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消防行政强制执行是国家消防行政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制度,它对于保障消防执法权有效运作,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我国消防行政强制执行制度作了初步探讨,通过分析我国消防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历史沿革、现状与不足,研究、借鉴国外消防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模式,提出了构建我国消防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2.
初探城市规划行政法律责任制度之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丽萍 《规划师》2002,18(2):57-60
作者从国务院对重庆武隆地质灾害事故责任追究处理结果入手,分析我国城市规划行政法律责任制度的现状,以及建立城市规划行政法律责任制度的必要性,并对建立和完善城市规划行政法律责任制度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金勇 《规划师》2005,21(10):77-80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行政中存在滥用权力的现象.城市规划行政应坚持“权利本位”,以维护和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为根本目的.建立行政信赖保护制度是在城市规划中实现权力控制与权利保护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曹银涛  苏自立 《规划师》2010,26(10):86-89
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行政强制执行法,为规范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权限和程序,在单行法中对行政强制执行权作出规定十分重要。《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的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在法律性质上属于行政强制执行行为,其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行政强制执行过程中,案件交接、行政强制执行程序的规定等环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5)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97条确立了我国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为原则,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为例外的行政强制执行的"双轨制"模式。然而,这种以法院为主导的执行模式在行政实践的过程中却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行政与司法界限混乱、行政效率降低等。因此,需要结合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思路对我国现行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重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7)
本文通过理清行政强制、消防行政强制、消防行政强制执行三者之间的关系,借助对消防监督管理执法实践的调研,评析我国消防行政强制执行的现状和不足,提出加强消防强制执行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廖奇 《时代消防》2003,(11):30-31
行政强制执行与行政强制措施都属于行政强制行为.在当前消防行政执法中被经常采用。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制定行政强制法,不少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对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存在模糊认识,不清楚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与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8.
屠李  张超荣 《规划师》2013,(9):99-103
我国城市规划实践的综合化和社会利益格局的多元化使得城市规划相关制度亟待改革,城市规划审批制度就是其中之一。研究在理清我国现行城市规划审批制度特点及内在缺陷的基础上,对城市规划审批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进行梳理,进而提出多元利益诉求下城市规划审批制度改革的方向:规避内在缺陷,规划审批制度需向公共政策的本质回归;灵活应对多元利益诉求,规划审批制度须紧密围绕行政管理主线优化。  相似文献   

9.
行政强制执行与行政强制措施都属于行政强制行为,在当前消防行政执法中被经常采用。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制定行政强制法,不少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对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存在模糊认识,不清楚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与区别所在,甚至于把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哟制执行与行致处罚混为一谈,加之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还不够完善.客观上既影响了消防行政执法的效果,又不利于保护执法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对消防执法中的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予以明确界定,并规范其实施程序,是十分  相似文献   

10.
对城市规划行政管理中决策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就是要使决策人的行为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从于社会公共利益,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领导者的素质是影响城市规划行政决策最主要的因素。服从、服务于公共利益是城市规划行政决策的价值取向。城市规划委员会作为一种集体委员会制的决策模式,可以与行政首长负责制决策模式互为补充、相互协调。优化决策结构、完善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进行决策体制改革是我国城市规划行政决策体制建设的三大任务。  相似文献   

11.
从管理角度谈完善城市规划立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森  瓦永乾 《规划师》1999,15(3):23-27
我国现行《城市规划法》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国家已将它列入下一批要修改的法律之列。作者仅从城市规划管理角度出发,针对目前规划管理中存在的规划执法力度不够,缺乏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弊病,指明只有不断加强规划立法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提高,促进城市建设发展的良性循环;并结合现状,指出现行《城市规划法》存在的某些不足,提出完善城市规划立法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城乡规划的“执行阻滞”与规划督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乡规划在执行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阻滞",其原因既有体制上的缺陷,亦有规划督察体系建设的滞后,如不重视规划的执行与绩效评估,规划强制执行权不明晰,依法批准的法定规划不能被严格执行,对"规划行政不作为"缺乏惩戒等等。2005-2007年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但收效并不理想;程序公正与集体土地问题仍然是很长一段时间内规划督察体系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走向平衡——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规划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超祥 《城市规划》2003,27(5):13-18
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城市规划法比较研究的概况 ,指出其存在的忽视西方城市规划法律的差别性和发展趋势 ,淡漠中国法律传统和现实国情 ,不注重国内行政法学者的研究成果 ,缺乏必要的法学实践四方面的不足。进而对西方两大法系城市规划法的历史和现状展开探讨 ;同时结合中国传统和国情 ,着重论述了我国行政法学者提出的“平衡模式” ,并就城市规划法在实践中如何实现“平衡模式”提出如下建议 :加强规划执法力度 ,发扬非权力性行政方式 ,完善行政救济制度 ,促进对行政相对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超祥  黄天其 《规划师》2002,18(8):87-89
从一个典型的案例出发,指出规划执法中时限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五种不同时限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在实践工作中如何把握时限这一重要问题,为规划执法部门正确地行使行政职能提供法律依据,为行政相对人有效地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15.
华堂 《城市规划》2000,24(10):17-20
针对对《将违法建设遏制在萌芽状态》一文的不同看法 ,多角度地论证了强化规划行政执法中的责令停止建设措施这一主题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以期引起各界对此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邢台市城乡规划局规划稽查支队把数字信息化技术融入到执法工作中,建成了一套机动灵活高效率的规划数字监察系统,全面满足了信息化时代规划监察的现实需求。该系统建设是以空间数据库为数据管理平台,GGIS地理信息系统为功能应用平台,综合应用GPSSE星定位动态RTK测量、HS车载云台、ATR角度测量、LRF激光测距、PVR影像传输、3G无线通信、RS遥感等技术,运用组件式软件开发完成。按功能划分.该系统由“一个中心、五个系统”组成。“一个中心”即数字终端指挥中心,“五个系统”即远程信息采集系统、执法前移控制系统、综合办公系统、提醒预警系统和绩效评价系统。该系统在违法查处的智能判定、执法工作的巡查监督和提高执法效率与质量的应用上都有出色表现,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张捷 《规划师》1999,15(3):9-11,8
作者通过比较我国城市规划法系建设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市扬经济体制下的不同特点、作用和地位,参照国外的城市规划法系建设的演进历程,对我国城市规划法系及其建设作了一个全面、科学的阐述和分析,并对其发展和依法行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公众参与的体系构建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初步分析了我国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公众参与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并据此初步构想了全面覆盖规划许可、规划执法和规划评估三大环节的城市规划实施过程公众参与体系,对各环节内公众参与的内容、程序、方法等也做了分阶段的探讨和设计。期望通过这样的基础性工作,推动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法制建设,使公众参与的程序具有严格、明确、刚性的制度规定。  相似文献   

19.
吴建平 《规划师》1999,15(3):5-8
作者从分析新形势下我国的城市规划现状与变化、城市发展与经济运作机制的客观要求以及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展等角度入手,提出城市规划法必须提高城市规划的作用和法律地位,确定相应的城市规划体制,确立区域控制和协调城市化进程的职能,强化对城市土地利用的管理、建立与完善行政执法机制和行政执法监督机制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20.
分析我国建筑业管制体系存在的管理机构庞大、层次较多、多头管理、相互衔接不够、执法不严等问题,提出了改革与完善政府管理体制需从精简、归并管制机构设置,清晰界定相关机构管制权限,健全管制法规体系、完善管制内容,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