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阿司匹林每日服用100mg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长期应用阿司匹林100mg/d剂量对首次缺血性卒中患者脑梗死再发的预防作用及其出血事件发生的危险性。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首次发生的缺血性卒中病例581例,分为服药组和未服药组,以出现脑出血、第2次脑梗死、胃肠道出血为研究终点,观察2组脑梗死再发及出血事件发生的情况,并对2组中首发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第2次脑梗死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最终参加随访患者545例,其中服药组260例,未服药组285例。服药组患者脑梗死复发率明显低于未服药组(P=0.002,RR=0.516,95%CI=0.312~0.739);2组脑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423,RR=1.233,95%CI=0.692~2.197);2组胃肠道出血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227,RR=3.288,95%CI=0.340~31.814)。服药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脑梗死复发率明显低于未服药组(P=0.010,RR=0.616,95%CI=0.289~0.893);服药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出血发生率与未服药组腔隙性梗死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269,RR=0.852,95%CI=0.657~3.611)。结论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包括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100 mg/d进行二级预防,可以有效地减少其脑梗死的复发,且没有明显增加出血不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认知障碍与血清hs-CRP、HCY、CPI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整群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2015年6—12月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应用MMSE及MoCA进行认知能力评估,将病例分为卒中后认知障碍组(29例)与卒中后非认知障碍组(47例),选取30名健康体检人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hs-CRP、HCY、CPI,分别分析MMSE及MoCA与hs-CRP、HCY、CPI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卒中后认知障碍组hs-CRP、HCY及CPI为(20.83±3.41)mg/L、(27.53±3.07)μmol/L、(1.75±0.33)mg/L,卒中后非认知障碍组hs-CRP、HCY及CPI为(8.59±1.73)mg/L、(15.95±2.04)μmol/L、(1.41±0.18)mg/L,对照组hs-CRP、HCY及CPI为(2.61±0.87)mg/L、(8.65±1.54)μmol/L、(1.21±0.27)mg/L,卒中后认知障碍组血清hs-CRP、HCY及CPI均高于卒中后非认知障碍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卒中后认知障碍组的MMSE及MoCA为(15.72±4.67)分、(16.03±4.82)分,卒中后非认知障碍组MMSE及MoCA为(26.57±1.50)分、(27.13±1.29)分,卒中后认知障碍组的MMSE及MoCA均高于卒中后非认知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能力量表MMSE与hs-CRP呈负相关(r=-0.707,P<0.05),与HCY呈负相关(r=-0.665,P<0.05),与CPI呈负相关(r=-0.315,P<0.05).缺血性脑卒中MoCA与hs-CRP呈负相关(r=-0.612,P<0.05),与HCY呈负相关(r=-0.474,P<0.05),与CPI呈负相关(r=-0.280,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生与hs-CRP、HCY、CPI水平增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不同类型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少川  肖卫民  苗海锋  马荣 《广东医学》2006,27(8):1220-1221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152例急性卒中患者按照TOAST分型分为心源性脑栓塞组1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58例,腔隙性脑梗死54例,其他以及原因不明的脑梗死28例。所有病例均在发病时间一周内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结果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在心源性脑栓塞组为(21.9±5.2)μmol/L,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患者为(23.3±6.7)μmol/L,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27.2±5.3)μmol/L,均高于正常值(P<0.05);各组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在缺血性卒中的各个亚型中均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预防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卒中复发率为17.8%,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4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治疗和二级预防中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抚顺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75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血管性痴呆进行分组,血管性痴呆组456例和非血管性痴呆组30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生活习惯和血管性疾病、脑卒中发生情况、脑梗死部位。结果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χ2=0.17,P=0.207),血管性痴呆组患者年龄、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体力劳动者比例均高于非血管性痴呆组(t=11.85,P=0.012,χ2=3.24、17.97,P=0.036、0.017),血管性痴呆组患者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发生率均高于非血管性痴呆组(χ2=6.01、8.27、20.22、7.32、6.38、6.01,P=0.026、0.021、0.012、0.023、0.025、0.026),血管性痴呆组患者多发性脑梗死、脑卒中史比例均高于非血管性痴呆组(χ2=24.09、8.66,P=0.009、0.020)。两组顶叶、枕叶、丘脑的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01、0.77,P=0.987、0.987、0.521),血管性痴呆组患者额叶、颞叶、基底节脑梗死发生率高于非血管性痴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48、10.58、5.42,P=0.017、0.016、0.027)。结论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多发性脑梗死、脑卒中史、额叶、颞叶、基底节脑梗死均是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掌握危险因素可以为指导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控制、康复与残疾情况及卒中复发率,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影响。方法:将78例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随访观察12个月内的血压控制、康复与残疾情况及卒中复发率。结果:综合护理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血压控制良好率(81.3%)和康复有效率(89.6%)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46.7%、66.7%)(P0.01);干预组残疾率(58.3%)和卒中复发率(2.1%)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70.0%、13.3%)(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可显著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控制良好率和康复有效率,以及降低其残疾率和卒中复发率,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与康复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预防非心源性脑梗死复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连续入选住院的首次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224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112例,75 mg/d)、阿司匹林组(112例,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在出院后1,3,6,12个月各随访1次,记录出血、缺血事件及消化道不适症状.主要随访终点指标:再次脑梗死;心肌梗死;CT证实的颅内出血;消化道或牙龈、皮肤出血.结果 氯吡格雷组失访7例,阿司匹林组失访9例.氯吡格雷组脑梗死复发率为5.7%,与阿司匹林组(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9),氯吡格雷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阿司匹林组低(7.6%vs16.5%,P=0.043).结论 氯吡格雷在非心源性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疗效与小剂量的阿司匹林相当,而消化道不良反应较阿司匹林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规范二级预防下老老年人轻型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80岁及以上、既往有轻型卒中病史、并进行规范二级预防半年以上的老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及用药情况、入院时血压及基础生化指标、影像学资料、缺血性卒中复发情况。根据有无复发缺血性卒中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两组,分析以上因素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80例患者中复发缺血性脑卒中共26例,复发率32.5%。统计结果显示,轻型卒中复发组与合并高血压病、入院时收缩压、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65(P=0.018)、0.232(P=0.038)和0.222(P=0.048)。复发组收缩压升高比例高于无复发组(χ2=6.919,P=0.031)。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病[OR 95%CI=(1.162,10.230)]、收缩压升高[OR 95%CI=(0.997,68.840)]与轻型缺血性卒中复发相关。结论合并高血压病、收缩压升高是老老年人轻型卒中规范二级预防下复发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上海部分社区医院住院老年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的应用现况,探讨阿司匹林应用不恰当的原因,并分析其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效果.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方法 ,将上海10家社区医院的223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正规服用阿司匹林组(n=98)与未正规服用阿司匹林组(n=125),分析从脑梗死初发到调查时应用阿司匹林的情况及其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未正规服用阿司匹林组有51例(40.80%)患者因出现可能阿司匹林不良反应停药或减量,就总调查人数而言,不良反应发生率占总调查人数的22.87%,42例(33.60%)从未被建议使用阿司匹林或只单用活血化淤类中药;未正规服用阿司匹林组中62例(49.60%)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正规服用阿司匹林组中30例(30.61%)再发缺血性脑卒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复发率(38.04%)与未合并者复发率(25.19%)比较,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76, 95%可信区间为1.056~3.331).结论 上海部分社区医院存在阿司匹林应用不足的状况;老年脑梗死幸存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可以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上海部分社区医院住院老年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的应用现况,探讨阿司匹林应用不恰当的原因,并分析其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效果.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方法 ,将上海10家社区医院的223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正规服用阿司匹林组(n=98)与未正规服用阿司匹林组(n=125),分析从脑梗死初发到调查时应用阿司匹林的情况及其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未正规服用阿司匹林组有51例(40.80%)患者因出现可能阿司匹林不良反应停药或减量,就总调查人数而言,不良反应发生率占总调查人数的22.87%,42例(33.60%)从未被建议使用阿司匹林或只单用活血化淤类中药;未正规服用阿司匹林组中62例(49.60%)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正规服用阿司匹林组中30例(30.61%)再发缺血性脑卒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复发率(38.04%)与未合并者复发率(25.19%)比较,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76, 95%可信区间为1.056~3.331).结论 上海部分社区医院存在阿司匹林应用不足的状况;老年脑梗死幸存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可以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复发.  相似文献   

11.
刘建平  孔小燕 《西部医学》2014,26(10):1325-1327
目的 研究卒中后48小时钙调蛋白(CAM)水平与脑梗死面积的关系,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CAM水平是否与急性期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正常对照组为本院100例健康体检者.实验组为入组的急性IS的120例患者,在入院时对IS患者依据头颅CT计算脑梗死面积,按照Adamas分类法,将120例IS患者再分为:大梗死组(27例)、小梗死组(42例)、腔隙性脑梗死组(51例)三组.依据分组情况测定血清CAM值,探讨IS后48小时CAM水平与脑梗死灶面积之间的关系,是否与急性期病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CAM值明显升高,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15.34,P<0.001).大梗死组、小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组三组患者血清CAM值比较有显著差异(F=260.89,P<0.001).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8小时CAM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呈正相关,可作为一重要指标反映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其他常见危险因素的变化,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测定392例急性脑梗死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组(HHcy脑梗死组)88例及同型半胱氨酸正常脑梗死组(nHcy脑梗死组)304例,并将其临床特点?血糖?血脂水平?尿酸水平?D-二聚体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Hcy脑梗死组患者中男性比例多于nHcy脑梗死组,血清Hcy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nHcy脑梗死组,梗死面积较nHcy脑梗死组大,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cy水平分别与尿酸及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r值为0.144和0.129,P值均 < 0.05)? 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发病以男性多见,梗死面积较大,且与尿酸及D-二聚体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3.
罗国英  陈秀芳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0):1783-1786
目的 探讨卒中护士参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救治流程再造的效果,提出有效的流程优化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组:2018年1月—2019年1月实施常规静脉溶栓救治流程的64例纳入对照组,2019年2月—2020年2月实施卒中护士参与静脉溶栓救治流程再造的64例纳入研究组。比较2组救治效果。 结果 研究组接诊到CT检查时间、CT检查到溶栓治疗时间、接诊到溶栓治疗时间分别为(12.05±6.23)min、(18.89±9.21)min、(30.52±8.01)min,均短于对照组[(15.85±7.51)min、(28.62±8.75)min、(45.62±9.51)min,t=3.115、6.127、9.715,均P<0.05];溶栓后2周,研究组NIHSS、mRS评分分别为(9.21±3.52)分、(1.92±0.52)分,低于对照组[(10.54±4.24)分、(2.25±0.66)分,t=1.931、3.142,P=0.028、0.001];研究组静脉溶栓并发症发生率为1.56%,低于对照组的12.50%(χ2=4.302,P=0.038);研究组病死率为1.56%,对照组为4.69%(χ2=0.258,P=0.611);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44%,高于对照组的85.94%(χ2=6.942,P=0.008)。 结论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卒中护士参与的静脉溶栓救治流程再造可缩短急诊溶栓各环节时间,改善救治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及影响因素。 方法 连续选取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入院的急性腔隙性脑卒中患者75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60例患者,详细记录腔隙性脑卒中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Fazekas量表对脑白质病变进行分级;并利用脑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屏气试验,计算腔隙性脑卒中患者及对照组患者基础脑血流速度(MFV)及屏气指数(BHI),进一步多因素分析影响腔隙性脑卒中患者BHI的相关临床因素。 结果 腔隙性脑卒中患者基础MFV[(56.5±8.9) cm/s]及BHI (1.09±0.18)分均低于对照组[MFV:(59.9±6.6) cm/s;BHI:(1.39±0.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腔隙性脑卒中患者中,白质疏松等级与BHI评分呈负相关(r=-0.869,P<0.01),白质疏松等级越高,BHI评分越低;进一步多因素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将BHI为应变量,将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及白质疏松等级纳入方程,年龄(OR=-0.333,P<0.01)、白质疏松等级(OR=-0.583,P<0.01)是影响腔隙性脑卒中患者BHI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论 腔隙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反应性发生了严重的破坏,脑血流调节功能严重受损,白质病变越严重,损伤越重,年龄及白质疏松等级是影响腔隙性脑卒中脑血管反应性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常规CT与灌注CT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预后的应用价值,明确低剂量灌注CT的应用优势。 方法 将绍兴市人民医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诊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扫描与灌注CT扫描,按照灌注扫描不同剂量将其分为常规剂量组(行常规剂量灌注CT扫描)与低剂量组(行低剂量灌注CT扫描),每组40例,对比2组检查结果,分析低剂量灌注CT检查在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 80例患者中,经常规CT扫描均检出陈旧性梗死灶;灌注CT检查检出陈旧性梗死灶57例,其中常规剂量灌注CT检出28例,低剂量灌注CT检出29例。2组梗死中心区与缺血区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局部灌注达峰时间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低剂量灌注CT检查,缺血区脑血流量、脑血容量[(0.79±0.30)mL/(min·g)、(0.93±0.22)mL/g]均大于梗死中心区[(0.22±0.19)mL/(min·g)、(0.27±0.13)mL/g],且平均通过时间、局部灌注达峰时间[(12.7±3.1)s、(22.1±4.0)s]均少于梗死中心区[(18.8±3.9)s、(24.4±3.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52、16.335、7.744、2.670,均P<0.05)。低剂量组的辐射剂量[(1.50±0.27)mSv]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3.48±0.61)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72,P<0.001)。 结论 灌注CT有助于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预后,可准确评价缺血区局部血流灌注改善程度,且低剂量灌注CT检查可降低辐射剂量,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重建术对不同类型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s, MMD)患者卒中复发及功能预后的影响, 并分析影响卒中复发及功能预后的因素。方法  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住院诊治的MMD患者, 收集基本临床资料, 电话随访卒中复发情况、生存情况、随访时mRS评分等。将所有烟雾病患者分为缺血型及出血型两组, 并根据治疗方法分别分为手术组及保守组。采用Cox回归分析血管重建术对不同类型MMD患者卒中复发及功能预后的影响。结果  共435例患者完成随访, 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4~88个月)。缺血型MMD患者共265例(手术组221例), 出血型共170例(手术组151例)。缺血型手术组卒中复发率明显低于保守组(P=0. 011); 出血型手术组与保守组之间卒中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 966); 出血型手术组脑出血复发率较缺血型手术组患者更高(P<0. 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发病年龄与卒中复发风险相关(P=0. 019)。缺血型及出血型手术组随访时mRS评分较基线均有所改善(P<0. 001); 但相比缺血型, 出血型手术组mRS评分改善更明显(P=0. 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发病年龄、糖尿病、基线mRS评分及卒中复发与功能预后不良相关。结论  缺血型MMD患者行血管重建术可减少卒中复发; 出血型MMD患者血管重建术后脑出血复发率较高, 但功能预后改善明显。发病年龄可影响卒中复发风险; 发病年龄、糖尿病、卒中复发及基线mRS评分可影响缺血型和出血型MMD患者的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17.
陈旭  鲁晓华  刘兰英  杨雅松 《西部医学》2012,24(2):319-320,323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与非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异同性。方法将15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腔隙性脑梗死与非腔隙性脑梗死两组,应用卡方检验分析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在两组病人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①患有糖尿病的脑梗死病人与腔隙性脑梗死相比,非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率相对较高(P=0.033)。②有心房纤颤的脑梗死病人中,非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率高于腔隙性脑梗死(P=0.002)。结论为了避免分类偏倚,在研究腔隙性脑梗死以及非腔隙性脑梗死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时,不采用TOAST分类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0):75-7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接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100)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血管介入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50,实施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n=50,实施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评分、临床总有效率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为76.00%,显著高于对照组56.00%,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显著低于对照组28.00%,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神经功能评分(4.52±1.3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7.21±1.45分),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00%,显著高于对照组64.00%,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既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Ischemic stroke is influenced by ethnic and geographical variation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risk factor profiles, subtypes and recurrence of non-cardioembolic ischemic stroke for the two largest subpopulations, the Arab and South Asians, at the only stroke-admitting hospital in Qatar. METHODS: Data on stroke patients admitted to Hamad Medical Corporation from January through December 2001 were reviewed in January 2005. Only patients with non-cardioembolic ischemic stroke and complete work-up were included. RESULTS: A total of 303 patients with ischemic non-cardioembolic stroke fit the entry criteria. Sixty seven percent of the overall patient population (sex ratio 2:6, M/F) was of Arab origin, and 32% were South Asians. Hypertension was the most commonly encountered risk factor followed by dyslipidemia, diabetes mellitus, and obesit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rab and South Asian subgroup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with respect to number of risk factors and occurrence of obesity and diabetes. Carotid artery stenotic lesions, ventricular wall motion abnormalities and stroke recurrence were observed with a higher frequency in the Arab subgroup of patients compared with the South Asians. The majority of strokes were lacunar hemispheric strokes (68%), followed by lacunar brainstem strokes (15%) and large-vessel hemispheric infarctions (10%). Patients with a previous history of stroke had a higher frequency of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p = 0.05) and risk of stroke recurrence (p = 0.04). CONCLUSIONS: Unlike in other studies originating from the Arabian Gulf, lacunar stroke is the most common subtype of non-cardioembolic ischemic stroke in both the Arabs and South Asians in Qatar. Significant ethnic differences in age of occurrence, risk factor profile, and cardiovascular variables were observed.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方法:检测156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患者(按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组(TACI,17例),部分前循环梗死组(PACI,45例),后循环梗死组(POCI,28例),腔隙性梗死组(LACI,66例))、64例首次缺血性脑卒中后1~2 a未复发患者及40例正常体检者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并与发作类型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未复发组.②TACI组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PACI组、POCI组、LACI组(P均<0.05).③纤维蛋白原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89,P<0.05);Fg含量高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27.3±7.8)分,含量低者为(17.6±5.4)分,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7,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含量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有关,并间接反应病情,提示在卒中二级预防中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