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研究了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肌氨酸含量时的最大吸收波长、最佳浓度等,验证了分析短程序的可靠性并用于实践,为高转化率合成N-酰基肌氨酸钠提供准确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滴体积法测量溶液的表面张力,研究油酰肌氨酸钠与阳离子聚合物HAC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9的复配效果,并比较它们对石蜡和甘油酯的乳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复配HAC和AEO-9都可以提高油酰肌氨酸钠的表面活性,包括降低CMC和γcrnc,但AEO-9的复配效果更优。复配后,油酰肌氨酸钠对石蜡的乳化效果明显提高,其中,又以油酰肌氨酸钠-HAC体系更好。这与阳离子聚合物自身对乳液稳定性的提升有关。但复配后的油酰肌氨酸钠对甘油酯的乳化性能不及OP-10和AEO-9。  相似文献   

3.
油酰肌氨酸钠合成反应中产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肖顿-鲍曼(Schottert-Bamnamm)缩合反应法合成油酰肌氨酸钠。用吸附薄层色谱分离并制备组分,计算油酰肌氨酸钠的产率。结果表明:用石油醚:无水乙醚:冰乙酸=10:10:1(V/V)分离产物中的组分,再用无水乙醇。四氯化碳=35:15(V/V)混合溶剂洗脱制备油酸组分,进而计算油酰肌氨酸钠的产率是可行的。与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的结果比较,相对误差为4.8%。  相似文献   

4.
用天然动植物油脂和乙二胺为原料,脱水合成了双油酰基乙二胺,再与氯乙酸钠反应得到最终产物双油酰基乙二胺二乙酸钠型加脂剂,用FT-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两性加脂剂LDF—1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生华  梁国正 《皮革化工》2002,19(4):15-16,35
用天然动植物油脂和乙二胺为原料,脱水合成了双油酰基乙二胺,再与氯乙酸钠反应得到最终产物双油酰基乙二胺二乙酸钠型加脂剂,用FT-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较为详细地阐述利用制革废皮屑生产新型纺织助剂—油酰基氨基酸钠的工艺流程、各工序工艺条件、操作方法、产品质量情况等。  相似文献   

7.
报导了标题物的合成、分析方法及其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并探索了以氯乙酸为起始剂合成中间体肌氨酸钠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两性皮革加脂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生华 《西部皮革》2003,25(4):30-35
用高级饱和脂肪酸、乙二胺和丙烯酸合成制得N—酰胺基乙二胺—β—氨基丙玻型两性加脂剂,最佳合成条件为两步的反应温度分别控制在80℃—90℃及100℃—110℃、两步反应时间分别为1h和2h及反应物的物质量的比为:n(高级脂肪酸):n(乙二胺):n(丙烯酸)=1:1:1。进行了加脂剂的应用实验并用FT—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以漆脂为原料,经过硫酸催化水解,生成漆脂脂肪酸,再与氯化亚砜反应生成漆脂脂肪酰氯,然后采用肖顿-鲍曼(Schotten-Baumann)缩合法,在弱碱性条件下,漆脂脂肪酰氯与肌氨酸钠盐进行缩合反应,再经过酸化、萃取等过程,制得漆脂酰肌氨酸。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碳氢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产物钠盐的表面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为漆脂酰肌氨酸,漆脂酰肌氨酸钠盐的临界胶束浓度为6. 733×10~(-4)mol/L,表面张力为22. 845 m N/m,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当漆脂酰肌氨酸钠盐浓度为0. 01 mol/L时,从乳化的液体石蜡中分出10 m L水的时间为90 s,对低极性溶剂的乳化效果较差,但漆脂酰肌氨酸钠盐的起泡和稳泡性能较好,起泡高度为130 mm,5 min后降至115 mm。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以乙二胺为联结基团的阴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以乙二胺、丙烯酸甲酯和月桂酰氯为主要原料,合成了N,N'-双月桂酰基乙二胺二丙酸钠,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验证了其Gemini型结构.  相似文献   

11.
荔枝果酒加工过程中有机酸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研究了荔枝果酒在加工过程中有机酸的变化,结果表明,荔枝酒中主要的有机酸为乳酸、苹果酸、酒石酸、乙酸和琥珀酸.荔枝果酒的口感不佳,是由于苹果酸、乙酸、酒石酸及琥珀酸含量过高而引起.荔枝汁加工成荔枝酒的过程中,苹果酸、酒石酸及琥珀酸的含量分别增加2.80g/L~2.27g/L、0.77g/L和0.27g/L;乙酸含量减少9.44g/L~9.38g/L.要调整相关有机酸的含量和比例以达到改善荔枝酒口感的目的,可以通过控制酶解、调整成分及酒精发酵等工艺过程而实现.  相似文献   

12.
以市售山西老陈醋为试验样品,对其不挥发酸和有机酸进行测定,并采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对山西老陈醋中的不挥发酸与乳酸、酒石酸、苹果酸、琥珀酸、柠檬酸、α-酮戊二酸共6种有机酸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其中乳酸、琥珀酸、α-酮戊二酸与不挥发酸的关联度高,因此初步确定乳酸、琥珀酸、α-酮戊二酸、苹果酸为山西老陈醋有机酸特征成分.  相似文献   

13.
未除气与除气淡爽型啤酒中9种有机酸的阈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ASTM679标准方法测定了未除气与除气淡爽型啤酒中乙酸、乳酸、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富马酸、丙酮酸、酒石酸和草酸的个人和小组阈值。结果发现,在未除气啤酒中,9种有机酸的小组阈值大小顺序为苹果酸、富马酸、乳酸、柠檬酸、丙酮酸、琥珀酸、乙酸、草酸、酒石酸。其中品评员对苹果酸、琥珀酸、富马酸、草酸和柠檬酸的口感差异相对较小,而对酒石酸、乙酸、丙酮酸和乳酸的口感差异较大。在除气啤酒中,9种有机酸的小组阈值大小顺序为丙酮酸、乳酸、乙酸、富马酸、琥珀酸、苹果酸、酒石酸、草酸、柠檬酸。品评员对柠檬酸、苹果酸和乳酸的口感差异相对较小,而对丙酮酸、草酸、酒石酸、富马酸、琥珀酸和乙酸的口感差异较大。此外还发现未除气和除气啤酒中有机酸阈值差异很大,其中差异最大的是三元酸柠檬酸,其次为二元酸,包括苹果酸、草酸、酒石酸、琥珀酸和富马酸,差异最小的是一元酸,包括乳酸、乙酸和丙酮酸。  相似文献   

14.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桑椹酒发酵过程中七种有机酸的变化,结果显示:桑椹原果汁中琥珀酸含量最高,柠檬酸次之;发酵过程中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草酸、抗坏血酸含量变化均先呈上升趋势,达到最大值后呈下降趋势,而乳酸含量则一直上升;发酵结束后检测到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草酸、抗坏血酸、乳酸含量分别为1.822、2.54、2.44、0.76、0.772、0.0756、0.0846g/L。  相似文献   

15.
采用离子色谱法分析了葡萄酒中9种有机酸含量。通过对赤霞珠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主要有机酸变化分析,研究其从葡萄汁到原酒的酿造过程中有机酸含量变化规律和量变的幅度。结果表明,葡萄酒中有机酸主要有酒石酸、苹果酸、乳酸、柠檬酸和琥珀酸,葡萄汁经发酵产生了乳酸、乙酸和琥珀酸。酿造过程中酒石酸、苹果酸、抗坏血酸和柠檬酸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草酸和琥珀酸含量先增高后减少,乳酸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乙酸是葡萄酒酒精发酵的主要副产物,含量为0.2~0.3 g/L。  相似文献   

16.
几种有机酸对紫玉米花青素热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几种有机酸通过辅色作用对紫玉米花青素热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研究热处理过程中紫玉米花青素的残留率、酰基化花青素比例和辅色后花青素热力学性质变化规律,确定单宁酸、琥珀酸、草酸、苹果酸、柠檬酸通过辅色作用有效提高紫玉米花青素的热稳定性,而抗坏血酸降低紫玉米花青素的热稳定性。其中,紫玉米花青素与苹果酸、单宁酸和草酸辅色后,其花青素稳定性显著高于未处理的紫玉米花青素,其主要原因是苹果酸、单宁酸和草酸提高紫玉米花青素中酰基化花青素的含量,提高紫玉米花青素的活化能。因此,苹果酸、单宁酸和草酸通过辅色作用可以有效提高紫玉米花青素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连作烟田土壤根系分泌物的变化和分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阐明烟田土壤中根系分泌物的变化规律及确定具有化感作用的根系分泌物种类,研究分析了种烟1年、连作2年和连作3年0~20 cm、20~40 cm烟田土壤中根系分泌物的含量变化,并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烟草根系分泌物的分解转化。结果表明:(1)烟田土壤中含量较高的根系分泌物种类有苯甲酸、4-羟基苯乙酸、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酸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其中4-羟基苯乙酸含量最高,含量较低的种类有4-羟基丁酸和甘油;(2)羟基丁酸、3-甲基-2-羟基丁酸、4-羟基丁酸、肉桂酸、油酸、硬脂酸酰胺和烟碱对烟草无直接化感作用;(3)室内试验表明,肉桂酸、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酸、邻苯二甲酸、3-羟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二辛酯、4-羟基苯乙酸和肉豆蔻酸的分解转化率均小于50%;(4)初步判定具有化感作用的根系分泌物种类包括:苯甲酸、3-羟基苯甲酸、4-羟基苯甲酸、月桂酸、邻苯二甲酸、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酸、3,4-二羟基苯甲酸、肉豆蔻酸、棕榈酸、9,12-十八碳二烯酸、苯丙酸、东良菪素、肉桂酸、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和4-羟基苯乙酸。  相似文献   

18.
采用索氏抽提法分别提取棕榈果肉和棕榈果仁中的油脂,以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对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从棕榈果肉和棕榈仁的油脂中均分离并鉴定了9种脂肪酸,其中棕榈果肉中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49.5%,主要有棕榈酸和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油酸、亚油酸以及少量的亚麻酸和13,16-二十二碳二烯酸。棕榈仁中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月桂酸质量分数达到41.5%,肉豆蔻酸和棕榈酸含量也较高,此外还含有少量的己酸、辛酸、癸酸和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有油酸和亚油酸。  相似文献   

19.
毛细管电泳测定乳酸发酵液中有机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模式,在磷酸缓冲液中成功地分离了苹果酸、甲酸、乙酸、丙酸、琥珀酸、酒石酸、柠檬酸、乳酸、草酸9种有机酸。研究了缓冲液浓度、pH值、电泳电压、检测波长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并对实际发酵液进行分析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7.5%~107.1%。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于整个发酵过程条件的优化及发酵产物的监控工作。  相似文献   

20.
探究烘焙程度对10支不同产地(产地一:云南,产地二:非洲,产地三:美洲)卡蒂姆咖啡豆中7种绿原酸化合物含量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豆和烘焙豆中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和5-阿魏酰奎宁酸含量。经响应面法优化7种绿原酸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条件为100 mL 0.1%磷酸溶液沸水浴提取30 min,7种绿原酸化合物在2~15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4,方法检出限0.005~0.500 mg/g,定量限0.02~2.00 mg/g,咖啡生豆中绿原酸的含量最高,其次是5-阿魏酰奎宁酸。随着烘焙程度增加,绿原酸和5-阿魏酰奎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新绿原酸和隐绿原酸含量先升高再降低,异绿原酸A的降解速度明显高于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绿原酸、5-阿魏酰奎宁酸的降解速度与其余5种绿原酸相比,较为稳定。通过对不同烘焙程度下7种绿原酸化合物含量变化的研究,可以进一步针对咖啡绿原酸功效成分进行评价,为咖啡烘焙和品质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