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琳琳 《西部医学》2017,29(4):503-506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脑血管反应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6年4月住院的颈动脉狭窄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颈动脉狭窄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连续监测大脑中动脉的脑血流速度变化,计算血管运动反应性(VMR)、脑血管运动储备(CRC)、呼吸抑制指数(BHI)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超声Vm、Vs与V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I与R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RC、BHI与VMR值分别为9.35±1.62、0.42±0.21和0.18±0.14,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49±3.10、0.79±0.14和0.35±0.11(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的脑血管反应性指标CRC、BHI、VMR与常规超声指标Vm、Vs、Vd呈正相关性(P<0.05),而PI、RI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脑血管反应性具有动态、简便的优势,可为临床发现脑灌注异常患者提供依据,且脑血管反应性与超声血流状况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利于指导病情判断与预后评估,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与脑血管反应性的关系. 方法 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是否合并腔隙性脑梗死分为2组,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腔梗组)31例,高血压无腔隙性脑梗死组(高血压组)33例,另选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35例.用经颅彩色双功超声(TCCDS)检查静息状态下及屏气25s后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ca).通过计算高碳酸血症后Vmca对静息状态下的增加率(△Vmca)来评价脑血管反应性. 结果 腔梗组脑血管反应性低于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高血压组脑血管反应性低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反应性减低,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时,脑血管反应性进一步减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0例,采用随机、双盲和平行对照的方法,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梗死的基本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胞磷胆碱1 g/d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苦碟子注射液40 ml/d加胞磷胆碱1 g/d治疗,两组患者均共治疗14 d。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TCD)结合屏气试验检测两组患者的屏气指数(BMI);观察苦碟子注射液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屏气指数无差别(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屏气指数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较对照组亦增加(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具有改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是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与脑血管反应性的关系。方法 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是否合并腔隙性脑梗死分为2组,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腔梗组)31例,高血压无腔隙性脑梗死组(高血压组)33例,另选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35例。用经颅彩色双功超声(TCCDS)检查静息状态下及屏气25s后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ca)。通过计算高碳酸血症后Vmca对静息状态下的增加率(△Vmca)来评价脑血管反应性。结果腔梗组脑血管反应性低于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高血压组脑血管反应性低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反应性减低,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时,脑血管反应性进一步减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CVR),探讨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血管反应性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德国DWL MDX 0630型TCD检测仪,通过屏气、过度换气及吸入自体CO2的方法,连续监测双侧MCA脑血流速度变化,计算血管运动反应性(VMR)、脑血管运动储备(CRC)及呼吸抑制指数(BHI)等数值评价脑血管反应性.结果:①颈动脉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轻度及中度狭窄组的VMR、BHI、CRC值无明显差异.重度狭窄组的VMR、BHI、CRC值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双侧VMR、BHI、CRC值结果无统计学差异.②呼气末CO2分压(PCO2):对照组与血管狭窄组呼气末CO2浓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①轻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CVR无明显变化;重度狭窄患者CVR明显减低.②VMR、BHI、CRC值可以作为评价CVR的指标.③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CVR的可行性,易于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脑白质疏松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像改变,探讨引起严重脑白质疏松的相关因素.方法 86例脑白质疏松患者按照脑磁共振(MRI)上白质疏松程度分为轻度和重度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脑MRI改变.结果 高血压、高龄和糖尿病是两组患者的共同危险因素;但轻度白质疏松组与高龄关系比重度组更密切(P=0.018);而重度白质疏松组与高血压关系更密切(P=0.007);重度组患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及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比例明显高于轻度组(P分别为0.001;0.017).结论 高血压是引起重度脑白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重度白质疏松多合并腔隙性脑梗死及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七通舒胶囊治疗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CCVI)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血流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用TCD屏气实验测定了临床确诊的142 CCVI患者及140例健康体检者的屏气指数(BHI)。并将CCV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治疗组(74例),对照组口服曲克芦丁,治疗组口服三七通舒胶囊,疗程为4 W,治疗结束复查TCD屏气实验,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疗效及脑血流储备功能的变化。结果:CCVI患者BHI(0.81+0.21)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1.12+0.27,P0.01),治疗组治疗后BHI(0.95+0.19)明显高于治疗前(0.82+0.20,P0.01),对照组治疗后BHI(0.83+0.20)与治疗前(0.81+0.1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80.8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8.65%(P0.05)。结论:三七通舒胶囊治疗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CCVI患者的脑血流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邓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7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8例)与对照组(n=2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对两组患者两侧MCA BHI及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两侧MCA B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患者两侧MCA BHI、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反应性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腔隙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CMBs)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72例腔隙性脑梗死合并CMB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护脑细胞、改善脑部微循环、控制血压、抗血小板、抗栓及相应合并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情况及临床疗效,采用屏气指数(breath-holding index,BHI)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脑血管反应性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MMSE评分及BHI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及BH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77,P=0.004)。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改善腔隙性脑梗死合并CMBs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水平,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Ⅱ型腔隙(LI Ⅱ)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17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LI Ⅱ的发生率25.84%.合并LI Ⅱ组年龄、男性比例、入院时舒张压水平、嗜刚果红物质血管病和陈旧性脑卒中史的患病率高于无LI Ⅱ组(均P<0.05),两组腔隙性脑梗死及脑白质疏松的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舒张压水平、陈旧性脑卒中史、嗜刚果红物质血管病、脑白质疏松程度和腔隙性脑梗死数量是LIⅡ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有较高的LIⅡ发生率,积极监控血压,行SWI序列检查提前发现LIⅡ的发生及发展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信全 《医学综述》2013,19(8):1510-151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间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观察,将其中有微出血灶者51例作为试验组,73例未发现有微血灶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单因素非条件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与合并高血压、高血脂以及腔隙性脑梗死数目和脑白质疏松程度有相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数目和脑白质疏松程度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数目和脑白质疏松程度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LIPreC)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临床应用疗效。 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4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诊治,经临床和影像证实为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3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IPreC组和对照组(CON组)各180例。入组前后2组均严格按照2010年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二级预防指南用药,控制危险因素。LIPreC组患者入组后接受LIPreC训练,治疗期为1年。使用3.0 T磁共振分析患者颅内缺血病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症状、恢复程度及认知功能。分析统计治疗期脑梗死的复发率及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 结果 ①LIPreC组脑梗死复发率(4.4%,8例)低于CON组(10.6%,19例),P=0.044。②LIPerC组腔隙性脑梗死灶增加的发生率(13.3%,24例)低于CON组(23.9%,43例),P=0.014。③MRI分析显示LIPreC组复发脑梗死体积[(3.6±1.7) ml]小于CON组[(5.4±1.3) ml],P=0.004。④LIPreC组人均腔梗病灶增加计数(1.6±0.2)小于CON组(1.7±0.1),P=0.015。⑤LIPreC组神经缺失症状改善率(90.6%,163例)高于CON组(82.8%,149例),P=0.043。⑥LIPreC组认知功能改善率(88.6%,31例)亦明显高于CON组(64.9%,24例),P=0.026。 结论 LIPreC能够降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减小复发脑梗死体积,减少新增腔隙性脑梗死灶数量,降低二次卒中严重程度,有效改善卒中患者肢体及认知功能,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小血管疾病(SVD)的关系,了解SVD的危险因素。方法:腔隙性脑梗死患者(LI)96例,根椐腔隙数目分为单发性腔梗组(SLI)和多发性腔梗组(MLI),根据脑白质疏松(LA)有无分为LA组和无LA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I)组患者78例和对照组35例,比较各组之间的患者tHcy水平,评价tHcy水平和LI的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t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I组与AI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MLI组患者tHcy水平高于SLI,LA组患者则高于无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I患者tHcy水平与传统危险因素等各指标无相关性。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tHcy(OR=1.335,Az=0.882)是LI的较强的预测指标,同时tHcy(OR=1.063)也是脑白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结论:高tHcy与LI及其脑白质疏松症有关,是SVD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至于Hcy在SVD的致病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搏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0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检测血浆Hcy水平,并根据其分为高Hcy组与低Hcy组,检测两组收缩期血流速度(SFV)、舒张期血流速度(DFV)及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比较两组参数的差异,并对Hcy与H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Hcy组SFV、DFV和PI分别为(98.9±9.7)cm/s、(40.3 ±3.9) cm/s和(1.03±0.22),均显著高于低Hcy组的(92.7±8.8) cm/s、(42.2±3.1)cm/s和(0.89±0.14) (P <0.05);高Hcy组患者Hcy水平与PI指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771,P=0.000).结论:血浆高Hcy可能是引发的穿支动脉损伤并导致脑小血管性卒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危险因素及CMBs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缺血性脑卒中病人70例,根据脑磁敏感成像(SWI)分为脑微出血组(CMBs组)29例和非脑微出血组(N-CMBs组)41例,收集2组资料,分析CMBs的危险因素,同时用MoCA和MMSE量表对2组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分析CMBs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年龄、高血压、抗血小板药物史、脑白质疏松、卒中史均是CMBs的危险因素(P < 0.05~P < 0.01);CMBs组与N-CMBs组之间MoCA、MMSE评分及认知障碍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对认知功能与CMBs的程度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MoCA评分与CMBs分级呈负相关关系(rs=-0.889,P < 0.05);MMSE评分与CMBs分级呈负相关关系(rs=-0.726,P < 0.05)。结论CMBs可以导致认知功能下降,CMBs数目越多认知损害越重;年龄、高血压、抗血小板药物史、脑白质疏松、卒中史是CMBs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是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Iloprost has been used to test acute pulmonary vasoreactivity in 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acute hemodynamic and oxygenation responses and tolerability to 20 µg aerosolized Iloprost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
Methods  Between March 2005 and May 2010, 212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atients inhaled a single dose of 20 µg Iloprost over 10–15 minutes for vasoreactivity testing. The acute hemodynamic and oxygenation responses and adverse events were recorded.
Results  Iloprost decreased total pulmonary resistance ((1747±918) dyn×s×cm-5 vs. (1581±937) dyn×s×cm-5, P <0.001), increased stroke volume ((45.0±22.1) ml vs. (47.0±24.2) ml, P=0.002), and cardiac output ((3.7±1.7) L/ml vs. (3.9±1.9) L/min, P=0.009). Heart rate and 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remained stable during inhalation. However, systemic arterial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fell slightly ((91.0±6.8)% vs. (90.3±6.7)%, P=0.002). Pulmonary and systemic arterial blood pressures declined within 1–3 minutes after inhalation initiation and reached their lowest levels within 10–15 minutes. Idiopathic PAH responded more favorably than pulmonary hypertension due to other causes (P £0.001) and patients with less seve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have better responses to Iloprost. No adverse events requiring medical care or leading to termination of inhalation occurred.
Conclusions  Inhalation of 20 µg Iloprost showed potent and selective pulmonary hemodynamic effects and was well tolerated in the Chines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atients.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PAH and less seve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responded more favorably to inhalation of Iloprost.
  相似文献   

17.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对判断急性脑出血病人血糖增高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是否能判断急性脑出血病人血糖增高的原因。方法 :对 3 2例血糖增高的急性脑出血病人进行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测定。结果 :其中糖尿病继发脑出血组 14例 ,HbA1c水平 ( 8 4 9± 0 76% )与正常对照组(HbA1c5 0 4± 0 77%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无糖尿病脑出血组 18例 ,HbA1c水平 ( 4 98± 0 64%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糖尿病组与无糖尿病组的HbA1c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提示HbA1c测定可判断急性脑出血病人血糖增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梗死病人120例,均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及血Hcy水平和常规生化指标检测.按血管狭窄程度、有无颈动脉硬化斑块、TOAST分型对病人分组,比较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有无颈动脉硬化斑块以及不同类型脑梗死与Hcy水平的关系,并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对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分析心脑血管事件、mRS评分与血Hcy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无狭窄组的Hcy水平显著低于狭窄组(P<0.01).不同狭窄程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斑块组的HHcy发生率、Hcy水平均显著低于斑块组(P<0.01).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和心源性脑栓塞(CE)、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A)、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SOE)和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SUE)各组HHcy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Hcy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LAA组高于CE组、SAA组、SUE组和SOE组(P<0.05~P<0.01).随访后,HHcy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高于Hcy正常组(P<0.05);且HHcy组的mRS评分显著高于Hcy正常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严重程度、TOAST分型、有无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血Hcy相关,HHcy是导致脑梗死预后不佳的一种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田莉  杨瑞棋  汪楚文 《西部医学》2014,26(9):1216-1218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紧张性头痛患者发作期和间歇期的平均血流速度(MFV)以及特征性改变。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临床诊断的80例紧张性头痛患者,分别在其发作期和间歇期观察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以及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同时选择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①紧张性头痛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快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比较有先兆紧张性头痛(MwA)和无先兆紧张性头痛(Mw0)患者的差异,MW0患者发作期时PCA、MCA的MFV均比MwA的速度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WA在间歇期时ACA、MCA的MFV均比Mw0的速度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类型的紧张性头痛患者在间歇期和发作期MFV的变化有所不同;TCD检查结果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