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对肠道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的不断挖掘,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参与人体与膳食相关的多项生理过程,膳食在调节人体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代谢活动中有重要作用。膳食营养中含有肠道菌群代谢所需的底物,以多种途径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本文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膳食主成分对肠道菌群组成及代谢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以肠道菌群为靶点,通过调整人类的食物多样性来改善宿主的代谢能力和健康,旨在为肠道菌群的研究及其饮食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肠道菌群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宿主的营养代谢和健康。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功能受宿主生理状态、遗传、饮食习惯、年龄和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膳食是影响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最为重要且较为迅速的因素。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资源,杂粮、杂豆和果蔬等食物含有的膳食纤维和多酚等物质已经被证明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肠道菌群能够发酵膳食纤维,代谢后释放维生素以及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并选择性地促进一些肠道有益菌的增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宿主健康。此外,大部分酚类物质也在肠道中被肠道菌群代谢分解后进一步提高酚类物质的生物利用率,从而改善宿主生理状态。本文围绕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资源如杂粮杂豆以及水果蔬菜等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展望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代谢性疾病预防与治疗或膳食干预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海藻多糖作为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膳食纤维,被用作益生元来改善慢性代谢性疾病,而肠道菌群是海藻多糖发挥功效的潜在靶点。肠道菌群在调控宿主的健康、营养、代谢和免疫稳态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多种海藻多糖不能被人体内消化酶降解,但可以被肠道菌群降解和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作为肠道微生物的能量来源,并通过调节菌群结构与宿主肠道稳态,影响肠道微生态环境。此外,SCFAs和肠道菌群的改变与代谢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海藻多糖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以及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人体肠道内大量微生物参与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如营养代谢、药物代谢,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可以说,人类肠道微生物组是健康和疾病的潜在控制者。在人类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肠道微生物组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饮食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肠道菌群已成为研究热点,而不同的膳食模式会对肠道菌群的组成、多样性、基因和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该文总结几种比较典型的膳食模式(素食、地中海饮食及西方饮食),阐述膳食模式以及饮食成分对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功能和基因的影响,旨在为饮食、肠道微生物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膳食主成分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  覃小丽  刘雄 《食品科学》2015,36(5):305-309
饮食是影响肠道菌群组成和代谢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最容易控制或改变的因素。饮食中大量营养成分的类型、数量及平衡状态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同样,微生物会影响食物消化效率,并根据膳食底物产生特定的代谢产物,从而影响其他微生物及宿主健康。本文综述膳食主要成分对肠道微生物组成及代谢的影响,旨在为肠道菌群研究及其饮食调控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饮食行为是造成茶叶活性成分吸收利用差异的重要原因。本文概述了饮食对茶叶成分吸收利用的影响:1)进食时间、禁食行为及饮食限制改变生理条件和生物钟,造成机体吸收差异;2)饮食结构(蛋白质、糖类、膳食黄酮、维生素等)直接影响参与茶叶成分代谢的消化器官、代谢酶、转运蛋白;3)饮食模式影响肠道微生态,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与数量,间接影响茶叶成分吸收利用与循环分布。最后,展望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提高茶叶成分生物利用率方面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7.
膳食纤维是一类能被肠道微生物利用的物质,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影响宿主健康。已有的研究证实,膳食纤维是一种多糖,它既不能被胃肠道消化吸收,也不能产生能量,饮食中添加膳食纤维能够显著改变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使产短链脂肪酸的菌群丰度提升。不同类别的短链脂肪酸发挥的作用迥异,对宿主的物质能量代谢、免疫系统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均有侵染。主要综述膳食纤维对肠道微生物演替的变化和可能的潜在机制,以及由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对宿主健康的影响,为探究饮食、肠道微生物及宿主健康三者间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膳食与宿主的代谢、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大量报道表明膳食显著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进一步影响宿主生理。基于肠道菌群膳食干预的健康调控策略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作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高水平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介绍了膳食模式、膳食成分、功能膳食补充剂对肠道微生物及人体健康研究的相互关系,为相关膳食干预策略的开发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膳食纤维是一种不可被消化和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聚合物,能够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生长,促进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平衡,进而影响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如脂多糖、三甲胺N-氧化物、短链脂肪酸和胆汁酸的产生,达到调节宿主生理健康的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脂质代谢紊乱和炎症反应关系密切.而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  相似文献   

10.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谷物膳食纤维对慢性代谢性疾病,如肥胖、Ⅱ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结肠癌等具有预防作用。在典型红肉膳食结构中补充膳食纤维,在提高膳食营养、促进肠道益生菌增殖的同时,可抑制胆碱成分向三甲胺的转化进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等潜在疾病的发生。膳食纤维分子结构特征和介观性质会影响其微生物可利用性和作用方式,并影响其在机体内发挥干预功能,因而多元强化方式的定向改性理论和技术及构效关系的建立对于目标膳食纤维产品的获得至关重要。基于谷物膳食纤维补充与调节肠道菌群和宿主效应的“精准饮食”研究将颠覆传统的红肉膳食营养原则,为 “健康中国”的实施提供坚实健康基础。  相似文献   

11.
膳食脂质是肌体能量、必需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成分的重要来源或载体,其在体内的消化行径往往受到消化场所及存在形态差异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膳食脂质在胃肠道内不同阶段的消化行径进行综述,分析膳食脂质在各阶段消化过程中的变化,阐明了膳食脂质在机体代谢过程中与脂肪酶、胆盐的亲和机制,以及小肠内的微生物菌群与膳食脂质在消化吸收中的相互...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植物多糖与肠道微生物互作机制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 植物多糖在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并与肠道微生态或稳态间存在相互作用, 进而可影响人体的健康状态; 植物多糖也成为了肠道微生物群、饮食和宿主代谢因果关系研究以及个性化营养策略建立的重点研究对象。本文主要对植物多糖对肠道菌群的调节机制、肠道菌群对植物多糖的降解利用机制、植物多糖与肠道菌群互作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作用、基于植物多糖与肠道菌群互作的饮食干预策略进行了概述, 展望了植物多糖与肠道菌群互作作为完善精准膳食干预策略或生物医学理论基础研究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以期为植物资源的开发和高值化利用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肠道微生物“暗物质”是指在人体肠道中以低丰度或稀有丰度形式存在并影响人体健康,但其作用及其机制有待揭示的肠道微生物。目前对于膳食、肠道微生物群、宿主健康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人体肠道中高丰度微生物群,而往往忽视了肠道微生物“暗物质”的作用。因此,本文综述了膳食营养、肠道微生物“暗物质”、宿主健康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微生物组学技术的新进展;讨论了探索微生物“暗物质”与人体健康之间作用机制的重要性,为今后通过饮食干预影响肠道微生物,从而预防甚至改善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肠道微生物在人体内形成复杂的微观生态系统,能够对机体健康产生显著影响。膳食因素可以塑造肠道微生物,影响肠道微生物发挥功能。在此前的综述中,主要聚焦在膳食脂肪、膳食蛋白质、膳食碳水与高丰度菌门的相关研究,忽视了食品添加剂、功能性物质等膳食因素对于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也少有聚焦于低丰度关键微生物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膳食与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对膳食种类、含量、膳食节律及其组合形成的膳食模式对于肠道微生物与机体健康的相关影响进行了论述,总结了肠道微生物与机体病理状态的相关研究,从状态相的角度解释膳食如何通过导向性饲喂影响肠道微生物组成结构,旨在能为进一步应用精准营养策略调控肠道微生物,保护机体健康与肠道平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肠道微生物群驻留在胃肠道中长期与宿主共生,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代谢性疾病是以物质代谢异常为基础的症候,物质代谢异常会导致肠道微生物群紊乱,因此,代谢性疾病与肠道微生物群有密切联系。本文以肠道微生物群为研究基础,通过查阅与代谢性疾病相关的治疗方法,分析肠道微生物群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总结代谢性疾病食疗与药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通过探讨膳食纤维和中药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发现膳食纤维和中药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共同调节作用,为日后研究膳食纤维与中药结合使用以防治代谢性疾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膳食纤维是一类不能被胃肠道分解的碳水化合物,但它可以被肠道微生物降解成短链脂肪酸。膳食纤维和短链脂肪酸对机体的代谢和健康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本文概括了膳食纤维的类型和来源不仅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还影响着宿主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重点阐述了膳食纤维能够通过肠道微生物产生短链脂肪酸的机制,进一步探讨了短链脂肪酸、阿魏酸、琥珀酸等对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多样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肠道微生物是人体内最复杂和种群数量最多的微生物生态系统,无论是健康或者疾病状态下,人类的生理代谢特性都在时刻受到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的影响.而肠道微生物组成和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宿主的健康,因此肠道微生物常被认为是人体的"隐形器官".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肠道微生物的主要生理功能、肠道微生物异常与相关疾病以及影响肠道...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免培养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多个宿主内源性和宿主外源性的因素中,饮食是影响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关键因素。本文讨论了健康或非健康饮食和肠道菌群的关系,总结了饮食成分如何与肠道菌群互作影响机体健康,旨在为未来研究饮食、肠道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晨  钟赛意  邹宇晓 《食品科学》2019,40(3):338-347
肠道菌群通过宿主与饮食交互作用在机体的脂质代谢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食物中广泛存在的膳食纤维及肠道菌群代谢的产物可选择性地改变肠道菌群组成,进而提高肠道短链脂肪酸水平、降低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影响饥饿禁食诱导因子表达,从而改善机体的脂质代谢水平。膳食纤维这种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组成来调节机体脂质代谢的生物活性作用,为预防和治疗脂质代谢紊乱等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膳食纤维经肠道微生态途径调节脂质代谢的活性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膳食蛋白为机体提供必需氨基酸,还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膳食蛋白的消化代谢过程中,机体细胞会产生活性氧。活性氧积累可能引发氧化及衰老。细胞中的抗氧化蛋白——硫氧还蛋白、谷氧还蛋白及其他抗氧化酶等共同组成抗氧化系统,抵御活性氧,减少有害物生成。本文综合介绍不同来源的膳食蛋白与相应的抗氧化调节对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活性氧代谢过程中两种抗氧化蛋白的调控作用,结合体内其他抗氧化指标,从而更好地认识不同膳食蛋白的代谢差异,指导个人膳食与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