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15—2021年长沙市芙蓉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针对性开展中小学生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5—2021年长沙市芙蓉区中小学生秋季健康检查数据,共纳入345 968名学生,分析其营养状况。  结果  学生总体营养不良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趋势2=2 177.92,P < 0.01);学生总体超重检出率从2015年的5.22%上升到2021年的13.75%,呈现逐年上升趋势(χ趋势2=6 476.36,P < 0.01);学生总体肥胖检出率,从2015年的11.43%增至2021年的11.73%,呈逐年上升趋势(χ趋势2=20.03,P < 0.01)。各年度男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P值均 < 0.01)。  结论  长沙市芙蓉区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状况逐年改善,但超重、肥胖率存在逐年上升趋势,且男生营养状况两极问题较女生更突出,在卫生保健工作中应当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河南省中小学生身体素质、超重肥胖现状,探讨身体素质的相关因素,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2019年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分析7~18岁学生身体素质指数(PFI)、体质量指数(BMI)等相关指标,利用χ2检验比较男女、城乡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利用秩和检验比较各年龄组学生PFI差异,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FI的影响因素。  结果  多数学生的PFI在-5~5,0~ < 5组占比最多(46.8%),其次是-5~ < 0组(44.0%),最少的是≥5组;超重、肥胖检出率均表现为男生(16.8%,12.3%)高于女生(12.8%,7.6%)、城市(16.1%,11.8%)高于乡村(13.3%,7.9%)(χ2值分别为124.78,245.43;62.52,166.23,P值均 < 0.01)。PFI与BMI呈负相关(r=-0.23,P < 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1)、城乡(乡OR=1.21)、性别(女OR=1.11)、超重(OR=1.94)、肥胖(OR=4.85)是身体素质的影响因素(P值均 < 0.05)。  结论  年龄、城乡、性别、超重、肥胖是身体素质的正向影响因素,控制超重肥胖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3.
李尚乐  张强  荣霞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9):1384-1387
  目的  了解西藏地区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基于2019年西藏自治区学生常见病监测与干预工作,涉及拉萨、日喀则、那曲、昌都、山南市和阿里地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每个地级市选取1个城区和1个县,共监测中小学生19 023名。统计分析中小学生脊柱弯曲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检出人数223人,检出率为1.17%。不同片区、不同性别的学生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01,8.07,P值均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监测点、学段、性别、身高、课桌椅分配符合率、黑板面平均照度是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5.44,2.17,2.46,1.62,1.02,0.11,1.00,P值均 < 0.05)。  结论  应从影响因素出发,多种措施并举,减少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中小学生脊柱侧凸流行特征,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脊柱侧凸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9—10月在珠三角和非珠三角城市抽取132所中小学校,共38 649名9~18岁学生进行脊柱侧凸筛查和相关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结果  调查学生中有1 440名检出脊柱侧凸,检出率为3.73%。女生检出率为4.90%,高于男生的2.66%(χ2=134.72,P < 0.01)。珠三角地区检出率为4.09%,高于非珠三角地区的3.38%(χ2=13.22,P < 0.01)。城区检出率为4.51%,高于县区的2.79%(χ2=78.70,P < 0.01)。检出率随着学段的升高而升高,高中(5.94%)>初中(4.50%)>小学(1.35%)(χ2=386.89,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城乡、性别、学段、中高强度运动、使用电子移动设备、营养状况是学生脊柱侧凸的相关因素(OR=0.41~3.78,P值均 < 0.05)。  结论  广东省中小学生脊柱侧凸检出率在性别、城乡、学段等方面均存在差异,需重点关注女生、初中学段、高中学段学生,并探索有针对性的科学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沈阳市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生情况及饮食习惯和主要食物摄入频率,为探寻饮食相关因素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7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沈阳市某区2所小学2 041名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同时发放饮食习惯及常见食物摄入频率的调查问卷。  结果  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8.4%和22.1%,男生超重\肥胖率(21.0%, 27.8%)均高于女生(15.8%,16.2%)(χ2值分别为22.45,53.40,P值均<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经常吃早餐、吃饭速度、食欲、是否挑食,以及水果、海产品及罐头食品摄入频率与小学生超重肥胖有关联(χ2值分别为7.67,97.92,229.70,95.88,6.40,6.58,7.96,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吃饭速度慢(OR=0.46,95%CI=0.29~0.69)和吃饭速度正常(OR=0.47,95%CI=0.32~0.69)与小学生超重肥胖呈负相关,食欲好(OR=43.73,95%CI=5.88~325.36)与小学生超重肥胖呈正相关(P值均<0.01)。  结论  沈阳市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且肥胖检出率大于超重率;常见食物摄入情况对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生发展的影响较少,但吃饭速度快和食欲好与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海淀区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1年9—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海淀区1 906名中小学生,使用学生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电子问卷调查。  结果  海淀区中小学生遭受过校园欺凌报告率为4.3%,其中小学(7.6%)>初中(4.1%)>职业高中(2.5%)>普通高中(1.9%)(χ2=23.49,P<0.01),男生(5.5%)高于女生(3.0%)(χ2=7.44,P=0.01),6.9%的非正常家庭学生和3.9%的正常家庭学生遭受过校园欺凌(χ2=4.24,P<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学学段的学生(OR=2.13)、非正常家庭(OR=1.07)、有吸烟经历(OR=2.28)、有被父母打骂经历(OR=2.49)、有打架行为(OR=1.84)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行为(P值均<0.05)。  结论  海淀区中小学存在校园欺凌行为,应引起学校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家校结合,针对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安徽省大学生自伤行为与抑郁、焦虑症状现况及其相关性,为减少大学生自伤行为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安徽省5所高校的9 63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伤行为问卷等。  结果  9 638名大学生自伤行为检出率为22.94%(2 211名),男生(24.51%)高于女生(2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6,P < 0.05);抑郁检出率为28.57%(2 754名),焦虑检出率为11.11%(1 071名)。抑郁组自伤行为的检出率为33.48%,高于非抑郁组(1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22,P < 0.01);焦虑组自伤行为的检出率为48.74%,高于非焦虑组(1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66,P < 0.01)。抑郁、焦虑均与自伤行为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0.27,P值均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其他相关的影响因素后,抑郁(OR=1.48)及焦虑(OR=2.84)与大学生自伤行为发生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安徽省大学生自伤行为、抑郁和焦虑检出率不容乐观,且自伤行为与抑郁、焦虑之间呈正相关。应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中小学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情绪行为问题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0年3—4月,方便选取广州市、湛江市和中山市7 755名中小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评定情绪行为问题,使用自编生活行为方式调查问卷收集中小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情绪行为问题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学段中小学生情绪行为问题检出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情绪行为问题影响因素。  结果  广东省6~17岁中小学生情绪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4.8%,其中小学低年级学生、小学高年级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情绪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1.0%,14.4%,7.3%和10.1%。男生心身问题、多动指数检出率(3.4%,4.1%)高于女生(2.3%,2.5%),焦虑检出率(2.8%)低于女生(4.9%)(χ2值分别为8.08,14.40,25.38,P值均 < 0.05)。不同学段学生情绪行为问题各因子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8.88,228.00,28.28,85.19,15.66,39.33,P值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存在心身问题(OR=1.37,95%CI=1.04~1.82)、多动指数(OR=1.58,95%CI=1.21~2.06)异常的风险高于女生,发生焦虑(OR=0.50,95%CI=0.39~0.64)风险低于女生; 学段是情绪行为问题各因子异常的影响因素。视屏时间过长、睡眠时长不达标的学生更易出现情绪行为问题。  结论  广东省中小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情绪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性别、学段、视屏时间和睡眠是中小学生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应进行针对性的分类干预。  相似文献   

9.
孙青  姜迎  张迎修  李玲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129-132+136
  目的  了解山东省中小学生高尿酸血症流行现状,为防治儿童青少年高尿酸血症提供数据支撑。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城乡3 609名中小学生的血尿酸、腰围、身高、体重等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  结果  中小学生血尿酸均值为(316.17±82.57)μmol/L,高尿酸血症总检出率为17.4%。男生的血尿酸值[(338.26±90.30)μmol/L]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18.9%)高于女生[(294.25±67.29)μmol/L,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值分别为16.60,5.48,P值均 < 0.05)。城市学生血尿酸值[(353.24±78.98)μmol/L]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21.6%)高于农村[(283.56±71.45)μmol/L,12.8%],沿海[(376.80±85.46)μmol/L,26.6%]高于内陆[(282.45±60.67)μmol/L,1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54,15.27,χ2值分别为48.15,132.53,P值均 < 0.01)。不同年龄之间的血尿酸值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值分别为11.79,18.11,P值均 < 0.01)。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均随着肥胖程度、腰围、血压、血脂和血糖的增加而呈现一定的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99.95,561.08,447.57,196.37,115.08,P值均 < 0.01)。  结论  山东省中小学生高尿酸血症检出率较高,高尿酸血症与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血压、血脂、血糖有关。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减少高尿酸血症所诱发的多种慢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厦门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与身体功能和体能指标之间的关联,为改善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和身体素质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2019年10—11月,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厦门市2 752名6~18岁汉族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营养不良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利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偏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厦门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8.4%(231名),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4.2%(667名),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31.4%)高于女生(17.0%),营养状况在不同年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在肺活量体重指数上,男、女生均表现为超重肥胖组低于体重正常组,体重正常组低于营养不良组(χ2值分别为14.2,5.6;17.2,11.6,P值均<0.01);男、女生握力体重指数、50 m跑及体能指数(PFI)均表现为正常体重组均优于超重肥胖组(χ2值分别为99.5,6.6,10.4;8.18,5.16,7.13,P值均<0.05)。  方法  厦门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形势严峻,超重肥胖均会导致身体功能和体能素质下降。应重视营养状况的改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河南省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实施5年后, 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剂保留情况及患龋情况。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在河南省2015年参与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的8个县区, 每个县区抽取1所项目学校, 每所学校抽取2~3个班的六年级学生。被抽中班级中2015年进行了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的978名儿童作为实验组, 符合适应症但未进行窝沟封闭的344名儿童作为对照组, 对其第一恒磨牙封闭剂保留及患龋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  窝沟封闭5年后, 封闭剂完全保留率15.84%, 部分保留率55.32%, 完全脱落率28.84%。实验组儿童龋病发病率及龋均(19.02%, 0.44±0.87)均低于对照组(27.91%, 0.54±1.00)(χ2/t值分别为11.98, -2.63, P值均 < 0.05), 龋齿降低率为31.85%, 纯收益率为8.59%。封闭剂保留率越高, 龋病发病率越低(χ趋势2=167.16, P < 0.01)。  结论  河南省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远期效果良好, 窝沟封闭可有效预防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北京市大学生与中学生抑郁流行现状及与饮食相关行为的关系,为促进中学生的健康心理及健康饮食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0年10—12月抽取北京市16个区18 130名大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症状与饮食行为的相关性。  结果  北京市大学生与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8.2%,其中男生为17.4%,女生为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7,P < 0.01);6个城区学生检出率为17.9%,10个郊区学生为1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P=0.28);抑郁症状检出率按学段从高到底分别为职业高中(21.8%)、普通高中(20.6%)、大学(18.2%)、初中(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8,P < 0.01)。检出抑郁症状的学生每天喝含糖饮料(14.4%)、吃甜食(22.1%)及吃油炸食品(12.4%)的报告率高于未检出抑郁症状的学生(7.6%,12.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4.62,215.67,164.49,P值均 < 0.01);检出抑郁症状的学生每天吃新鲜水果(63.3%)、蔬菜(81.7%)及早餐(53.4%)的报告率低于未检出抑郁症状的学生(72.0%,88.1%,7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0.77,90.59,518.69,P值均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症状检出率是影响饮食行为的重要因素(P值均 < 0.05)。  结论  北京地区职业高中学生、普通高中生的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初中生和大学生,抑郁症状与不健康饮食行为密切相关。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可能会有助于健康饮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和童年期虐待与饮酒行为的关联,为有童年期不良经历者后期危险行为的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市、广东省阳江市、河南省郑州市3座城市,采用多阶段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6 853名初、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童年期虐待经历及饮酒行为等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理健康素养及童年期虐待与饮酒行为之间的关联。  结果  中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总体得分为(82.11±12.85)分;童年期虐待的总检出率为42.86%,最近饮酒和过量饮酒的检出率分别为10.82%和5.14%,男生、高中生、独生子女、自评家庭经济情况较差及亲密伙伴≥6个的学生最近饮酒及过量饮酒的检出率均高于对应组学生(χ2值分别为135.75,59.25,16.70,57.48,36.67;109.38,9.75,10.32,65.13,21.50,P值均 < 0.01)。缺乏心理健康素养[OR值(OR值95%CI)分别为1.27(1.14~1.43)、1.85(1.55~2.22)] 和有童年期虐待[OR值(OR值95%CI)分别为1.93(1.75~2.13)、1.64(1.43~1.89)]的中学生最近饮酒和过量饮酒的发生风险均增加(P值均 < 0.01)。有童年期虐待经历且缺乏心理健康素养者最近饮酒与过量饮酒的检出率均最高,分别为15.05%,7.30%;OR值(OR值95%CI)分别为2.47(2.09~2.92)、3.37(2.55~4.44)。  结论  中学生缺乏心理健康素养及有童年期虐待均与饮酒行为有关联。预防童年期虐待?提高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有益于中学生饮酒行为的防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河南省四至六年级小学生视力不良、配镜和屈光检查情况,为对学生视力采取精准干预措施和准确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17个省辖市29 187名四至六年级学生进行远视力检查和问卷调查。  结果  四至六年级学生总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3.6%,女生(69.0%)高于男生(59.0%),城区学生(65.3%)高于郊县学生(62.5%)(χ2值分别为312.6,23.6,P值均 < 0.01);重度视力不良检出率为28.5%;随着年级的升高,视力不良和重度视力不良检出率呈上升趋势(χ趋势2值分别为278.7,775.4,P值均 < 0.01)。13.2%的学生过去1年内没有做过视力检查;视力不良学生戴镜率为27.0%,单眼视力不良学生戴镜率为3.2%;46.8%的戴镜学生配镜前接受了散瞳验光。  结论  河南省四到六年级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突出,需要加强视力监测和眼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初中生与高中生求助行为的差异及其与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关联,为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的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以南昌市内3所中学为研究现场,通过一般情况调查表、渥太华自伤判断条目和中学生求助行为问卷对整群抽取的4 434名学生进行调查,并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  中学生NSSI检出率为33.3%,初中生检出率(36.0%)高于高中生(29.6%)(χ2=19.41,P < 0.01)。不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NSSI者与非NSSI者在求助意愿、求助家人及老师、面对面交谈求助方面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OR=1.45)、担任班干部(OR=1.26)、城镇户籍(OR=1.45)、经常被长辈责骂(OR=1.98)及学习负担较重(OR=1.39)可能增加初中生NSSI发生的风险,而求助家人(OR=0.95)或老师(OR=0.95)可能减少初中生NSSI发生的风险;女生(OR=1.50)、担任班干部(OR=1.34)、独生子女(OR=1.45)、父亲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相对于初中及以下)(OR=1.56)、经常被长辈责骂(OR=2.08)、经常被长辈体罚(OR=4.12)及学习负担较重(OR=1.38)均可能增加高中生NSSI发生的风险,而具有求助意愿(OR=0.82)、求助家人(OR=0.95)及老师(OR=0.96)均可能减少高中生NSSI发生的风险。  结论  初中生与高中生的求助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应积极关注中学生的求助行为并鼓励中学生主动寻求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江西省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信行的影响,为提升初中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江西省农村地区的4 311名七至八年级学生健康素养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识水平和行为进行调查;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初中生健康素养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信行之间的关联。  结果  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高水平比例为18.21%(785名),中水平为56.92%(2 454名),低水平为24.87%(1 072名)。农村地区初中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识知晓率较低(63.49%),防护态度积极率为74.25%,良好防护行为具备率为85.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健康素养者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识知晓率(OR=4.85,95%CI=3.80~6.18)、防护态度积极率(OR=44.07,95%CI=24.57~79.05)、防护行为具备率(OR=25.99,95%CI=19.67~34.35)均高于低水平健康素养者(P值均 < 0.01)。  结论  江西省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信行之间存在正向关联,为提升初中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长三角地区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 2021年9—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长三角地区的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对8 246名中学生进行脊柱弯曲检查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长三角地区中学生脊柱弯曲检出率为8.46%。女生(9.82%)高于男生(7.20%);城市(10.77%)高于郊区(4.94%);初中生(6.65%)低于高中生(1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25,86.75,36.26,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市(OR=2.58,95%CI=1.72~3.86)、电子设备使用时长≥3 h/d(OR=1.61,95%CI=1.14~2.29)、近距离用眼时的休息间隔≥1 h(OR=1.42,95%CI=1.01~1.97)、户外活动时长<2 h/d(OR=1.84,95%CI=1.26~2.69)与中学生脊柱弯曲的发生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长三角地区中学生脊柱弯曲检出率较高,与视屏时间、近距离用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