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麦角固醇发酵不同流加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桦  唐芳  谭天伟 《化工学报》2002,53(12):1233-1237
研究了不同流加操作条件对实验用酵母菌的生物量和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以提高麦角固醇的发酵水平.比较了恒速流加、恒残糖反馈流加、指数流加、控制溶氧的指数流加、脉冲流加、控制溶氧的脉冲流加等流加条件下pH值、溶氧、残糖浓度、生物量、麦角固醇含量等参数的变化,对相应的变化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控制溶氧的脉冲式流加是一种较好的流加方式,与传统的发酵操作相比每升发酵液的麦角固醇产量提高了20%.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温度、溶氧、生物素、磷酸盐及PH对多粘菌素E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培养温度34℃,溶氧40%以上的条件下,采用补料和自动控制PH工艺,可明显提高发酵效价,从480000u/ml提高到650000u/ml。  相似文献   

3.
间歇流加L-山梨糖发酵生产2-酮基-L-古龙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氧化葡萄糖酸杆菌(Gluconobacre roxydans)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混合菌系及自动控制温度、pH和溶氧系统,在发酵过程中间歇流加L-山梨糖发酵生成2-酮基-L-古龙酸(2-KLG).结果表明:间歇流加L-山梨糖可以解除高浓度糖对产酸的抑制作用,提高了糖的转化率,当将L-山梨糖的终浓度调高到14%(w/V)时,2-KLG产量为130 mg/mL左右,转化率达90%,发酵周期40~60 h之间,发酵周期略有延长.  相似文献   

4.
齐代鹏 《河北化工》2011,34(12):23-25
针对目前维生素C(VC)发酵过程中一步发酵生产进行工艺优化探讨,从pH值、种后溶氧、山梨醇投醇浓度等关键生长条件入手,达到缩短发酵周期,提高产糖速率的效果。结果表明:一步菌种发酵过程最适pH值为4.8~6.0,发酵周期与种后溶氧成线性关系,投醇浓度控制在30%以下产糖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溶氧对L-天冬酰胺酶发酵过程的影响及其控制方法。方法 通过装液量试验、接种量试验、葡萄糖试验和氧载体试验,考察摇瓶发酵过程中溶氧对L-天冬酰胺酶合成的影响,采用通纯氧自控pH的发酵工艺进行溶氧控制和pH控制。结果 采用通纯氧自控pH的发酵工艺,可延长发酵周期,有效防止菌体过早自溶,大大促进L-天冬酰胺酶的合成,较分批发酵提高产酶83%,达到110u/ml。发酵动力学特性分析表明,该发酵方式L-天冬酰胺酶的合成与菌体生长不相关,控制比生长速率μ为0.15~0.301/h,均有利于L-天冬酰胺酶的合成,可使Qp_(max)达到3922mmol/g.h。结论 溶氧对大肠杆菌L-天冬酰胺酶的合成有严重影响,已建立了控制溶氧的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S-腺苷甲硫氨酸(SAM)和谷胱甘肽(GSH)的联产量,考察了溶氧条件对Candida utilis CCTCC M209298发酵联产SAM和GSH的影响。采用代谢通量分析方法对不同转速下SAM和GSH联产发酵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代谢进行分析,确定了较优的溶氧控制策略:前9 h的发酵恒定转速350 r min 1,9 h后控制溶氧不低于30%。在此策略下,C.utilis CCTCC M 209298分批发酵生产SAM和GSH的联产量为520.7 mg L 1。最后分别从发酵动力学、代谢通量分析以及呼吸商变化规律对该溶氧控制策略促进SAM和GSH联合高产的原因进行了定量解释。  相似文献   

7.
L-色氨酸中试生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L-色氨酸发酵水平,在100L发酵罐上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对大肠杆菌发酵生产L-色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操作条件对L-色氨酸发酵有显著影响。残糖浓度、补料方式、柠檬酸钠添加质量分数、接种量及溶氧量分别控制在5 g/L、溶氧控制脉冲补料、2 g/L、5%及10%~15%时,发酵效果最好,在1 m3罐上进行验证实验,L-色氨酸产量稳定在40 g/L左右。  相似文献   

8.
分批发酵及补料分批发酵工艺生产马杜霉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杜霉拉放线菌(Actinomadura yumanense ZU-M3)为生产菌株,在3.7 L发酵罐中对分批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溶氧度是提高马杜霉素发酵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分批发酵工艺中,适宜的通气量和搅拌速度分别为0.15 m3·h-1和500 r·min-1,192 h后马杜霉素发酵单位达7984 μg·mL-1.采用分段控制搅拌速度的发酵工艺(0~60 h为300 r·min-1,60~120 h为500 r·min-1,120~192 h为600 r·min-1),更有利于菌体生长和产物生成,马杜霉素发酵单位比固定转速时提高了7.9%.在间歇补料分批发酵工艺中,分10次补加培养基,使碳、氮源的总浓度与分批发酵相同,马杜霉素发酵单位提高到9645 μg·mL-1,比分批发酵提高了15.7%;在连续补料分批发酵工艺中,马杜霉素发酵单位可达10328 μg·mL-1,比间歇补料分批发酵提高了6.0%,比分批发酵提高了29.4%.该研究结果对于抗球虫药物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好氧发酵法生产甘油的后期提取问题,在残糖浓度达1%~ 4%时,继续进行通气量为30 L/h 的CO2气提厌氧发酵或真空度在0.02 MPa以上的真空微氧发酵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采用上述后处理工艺,可以较快地降低残糖而不消耗甘油.  相似文献   

10.
熊俊君 《江西化工》2010,(1):134-137
本文研究了黑曲霉在以淀粉为原料的发酵培养基上发酵生产枸橼酸的工艺,探讨温度、时间、pH值、溶氧等因素对产酸的影响,分析得到最佳的反应条件是黑曲霉在发酵培养基中当温度是36℃,PH值介于2.0-2.5,摇床转速220转/分,发酵时间72h,产枸橼酸的效率和量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山梨糖的生物转化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产酸中期,该氧化反应为零级,即2—酮基—L—古龙酸的生成速率和山梨糖的消耗速率与山梨糖的浓度无关。山梨糖对该反应有抑制作用。由实验获得了山梨糖初始浓度与收率的定量关系。在固定温度下影响反应过程的主要参数为溶氧浓度和 pH 值。通过实验,建立了溶氧浓度与发酵收率的关联式,它可作为发酵缶放大的依据。同时,获得了保证最大收率的较优 pH 序列。把这些实验结果应用于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加料方式的观察表明,流加或批补加山梨糖均能提高产物浓度,其关键是要有高浓度山梨糖。  相似文献   

12.
陈旭峰 《广东化工》2012,39(16):182-183,179
文章论述恩拉霉素发酵过程。该发酵生产主要控制点为pH和控制溶氧,pH控制在6.2以上;溶氢48h后控制在20%~40%之间:发酵结果显示:氨基氮和菌体浓度在192h达到峰值,效价在240h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3.
阐述在利福霉素发酵过程中控制溶解氧的必要性。及其在不同的发酵时期 ,怎样来控制溶解氧 ,以便提高利福霉素的发酵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重组质粒D-GPEi工程菌发酵工艺条件。方法控制相关发酵参数,观察溶解氧浓度、比生长速率和培养时间对工程菌生长和质粒浓度的影响。结果发酵培养对数生长期溶解氧浓度控制在30%~50%。补料前比生长速率为0.5~0.7/h,6 h开始补料,比生长速率下降,12 h后比生长速率为0.1~0.2/h。连续发酵3批工程菌,21 h后收集菌体,得到菌体平均产量为89.4 g/L(A=52.6),质粒平均产量为359.8 mg/L。3批工程菌浓度和质粒拷贝数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此发酵工艺得到工程菌浓度和质粒拷贝数较高,重复性好,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溶氧对生米加链霉菌变株生物转化螺旋霉素的影响,确定这种生物转化反应是显著的需氧过程,发酵过程具有与一般抗生素发酵不同的两个摄氧率高峰.根据溶氧对菌体生长和转化反应的双重影响,初步建立了分阶段溶氧控制的发酵过程,终转化率提高了8%,并将发酵时间缩短了约1/6.  相似文献   

16.
重组E.coli工程菌高密度培养生产人源型胶原蛋白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 言胶原蛋白是人体固有蛋白质之一 ,在皮肤里的含量最多 .胶原蛋白由于固有的生物兼容性、生物降解性和吸收性、促新细胞形成及促上皮细胞形成功能 ,在医学领域、美容、化妆品、保健品行业的潜在用途不断拓宽 .但是 ,动物体胶原蛋白是一种硬蛋白 (水不溶 ) [1]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内部双键越来越多 ,同时也越来越硬 .一般经酶解获得的胶原蛋白为水不溶性蛋白 ,也不可能在不改变分子量的情况下重溶解 ,因此可加工性很弱 ,直接限制了许多潜在用途的开发 .另外 ,来自动物体的胶原蛋白不可能排除病毒隐患 ,同时始终带有牛胶原的特性[2 ,3] ,…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一种基于发酵液pH信号反馈控制赖氨酸发酵中葡萄糖、氨和硫酸铵补加的方法,通过在不同碳源和氮源浓度下进行分批补料发酵,得到葡萄糖、氨和硫酸铵的质量消耗比为15.7:1:1.64. 按此比例配制三者的混合溶液,在补料开始后代替氨水调节pH,可在发酵过程中补加碳源和氮源. 结果表明,利用该补料方式可将葡萄糖浓度维持在8~16 g/L,铵离子浓度维持在1.52~3.38 g/L,可使赖氨酸最大浓度分别比恒基质浓度补料方式和间歇补料方式提高3.6%和17.2%,产酸率提高9.5%和28.8%,糖酸转化率提高4.9%和18.6%.  相似文献   

18.
采用综合热分析仪研究不同氧气浓度下K2CO3催化无烟煤和石墨燃烧的特性,考察了氧气浓度对催化燃烧机制的影响. 结果表明,K2CO3提高了燃烧反应和氧气扩散速率,但对燃烧速率的提高幅度大于对氧气扩散速率提高幅度,延长了无烟煤燃烧过程的平台时间. 氧气浓度由21%增加到100%时, K2CO3催化无烟煤着火温度降低幅度由37.7℃增至78.1℃,催化石墨着火温度降低幅度由204.8℃增至233.6℃. 煤燃烧初期K2CO3使燃烧活化能下降,氧气浓度高于40%时,燃烧由扩散向反应控制转变;燃烧后期活化能低于40 kJ/mol,燃烧受扩散控制. 石墨在燃烧初期K2CO3使燃烧活化能下降,但氧气浓度增加并未改变燃烧控制步骤,燃烧受反应控制;燃烧后期氧气浓度由21%增加到100%时, K2CO3催化石墨燃烧活化能由39 kJ/mol增至110 kJ/mol,燃烧由扩散控制向反应控制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