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氧化损伤中的作用及褪黑素的影响。方法利用FeSO4+H2O2产生羟自由基损伤结肠黏膜上皮细胞,观察L-精氨酸、L-NAME对模型中NO合成的影响及相应细胞损伤程度的改变,并观察褪黑素对该过程的影响。实验检测指标包括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O和黏液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MDA和LDH水平增高,CAT、GSHPX、SOD和黏液含量减少,NO水平增高与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相关,L-精氨酸和L-NAME通过促进或抑制NO合成,显著加重或减轻这种氧化损伤。褪黑素可逆转羟自由基及NO引起的氧化损伤。结论NO直接参与羟自由基对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褪黑素通过直接清除羟自由基和NO及可能形成的过氧化亚硝基阴离子,对大鼠结肠黏膜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组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rHpCAT)对大鼠结肠粘膜上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在分离培养正常大鼠结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基础上,利用FeSO4+H2O2反应产生羟自由基攻击制备结肠粘膜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同时预先加入rHpCAT并观察损伤减轻程度。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5-氨基水杨酸给药组(0.1 mmol/L)、重组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给药组(1×105、1×106、1×107 U/kg·b.w.)。培养一定时间后,取上清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 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进行测定,并同时测定上述各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结肠粘膜上皮细胞MDA、LDH和MPO水平增高,CAT、GSH-Px和SOD含量减少。不同单位rHpCAT呈剂量依赖性的减少LDH释放,抑制MDA和MPO的形成,而使CAT、GSH-Px及SOD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重组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对大鼠结肠粘膜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褪黑素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10只、缺血-再灌注组10只、缺血-再灌注+溶媒组10只、缺血-再灌注+褪黑素(10mg/kg)组15只、缺血-再灌注+褪黑素(20mg/kg)组15只。观察肠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后肠黏膜损伤程度,测定小肠组织中丙二醛(MDA)及血中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并测定小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结果 运用褪黑素明显降低了缺血-再灌注后组织中MDA水平的增加,同时褪黑素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SOD、CAT的活力升高。组织学显示褪黑素组肠黏膜损伤程度轻于缺血-再灌注组,血浆中D-乳酸和内毒素含量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和溶媒组。褪黑素治疗产生的这种变化呈剂量依赖效应。结论 褪黑素通过有效清除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力明显减轻了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褪黑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10只)、缺血/再灌注组(10只)、缺血/再灌注+褪黑素20mg/kg组(15只)。观察肠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后肠黏膜损伤程度,测定血中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并测定小肠组织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和诱生型-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结果:运用褪黑素组肠黏膜损伤程度轻,MDA、NO、iNOS和D乳酸、内毒素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和溶媒组,并呈剂量依赖效应。肠黏膜损伤程度与MDA、NO及D乳酸呈正相关。结论:运用褪黑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效应呈剂量依赖性。这种作用的部分原因可能是褪黑素抑制了NO的过度生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天枢加不同配穴对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黏膜的保护作用,筛选治疗UC活动期较佳的腧穴处方.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天枢组、电针天枢 中脘组、电针天枢 上巨虚组、电针天枢 中脘 上巨虚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大鼠的结肠黏膜损伤指数、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变化.结果模型组溃疡溃疡较大,充血、水肿明显,黏膜损伤指数较高,各电针治疗组均可明显降低黏膜损伤指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DA、NO明显增加,SOD明显减低,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各电针治疗组均可明显降低MDA、NO,提高SOD的含量,但各组间存在差异,以天枢 中脘 上巨虚组效果明显.结论电针天枢加不同配穴对UC大鼠结肠黏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以天枢、中脘、上巨虚三穴配伍疗效最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RLM)联合氯沙坦(losartan,LOS)对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诱导的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RLM组、LOS组及联合组。除对照组仅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外,其余4组采用DOX分6次腹腔注射,使其累计剂量达15 mg/kg进行造模。RLM和LOS分别按5 g/kg和0.7 mg/kg剂量单独或联合给予灌胃。测量血清中TNF-α、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MB)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含量;同时采用比色法测量过氧化氢酶(hydrogen peroxid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力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脏质量指数、血清TNF-α、CK-MB、LDH水平均升高,心肌组织中MDA、NO含量升高,SOD和CAT活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予RLM或/和LOS干预6周后,心脏质量指数、血清TNF-α、CK-MB、LDH水平均下调,心肌组织中MDA、NO含量均降低,SOD和CAT活性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效应较单独给药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RLM可协同LOS发挥对DOX诱导的心肌毒性的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和抗炎症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蒺藜皂苷(GSTT)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阐明其基本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模型组、阳性药血塞通(20.0 mg·kg-1) 组及GSTT高、中、低(30.0、15.0和7.5 mg·kg-1)剂量组,每组6只,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松扎再灌注120 min 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血清中SOD、MDA、CK、AST、LDH及NO含量,观察其对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水肿明显,胞质着色较浅,胞核浓缩及深染。GSTT高、中剂量组和阳性药组上述改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ST、LDH、CK和MDA含量升高(P<0.01),SOD和NO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GSTT高、中剂量组和阳性药组可使AST、LDH、CK和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SOD和NO含量增加(P<0.05或P<0.01)。结论:GSTT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吸烟对大鼠血清自由基的影响 ,研究硒强化沙棘油对吸烟所致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造成大鼠香烟烟雾损伤的模型 ,测定不吸烟对照组、吸烟组和硒强化沙棘油组大鼠血清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 (MDA)含量、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活性。结果 大鼠体重减轻 ,大鼠血清MDA含量由对照组的 (6 .77± 0 .6 1)μmol/L升高到 (7.83± 1.0 0 ) μmol/L ,P <0 .0 1,全血SOD和GSHPX 活性也发生了改变。结论 大鼠吸入香烟烟雾 6 0d ,可使大鼠血清自由基含量升高 ,硒强化沙棘油可以保护吸烟造成的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9.
肠安康胶囊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肠安康胶囊对大鼠乙酸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6%冰乙酸溶液大鼠灌肠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 24 h后给予相应的治疗药物,连续给药6 d.第7天,观察大鼠结肠组织大体和病理组织学损伤情况,并检测结肠组织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PO)、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或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大体评分、病理组织学和生化指标的变化表明模型复制成功,肠安康胶囊明显改善结肠组织的大体评分和病理组织学损伤,并显著降低MPO的活性,降低NO的含量和NOS的活性,升高 SOD和GSH-PX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结论肠安康胶囊通过抗氧自由基损伤,抑制NO的生成,减轻炎细胞浸润,对大鼠乙酸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侗药五味止泻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透射电镜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和乙醇灌肠法制备UC大鼠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侗药五味止泻汤低、中、高剂量组(5.5,11,22g.kg-1)和美沙拉嗪(0.5 g.kg-1)组,共6组,每组10只。每天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DAI),10天后观察评价结肠组织学损伤指数(TDI),取结肠组织运用透射电镜观察结肠黏膜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一般状况较差,UC组电镜下见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微绒毛消失,内质网扩张,线粒体明显肿胀,但侗药五味止泻汤组电镜下可见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有较多的粗短的微绒毛,未见扩张的内质网及肿胀的线粒体,且侗药五味止泻汤组DAI、TDI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侗药五味止泻汤能减轻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病变,对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超微结构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抑制单核内皮细胞粘附的机制。方法:以硝普钠作为NO的供体,用细胞粘附实验、流式细胞仪荧光强度测定、细胞ELISA、Northernblot等方法分别从细胞、蛋白表达、基因表达方面研究NO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vascularceladhesionmolecule,V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NO抑制IL1α诱导的单核内皮细胞粘附,抑制IL1α诱发的VCAM1的表达并呈时间依赖性及浓度依赖性,NO在粘附分子VCAM1的基因表达水平上亦呈现抑制作用。结论:NO抑制VCAM1的表达是其抑制单核内皮细胞粘附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基底外侧杏仁核注射戊巴比妥钠对睡眠和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基底外侧杏仁核(BLA)内注射戊巴比妥钠对睡眠和行为的影响。方法 多导睡眠描记术和杏仁核微量注射。结果 戊巴比妥钠引起觉醒减少,慢波睡眠和总睡眠时间增多,开野实验中踩格数和修饰行为减少,而强迫游泳实验的不动时间延长。结论 戊巴比妥钠作用于BLA可产生明显的促睡眠效应和镇静作用,BLA参与了睡眠和行为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DNA甲基化水平变化对细胞衰老进程和端区长度的影响.方法:从细胞形态和Southern印迹杂交测定端区长度两方面观察5-氮胞苷处理对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衰老进程的影响.结果:5-氮胞苷处理使老年细胞衰老表型更为突出,其端区长度缩短较年轻细胞亦为显著(约为对照细胞的96%).结论:甲基化水平降低及其导致的端区缩短的共同作用可能在细胞衰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外侧下丘脑-穹窿周围区升压反应的机制。方法:大鼠脑内或静脉注射不同药物,观察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L-谷氨酸钠(Glu)兴奋外侧下丘脑-穹窿周围区(LH/PF)引起的升压反应可分别被双侧室旁核或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内注入谷氨酸二乙酯(Glu拮抗剂)削弱,也可分别被酚妥拉明、心得安或甲基阿托品(i.v.)衰减。结论:室旁核和RVL内的Glu均参与LH/PF升压反应,该反应系通过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而实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 (adrenomedullin;ADM) 对培养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 方法:分离培养胎大鼠颅骨成骨细胞,经 ADM孵育,3H-胸腺嘧啶(3H-thymidine, 3 H-TdR)参入法测定DNA合成,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环磷酸腺甙(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含量,用底物蛋白磷酸法测定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 PKA)、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 PKC)、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活性.结果:随ADM浓度(10-12~10-8 mol*L-1)增加,成骨细胞3H-TdR参入呈线性增加(r=0.998,P<0.01).ADM使成骨细胞cAMP含量和PKA、PKC、MAPK活性增加(P<0.05或P<0.01).PKC和MAPK激酶抑制剂能阻断ADM刺激成骨细胞3H-TdR参入增加的作用,而PKA和P38MAPK抑制剂对此无影响.结论:ADM能够刺激成骨细胞增殖,激活PKC和MAPK/ER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是其主要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PKA、P38MAPK途径可能与此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静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吸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P组,n=30)和咪唑安定组(M组,n=30),静注等效剂量的异丙酚和咪唑安定,观察时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异丙酚组MAP HR SVRI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咪唑安定组,CI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给药后呼吸暂停发生率及持续时间、PaCO2上升幅度异丙酚组亦明显高于咪唑安定组。结论:咪唑安定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抑制轻于异丙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抗癫药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及丙戊酸对未成年大鼠空间变换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与以海马为主的脑内蛋白激酶Cγ(protein kinase Cγ, PKCγ)的相关性,从而研究抗癫药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细胞及分子机制.方法:将30只21日龄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未训练组)、训练组、苯巴比妥组(PB 每日60 mg*kg-1)、卡马西平组(CBZ 每日60 mg*kg-1)及丙戊酸组(VPA每日500 mg*kg-1),每组6只.其中后4组每日行饮水为奖励的空间变换学习训练,共10 d,计算各组正确反应率.末次训练后用免疫组化法了解海马CA1-2区、CA3-4区、齿状回、内嗅皮层及杏仁核区PKCγ的染色阳性程度.结果:(1)苯巴比妥组、卡马西平组及丙戊酸组大鼠末次正确反应率均明显低于训练组;(2)训练组海马CA1-2区PKCγ免疫反应阳性程度(用平均光密度表示)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苯巴比妥组、卡马西平及丙戊酸组与训练组无差异;海马CA3-4区、齿状回、内嗅皮层的免疫反应阳性程度各组间无差异;(3)海马CA1-2区PKCγ免疫反应阳性程度与空间变换学习记忆训练的末次正确反应率成正相关.结论:空间学习伴随脑内海马PKCγ的激活,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及丙戊酸对未成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其影响机制是多方面的,PKCγ激活受阻可能是苯巴比妥影响学习记忆的分子机制之一,而CBZ及VPA则可能通过影响PKC的功能或底物或其他机制影响学习记忆.  相似文献   

18.
绝经期激素替代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MMARY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HRT) was initiated almost half a century ago to treat menopausal symptoms. Initially, its use remained limited even among symptomatic women and the move toward postmenopausal hormone use for disease prevention came later. Improved treatment schedules and delivery systems expanded the use of HRT worldwide. However, large trials of postmenopausal hormones with disease outcomes were even later in coming and today HRT has become a specialized, multidisciplinary area of research. As the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grow older,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ed focus on the effects of ageing. HRT may affect length and quality of life through disease prevention. It may have possible beneficial effects on cognition, on the incidence of hip fractur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and adverse effects on the incidence of breast cancer, endometrial cancer, and venous thromboembolism.Today's attitudes about the hormonal treatments for the menopausal transition have moved from expansive optimism to contracting disappointment amidst safety concerns and equivocal results and faces greater skepticism and scrutiny. The health and well being of large numbers of women are at stake, and researchers, clinician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are watching and weighing the option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地氟醚和异氟醚麻醉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及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Ⅰ )的影响。方法 选择神经外科手术患者 3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地氟醚组和异氟醚组 ,每组各 10例。芬太尼、咪唑安定、异丙酚、维库溴铵麻醉下气管插管。Ⅰ组不给吸入麻醉药 ,Ⅱ组吸入地氟醚 ,Ⅲ组吸入异氟醚 ,记录麻醉前、麻醉后 30min、6 0min、90min、12 0min、术毕的SBp、DBp、HR、SPO2 、PETCO2 、ETAC。麻醉前、术毕、术后 2 4h抽静脉血 2ml检测cTnI。结果 患者麻醉后SBp、DBp均有下降 ,但差异无显著性。SPO2 、PETCO2 麻醉前后在正常值范围。术毕、术后 2 4hcTnⅠ比麻醉前升高 (P <0 0 5 ) ,但组间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地氟醚与异氟醚麻醉对血液动力学有一定影响 ,对cTnⅠ无明显影响 ,地氟醚与异氟醚麻醉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及cTnⅠ的影响相似。  相似文献   

20.
微量注射大豆皂甙(Ts)到下丘脑后核(PHN)能引起平均动脉压(MAP)升高,心率加快,其效应与向PHN内注入神经肽Y(NPY)相似。分别注入不能引起血压、心率发生明显变化的微量Ts、NPY,如果合并注入PHN则可引起血压、心率的显著变化,表明二者互有加强作用。Atropine可以对抗Ts、NPY或Ts+NPY同时注入PHN的升压效应,提示NPY是通过激活脑内M受体而实现升压效应的,而Ts的心血管效应又可能是经过脑内NPY介导和加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