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成群  黄宝旺 《测控技术》2015,34(3):131-133
电动汽车电池充电不方便以及充电效果的不理想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原因.提出了一种新型纯电动汽车车载充电器的设计方案,采用直流电机绕组线圈作为升压电路的储能电感,逆变桥电路作为开关电源的功率开关管,实现对电流和电压的调节,通过整车控制器中的充电控制程序实现对该充电过程的控制.该方案充分利用电动汽车的现有资源,只需在原有电动汽车控制器中加入少量元件即可实现整个充电过程,简化了充电的结构.针对这一方案,进行了系统可行性分析和系统硬件的设计,最终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电动汽车快速充电需求,设计了一款大功率非车载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系统采用较为先进数字控制技术、电力电子器件、控制部件、PWM控制方法、参数与积分分离相结合的PI算法,并附加各种控制、保护和通讯电路,实现电动汽车的智能充电功能,并达到了输出大电流、高电压的技术指标,满足了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要求,对电动汽车的普及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的研究中,针对满足电动汽车高功率因数的充电要求,设计了一种具有功率因数校正(PFC)功能的电动汽车车载充电系统.重点研究了充电系统PFC级平均电流控制的Boost变换器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回路的设计方法和DC-DC级双管正激电路恒流回路恒压充电控制的设计方法.利用saber软件对整体充电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并对其性能做出分析,充电系统功率因数相比传统无功率校正功能的充电系统得到显著提高.试验表明,充电系统PFC级很好地实现了功率因数校正和输出电压的预稳,DC-DC级也能够很好地实现恒流恒压充电.方案可以满足电动汽车充电的性能要求,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ARM嵌入式硬件与Linux操作系统下,研究了电动汽车充电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的有序充电控制方法,目的是减少大量电动汽车充电时对电网的负荷冲击,提高电网电能质量.该控制方式减少了电动汽车充电时间,增强了电网稳定性,并在电池允许的范围内提高了电池充电速率.采用整合封包无线服务(GPRS)技术建立电动汽车充电系统与电网的互动通信,提出了6种充电模式,来实现智能有序充电.  相似文献   

5.
电动汽车作为无污染交通工具在市场上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的无伤害快速充电问题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以高性能的C8051F040芯片为处理器核心,结合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研究并实现了实时性强、结构优化的电动汽车车用动力蓄电池的无伤害快速充电系统.构建了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平台,详细阐述了应用软件的任务设计、优先级安排和各任务之间的关联性.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电动汽车电池快速充电系统性能优良、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动汽车预约充电过程中云端无法实现获取多电动汽车电量以及位置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预约充电的电动汽车状态监控系统。系统主要由主控模块和通信模块以及定位模块构成,其中主控模块使用STM32F429,通信模块使用ATK-M750模组,定位模块为SkyTra_GPS,利用分压模块将电动汽车电池电压对应降低后通过STM32的A/D转换模块获取当前电池电压。系统使用MQTT协议将车辆信息上传到阿里云物联网平台,为电动汽车预约充电配对系统提供了一个可靠数据接口,用以实现电动汽车的充电配对。  相似文献   

7.
对基于DeviceNet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在系统中设置中央控制计算机,通过DeviceNet总线控制由单片机系统组成的充电单元,并且充电单元配置温度传感器、数码管显示、按键等环节,从而实现对充电系统的实时监控,这就为将来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会逐渐增大电网的运行压力,而预测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有利于电网的运行和合理调度.论文分析了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影响因素,得到不同充电方式中充电功率的变化,分析了三种类型电动汽车的充电频率、日行驶里程和起始充电时间,并建立了相应的概率密度函数模型.最后采用蒙特卡洛算法模拟计算出日充电负荷,为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主要是以某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设计为研究背景,从系统的需求出发,进行了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然后进行了系统的界面的设计工作,保证了相关的初始设计需求的实现,保证了相关人员操作的方便.最终完成了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设计工作,确保了电动汽车的正常充电操作.  相似文献   

10.
电动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战略重点之一,国家电网公司为此积极展开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国家电网将按照换电为主、插充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为基本商业模式,加快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的布局和建设。不论是插充方式还是集中充电,电动汽车的普及都离不开充电智能化,而BMS与充电桩或其他充电设备的无缝连接正是实现充电智能化的必要条件。文章提出了BMS管理系统与充电桩之间的通信设计方案,利用CANBUS实现BMS管理系统与充电桩的通讯,介绍了CAN通讯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并经过与充电桩的反复测试,实现了BMS管理系统与充电桩的通信。  相似文献   

11.
邵炜晖  许维胜  徐志宇  王宁  农静 《计算机科学》2018,45(Z11):92-96, 116
为解决电动汽车大规模并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国内外逐步在城市商业停车场内提供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在此背景下,提出一种基于电动汽车并网技术的电动汽车充放电停车场模型。该模型响应实时电价,对电动汽车的充电并网行为进行动态调度,继而与电网进行能量交互。在求解电动汽车最优调度策略时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从可行性编码、自适应搜索半径、边界变异修正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算法的效率及收敛精度。仿真实验采用美国PJM公司的实时电价数据及主流电动汽车的型号参数,对比分析了3种不同情景下电动汽车停车场的运营过程及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合理性以及改进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促进电动汽车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提高电动汽车使用效能并降低交通物流业的环境污染,本文拟通过构建考虑交通流量的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方法进行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优化布局研究。首先,从便利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可行性原则4个方面分析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的布局原则;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典型选址模型的局限性,以充/换电设施的服务能力最大化为目标,构建考虑交通流量的改进型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截流选址模型;然后,考虑到该模型的NP-hard特性,将二进制粒子群算法引入充/换电设施的布局模型求解中以提高计算效率;最后,以深圳市某区域为实例,基于MATLAB软件进行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布局研究,为该区域充/换电设施布局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陈冷  林兵  王明芬  刘对  金涛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3,40(6):1750-1757+1763
随着私家电动汽车(private electric vehicles, PREV)的普及,大规模PREV的无序充电将引起用电负荷高峰,影响配电网安全。针对商业停车场环境下的PREV充电问题,首先提出一种车辆准入机制,尽可能提高车辆准入数量,并确保准入车辆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充电需求;其次,采用基于熵权法确定适应度函数权重的遗传模拟退火算法(GASA),提出一种面向多目标优化的PREV充电调度策略,综合优化停车场运营商利润和车主充电满意度。实验结果表明,基于GASA的PREV充电调度策略性能良好,与极端情况(车辆数为600的无序充电)相比,该策略的运营商利润和车主充电满意度分别提高了12.3%和109.7%,综合适应度函数值增加了35.2%;另外,其能够有效平缓配电网负荷分布,在保障配电网安全前提下实现停车场运营商和PREV车主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由于电动汽车的不断增长与不均衡发展,社会中的大多充电站存在着部分充电设施闲置与部分充电排队并存的现象。为了解决电动汽车充电困难与充电设施利用率低这一对新矛盾,本文首先调查分析了各种电动车辆的出行习惯和充电特点,然后对社会充电站归纳成城市公共充电站和公交物流车等专用充电站两类,提出了分时电价响应和动态服务价响应两种有序充电方式,并制定以风电、光伏等绿色新能源出力反向激励的动态服务价引导机制,建立了以用户充电费用最低为目标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仿真分析,分时电价响应、动态服务价响应有序充电方式下均比无序充电方式降低负荷波动性,动态服务价响应有序充电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西部地区绿色电能利用率,大幅减少弃风弃光,为环境保护、能源结构调整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城市部分区域限行、物流系统中燃油车与电动车同时并存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客户需求量、服务时间、电动车行驶里程、已有充电设施、部分充电策略、燃油车油耗与碳排放等因素,以车辆使用固定成本、驾驶员工资、电动车的充电成本、燃油车的油耗与碳排放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构建混合车辆路径规划模型.根据模型特征设计一种改进蚁群算法求解,并采用多类型算例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给出符合决策者目标的混合车辆路径规划方案,有效降低总配送成本,减少燃油车油耗与碳排放,具有合理性、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智慧园区充电设施少不能满足电动汽车发展需求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智慧园区电动汽车有序共享充电需求建模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充电数据提供充电计划,并辅助园区能量管理系统制定有序充电策略.利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统计分析单个EV充电电流,并通过人工智能网络完成EV在线识别分类工作,基于插入时间、能量和工作日之间的相关性统计分析每个EV充电习惯,利用测量电网侧的电流来预测充电需求,基于核密度估计建立充电需求统计模型.通过某住宅小区充电设施采集的实际数据验证该模型精度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为智能园区电动汽车充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为了降低对石油能源的消耗、对环境的污染,中国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电动汽车保有量连年激增。但是针对电动汽车的配套基础设施(充电桩)的发展却严重落后,电动汽车与充电桩的布局极不均衡,充电难已经逐渐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可追溯、不可篡改等技术优势,被广泛应用到金融、地产、医疗、物联网、教育等各个领域。针对电动汽车面临的“有车无桩,有桩无车”的现象,对电动汽车充电联盟链的可行性与创新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系统阐述了区块链的技术背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充电桩共享方案。详细阐述了充电桩共享系统的各个模块,包括底层区块链类型、区块链节点类型以及系统所采用的共识机制。最后提出系统实现的整个系统架构,系统动态模型。充电联盟链的建设,有利于消除电动汽车企业与充电桩运营商之间的信任壁垒,实现电动汽车车主与充电桩运营商之间的公平的价值转移,有效缓解现阶段电动汽车充电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电动汽车充电桩利用率低、充电站盈利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轨迹数据的出租车充电站选址方法.分析了出租车停留状态的轨迹数据特性,提取可支持车辆充电时长的出租车停留点.对停留点进行地图匹配,筛选掉在道路上的停留点.对非道路区域停留点进行聚类,得出多辆车停留密集区域作为充电站地点区域.分析了停留点的时间分布,以充电...  相似文献   

19.
In recent years, the reduction of the earth’s available resources has restricte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domestic energy de- mand is far greater than energy production. In order to change the single mode of energy and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n- ergy system, China's electric vehicle industry develops rapidly and the number of electric vehicles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But the in- frastructure of electric cars including charging and monitoring is still lagging behind. Combining electric vehicles with "Internet +" to form NB-IoT electric vehicle op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can expand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s in the consumption of renew- able energy and energy storage,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current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vehicles, and make great achieve- ments in charging management, remote monitoring and rental charge of electric vehic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