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优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复方颗粒剂的成型工艺条件。方法依据制粒时的难易程度初步优选出较优辅料,再以颗粒成型率和溶化性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浸膏与辅料的配比、润湿剂乙醇的体积分数和用量的工艺参数,并对颗粒干燥时的温度进行了考察。结果黄芪桂枝五物汤复方颗粒剂的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浸膏∶淀粉∶糊精的比例为1∶1.5∶0.3,70%乙醇作润湿剂,加入10%的量,并选择60℃温度条件下干燥30 min。结论所得黄芪桂枝五物汤复方颗粒剂的处方合理,成型工艺简单可行,为进一步应用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光明中医》2021,36(15)
目的针对三子清肺颗粒剂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选择最为合理的成型工艺。方法选取提取次数、加水倍数和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应用正交试验法筛选最优的干膏制备方法。在确定干膏粉制备工艺的基础上,优选辅料种类与用量,同时考察颗粒成型率、颗粒溶化性及颗粒的口感,确定最佳的颗粒制备工艺。结果提取次数为3次,加水倍数为8倍量,每次煎煮40 min时浸膏得率最高,干浸膏粉与辅料(淀粉和糖粉)的比例为1∶1∶2∶2.4时所制颗粒成型性较高。结论优化的浸膏提取和颗粒成型工艺稳定合理、科学可行,制得的颗粒剂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鼻敏颗粒最佳成型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多指标对鼻敏颗粒制粒辅料进行筛选,在确定辅料的基础上,选择浸辅比、乙醇浓度、干燥温度因素进行L_9(3~4)正交试验,以成型率、溶化率、流动性、吸湿率为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再利用单因素法考察最佳干燥时间。结果:最佳成型工艺为以稠浸膏与糊精1∶1为处方,以80%的乙醇为润湿剂,干燥温度在70~80℃条件下烘干时间应控制在4h内。结论:该成型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高,可作为鼻敏颗粒的成型工艺。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儿咳颗粒最佳提取和制备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水煎法对“儿咳一号方”进行提取,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以连翘苷含量和浸膏得率为指标,对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和加水量进行考察,优选颗粒的提取工艺;用浸膏为原料,吸湿百分率、成型率为指标,对药粉与辅料的比例、乙醇浓度和乙醇用量进行单因素考察,对颗粒制备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处方药材加10倍水,提取2次,每次45 min;最佳成型工艺为干浸膏粉与糊精比例1∶1,用25%药粉量的90%乙醇制得的颗粒成型性好。结论:颗粒剂制备方法简单可行,成型工艺稳定可控,为该复方的开发利用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味二至颗粒提取工艺及制剂成型工艺。方法:对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进行单因素考察,确定最佳条件;采用L9(34)正交实验,以特女贞苷及二苯乙烯苷含量为评价指标,优化提取工艺;通过比较辅料差异对颗粒剂的影响,确定最佳辅料组合;测定休止角,考察颗粒流动性,并测定颗粒临界相对湿度(CRH)。结果:加味二至颗粒提取工艺优选条件为:15倍量60%乙醇,100℃水浴回流提取3 h。成型工艺为:2.5倍量辅料(乳糖:CMC-Na=9∶1),临界相对湿度66%。所制得的颗粒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项下颗粒剂质量要求。结论:加味二至颗粒提取工艺合理稳定,且简便易行,适于生产实际,所选工艺制得的颗粒外观较好,制粒过程损失较少,颗粒均匀。  相似文献   

6.
一步制粒法制备热痹消颗粒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宁  刘志辉  刘汉清  陈晓斌 《中成药》2011,33(12):2180-2183
目的确定热痹消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采用一步制粒法制备热痹消颗粒,考察浸膏相对密度、干膏和辅料比、物料温度、喷雾压力、进风温度、风机流量、进液体积流量、干燥时间对颗粒合格率、松紧度和水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优选的工艺为:浸膏相对密度为1.20(60℃);干膏和辅料比(质量比)为1.2∶1;物料温度55~50℃;喷雾压力:0.12~0.10 MPa;进风温度:80~75℃;风机流量:90~80 m3/h;进液体积流量:35~30 mL/min;干燥时间:30 min。结论优选出的成型工艺制备的颗粒其颗粒平均合格率达93.18%,松紧适宜,水分平均含量为3.46%,其工艺稳定可行,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6,(3)
目的正交实验法优选新扶正除疫颗粒剂的成型性工艺条件。方法以辅料成型性、流动性、水分、吸湿性为考察指标,综合评分法筛选出颗粒剂的最优辅料,正交试验法优化辅料加入量、乙醇体积分数及用量的工艺参数。结果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以糊精为辅料,浸膏粉与糊精配比为3∶2,乙醇的体积分数为85%,乙醇用量(g/mL)为1∶0.4,干燥温度60℃,干燥时间3 h。为减少水分对药物性质及稳定性的影响,环境湿度控制在73%以下。结论该工艺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要求,而且合理方便,简单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红景天颗粒剂的成型(制粒)工艺条件。方法:以成型性和吸湿性为指标,单因素法优选制粒工艺。结果:采用混合辅料(微晶纤维素:甘露醇为1:2);最佳制粒工艺为:浸膏与混合辅料按1:3比例混合,以80%乙醇为粘合剂制软材。成品颗粒的流动性好,临界相对湿度为78%。结论:颗粒的成型性好,吸湿性小,溶化性好,为红景天颗粒制粒工艺条件的确定及生产环境的控制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慈姑多糖部位颗粒剂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优选慈姑多糖部位的提取方法及其颗粒剂的制备工艺,为慈姑多糖部位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首先采用正交设计L4(23),以浸膏得率为指标,对影响慈姑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考察并制备慈姑多糖部位;利用苯酚-硫酸法对慈姑多糖部位中的慈姑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再以颗粒的吸湿性、成型性、溶化性、休止角及制粒的难易程度为评价指标,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对慈姑多糖部位颗粒剂的工艺条件进行优选;并采用固定漏斗法测定休止角,考察所添加辅料种类、慈姑多糖部位与辅料比例、乙醇浓度对慈姑多糖部位颗粒剂成型工艺的影响,借以优选成型工艺。结果:慈姑的最佳提取工艺为6倍量70%乙醇,冷浸提取48 h;慈姑多糖部位中慈姑多糖的含量为20.22%;优选的慈姑多糖部位颗粒剂成型工艺的条件为以乳糖作为辅料,慈姑多糖部位与辅料比例为1∶2,并使用80%乙醇作为润湿剂;在优选的条件下,颗粒的成型性好、流动性好且不易粘连,溶化速度快且静置后无沉淀。结论:优选的慈姑多糖部位的提取方法及其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合理且简单可行,为慈姑多糖部位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7,(12)
目的优化茵陈蒿汤配方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以混合辅料(乳糖-甘露醇)比例、辅料加入量、乙醇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外观、粒度、吸湿性、溶化时间、水分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混合辅料比例1.25∶1,辅料加入量4倍,乙醇体积分数40%,所得配方颗粒大小均匀,颜色呈棕褐色,平均粒度3.1%,72 h平均吸湿率3.9%,溶化时间26 s,含水量0.12%。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合理可行,可用于茵陈蒿汤配方颗粒的成型工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选心脑苏颗粒成型工艺。方法:运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以颗粒吸湿率、成型率、休止角作为判定依据,优化辅料种类及用量、润湿剂的浓度,以确定最佳成型工艺条件。结果:优选辅料为糊精,浸膏与辅料用量为1∶1,90%乙醇作为润湿剂,干燥温度为60℃进行制备。结论:此法制备的心脑苏颗粒性质稳定、外观好、吸湿性小、溶化性好,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正交实验优选复方菊明颗粒剂的成型工艺。方法以加乙醇的浓度、加辅料倍数、混合辅料比例为主要影响因素,以合格颗粒的收率、颗粒的溶化性、吸湿性及蒙花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用L9(34)正交实验优选成型工艺。结果优选出最佳成型工艺,辅料配比为乳糖∶糊精(1∶2)、药粉∶辅料为1∶2、85%乙醇为润湿剂。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稳定可靠,可为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固本止血颗粒的提取与成型工艺进行优选。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结合G1-熵权法,考察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等因素,选择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党参炔苷、芍药苷、5-羟甲基糠醛、毛蕊异黄酮、总多糖、总皂苷的含量及干浸膏得率为主要质量控制及评价指标,对固本止血颗粒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采用单因素试验,以吸湿率、成型率、溶化率、休止角、堆密度为评价指标对辅料进行筛选,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结合AHP-独立性权重法优选最佳成型工艺。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处方饮片预先以12倍量水浸泡30 min,煎煮3次,每次30 min即得最佳的提取工艺;以用量为浸膏粉和辅料总重0.29倍的99%乙醇为润湿剂,浸膏粉与辅料比1∶0.9为最佳的成型工艺。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及成型工艺科学稳定,所得的颗粒剂质量可控,为其后续开发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巴那都克布祖热颗粒剂的最佳成型工艺条件。方法: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待用辅料种类及配比(A),与乙醇体积分数(B)、乙醇用量(C)一起作为正交实验的因素;其次以颗粒的成型率、吸湿率、流动性、水分含量、溶化性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得到最优成型工艺方案。结果:巴那都克布祖热制剂的最佳成型工艺为干浸膏粉:辅料=1∶1.5,辅料配比糊精:CMC=0.75∶0.75,采用80%乙醇作为润湿剂,润湿剂加入体积为原料用量的30%。结论:优选所得的颗粒剂制备方案工艺稳定,五项考察指标均符合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对于颗粒剂的要求,可为后续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田洪星  缪艳燕  徐剑  刘耀  曹国琼  黄丽娟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2):373-376,后插4
目的:优化薏苡仁破壁饮片成型工艺。方法:以干燥方法、干燥温度、干燥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制粒筛网目数为考察对象,以成型率为评价指标,利用3因素3水平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薏苡仁破壁饮片成型工艺。结果:效应面法优选出的最佳成型工艺为:电热鼓风干燥,干燥温度为60℃,干燥时间为70min,乙醇浓度为29.5%,料液比为0.44:1,制粒筛网为35目。制备的薏苡仁破壁饮片成型率平均值为91.21%,与模型方程理论预测值(89.72%)的偏差为0.82%,吸湿率为9.89%,临界相对湿度75%,休止角34.46±0.100,松密度(0.4770±0.003)g·mL~(-1),振实密度(0.4934±0.004)g·mL~(-1),压缩指数(4±0.000)%。结论:Box-Behnken效应面法可用于薏苡仁破壁饮片成型工艺参数的优化,制备的破壁饮片质量达标,为其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枳茵益子安母颗粒成型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合格颗粒收率、溶化时间、吸湿率为评价指标,淀粉-糊精用量比例、辅料-浸膏用量比例、乙醇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淀粉-糊精用量比例6∶1,辅料-浸膏比例2.24∶1,乙醇体积分数81.51%,合格颗粒收率95.12%,溶化时间19.24 s,吸湿率12.768 3%,休止角27.23°,临界相对湿度78%。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可用于枳茵益子安母颗粒的成型工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香诃止泻颗粒剂提取分离和成型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水提分离工艺进行考察,并通过单因素考察建立颗粒剂成型工艺。结果香诃止泻颗粒剂提取分离工艺优选为:12倍水,浸泡2.5 h,煎煮3次,每次1.0 h,合并煎液,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0.8,10 000 r/min高速离心30 min,得上清液。成型工艺优选为: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按药辅比1:1.5加入辅料混匀后,泵速1.0m L/min,进风口温度130℃,出风口温度90℃,喷雾制备细粉,用95%乙醇为润湿剂制备软材后,挤出制粒。结论优化的提取、分离和成型工艺合理、可行、稳定可控,可为申报医疗机构制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玄梗扶正颗粒的提取工艺和成型工艺,为深入开发该制剂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数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L4(23)和单因素试验法,以浸膏得率优选玄梗扶正颗粒最佳提取工艺;以制粒情况、颗粒成型率、溶化性、吸湿率和休止角为指标,优选最佳辅料、润湿剂及药辅比,确定成型工艺参数。结果:按处方量称取各味药,加8倍量的水,浸泡90 min,煎煮3次,每次提取90 min,合并煎液并浓缩得相对密度为1.10~1.15的浸膏,以可溶性淀粉和蔗糖(3∶1)为辅料,90%乙醇为润湿剂,浸膏与辅料比例为1∶1.8制粒。结论:优选提取工艺和制备工艺稳定可行,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复眠颗粒提取和制剂成型的最佳工艺。方法以橙皮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考察因素为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溶剂用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为药材量的10倍,煎煮3次,每次90 min。颗粒成型性:药粉与辅料总量比为1∶1,其中辅料用量蔗糖与糊精比为1∶1,75%乙醇为润湿剂制粒。80℃为湿颗粒干燥温度。结论优化工艺合理、稳定,重现性好,为复眠颗粒的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余利珊  袁伟彬  吴涵 《新中医》2024,56(4):189-193
目的:筛选金贝散结颗粒的颗粒成型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前提下,用正交试验方法,以清膏∶辅料、辅料A(可溶性淀粉)∶辅料B(糖粉)、乙醇浓度、乙醇用量(乙醇重量∶辅料重量)为考察因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L9(43)正交试验,以成型率、休止角、堆密度为考察指标,采用多指标加权评分法初步筛选最佳制粒工艺。结果:确定最优制粒工艺为清膏∶辅料=1∶3,可溶性淀粉∶糖粉=1∶1,95%乙醇用量为辅料的5%。结论:实验优选的制粒工艺成型率高,颗粒均匀,流动性好,稳定性好。粒度、溶解性均符合要求,优选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