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6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近期疗效、远期生存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08年10月本科收治的26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完全缓解(CR)率为53.8%;部分缓解(PR)率为15.4%;稳定(SD)率为3.9%;进展(PD)率为26.9%。中位生存期24个月。Cox回归分析提示侵犯周围器官与预后有关。结论对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采用放化疗效果较好,但远期生存情况仍不满意,需进一步寻找提高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疗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0岁。反复发热4个月,超声查体发现右肾占位2天入院。入院查体未发现阳性体征。血及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心电图、胸部X线片正常。入院MRI检查示:右肾下极可见一不规则短T2异常信号灶,边界欠清(图1),FS-T1WI呈等、略低信号(图2)。注入Gd-DTPA动态扫描示病灶呈渐进性强化,皮髓质期肿瘤呈轻度不均匀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1例中单侧7例,双侧14例,依据病变范围将本病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两种类型。局限型13例,主要位于鼻腔内,其中鼻腔前部11例,鼻腔后部2例;骨质改变不明显,浸润鼻旁或面部皮下组织9例,弥漫型8例,肿瘤范围广泛并向鼻腔周围结构浸润扩展,其中累及鼻旁窦7例,侵入眼眶1例、颞下窝2例,延伸至鼻咽、口咽部并累及咽旁间隙6例,骨质破坏7例,颈部淋巴结受累1例。CT显示肿瘤呈软组织密度充填鼻腔并沿鼻黏膜蔓延,增强后轻到中度不均匀强化。MRIT1WI肿瘤呈等信号,信号强度类似或稍低于肌肉;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信号强度高于肌肉,但低于鼻黏膜,增强后轻到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鼻腔NK/T细胞型淋巴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CT、MRI检查可提示诊断,有利于确定病变范围及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4.
APE1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在鼻腔NK/T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64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和10例正常淋巴结中APE1的表达及定位进行检测,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其积分光密度值.同时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TUNEL法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变化.结果 APE1在淋巴瘤中存在胞质、胞核和胞核/胞质表达,且以胞核表达明显,其中APE1阳性分度在复发/难治组、无复发/难治组、正常对照组鼻腔NK/T细胞中依次降低(P<0.01).APE1高表达多伴随着细胞增殖升高和凋亡减少.APE1表达的程度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APE1基因表达强度与淋巴瘤的疗效有关,APE1基因表达增强可能是NK/T淋巴瘤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鼻腔原发淋巴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鼻腔原发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探讨鼻腔淋巴瘤相对特异的CT征象,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病理证实的鼻腔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结果:16例鼻腔淋巴瘤病理上均为非何杰金淋巴瘤(NHL),其中15例为NK/T细胞淋巴瘤,1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CT表现:(1)发病部位:均为单侧发病,15例发生于鼻腔前部外侧壁,主要累及中下鼻甲,肿块多沿鼻甲形状蔓延生长,1例肿瘤主要位于鼻后孔;(2)密度:14例密度均匀,2例密度不均。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3)临近结构改变:①鼻前庭皮肤受累10例;②骨质破坏:15例NK/T细胞淋巴瘤未见明显骨质破坏,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鼻甲及钩突骨质部分吸收;③鼻窦受累:9例表现为鼻窦粘膜增厚或鼻窦内软组织肿块影;④1例侵犯眶内。结论:CT发现单侧鼻腔前部肿物,主要位于中下鼻甲,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骨结构破坏不明显;鼻前庭皮肤受侵;应考虑鼻腔原发淋巴瘤的可能。CT能直接全面地显示病变的侵犯范围及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1病例简介男,49岁,因“反复腹痛腹胀1年余,确诊淋巴瘤1年,再发加重10 d”入院。患者1年前在外院行胃镜检查,取黏膜碎组织活检并免疫组化示:黏膜相关性节外边缘性淋巴瘤(MALT淋巴瘤)。4个月前因舌根新生物来我院手术切除,切除物送病理检查,免疫组化示:套细胞性淋巴瘤。入院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右下腹回盲部可见不均质回声区,纵断呈“套筒”征(图1A),长约7.5 cm,横断呈“同心圆”征(图1B),大小约4.5 cm×3.0 cm,肠管壁明显增厚,呈弥漫性低回声(图1C),最厚处前后径约2.5 cm,周围可见多个低回声结节,最大约1.5 cm×1.1 cm。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低回声内可见点状及条状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下腹不均质肿块,考虑回盲部淋巴瘤伴肠套叠。术中见:小肠及盲肠系膜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回盲部与腹壁粘连,且可见大小约7 cm×5 cm×4 cm肿块,末端回肠套入盲肠约6 cm,致肠腔狭窄。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及腹腔粘连松解术。术后主要诊断:回盲部肿瘤伴肠套叠。病理检查示:回盲部非霍奇金淋巴瘤,浸润肠壁肌层,累及整条阑尾,淋巴结受累14枚(图1D)。免疫组化示:回盲部套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7.
<正>1病例简介病例1,男,55岁,主诉:突发脑梗,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史。心电图(图1A)提示窦性心律、偶发室性早搏。超声心动图(图1B、C)及左心超声造影(图1D)提示左心室内异常肌束,考虑双腔左心室(double-chambered left ventricular,DCLV)。心脏增强CT(图1E)提示左心室内异常肌束结构,考虑DCLV。病例2,男,74岁,主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前常规检查。心电图(图2A)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NK/T细胞淋巴瘤19例,全部病例均有CT和/或MRI资料.结果:病变位于鼻腔左侧7例,右侧11例,双侧同时侵犯1例;局限于鼻前庭或鼻前部3例,鼻腔前中部6例,中后部2例,整个鼻腔受侵8例;肿瘤向鼻前庭生长并浸润鼻翼、鼻背及邻近面颊部皮肤11例;延伸至口咽部1例,侵犯眼眶2例,伴骨质破坏9例.CT显示肿瘤呈软组织密度充填鼻腔并沿鼻黏膜蔓延,MRI显示肿瘤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增强后呈轻到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扫描可清晰显示骨质破坏情况,MRI能够更清晰、准确显示病变侵犯范围.确诊须依赖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9.
后肾腺瘤1例     
李建浩  顾明  蒋锐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12):1252-1252
患者女,19岁。查体时B超提示右肾门旁实性占位1周。查体:无异常体征。实验室检查:尿常规:酮体 ,尿胆元 。影像学表现:B超示右肾中份近肾门有一2.4cm×2.4cm大的混杂回声灶,边界清晰,周边部分回声较低,中心近似等回声(图1)。CT平扫显示:右肾门旁实性占位,约2.0cm×2.4cm,CT值29HU,边界清晰,略高于肾脏(图2),增强后病灶轻度强化。MRI显示:右肾门旁类圆形占位,边界较清晰,呈稍长T1WI、稍长T2WI信号,增强后病灶轻度强化,肾脏明显强化,考虑起源于肾脏的良性肿瘤(图3)。同位素肾图显示:左肾功能正常,右肾呈梗阻性改变。手术所见:肿块位于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鼻NK/T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鼻NK/T细胞淋巴瘤、134例鼻息肉、24例鼻内翻乳头状瘤的CT征象,将相应征象在3类疾病中出现的差异用Fisher精确检验比较.结果 较鼻息肉,鼻NK/T细胞淋巴瘤多单侧鼻腔发病,表现为结节肿块或铸型生长,易侵犯鼻前庭、鼻翼及鼻背部皮肤、鼻咽侧壁、鼻中隔或鼻底部黏膜、周围骨质破坏;较鼻内翻乳头状瘤,鼻NK/T细胞淋巴瘤病变易侵犯鼻前庭、鼻翼及鼻背部皮肤、后鼻孔及鼻咽腔、鼻中隔或鼻底部黏膜.结论 鼻NK/T细胞淋巴瘤多发生于单侧鼻腔,密度均匀,沿侧壁匍匐生长,易侵及鼻黏膜及前后组织结构,早期骨质破坏轻微.  相似文献   

11.
鼻腔T/NK细胞型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鼻腔T/NK细胞型淋巴瘤的CT和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组织学证实鼻腔T/NK细胞型淋巴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根据病变的范围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2种类型。CT表现:局限型25例,位于鼻腔前部23例,后部2例,向前浸润鼻前庭、鼻翼、鼻背及邻近面颊部皮肤23例;病灶密度均匀8例,不均匀17例,增强后低度强化6例,中度强化3例;中下鼻甲、鼻中隔轻微浸润性破坏2例。弥漫型10例,表现为鼻腔中线区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9例侵犯邻近鼻窦及面颊部软组织,6例蔓延到眼眶、颞下窝、翼腭窝,4例浸润颅底骨髓,3例破坏硬腭。MRI表现:T1WI低信号5例(与肌肉比较,以下同),等信号3例;T2WI高信号6例,等信号2例;病变低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4例。3例沿翼腭窝神经周围蔓延。结论大多数鼻腔T/NK细胞型淋巴瘤有特征影像学征象,可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CT表现,评价其诊断意义。结果 CT表现:①21例发生于鼻腔前部;②15例出现鼻背部及面颊部软组织肿胀,皮下脂肪消失;③8例出现骨质破坏,其中7例破坏较轻微;④6例出现咽淋巴环增厚;⑤5例增强扫描表现为轻度强化。结论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具有相对特异性的CT表现,咽淋巴环增厚具有一定诊断价值,CT检查对本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在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灶检测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13例初诊和2例复发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行全身^18F-FDGPET/CT显像。病灶处出现^18F-FDG异常浓聚为阳性。^18F-FDG摄取采用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进行定量。所有受检者随访时间均〉6个月。统计学比较用t检验。结果(1)15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18F-FDG PET/CT显像均为阳性。11例鼻型患者中,10例PET/CT于鼻腔或鼻咽部探测到肿瘤病灶,且6例突出鼻腔外侵及鼻旁周围组织,7例PET/CT显像于鼻腔外发现1处或多处淋巴瘤受侵病灶。4例非鼻型患者,PET/CT于鼻腔外发现多部位肿瘤侵犯。鼻内、鼻外病灶的SUVmax分别为12.42±9.25和9.54±7.1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0,P〉0.05)。(2)15例中有2例显像前不明原因发热者在PET/CT引导下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13例诊断已明确者,7例PET/CT发现更多淋巴瘤病灶,6例因PET/CT检查改变分期。Ⅰ~Ⅱ期患者的SUVmax;稍低于Ⅲ~Ⅳ期者,分别为8.44±5.56和10.32±7.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7,P〉0.05)。结论NK/T细胞淋巴瘤病灶呈^18F-FDG高摄取;在其病灶检测和分期方面,PET/CT显像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正>1病例简介男,52岁,主诉:间断腹痛3 d。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无肝炎、伤寒等传染病史,无外伤、手术史。查体:右上腹可见局部稍隆起,肝于肋下约10 cm可触及,质韧,轻压痛,未触及明显包块。实验室检查:乙型病毒性肝炎5项及肿瘤标志物全项均为阴性。超声检查(图1A、B)提示:肝内混合性占位;考虑为恶性病变。超声造影(图1C、D)提示:肝恶性病变可能性大(肉瘤?)。  相似文献   

15.
王龙胜  郑穗生  陈立芳  陈贵林   《放射学实践》2012,27(12):1316-1319
目的:探讨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搜集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术前均行CT检查,分析其CT表现。结果:8例中双侧2例,单侧6例;3例肿块弥漫生长呈"铸型"改变,5例呈局限性肿块,其中3例位于鼻腔前庭部,2例位于后鼻孔;4例病变累及鼻翼、鼻背部及面颊部,2例肿块累及上颌窦,5例出现副鼻窦炎,2例有骨质破坏;1例出现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CT平扫肿块呈较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增强呈轻到中度强化。结论: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好发于一侧或双侧鼻腔前下部,呈局限性或弥漫性软组织肿块,往往累及鼻背、鼻翼及颌面部软组织,常伴有中线结构的骨质破坏,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口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CT表现特征,探讨各种不同病理类型NHL的CT表现特点.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经病理证实的口咽部NHL患者的CT表现. 结果 33例中,B细胞来源18例(54.5%),T和NK细胞来源15例(45.5%).病变分布:扁桃体14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8例、NK/T细胞淋巴瘤5例、套细胞淋巴瘤1例);舌根1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例、滤泡性淋巴瘤3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1例、周围T细胞淋巴瘤1例);软腭2例(NK/T细胞淋巴瘤1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1例);累及两个以上口咽部位7例,均为NK/T细胞淋巴瘤.33例中,肿块型18例,其中13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弥漫型10例,其中8例为NK/T细胞淋巴瘤;无明显异常CT表现者5例. 结论 口咽NHL多发生于腭扁桃体及舌根,病理类型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NK/T细胞淋巴瘤为主;CT对于NHL的鉴别诊断和病变范围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1 病例简介 女,22岁,主诉:月经干净后分泌物带血10 d余,外院超声提示左侧卵巢占位。既往有性生活史。体格检查:声音低沉,体毛增多。实验室检查:睾酮5.74 nmol/L,雌二醇55.00 pg/ml,硫酸脱氢表雄酮333.50μg/d L。盆腔MRI平扫+增强扫描(图1A~D)提示左侧附件肿瘤,偏恶性可能性大。经阴道超声(图1E)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总结鼻腔原发NK/T细胞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原发NK/T细胞淋巴瘤的CT和MRI影像资料.结果:原发肿瘤位于单侧鼻腔10例,双侧鼻腔8例,发生在鼻后孔7例.肿瘤侵犯周围结构包括鼻旁窦受累11例,鼻咽12例,鼻唇沟9例,口咽11...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简介 男,24岁,主诉:右侧阴囊肿物7个月,增大4个月.既往诊断为睾丸炎,给予抗感染治疗后无明显好转.超声检查(图1A)提示:①右侧阴囊内肿块,考虑来源于睾丸的恶性肿瘤;②右侧腹股沟区、右侧腹膜后及髂血管旁低回声,考虑转移灶.盆腔MRI检查(图1B)提示:右侧阴囊内占位,考虑恶性肿瘤并扭转可能.腹部CT检查(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T/NK细胞淋巴瘤雌激素受体(ER)和p53蛋白(P53)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比检测30例观察组鼻T/NK细胞淋巴瘤患者、15例对照组鼻腔鼻窦鳞癌和15例正常组鼻粘膜慢性炎症组织中ER和P53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ER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0%和50.00%,与对照组20.00%和53.3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正常组无表达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ER在胞浆的表达率77.78%,P53全部表达于胞核,ER和P53同时表达率为20.00%,ER和P53表达缺乏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ER和P53的表达可以作为鼻T/NK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