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为发现中国传媒业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热点与趋势,选择国内2010年至今10年来相关主题研究成果为数据源,利用科学计量工具Cite Space,描画中国新闻传播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的知识图谱。发现研究热点为:从关注智能技术逻辑转向深究智能传播逻辑;由偏重于机器人写作与技术伦理转向探索人机融合模式的新发展;元宇宙带来传媒行业新生态的变化。人工智能在传媒领域的探索依然无法逃离技术的向心力,亟须打破学科界限,深耕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段蕾 《传媒》2019,(15):47-49
人工智能作为备受关注、前景广阔的新兴事物,目前的研究与应用领域主要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图像识别、机器学习、智能视频技术、文字识别与数字编撰、智能硬件与机器人系统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掀起了探索与运用人工智能的热潮。在新闻传播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业的媒介生态、内容形式、组织机构等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探索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对策成为新闻传播业界与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四十年拓展了中国学术国际化的传播视野,增强了学术向外延伸的紧迫感,通过国际渠道发声是消除分歧、减少误解的最佳方式。分析传播学期刊对中国议题的观照,以期呈现传播学界对中国议题的关注领域、趋势和研究路径,启发学界不断审视中国在国际话语中的热点和学术增长点。本文运用分析软件CiteSpace对2008-2018年SSCI传播学期刊上涉及中国议题的1633篇文献进行共词分析和共现分析,研究发现,对中国议题的关注领域皆围绕意识形态、女权问题、情爱观念、环境保护、新媒体使用等话题。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以计量文献学的方法观照中国议题的国际关注焦点,试图厘清国际传播学界对中国议题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趋势,以及如何审视中国在国际传播话语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传播舆论场中的现象级议题,但该议题在国际传播格局中呈话语失衡之势。以“知识生产”走向“全球权力”的历程为经纬,可以一窥此种失衡的运行逻辑。人类中心主义视角下的“智能”本体论探讨与关于“人类智能祛魅”的讨论从正反两面构成了人工智能议题的知识基础。在人机关系问题上,作为知识生产的人工智能以未来想象的形式与全球权力相联结,大致形成了“反乌托邦”与“人机共生”两类集合。在地缘政治场景中,人工智能议题正式与现实的全球权力紧密勾连,集中表现为“发达国际俱乐部”的宰制性话语权力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失语。  相似文献   

5.
代妮  步召德 《出版广角》2021,(11):46-48,51
我国科技期刊面临数字化后的智能化转型升级,需要积极推动科技期刊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探讨人工智能将对科技期刊出版各个层面和环节带来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可对期刊从业人员提出更高要求,为期刊的精准和智能传播提供无限可能.分析人工智能在科技出版和学术传播中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和应对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涵  张小强 《编辑学报》2023,(3):258-262
从编辑实践角度出发,探讨人工智能应用对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影响并分析了学术期刊编辑的转型路径。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有:优化学术出版工作流程并提高加工质量、强化编辑把关能力和效果、AI生成内容给编辑从事全媒体传播活动提供了机遇、提升学术出版资源配置和编辑价值创造力。但人工智能也带来如何与人工智能技术协调、面对人工智能生产内容、人工智能生成的新媒体形态等挑战。期刊编辑需要锻造数据分析和价值发现能力、提高智能环境下的把关能力、形成与技术协同的全媒体编辑能力和以人文价值驾驭新技术的新能力应对上述挑战。  相似文献   

7.
《环境传播》(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是国际环境传播领域的权威期刊。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从发刊的2007年至2021年的621篇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并对重要文献进行研读,试图据此窥探近十五年国际环境传播研究的发展变化。研究发现:国际环境传播研究发展迅速,正在从美洲(美国)一家独大走向国家、地区多元化的格局;研究注重多领域、跨学科的交叉视角,呈现出跨学科合作的学术生态;气候传播、公众参与、媒介和环境话语是主要的研究主题。随着环境问题不断被重视,“低碳”“碳达峰”将持续成为受关注议题;新媒体时代带来的环境信息传播碎片化和割裂化以及网络的风险放大效应等问题,需持续关注;而发挥社会性科学议题传播中中国公众的先天优势,建构有效的环境话语体系,也是未来引导、鼓励公众参与环保事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8,(10):56-64
对于劳动议题的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在早期的研究中一直处于盲点期。随着达拉斯·斯迈思等一系列学者的研究,劳动议题慢慢进入学术视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的媒介环境下劳动议题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从思想史的角度出发,试图研究在整个传播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劳动议题是怎样发展的,其内在发展逻辑是怎样的。研究发现,关于劳动议题的研究,由于媒介环境的变化,传统媒体时代的劳动议题遵循着商品经济的逻辑,关注的是受众劳动与媒体以及广告商三者之间的商品交换关系。而到了互联网时代,数字劳动关注剥削问题,注重受众劳动与媒体的资本积累之间的关系研究。而对于数字劳动的争议,传播政治经济学以及文化研究学派之间两种不同的研究路径:经济路径以及社会文化路径,能够帮助我们全面理解数字时代劳动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中外2010-2021年间媒介素养研究的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勾勒了中外媒介素养研究的时空特征,总结了演进历程、热点议题与发展趋势,绘制了媒介素养研究现状的知识图谱。研究发现,国外研究成果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国内“新鲜感”逐步消失;美国的学者和机构均占据主流,国内以双一流高校为主;国外发文期刊涉及传播学、儿科学等,国内集中在新闻传播和教育学;在高被引文献方面,国外关注理论与现实的联系,国内注重理论本身梳理与中国化;从演进历程看,国内外均重视传播生态变化下出现的新概念,但国外研究侧重于定量,国内则多以定性方式评述理论发展;从研究趋势看,除国内外均关注的技术驱动类议题外,国内研究议题越来越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0.
发展传播学在二战结束后逐渐受到了西方学界的重视,并由欧美国家扩散到世界各地。亚洲地区为发展传播学的学术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有关亚洲发展传播学的文献资料,从研究国别、研究议题、理论范式概括了亚洲发展传播研究的学术动态。从研究国别来看,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成果较为丰硕。从研究话题来看,经济发展的“软要素”、健康传播与公共卫生、性别平等与家庭生活、农业与农村发展、媒介技术与边缘化社区和传播的权力问题等议题是近年来学者们关注的主要对象。从理论范式来看,包括社会营销、娱乐教育、健康促进、参与式传播等主流理论范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亚洲地区既提供了丰富的发展传播实践案例,也在方法模型层面实现了创新,但在理论范式层面缺乏具有挑战“西方中心主义”的“亚洲中心的”理论群。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进入到了大众的生活当中,其在新闻业的应用与影响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技术的发展为新闻业带来了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本文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未来发展路径的影响:一是机器人新闻写作带来的新闻编辑理念的转变;二是以人工智能产品——"度秘"为例来探讨智能个人助手带来的新闻传播思维的变革;三是从人工智能与VR、AR技术的融合来探讨新闻业未来技术融合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2.
章丽 《采.写.编》2021,(12):12-13
人工智能技术是通过研发手段实现模拟并拓展人的智能的相关理论和运用的技术科学,其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目前已经渗透到了新闻传播生产的各个环节.新闻传播生产模式在信息采集、内容制作、产品分发、用户体验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变革.本文针对人工智能与新闻传播生产的相关理论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生产模式中的应用方式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从2020年中英文学术期刊中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论文提炼出的五大前沿主题进行综述,包括:算法与信息个人化、作为传播者的智能实体、算法中介化社会、算法的时间性和算法伦理。总体来看,2020年的智能传播研究除了对前几年核心议题持续深化之外,还显示了两个新态势:其一,目前的研究不再聚焦于作为新生事物的算法本身,转而关注算法与既有社会结构的互动及对社会的中介作用;其二,哲学思辨性研究大量涌现,从媒介哲学层面对算法的技术原理和社会意义进行深入的诠释。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基于人工智能价值观的三个热点议题,从2020年发生的热点智能技术舆情事件中筛选各自的代表性案例,通过考察新闻媒体、意见领袖、普通公众三类用户对相关事件的认知及价值观,探究我国公众的智能价值观及其引领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公众关切智能带来的价值观困扰,人的主体性是公众最为关注的价值,公众表现出技术运用中人本精神的敏觉;三类用户对同一事件存在认知理解与价值判断的差异;就事论事的普通公众处于舆情的最低层级,善于提炼议题的意见领袖在舆情中发挥了较大影响,新闻媒体在这类事件中以雷同的方式陈述事实,并未积极引领舆论.本文对智能时代的价值观引领提出建议,希望能为技术发展和新技术环境下人类价值观的建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7,(6):24-29
科学技术推进社会快速进入智能化应用阶段,并正在形成"互联—物联—智联"的社会新常态。网络世界逐步从互联网络进一步发展到智能化的物联网络世界,并依托数字技术向智能世界迈进。人工智能高速发展推进了智能时代,并促进新闻传播媒体+人工智能加速发展。正在逐步成型的智能传播不断地推动着新闻传播媒体在形式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创新也推动着新闻内容的动态化传播理念的变革。本文探讨了在智能生态条件下、新闻传播在创新融合实践过程中智能传播的形成所带来的"动态内容传播"及其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BBS议题的形成与衰变——对人民网强国论坛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BBS上的舆论传播是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之外的重要民意表达渠道。本研究通过对强国论坛日常议题形成与衰变过程的个案研究 ,发现了 (一 )BBS议题形成的动力 :议题最初来自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原始帖子、海外媒体或其他网络媒体 ,并在观点的冲突中形成 ,本研究提出议题讨论的五种相互作用模式 ;(二 )议题发生衰变的原因 :新事态的发展 ,人们情绪的缓解 ,新议题的出现以及BBS上的群体传播缺乏交流的连贯性 ;(三 )BBS议题的发展中有内在的趋同性 ,有试图控制舆论和逃避监管的现象 ;(四 )BBS具有“社会安全阀”功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2000-2020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类核心期刊中跨文化传播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梳理和分析,发现二十年间我国跨文化传播发展相较上个世纪已更为深入,研究呈现专注跨文化传播本体与构建本土化理论、兼顾开拓多元研究与发展核心议题、指引学术对话由分散转向集中专业交流三大现状.在此基础上亦反思了我国跨文化传播存在的不足与问...  相似文献   

18.
确定智能变革应对策略,需要发现一系列人工智能新进展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发现其可用性所在。2024年2月之后发布的一系列人工智能新技术、新应用呈现出三个重要特点:一是人工智能在视频理解与生成方面的突破展现可用性,将引发新变革;二是AI音效技术将无声视频变有声构成Sora技术链,强化可用性;三是音频驱动生成肖像视频的EMO另辟视频生成路径,扩展可用性。大模型视觉理解、推理能力在博弈和竞争中发展迅速。从可用度、便利度切入分析,新闻传播出版业发展、运行的底层逻辑正在变化,不仅进入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内容生产与传播的工作范式,而且进入要与人工智能所生成内容竞争影响力,“与人工智能共生”的新运行范式。新闻出版业应对智能变革的发展战略、应对策略、具体措施等,要立足于如何履行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的层面上进行思考权衡。  相似文献   

19.
2023年的国际传播研究延续了“世界之窗”的学术想象力,围绕全球与本土、历史与边界、方法与议题等三组关系深度聚焦七类热点议题:全球与本土意义上中国新闻传播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蓬勃涌现的“国际传播意识”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际传播研究的“南方转向”;历史与边界层面,对国际传播史论的重访与再书写、跨学科边界拓展意义上数字化公共外交研究的多维度展开;方法与议题层面,多元方法在国际传播研究中的运用、对全球数字平台的审视与国际传播研究的视听取向,以及发展与技术视野中的国际传播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溯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和人类心智的溯源,通过发生学的视角对比分析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差异和优劣,从而演绎推导出人机融合智能的可能.计量统计分析了当前人脑融合智能的文献后发现,人机融合智能更多地体现在神经科学领域,人机融合智能和传播间关系的研究刚刚起步.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复杂程度的次第划分了三类人机融合智能:代偿性、增强型和交互型.人机融合的纵深发展则进入脑脑交互,意味着新一代交互模式——脑联网的出现,人机融合智能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人际信息交互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