗法治疗AD与MCI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0软件对认知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抑郁水平、执行功能、记忆力与注意力、实验室检查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共81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加权均数差(MD)=0.73,95%CI(0.09,1.38),P=0.03〕;治疗组MCI患者的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量表(ADAS-COG)评分低于对照组〔MD=-1.30,95%CI(-1.65,-0.95),P<0.000 01〕;两组AD患者的ADAS-CO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32,95%CI(-0.69,0.05),P=0.09〕;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标准化均数差(SMD)=0.43,95%CI(0.02,0.85),P=0.04〕;治疗组抑郁水平低于对照组〔SMD=-0.85,95%CI(-1.37,-0.34),P=0.001〕;治疗组言语流利性高于对照组〔SMD=0.81,95%CI(0.38,1.24),P=0.000 2〕;治疗组的独立站立与平衡能力、疾病影响程度、记忆力与注意力、实验室检查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所改善。结论 认知联合运动疗法简便易廉,安全性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整体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4.
熊益  蒋森  茹姗  雷晶  张小宁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6):3179-3183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特点及其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经颅脑MRI确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无认知功能障碍组(MoCA≥26分,n=51)和认知功能障碍组(MoCA<26分,n=45)。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 患者MoCA视空间与执行力、命名能力、注意力、计算力、语言能力、延迟回忆能力、定向力、抽象思维能力维度评分均低于标准分(P<0.05),其中,视空间与执行力、延迟回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维度评分与标准分差距较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190,95%CI(1.062,1.333)〕、脑血管狭窄〔OR=10.449,95%CI(1.696,64.389)〕、空腹血糖(FPG)>4.7 mmol/L〔OR=41.378,95%CI(2.801,611.35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OR=3.481,95%CI(1.120,10.822)〕、尿微量清蛋白升高〔OR=1.067,95%CI(1.009,1.128)〕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较长的受教育年限〔OR=0.505,95%CI(0.326,0.78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OR=0.020,95%CI(0.001,0.359)〕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非糖尿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前、后循环梗死均相关,脑血管狭窄及较高的血糖水平是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常见危险因素,适当干预脑卒中后脑血管狭窄及高血糖水平将对改善认知功能障碍获益。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微血管性心绞痛(MVA)是易被忽视的疾病,目前因无明确的相关指标而导致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无法快速准确判定MVA,且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径及迂曲与原发性MVA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8年1月-2010年9月就诊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以心绞痛症状入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 361例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每例患者的SYNTAX评分,大于0分者为冠心病(CAD)组,等于0分者再按照临床标准分为MVA组及非冠心病(NCAD)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红细胞沉降率(ESR)、血红蛋白(H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脂指标、肾功能指标、胆红素及平均冠状动脉近段内径和冠状动脉迂曲的情况〕,并进一步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其基线资料与原发性MVA的相关性。结果 MVA组与CAD组的平均年龄、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平均冠状动脉近段内径、冠状动脉迂曲比例、ESR、Hb、NLR、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Cr)、血糖(Glu)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A组与NCAD组性别、平均年龄、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吸烟史、平均冠状动脉近段内径、冠状动脉迂曲比例、H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相较CAD组,冠状动脉近段平均内径〔OR=8.279,95%CI(5.459,12.556),P<0.001〕、冠状动脉迂曲〔OR=6.761,95%CI(3.755,12.174),P<0.001〕、Hb〔OR=1.057,95%CI(1.031,1.083),P<0.001〕、女性〔OR=3.019,95%CI(1.379,6.609),P=0.006〕、高血压〔OR=0.194,95%CI(0.106,0.353),P<0.001〕、糖尿病〔OR=0.105,95%CI(0.020,0.548),P=0.008〕、LDL-C〔OR=0.617,95%CI(0.412,0.914),P=0.019〕是原发性MVA的独立影响因素;相较NCAD组,平均冠状动脉近段内径〔OR=9.246,95%CI(6.050,14.129),P<0.001〕、冠状动脉迂曲〔OR=4.105,95%CI(2.288,7.363),P<0.001〕、Hb〔OR=1.042,95%CI(1.017,1.068),P=0.001〕、Glu〔OR=1.214,95%CI(1.030,1.432),P=0.021〕、高血压〔OR=0.282,95%CI(0.154,0.517),P<0.001〕及糖尿病〔OR=0.138,95%CI(0.026,0.745),P=0.021〕是原发性MVA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原发性MVA〔OR=5.150,95%CI(3.366,7.881),P<0.001〕、女性〔OR=1.460,95%CI(1.097,1.944),P=0.009〕、高血压〔OR=1.564,95%CI(1.169,2.094),P=0.003〕和HDL-C〔OR=1.479,95%CI(1.067,2.050),P=0.019〕是冠状动脉迂曲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与原发性MVA独立负相关,Hb、平均冠状动脉近段内径、冠状动脉迂曲与原发性MVA独立正相关。平均冠状动脉近段内径增大、冠状动脉迂曲可能是原发性MVA的继发表现而不是原因。  相似文献   

16.
省预防医学科研课题(Y2018109);镇江市社会发展重点研发计划项目(SH2019041);镇江市第五期“169工程”科研项目 背景 近年来2型糖尿病(T2DM)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多项指南提出T2DM患者NAFLD的筛查应得到充分重视,但临床及基层操作困难。目的 探讨T2DM患者心脏代谢指数(CMI)与NAFL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3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T2DM患者501例,依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NAFLD组336例以及非NAFLD组(non-NAFLD组)165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依据CMI三分位数法将患者分为T1组(CMI<0.765)、T2组(CMI 0.765~1.375)、T3组(CMI>1.375),每组167例。比较NAFLD组和non-NAFLD组患者临床资料,T1组、T2组、T3组患者NAFLD发生率;分析CMI与其余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探究T2DM患者发生NAFLD的影响因素及CMI对T2DM患者发生NAFLD的预测价值。结果 NAFLD组患者年龄低于non-NAFLD组,T2DM病程短于non-NAFLD组,有高血压病史者所占比例、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MI)、内脏脂肪面积(VFA)、皮下脂肪面积(SFA)、内脏与皮下脂肪面积比值(VS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谷氨酰转肽酶(GGT)、尿酸(UA)、空腹C肽(FC-P)、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MI高于non-NAFLD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non-NAFLD组(P<0.05)。T2组、T3组患者NAFLD发生率高于T1组(P<0.05);T3组患者NAFLD发生率高于T2组(P<0.05)。CMI与DBP、BMI、VFA、SFA、VSR、ALT、AST、TC、GGT、UA、空腹血糖(FPG)、FC-P、FINS、HOMA-IR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T2DM病程呈负相关(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OR=0.996,95%CI(0.994,0.999)〕、BMI〔OR=1.400,95%CI(1.264,1.551)〕、FC-P〔OR=1.959,95%CI(1.442,2.661)〕、CMI〔OR=2.053,95%CI(1.422,2.964)〕是T2DM患者发生NAFLD的影响因素(P<0.05)。CMI预测T2DM患者发生NAFL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38〔95%CI(0.691,0.784),P<0.01〕,最佳截断值为0.69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6%、51.5%。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CMI联合BMI进行拟合,拟合方程Log(P)=-9.103+0.938×CMI+0.358×BMI,CMI联合BMI预测T2DM患者发生NAFL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6〔95%CI(0.776,0.856),P<0.0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2%、64.8%。结论 CMI是T2DM患者发生NAFLD的影响因素,且CMI联合BMI对NAFLD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CMI有望成为T2DM患者NAFLD发生风险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背景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多症候群的综合征,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对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507例,根据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分为代谢综合征组217例和非代谢综合征组290例。收集患者入院时一般临床资料、病情程度、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个月内用药情况及随访4年死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代谢综合征对死亡和MACE的影响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 代谢综合征组与非代谢综合征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中心性肥胖、体质指数(BMI)分布、多支病变所占比例、SYNTAX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随访1个月内,代谢综合征组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和降糖药使用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随访4年,代谢综合征组患者心绞痛、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发生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新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发生率低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不同代谢综合征组分数量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代谢综合征组分数量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57,95%CI(1.022,1.090)〕、肾功能不全〔HR=3.025,95%CI(1.180,7.759)〕、既往心肌梗死〔HR=2.430,95%CI(1.488,5.151)〕、左心室射血分数〔HR=0.958,95%CI(0.923,0.995)〕、Killip分级≥Ⅱ级〔HR=4.641,95%CI(2.188,9.825)〕是STEM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HR=1.029,95%CI(1.006,1.054)〕、肾功能不全〔HR=2.826,95%CI(1.229,6.496)〕、左心室射血分数〔HR=0.960,95%CI(0.934,0.987)〕、SYNTAX评分〔HR=2.138,95%CI(1.281,3.567)〕、Killip分级≥Ⅱ级〔HR=2.098,95%CI(1.131,3.893)〕、代谢综合征〔HR=1.833,95%CI(1.162,2.896)〕是STEMI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代谢综合征与TVR独立相关〔HR=2.204,95%CI(1.273,3.815),P=0.005〕。结论 STEMI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PCI后住院时间更长,远期MACE发生率更高;代谢综合征与STEMI患者远期死亡无关,但是与MACE独立相关,尤其是与TV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背景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认知轨迹高度可变。每年有10%~15%的MCI患者进展为痴呆,近24%逆转为认知正常(NC)。有关MCI患者的双向转归,尤其是MCI逆转为NC的研究开展较少。目的构建MCI患者不同转归的多分类模型,寻找MCI患者双向转归(逆转、稳定、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美国国家阿尔茨海默病症协调中心统一数据集(NACC UDS),筛选2005—2019年初次诊断为MCI并至少随访2次且数据无缺失的397例患者,采集其基本信息、身体检查指标、既往史及相关评估量表得分。基于Boruta算法进行特征选择,采用随机森林进行MCI不同转归的多分类辅助诊断;采用多分类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MCI患者不同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397例MCI患者中,124例逆转为NC,逆转率为31.23%;177例稳定,稳定率为44.58%;96例进展为痴呆,进展率为24.18%。将397例MCI患者的不同转归进行分层三分类,总准确度(ACC)为67.58%。在多个二分类中,进展和逆转、逆转和稳定的分类性能较优,ACC均在90%以上;分层三分类中稳定→逆转→进展的总ACC为84.38%。多分类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MCI患者进展为痴呆而言,年龄≥80岁〔OR=0.260,95%CI(0.117,0.574)〕、自我报告认知障碍〔OR=0.295,95%CI(0.139,0.623)〕、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得分降低〔OR=0.220,95%CI(0.092,0.525)〕为保护因素,既往有卒中〔OR=2.896,95%CI(1.370,6.122)〕、既往有大便失禁〔OR=6.556,95%CI(1.787,24.047)〕、功能活动问卷(FAQ)得分升高〔OR=1.048,95%CI(1.003,1.095)〕为危险因素。对于MCI患者逆转为正常而言,年龄≥80岁〔OR=0.289,95%CI(0.091,0.914)〕、肥胖〔OR=0.236,95%CI(0.075,0.740)〕、自我报告认知障碍〔OR=0.289,95%CI(0.111,0.757)〕、CDR得分升高〔OR=0.015,95%CI(0.003,0.089)〕为危险因素,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得分升高〔OR=1.708,95%CI(1.428,2.043)〕和动物命名正确数升高〔OR=1.139,95%CI(1.046,1.240)〕为保护因素。结论MCI患者的转归受多个因素影响,高龄、肥胖、既往发生过卒中、既往发生过大便失禁、自我报告认知障碍和日常功能障碍是MCI双向转归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米小昆  韩颖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0):2444-2447
目的 观察海马萎缩率在不同人群中的变化,探索其早期发现认知功能下降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健康体检人群、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患者、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各35例进行随访,随访频率为1次/年,随访时间5年,排除因各种原因未能按期完成随访的对象,根据认知功能进展情况最终分为以下4组,健康体检人群(NG)组23例、未进展为AD的aMCI(aMCI-S)组25例、进展为AD的aMCI(aMCI-AD)组10例、AD组15例。比较4组认知功能〔以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下降率表示〕、海马体积(HV)、海马萎缩率,并分析海马萎缩率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AD组MMSE评分、HV低于NG组、aMCI-S组和aMCI-AD组(P<0.05);AD组MMSE评分下降率高于NG组、aMCI-S组和aMCI-AD组(P<0.05);aMCI-AD组MMSE评分下降率高于NG组和aMCI-S组(P<0.05)。AD组患者海马萎缩率高于NG组、aMCI-S组和aMCI-AD组(P<0.05);aMCI-AD组海马萎缩率高于NG组和aMCI-S组(P<0.05)。海马萎缩率与MMSE评分下降率呈正相关(r=0.745,P<0.001)。结论 海马萎缩率可准确及时反映认知功能下降的高危aMCI人群,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及时的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