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医经”“经方”所录医籍诸目,殆为医家稽古辨学之要籍。兹备录原文,敷陈管见。“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  相似文献   

2.
关于《素问》缺第七一卷的问题,唐·王冰撰《素问·序》中说:“班固《汉书·艺文志》曰:《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虽复年移代革,而授学犹存,惧非其人,而时有所隐,故  相似文献   

3.
概述《黄帝内经》见于班固《汉书·艺文志》,张仲景《伤寒论》始有《素问》、《九卷》之称。魏晋皇甫谧《甲乙经》谓《针经》、《素问》即《内经》也。《隋书·经籍志》从之。至唐王冰又以《素问》九卷、《灵枢》九卷为《黄帝内经》十八卷。后世宗此,悉以《素问》、《灵枢》为《内经》之双壁。而《九卷》、《针经》、《灵枢》等,是为同书而异本也。《黄帝内经》秉承易理,博采诸家,以阴阳形气学说、脏腑经络理论来说明人体生理、病理现象,以天人相应、整体运  相似文献   

4.
一、源流祖国医学第一部经典著作是黄帝内经。内经的名字始见于汉书艺文志,现在通行的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二书。素问的名字见于张仲景伤寒论序,仲景著伤寒,撰用素问九卷,九卷就是现在的灵枢(详见灵枢综概)。以素问灵枢二书合为内经的是皇甫谧,他在甲乙经序内说:「按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灵枢之别名)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内经的成书经过如此。关于著作年代的考证,自来学者有多种的意见,冠以黄帝二字,说是黄帝岐伯问答之辞,当然是后人的假托。  相似文献   

5.
(一)内经的创始年代及其篇次分合问题内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包括了灵枢和素问两个组成部份,书目见于汉书艺文志,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并注解说:“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汉书艺文志不曾载录“素问”和“灵枢”之名。“素问”最早见于汉张仲景伤寒论序,此外梁七录、隋书经籍志亦曾载录。“灵枢”之名则载于艺文略:旧新唐志称“灵宝注黄帝九灵经”,亦有谓“九灵”即“灵枢”者。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刘向、刘歆、李柱国等人校医书前后的中医文献的流变:零散庞杂但初具端倪—经典形成—经典与非经典并行,说明了《方技略》所录医书的编撰,对中医文献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通过对《方技略》著录体例的研究,以及分析《汉书·艺文志》中“卷”、“篇”与书的关系,首次提出,刘向校书时是以“篇”作为一本书的一级目录.《方技略》中书名大部分为丛书名,且名称大多为校书时统一命定,再一次论证了《黄帝内经》至李柱国校方技之时始有其名.  相似文献   

7.
《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卷。”王冰曰:“《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迺其数焉。”《素问》一书,词简而义深,披阅至感不易。隋人全元起始为之训解,其注本惜已散佚。迄唐宝应中,太仆王冰大为次注,犹是上古遗文,灿然可观。然去古已远,其术晻昧,是以文注纷错,义理混淆。宋嘉祐中,林亿等奉诏校补其书,自称“正缪误者六千余字,增注义者二千余条”。然犹未能精备焉。明清以后,注家益多,各演所知,莫衷一是。于是笔者不揣愚陋,撷取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二部分组成。其《素问》书名,始见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自序中《隋书·经籍志》亦载有《素问》书名魏晋之际皇甫谧认为《素问》九卷、《针经》九卷,即是《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书名自张仲景首言以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的书名,始见于西汉刘向所编的《七略》中,在此以前未尝见有《黄帝内经》的名称,所以《黄帝内经》可认为是西汉的作品。西汉成帝时国家进行历史上第一次校书工作,待医李柱国是校正方技(医药卫生)一类的书,刘向作《七略》志其事佚,惜《七略》已,而此事难知其详了。东汉班固作《汉书,艺文志》,是根据《七略》删其要而成,汉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书目。其中将医药卫生分医经、经方、神仙房中等四类。前二类是医药卫生的主要书籍。医经分黄帝、扁鹊、白氏三家。黄帝这一家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等书目。后世医家谈《内经》的,多是黄帝这一家。  相似文献   

10.
我国《汉书·艺文志》最早将古代医学典籍归列“方技”一门,并指出“方技者,皆生生之具。  相似文献   

11.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分类目录,其中《方技略》著录与医药卫生相关的书籍。本文就《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所述内容,从文献学角度和社会学角度将其分析总结为四方面:1.“条其篇目,撮其指意”—《汉志》图书整理著录方法。2.“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方技略》图书四分法。3.“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重视医学的思想。4.“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以医从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古典目录书籍《汉书·艺文志》记载了《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汉朝时有外经三十七卷,虽有学者认为陈士铎《外经微言》就是所言外经者,但其书九卷八十一篇,与目录书中所言并不一致,而且至今学术界意见仍不统一,或有认为其书为伪书,或归于医案医话医论之类。《外经微言》是否就是《汉书·艺文志》所言《黄帝外经》,仍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史方技传     
《汉书·艺文志》称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种为方技,属于医药及养生之类技术,即所谓“生生之具”。大致可归纳为宽狭二义:狭义指医药。如《汉志》“侍医李柱国校方技”,颜师古注“方技”为“医药之书”。宽义则  相似文献   

14.
张永文  沈思钰  蔡辉 《河北中医》2009,31(6):926-928
《汤液经法》最早录于《汉书·艺文志》经方类著中,云“《汤液经法》三十二卷”,不著撰人,而在《四库全书·史部·汉艺文志考证》中曰:“《内经·素问》有汤液醪醴,《事物纪原》云:《汤液经》出自商伊尹……皇甫谧曰:仲景论伊尹汤液为十数卷。”详考晋·皇甫谧《甲乙经·序》中曰:“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张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张仲景选论甚精,指事施用。”  相似文献   

15.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所载经方类医书中的病症在秦汉简帛中多有出现。现结合传世文献,对秦汉简帛中瘅、疝两种病症的内容进行研究,以期反映当今学界对这两种病症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一、《内经》包括《素问》《灵枢》《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书,张仲景《伤寒论·序》称“撰用《素问》九卷”,晋皇甫谧《甲乙经·序》称“今有(《鍼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亦有所亡失。”《鍼经》即《灵枢》,较为晚出。《素问》早有残  相似文献   

17.
绪论〔学习要点〕 1.《内经》书名含义、成书年代、作者; 2.《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学术思想; 3.《内经》的主要内容。〔书名含义、成书年代、作者〕一、书名含义《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每部各八十一篇。《内经》:内、外相对而言。《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黄帝外经》等。经,“常也、法也、径也”,规范、经典之意。《素问》:黄帝君臣平素问答,探讨事物本始之书。《灵枢》:又称《九卷》、《针经》,意为“神灵之枢要”,道家之语。二、成书年代《内经》出自战国。秦汉以来,代有补  相似文献   

18.
辛润发微     
药有寒热温凉之性,酸苦甘辛咸之味。历来医家多十分重视“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就以辛味药物的性用来说,早在《内经》已多论述,尤其是“辛以润之”,其旨纡余蕴(?),令人味之无尽。嗣后名医濬哲,在临床实  相似文献   

19.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前言] 本文节选自《汉书》。标题另加。作者东汉时班固。《艺文志》系据刘向父子之《辑录》、《七略》著录而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总序中,概述秦汉以来图书典籍的播迁经历,记载刘向父子奉诏校书概况。《方技略》分医经、经方、神仙、房中四种,课文选录前二种。所列书目,现已大都佚失,但从中可窥知当时医学著述已相当丰富,对学习理论十分重视,并对医生提出了严格要求。 [原文]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  相似文献   

20.
中医图书分类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首创中医图书四分法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分类目录,它是汉·班固在刘向、刘歆父子<别录>和<七略>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一部官修群书目录.班固十分赞赏"刘向司籍,九流以别",因此他"爰著目录,略续洪烈","删其要以备篇籍",编撰<汉书·艺文志>,以记汉代藏书之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