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李琼玖 《中氮肥》1994,(1):12-19
介绍了国外几个大型CO变换工艺。林德的8.24MPa耐硫三段变换流程,法国t·p的8.23MPa耐硫二段变换流程,伍德的6.45MPa耐硫二段变换流程,鲁奇的5.25MPa不耐硫二段变换流程。并比较了这几种流程的工艺设计参数以及触媒升温还原的差异。供设计合成氨流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辉  王爽 《中氮肥》2013,(2):35-35
我公司甲醇装置采用航天炉粉煤加压气化工艺和低水气比宽温耐硫变换工艺,变换催化剂选用青岛联信的QDB-04。变换工艺在前阶段运行中一直存在以下问题:变换一段炉入口温度与二段炉人口温度相互影响,不易调节,提一段人口温度,二段入口温度同样会升高,二段炉人口温度一直高于出口温度。这样会较早地利用了二段炉催化剂的低温活性,缩短其使用寿命,且气体成分不易调节。通过分析,在变换二段炉人口增设煤气冷激线,实现了对二段炉入口温度的较好控制。1工艺流程简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壳牌煤气化技术的CO变换设计在实际生产中的弊端和产生CO度变换系统超温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即将变换一段反应的粗煤气控制为低汽比状态,改变第二、三变换炉的新鲜气的分配。结果表明,运行过程中三段变换炉床层温度稳定,完全消除了原设计方案的超温现象,而且使得整体变换操作更为灵活,控制手段增多,变换深度和床层温度控制更加自如。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上海吴泾化工有限公司合成氨装置中加压中-低-低变换工艺,分析了变换工艺改造前常压三段中变和改造后加压中-低-低变换工艺生产情况,压中-低-低变换工艺运行后,变换出口CO含量降到1%以下,吨氨蒸汽消耗只有0.124t,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壳牌煤气化制甲醇的变换工艺流程和操作参数;针对现有工艺提出了三段变换和二段变换2个优化改进方案;从流程特点、蒸汽消耗、建设投资和催化剂装填等方面,对比了现有流程和2个改进流程的优缺点。结果表明,CO变换装置采用二段变换流程优于采用三段变换流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S变换和目前比较流行的广义S变换的分析比较,提出了不同窗函数的组合方法。在低频段和高频段均具有较高的频率分辨率来对中间段频率的压制,进而提高某一特定段的时频分辨率。通过对模拟信号和单道地震数据的分析,并对其进行广义S变换组合窗对比研究,证明组合窗效果优于普通广义S变换法,此方法可以很好的提高特定段的时频分辨率,使广义S变换的应用更具灵活性。用实际地震资料进行组合窗广义S变换结果显示,变换组合窗的广义S变换生成的单频剖面对含油气检测和识别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吴兴友 《浙江化工》1991,22(3):57-58
B_(301)低变催化剂系上海化工研究院研制,用于合成氨低温变换,对节能降耗有显著效果。我厂是以碳化煤球为原料,采用加压变换(0.8 MPa)流程,中变炉为三段炉外间接换热。为了进一步减少变换系统的外供蒸汽用量,提高一氧化碳变换率,减轻精炼铜洗负荷,我们在变换系统的预热器后,安装了一台低变炉,内装4吨B_(301)型低温耐硫  相似文献   

8.
张艺馨  曾建桥 《小氮肥》2013,(12):24-26
0前言 全低变工艺和中低低工艺在国内已应用多年,前者采用Co—Mo系宽温耐硫变换催化剂;后者高温段采用Fe-Cr系宽温耐硫变换催化剂,低温段采用Co—Mo系宽温耐硫变换催化剂。由于催化剂组成上的不同,在工业应用中产生了工艺流程、使用条件及工艺参数上的差异,人们对这2种工艺的认识也存在分歧。最近,笔者到江苏某厂对该2种工艺进行了考察、对比和总结,以期为合理选择变换工艺提供初步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钱伯章 《大氮肥》2013,(4):270-270
由湖南安淳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一氧化碳等温变换技术2013年7月底在山西阳煤丰喜肥业临猗分公司甲醇改合成氨装置中一次开车成功,目前装置已稳定运行,经检测效果达到设计要求。这表明该技术应用在煤制合成气高浓度一氧化碳变换领域取得工业化成功,应用领域又取得新的突破。据了解,传统一氧化碳变换技术为多段绝热反应技术,这种技术很难应用于高浓度一氧化碳气体变换。如果CO浓度在65%以上,变换反应将十分剧烈,反应温度也难以控制。另外,传统技术通常需采用4~5台变换炉,中间配装繁杂的控温换热设备.不仅反应流程长.而且系统阻力高达0.4~0.6MPa,操作难度也较大。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2月7日,我公司变换冷激汽化器二段增湿器发现严重裂纹,分厂紧急停2#变换处理改造。变换冷激汽化器(在变换工段又称段间增湿器)是变换工段所运行的最主要设备之一,其作用主要是汽化水,增加变换气中水蒸气含量,节约系统外加蒸汽,同时降低变换炉二三段入口温度。上下2台设备中间一个封头上下隔开分为两段(上部称为二段增湿器,下部称为三段增湿器)。  相似文献   

11.
1 800 kt/a煤制甲醇装置净化系统采用粗煤气变换+配气耐硫变换流程、低温甲醇洗净化工艺,详细介绍了在设计阶段对净化系统进行的优化设计和试运行后实施的技术改造,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1年多的实际运行验证,优化设计和技术改造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Systems for mechanical and biological wastewater purification have been introduced at OOOMechel-Koks. This represents the first stage of a two-stage project to introduce biochemical purification. Results obtained in the adjustment and debugging of the system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3.
A method and technology for the deposition of strongly bonded high-disperse manganese dioxide onto the external surface of clinoptilolite grains is developed.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us prepared material for the purification of artesian water are determined. A two-stage process of water purification is proposed, which involves usual clinoptilolite filter at the first stage to remove the main amount of iron, and the filter with modified clinoptilolite on the second stage to remove the residual iron and bivalent manganese ions. The proposed technology of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odified clinoptilolite is tested in industri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4.
对一段炉阻力增大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和处理阻力增大的控制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耐硫全低变工艺在合成氨厂净化三触媒流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凤 《化肥工业》1999,26(5):44-45,49
介绍了全低变工艺在中型氮肥厂加压脱硫、热法脱碳、净化三触媒流程(无饱和热水塔)中首次成功应用的情况,以及在改造过程中对原工艺的协调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Shell煤气化净化工艺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飞 《大氮肥》2000,23(2):97-99,115
通过对目前煤气化装置中的脱硫、脱碳和变换净化工艺的比较和分析,同时考虑整个流程的衔接性和匹配性,认为Shell煤气化工艺用于合成氨装置时,净化工艺应采用钴钼耐硫变换配一步法低温甲醇洗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一氧化碳变换工艺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变换工艺不仅与变换催化剂的性能密切相关,而且与合成氨厂采用的制气原料、制气工艺、后续净化工艺等密不可分。本文对采用不同的制气原料、制气工艺、后续净化工艺的一般化碳变换工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对各种变换、脱硫、脱碳及精制工艺的能耗进行了分析,重点从能耗的角度对各种变换、脱硫、脱碳及精制工艺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合理的半水煤气净化工艺流程配置。  相似文献   

19.
Shell煤气化净化工艺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飞 《化肥设计》2000,38(5):22-24
根据Shell煤气化技术的合成气的特点,通过对目前煤气装置中的脱硫、脱碳和变换净化工艺的比较和分析,同时考虑整个流程的衔接和匹配性,认为Shell煤气化工艺用于合成氨装置时净化工艺应采用钴钼耐硫变换配一步法低温甲醇洗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0.
合成氨原料气双甲精制新工艺与深度低变甲烷化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合成氨原料气双甲精制新工艺的开发状况,设计方案和使用效果。并将它与铜氨液洗涤法、深度低变—甲烷化法、中变串钴钼耐硫触媒低变—甲烷化法等原料气净化精制方法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