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晶态金属在升温过程中体积膨胀、过剩自由体积减少及重新分配同时发生,在比较高的温度还出现玻璃转变和结晶过程,致使长度较一般金属材料发生更复杂的变化。非晶态金属的膨胀特点很像氧化物玻璃。为了进一步认识其膨胀规律,本文用拉伸法测量了6种Pd-Si基金属玻璃的膨胀过程。非晶态合金条带在离心铜转鼓上获得,宽0.5mm左右,厚0.03mm左右。被测样品采取淬火态(经室温长期稳定化)和退火态(以10℃/min的速度升温至玻璃转变温度之后冷却到室温)。因为非晶条带很薄,热膨胀需用拉伸法测量,装置如文献[5]中描述。样品的有效长度为30mm。用温度程序控制器控温,全部实验采用升温速率为10℃/min,流动氩气保护。拉伸负  相似文献   

2.
利用化学镀方法在NdFeB磁性材料表面制备了非晶态Ni-Cu-P合金镀层,并运用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不同温度热处理后(200、300、350、380、400、500℃)非晶态镀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从200℃增加到500℃,镀层结构由镀态下的非晶态结构逐渐转变为晶态结构,晶态转变温度为350~380℃;镀层硬度由非晶态的486.9 HV0.1增加为晶态的766.4 HV0.1。  相似文献   

3.
宁远涛  郑云  祁更新 《金属学报》1983,19(5):133-140
用DSC和DTA测定了淬火态和退火态Pd_(83.5-x)MzSo_(15.6)非晶态合金一系列热稳定性参数:T_g,T_x,T_p,T_m,T_(liq),T_(rg),玻璃转变和结晶激活能ΔE,结晶热ΔH_c,Twyman常数等。发现前过渡金属Hf,Ta,W,Re显著地提高两种状态非晶态合金的热稳定性,后过渡元素Os,Ir,Pt,Ru,Rh对热稳定性影响较小。用Gaskell模型和Engel-Brewer过渡金属电子理论解释了前、后过渡金属对PdSi_(16.5)非晶态合金热稳定性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金属锆的熔盐电脱氧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熔盐电脱氧法,在CaCl2熔盐中以烧结的ZrO2为阴极,石墨棒为阳极,温度为900℃,电压为3.1 V,制备出了金属锆.借助SEM和XRD研究了阴极的形貌及其对电解反应的影响,初步探讨了电脱氧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电解过程中脱氧速度不均匀,ZrO2电极的还原是由外向内,由高价向低价再到金属而分步进行的.电解10 h后,金属锆含量为93%(质量分数,下同),由于金属中存在固溶氧,即使延长电解时间,氧也不能完全脱除.  相似文献   

5.
用DSC和DTA测定了淬火态和退火态Pd_(83.5-x)MzSo_(15.6)非晶态合金一系列热稳定性参数:T_g,T_x,T_p,T_m,T_(liq),T_(rg),玻璃转变和结晶激活能ΔE,结晶热ΔH_c,Twyman常数等。发现前过渡金属Hf,Ta,W,Re显著地提高两种状态非晶态合金的热稳定性,后过渡元素Os,Ir,Pt,Ru,Rh对热稳定性影响较小。用Gaskell模型和Engel-Brewer过渡金属电子理论解释了前、后过渡金属对PdSi_(16.5)非晶态合金热稳定性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6.
郑福前  胡健松 《金属学报》1986,22(6):135-138
<正> 非晶态金属在升温过程中体积膨胀、过剩自由体积减少及重新分配同时发生,在比较高的温度还出现玻璃转变和结晶过程,致使长度较一般金属材料发生更复杂的变化。非晶态金属的膨胀特点很像氧化物玻璃。为了进一步认识其膨胀规律,本文用拉伸法测量了6种Pd-Si基金属玻璃的膨胀过程。 非晶态合金条带在离心铜转鼓上获得,宽0.5mm左右,厚0.03mm左右。被测样品采取淬火态(经室温长期稳定化)和退火态(以10℃/min的速度升温至玻璃转变温度之后冷却到室温)。 因为非晶条带很薄,热膨胀需用拉伸法测量,装置如文献[5]中描述。样品的有效长度为30mm。用温度程序控制器控温,全部实验采用升温速率为10℃/min,流动氩气保护。拉伸负  相似文献   

7.
以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处于不同玻璃态PdTa_1Si_(16.5)合金的热稳定性和结晶过程。非晶态合金处于不同玻璃态时,其玻璃转变和结晶过程中的行为及其淬火态与退火态的热稳定性表现出差异。这是制备非晶态材料保证性能均匀性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宁远涛  郑云 《金属学报》1984,20(2):154-158
以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处于不同玻璃态PdTa_1Si_(16.5)合金的热稳定性和结晶过程。非晶态合金处于不同玻璃态时,其玻璃转变和结晶过程中的行为及其淬火态与退火态的热稳定性表现出差异。这是制备非晶态材料保证性能均匀性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化学还原法,温度为900℃,在CaCl2熔盐中以烧结的ZrO2与TiO2混合氧化物(Ti、Zr原子比为1:1)为阴极,石墨棒为阳极,制备出了钛锆合金,初步探讨了钛锆的合金化历程。结果表明,所得合金的化学组成与投料能够保持一致,即电化学还原法由混合氧化物直接制得组分可控的TiZr合金。推断其合金化历程可能为:部分ZrO2、TiO2先钙钛矿化为CaZrO3及CaTimOn,然后还原为金属后固溶为TiZr;其余ZrO2、TiO2先形成CaZrmTinOx,然后直接还原为TiZr。  相似文献   

10.
氢化锆表面Cr-C-O氢渗透阻挡层XPS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常英  赵平 《表面技术》2006,35(2):60-61,74
在空间堆中,氢化锆作为慢化剂的工作温度为650~750℃,在此温度范围内,H/Zr原子数之比大于1.8的氢化锆中的氢很容易析出.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电镀法制备的氢化锆表面氢渗透阻挡层的化学态,对镀层进行了深度(100、200、300nm)刻蚀分析和镀层原子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镀层中含有C、O、Cr和Zr,进行氢渗透试验后(700℃保温)的试样镀层的C-H键数量有明显增加,而O-H键的数量变化不大.由此可以说明,氢渗透受阻的原因是氢在渗透过程中被镀层中的C优先捕获生成C-H键.  相似文献   

11.
锆及锆合金的疲劳行为及其变形机理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研究了室温,400℃和600℃下锆及锆-4合金的低周疲劳行为,其循环应力响应曲线表明:锆及锆-4均表现为循环初期硬化,随后饱和,再逐渐软化,与平面状滑移材料类似,密排六方金属锆的循环变形行为对加载历史敏感。  相似文献   

12.
《国外金属材料》2007,14(6):47-47
甲醇水蒸汽重整反应作为燃料电池用高纯氢的一种制取方法受到很大关注,在这种反应中所用的催化剂是十分关键的材料。由于一些非晶合金已被成功地用作苯和烯之类碳氢化合物的氢化催化剂,因此研究了用非晶态铜-锆合金制备高活性氢化催化剂,在制备过程中在非晶态合金晶化温度以下的氢化是其重要环节。用添加少量贵金属元素的非晶态Cu-Zr合金制取甲醇水蒸汽重整催化剂,表现出与由非晶态Pt-Zr或Pd-Zr合金制备的氢化催化剂相似的行为,在晶化温度以下的温度下氧化处理对显示出很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直接电脱氧法制备金属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800℃下的CaCl2-NaCl混合熔盐中,以烧结后的ZrO2片体作阴极,高纯石墨碳棒作阳极,在工作电压3.1 V时,采用直接电脱氧法制备金属锆。研究不同烧结温度和压实压力对阴极片体的微观形貌及其对电脱氧反应过程的影响,并利用XRD谱分析电脱氧产物的相组成。结果表明:采用直接电脱氧法可以制备金属锆;16 MPa、1 000℃时制备的阴极片电脱氧反应的平均稳定电流最大;产物中既含有锆的低价氧化物ZrO2-x,也含有锆钙氧化物CaZrO3。  相似文献   

14.
在最近十几年来开发了为数众多的新型多元块体非晶合金,这些合金都具有低的临界冷却速度(~10K/s)和直径大至70mm左右的完全非晶态棒材。新近开发的Zr56Cu22Fe8Al12四元锆基合金具有很好的玻璃形成能力和压缩变形塑性,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非晶态合金,因此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新近进一步研究了这一非晶态合金的改良效果,通过添加微餐Co和Ag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用的合金是采用高纯度金属锆、铜、银、钴、铁和铝配成的原料,  相似文献   

15.
以Zr-1.0Sn-0.3Nb-0.3Fe-0.1Cr与Zr-0.8Sn-0.3Nb-0.3Fe-0.1Cr2种不同Sn含量锆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量2种锆合金的相变温度,探讨Sn含量变化对锆合金相变点的影响。同时,采用SEM对热轧态、热轧退火态、冷轧态、冷轧退火态、终轧态、终轧退火态6种加工工序样品分别进行详细的微观组织观察,随后通过定量金相法对2种锆合金在不同加工工序下的第二相大小及分布等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2种锆合金定量的统计结果。降低Sn含量对α→β相变点有明显影响,而沉淀析出相的颗粒形状基本不变,但是第二相颗粒平均尺寸减小。扫描电镜的能谱(EDS)分析半定量地说明Sn在锆合金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成分偏析。  相似文献   

16.
锆掺杂对介孔二氧化钛催化性能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钛晶须及钛锆复合氧化物,研究锆掺杂对介孔二氧化钛催化性能的优化,采用X 射线衍射(XRD)仪、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分析、以NH3为分子探针傅里叶红外(FT-IR)及N2物理吸附(BET法)等测试手段,分别考察锆掺杂对二氧化钛晶型、晶粒形貌、固体表面酸性、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锆掺杂可以稳定锐钛矿晶型,改变TiO2结晶形貌,增强二氧化钛固体酸性,增大介孔二氧化钛比表面积,从而优化介孔二氧化钛的催化性能.基于TiO2作为脱硝催化剂,以NH3为还原剂进行NO的选择性催化还原脱除,锆掺杂明显拓宽催化活性温度窗口,往高温区偏移50~100 ℃,最高催化活性提高26.9%.  相似文献   

17.
用急冷方法得到的非晶态合金,当处于淬火态时,具有高度的无序结构.它不仅相对于结晶相、而且相对于较其稳定的玻璃态,也是亚稳态.在研究金属玻璃热稳定性和晶化行为过程中,对淬火态的金属玻璃,在远低于玻璃转变温度(Tg)的条件下加热退火,材料将会发生明显的低温结构弛豫,使其趋向于自由能更低的较稳定的玻璃态,并伴随有居里温度、磁各向异性、电阻、比热和硬度等的改变.目前,关于金属玻璃的结构弛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锆的醇盐,以锆的醇盐为前驱体涂在氢化锆表面制备氧化锆膜层以防止氢化锆中氢析出。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氧化锆膜层的物相组成、形貌及阻氢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测试了氧化锆膜层的截面形貌、表面形貌及相结构。通过真空脱氢实验对膜层的阻氢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在600℃以上时,可以在氢化锆表面获得致密并连续的氧化锆膜层;氧化锆膜层的阻氢因子PRF(permeation reduction factor)值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热处理温度为600℃时获得氧化锆膜层的阻氢因子最高,为8.6;氧化锆膜层主要由四方相氧化锆T-ZrO_2和单斜相氧化锆M-ZrO_2组成,并以单斜相氧化锆M-ZrO_2为主。  相似文献   

19.
1我国金属锆制品的现行价格简况近年来,我国金属锆制品市场十分活跃,虽然国产原子能级锆尚未正式投入生产,但火器锆的生产随着锦州铁合金厂锆产量的逐年增加,以及华辰、宏发两家民营企业的投产,使国内火器海绵锆的产销量接近80t。其它锆制品如锆铝、锆粉、锆钒铁等年产销量也接  相似文献   

20.
对纯锆表面注入了1×10~(16)ions/cm~2~1×10~(17)ions/cm~2的镧离子,并在500℃条件下进行了空气氧化增重研究。用XPS分析了注入的镧、锆的价态;用AES分析了镧锆氧三元素的深度分布;用0.3°小角X光掠射(GAXRD)分析了高温氧化时氧化锆的相转变。结果表明,纯锆表面注入La离子后,其抗高温氧化性能显著提高,且注入剂量越大效果越强,注入氧化膜以La_2O_3和ZrO_22种形式存在;由于La离子的注入,促使形成大量四方相氧化锆(t-ZrO_2),而且减少四方相氧化锆(t-ZrO_2)向单斜相氧化锆(m-ZrO_2)的转变,这是纯锆氧化速率降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