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可引起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及腹泻等疾病,因此,建立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至关重要。总结近年来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基因检测为基础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这两种方法可快速对菌种进行定性和定量,是食品中致病菌检测的常用方法,但是有些致病相关毒素是预先形成的,即使菌体被破坏,毒素依然存在于食品中,所以,该方法不能全面评估致病菌污染的食品引起食物中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食源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 aureus,MRSA)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其相关基因携带情况。采用刚果红琼脂法和96孔板法测定22株食源性MRSA菌株(包括:原料乳分离株4株,鸡肉、速冻水饺和即食食品分离株各6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同时通过PCR方法对MRSA菌株生物被膜形成相关的15个基因进行检测分析。22株MRSA菌株中,刚果红琼脂法和96孔板法分别检测出21株(95.45%)和22株(100.00%)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96孔板法测定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弱、中等和强的检出率分别为54.55%、40.91%和4.55%。MRSA菌株生物被膜相关基因clfA、fib和eno的携带率最高均为95.45%,其次是clfB(90.91%)、fnbB(54.55%)、icaBC和ebpS(都为45.45%)、agr(27.27%)、icaAD和cna(都为22.73%)、fnbA(13.64%),sar,bbp和sigB(都为4.55%)。此外,来自原料乳和即食食品的MRSA菌株较生鸡肉和速冻水饺MRSA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p<0.05)。结果表明,96孔板法能够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生物膜的形成,而刚果红琼脂法只能定性检测生物被膜的形成,两者的定性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96孔板法定量检测的结果表明食源性MRSA菌株普遍能形成生物被膜,其中存在一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的MRSA菌株,同时大部分MRSA菌株不依赖ica途径形成生物被膜,提示产肠毒素MRSA菌株形成生物被膜定植在食品加工过程的环境中,不易清除,成为食品安全中的潜在隐患。  相似文献   

3.
Amadori化合物是羰基化合物和氨基化合物发生美拉德反应生成的一类关键中间产物,除其本身的化学意义外,其后续反应产物对食品的颜色、风味、营养性、安全性、抗氧化性等品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已经报道的Amadori化合物定性定量检测方法主要适用于红参、烟草和极小部分食品品种。本文综述了Amadori化合物的形成机理及其定性定量的检测方法,为建立用于广泛或复杂的食品样品中Amadori化合物的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极易在食品接触表面形成难以清除的生物膜,导致食品持续性的污染。细菌生物膜在形成量、活细菌数量、微观结构等方面受到环境因素及菌株自身特性的影响。在单增李斯特菌的生物膜形成过程中,多种调控机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介绍了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的重要因素,简述了与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相关的基因调控、胞外聚合物质分泌与群体感应系统调节的研究进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生物膜形成的复杂生理过程,为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的污染及防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食品分析水平测试计划(Food analysis performanee assessment scheme,FAPAS)转基因检测的能力验证中对样品的定性和定量检测的要求,分析了转基因检测过程中关键环节的方法选择及相应的质量控制。根据比对参与FAPAS验证的其它实验室的数据,判断能力验证结果为满意。FAPAS实验室能力验证结果显示实验室的相关检测能力和水平。加强对转基因检测过程中的方法分析和质量控制,对提高检测水平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实现赤小豆加工食品的真伪和品质鉴别,建立赤小豆加工食品中被误用或混用的红豆成分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定性和微滴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dPCR)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赤小豆和红豆基因组DNA中保守基因,分别设计适用于赤小豆和红豆成分实时荧光PCR定性检测的特异性引物探针,并设计适用于赤小豆加工食品中红豆成分双重ddPCR定量检测的通用引物探针,建立赤小豆加工食品中红豆成分质量百分比-DNA拷贝数浓度百分比线性关系式。结果 本方法对赤小豆和红豆基因组DNA检测低限分别为0.1和0.01 ng/μL,对赤小豆和红豆基因组DNA拷贝数浓度定量检测限均为6 copies/μL,可对赤小豆加工食品中质量百分比为5%~80%的红豆成分准确定量。结论 本方法可用于赤小豆加工食品中红豆成分的定性和质量百分比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7.
免疫色谱法及酶联免疫法检测甲壳类食物过敏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世界各国食物过敏原标示制度及主要过敏原物质的检测方法.使用免疫色谱法(简易试纸卡盒定性法)和酶联免疫法(ELISA试剂盒定量法)对中国国内生产销售的预包装食品中食物过敏原物质-甲壳类原肌球蛋白的含量进行了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有很好的相关性.免疫色谱法(简易试纸卡盒定性法)操作简单、快速便利,可用于食品...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三聚氰胺及其类似物的定量和定性检测方法,主要涉及食品、饲料中同时检测三聚氰胺及其类似物的国际、国内标准方法,国内外文献报道方法和快速筛选分析方法。并介绍了检测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X干制培养基(Staphylococcus aureus X medium, XSA)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析方法。方法依据GB 4789.1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中前处理的方法制备样品,将样品添加到7.5%NaCl肉汤增菌后接种至干制培养基XSA上进行培养,通过鉴定实验进行定性检测和菌落平板计数进行定量检测,并用国标法同时进行定性及定量检测。结果在定性检测方面,该方法和国标方法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均为0%,但是检测时间由92 h缩短为48 h,在定量检测方面,该方法与国标法的对数偏差值的绝对值为0.3979<0.45,并且在6次检测同一个样品时的结果相对标准偏差较小,从而说明该方法和国标法的准确度相当,检测时长由78h缩短至24h,大大提高了检验效率。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结果稳定,适用于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改进方法与结果。方法:采用快速定性、定量结合法对食品中亚硝酸盐进行检测,与国家标准GB 5009.33-2016检测结果相对比。结果:改进后的检测方法与国家标准GB 5009.33-2016检测的最终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提前定性检测试验能及时、准确筛检出包含亚硝酸盐成分的食品,从而有效节省检测亚硝酸盐的时间。该改进方法具有实践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