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
徐岩春  傅景华 《河北中医》1986,(5):39-40,29
晋唐以降,医遵一宗,论理者鲜而守方者众,特别是宋代《局方》之流弊,为害颇深。刘完素作为金元学术的带头人,打破了晋唐以来医学理论因循守旧,抱残守缺的沉闷局面,迎来了医学理论的争鸣时期,他的火热论对金元各家,以及温病学派等后世多种医学流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自然过程中无限的相互作用除了表现为阴阳、五行等序列规律外,作用的诸方还常常处于不同的“势”。如正邪相干过程中,正邪双方即处在此盛彼衰、此进彼退等作用状态或局势之中。而另一方面,邪之出入进退之势又必然有一种趋向,如表里、上下、缓急、聚散等。我们可以把前称为“态势”,后称为“趋势”。此外,作用的诸方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又常常会出现各种相对稳定的阶段,我们可以把这一特性称作“时势”。  相似文献   
4.
对于温病的治疗,早在《内经》中就记载了“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燥淫所胜,以苦下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的基本大法。汉代张仲景虽未为温病立方,但详明治温不可用熏、灸、火攻、发汗等,为后世治疗温病确定了原则。到了清代,随着温病学说的发展,以叶天士为代表的温病学家开始明确提出“以存津液为要旨”。汪讱庵也说:“叶氏必以保津液为要。”吴鞠通继承叶氏思想,并将之系统化、条理化,使保津养阴成为治疗温病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及东方文化应是开放体系”(王强:《人民日报》1987.7.30)一文,把坚持中医学思路、方法和概念、理论体系,立足于中医自身学术主体发展的观点,理解为“封闭”,这显然是不妥当的。其实,问题的焦点根本不在于中医学及东方文化是否是开放体系,而在于怎样开放,用什么方式开放,在什么样的思路指导下开放。中、西医学之间,也不在于是否能够“结合”,而在于怎样“结合”,以什么方式“结合”,在什么样的思路指导下“结合”。  相似文献   
6.
当代的中、西医,都不是医学的终级形态,它们受自然科学发展阶段的制约,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学术环境中形成的两种医学模式。比较研究它们之间的不同特点,对于加深医学的自我认识,开拓新的医学道路,具有一定的意义。西医学作为一种实验生物医学模式,已经得到大量的阐述。至于中医学是怎样一种医学模式,则所见不一。根据近年来的有关情报资料,可以归纳出以下十五种观点: 除“经验医学模式”的观点外,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方面来研究的有“古朴的整体医学模式”、“人与天地相应的朴素模式刀、“人与天地相参的理论模式”等。加入了社会和心理因素的有“社会自然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孔安国序《尚书》,推崇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为“三坟”,其言大道;而后世“五典”言常道,为“三坟之末也”。大道乃自然原理,常道为治世之道,大道为本,常道为用。老子通大道,孔子精常道,道、儒之分,合于自然,言象义理,昭然可据。医道始于“歧黄”,取法于天地变化,符合于自然原  相似文献   
8.
脏器疗法主要是以动物的肝脏、心脏、肺脏、肾脏、胃脏、胰腺、胆、肠等分别作为该脏疾患的食物治疗措施,是中医饮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经验。早在《内经》中就有同类相求、以类补类的观点。汉晋年间,民间流传有“用心补心,用肝补肝”的方法。唐代孙思邈曾用羊靥(羊的甲状腺)治疗山区居  相似文献   
9.
口眼斜是中医学至今一直沿用的常用术语。早在《内经》中即有“口喝”,“口僻,急者目不合”等记载。《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中则称为“僻不遂”。其后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唯词语不甚统一,有“口眼斜”、“口眼僻”、“偏风僻”、“口面偏斜”、“口眼歪斜”等。但其涵义则,即歪;斜,指偏斜。口眼斜是指口眼皆不正的一种颜面病象,临床表现为口角下垂、目不能紧合等。中医学把这一症状作为中风的主证之一。《内经》已有关于“中风”的论述,《金匮要略》之后,中风病名遂相沿成习。汉唐以降,千余年中不论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不仅是一门应用科学.同时又是一种化现象。中医学植根于悠久的华夏明.其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与传统的东方化一脉相承。中医学应当作为东方化的使.而不是作为被解释、被验证、被改造的对象。如是则人类将真正开始对东方化和中医学的重新认识,从而导致古代东方明的回归。并在人类宏大的精神背景下.使阳刚与阴柔得以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