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乳酸(PLA)/聚碳酸亚丙酯(PPC)共混物和PLA/PPC/有机改性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采用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力学性能试验机等对共混物和纳米复合材料的相态结构、熔融与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PC含量低于30 %时,随着PPC含量的增加,PLA/PPC和PLA/PPC/OMMT体系中P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均降低,在PPC含量为50 %时出现了明显的相分离;随着PPC含量的增加,PLA/PPC的冲击强度增大;OMMT的含量小于1.5 %时,PLA/PPC/OMMT体系的结晶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均随OMMT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以乙二胺和三聚氯氰作为原料,以丙酮为溶剂,通过“一步法”合成了胺端基型的超支化乙二胺三嗪聚合物(HBETP)。以HBETP作为改性剂,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和注射成型法制备了聚乳酸(PLA)/聚碳酸亚丙酯(PPC)共混物,并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热失重分析仪(TGA)、电子万能试验机、扫描电字显微镜(SEM)等测试手段对共混物的热性能、力学性能以及断面形貌等进行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与PLA/PPC共混物相比,当HBETP含量为0.6份时,PLA/PPC/HBETP共混体系在保持拉伸强度基本不变的基础上,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266.0 %和122.9 %;HBETP是一种增韧PLA/PPC共混物的有效助剂。  相似文献   

3.
以端环氧基型超支化聚合物(EHBP)为改性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碳酸亚丙酯(PPC)/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 EHBP共混物;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热失重分析仪、力学性能测试、旋转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加入EHBP使PPC和PBS间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差(ΔTg)减小,表明其界面相容性得到改善;当添加0.5 %的EHBP时,PPC/PBS/EHBP共混物的拉伸强度提升了68.7 %,冲击强度提升了81.2 %;当添加1.0 %的EHBP时,断裂伸长率增加了74.9 %;共混物的复数黏度随EHBP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以乙二胺和三聚氯氰为原料,通过"一步法"合成了端胺基型超支化乙二胺三嗪聚合物(HBP);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HBP改性的聚碳酸亚丙酯(PPC)树脂,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失重分析仪、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组合式数显冲击试验机、旋转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制备的PPC/HBP共混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1.5%(质量分数,下同)的HBP,PPC/HBP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50.0%和55.4%;且HBP的加入使PP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和热分解温度均有所提高;HBP是一种有效的PPC改性剂。  相似文献   

5.
制备方法对聚乳酸/聚丙撑碳酸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熔融共混法和溶液浇注法制备了聚丙撑碳酸酯(PPC)与聚乳酸(PLA)的共混物。采用转矩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等对共混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共混方法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LA/PPC为部分相容性共混物,常温下放置体系会发生物理老化;PPC的加入使共混物的水蒸气阻隔性提高,随着温度的升高,共混物的水蒸气阻隔性明显降低,特别是PPC含量多的组分;PPC的加入还使共混物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降低,断裂伸长率提高。熔融共混会造成PPC和PLA的降解,降低体系黏度;相对于溶液浇注制备的共混物,其断裂伸长率较低,水蒸气阻隔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到聚乳酸(PLA)上,而后将接枝产物(PLA-g-GMA)与聚乳酸(PLA)、聚碳酸亚丙酯(PPC)反应性共混,考察了接枝物中GMA加入量变化对PLA/PPC/PLA-g-GMA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的影响,并对共混体系的断裂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LA-g-GMA的引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PLA与PPC的相容性。随着接枝物中GMA加入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及拉伸强度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接枝物中GMA加入量为3%时达到最大值。扫描电镜结果显示,PLA-g-GMA引入后共混物的韧性断裂特征越发显著,其冲击断裂方式由脆性断裂过渡为韧性断裂。热失重分析结果显示,加入PLA-g-GMA后共混物的起始分解温度和完全分解温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熔融接枝技术将马来酸酐(MAH)接枝到聚乳酸(PLA)上,制备不同MAH含量的PLA-g-MAH接枝共聚物,将聚碳酸亚丙酯(PPC)、PLA、PLA-g-MAH熔融共混,制备PPC/PLA/PLA-g-MAH共混物,分析接枝物中MAH含量对PPC/PLA/PLA-g-MAH共混体系的热学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LA-g-MAH可以改善PPC与PLA二者的相容性,使PLA在降温过程中更容易结晶。引入接枝物后,共混物的起始分解温度及完全分解温度分别提高30℃和60℃。共混物的力学性能随着接枝物中MAH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MAH的加入量为3%,共混体系力学性能最佳,冲击断面塑性形变程度更加显著,呈现褶皱状韧性断裂特征,拉伸强度达到42.8 MPa,断裂伸长率为120%左右,同时冲击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天然橡胶(NR)分子链上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制备了三种丙烯酸酯接枝改性NR:NR-g-PMMA,NR-g-PBA和NR-g-(PMMA,PBA)。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对三种接枝物进行了化学结构鉴定。将接枝改性后的NR和未改性的NR与PLA采用哈克密炼机熔融共混,分别制备了PLA/NR,PLA/NR-gPMMA,PLA/NR-g-PBA和PLA/NR-g-(PMMA,PBA)共混物,研究了接枝改性NR和未改性NR含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各共混物的拉伸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均随接枝改性NR和未改性NR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随接枝改性NR和未改性NR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PLA/NR-g-PBA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比其它共混物提高的幅度大,当NR-g-PBA的质量分数为5%时,PLA/NR-g-PBA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达到78%,缺口冲击强度为5.2 k J/m2,而纯PLA的断裂伸长率仅为7.7%,缺口冲击强度为2.5 k J/m2,说明NR接枝分子柔顺性较高的BA更有利于促进其与PLA共混物的韧性提高。热分析结果表明,PLA/NR-gPBA共混物的热稳定性相比于纯PLA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完全生物降解塑料PLA/PPC合金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富露祥  谭敬琢  秦航  李立 《塑料工业》2006,34(11):14-16
利用机械共混法,将聚乳酸(PLA)与聚丙撑碳酸亚丙酯(PPC)熔融共混,制备了完全生物降解塑料PLA/PPC合金,并用FTIR、流变仪等手段研究了其结构、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结果表明该共混体系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力学性能和熔体流动性,PLA与PPC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PPC的加入使体系拉伸强度下降幅度不大,断裂伸长率升高到23.8%,比纯PLA提高近20倍。共混体系的黏度亦随着PPC的加入逐渐增大,PLA/PPC(50/50)体系的黏流活化能为37.1kJ/mol,同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提高切应力也会使体系黏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祖钰  任亚男  胡晶 《中国塑料》2020,34(7):36-43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酯)(PLA/PHBV),以及分别添加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ADR)、柠檬酸三丁酯(TBC)的共混物PLA/PHBV/ADR和PLA/PHBV/TBC,通过注塑和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制备了标准测试样条,研究了添加ADR和TBC后对PLA/ PHBV共混材料及三维(3D)打印样品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BV结晶度均降低,加入ADR的注塑样品断裂伸长率最大提高到32 %,加入TBC的注塑样品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提高,断裂伸长率提高到2.8 %;加入ADR的3D打印制品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提高,添加TBC的3D打印制品相容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无明显的颗粒相,拉伸强度在改性前后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箱式发泡制备了三(3DOPO2羟基丙基)1,3,5三嗪2,4,6三酮(TGD)/三(3DOPO丙基)1,3,5三嗪2,4,6三酮(TAD)单独添加和分别与可膨胀石墨(EG)复配阻燃的硬质聚氨酯泡沫(RPUFs)。利用极限氧指数仪(LOI)、锥形量热仪,热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TAD和TGD在RPUF中的阻燃行为。结果表明,TAD和TGD均能提高RPUF的LOI值,降低RPUF的总热释放量,平均有效燃烧热和热释放速率峰值,并且TGD对这些数值的影响明显大于TAD;随着EG的加入,TGD/EG/RPUF体系表现出比TAD/EG/RPUF更高的LOI值和残炭产率。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有机硅交联微球,探究出了最佳制备工艺。采用光扩散剂直接添加法和母粒法2种工艺将得到的微球与聚碳酸酯(PC)混合制备了照明用LED灯罩及灯管用光扩散PC,并对其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添加0.15 %(质量分数,下同)的光扩散剂即可大幅度提高PC的雾度,同时仍保持较高的透光率;母粒法比直接添加法效果更好,加入紫外光吸收剂后使光扩散PC抗老化性能得到大大提高,但光扩散剂的加入使PC的冲击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13.
顾玥  段成  杜中杰  张秀生  张晨 《中国塑料》2019,33(2):52-56,68
通过悬浮聚合和超交联两步法合成了具有介孔结构的改性聚苯乙烯微球用作血液净化材料。首先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亲水改性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微球(MPPS),然后将MPPS微球以二氯甲烷为溶剂、无水氯化铝为催化剂进行后交联处理,制备了含有介孔结构的、具有较高比表面积的聚苯乙烯(HCLPS)多孔微球。采用比表面积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仪器分析表征了微球的结构和形貌,并测试了HCLPS微球的吸水性和戊巴比妥钠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超交联反应可以显著提高微球的比表面积,并且随着马来酸酐(MAH)含量增加,微球的吸水性和戊巴比妥钠吸附性能提高;当MAH含量为20 %(质量分数,下同)时HCLPS微球的戊巴比妥钠吸附率为91.90 %。  相似文献   

14.
研究废轮胎胶粉在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自粘卷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活化度为50%、粒径为250μm胶粉可作改性剂用于制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的自粘卷材,卷材适宜的配方:沥青100,胶粉24,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 6,芳烃油12,滑石粉60。活化胶粉中的小分子组分与相容剂、线性化大分子橡胶组分及甲苯不可溶物与SBS作用机理类似,这3种组分可共同替代传统自粘卷材中的相容剂、胶粉及部分SBS,即采用活化胶粉可制得综合性能优异的防水卷材。  相似文献   

15.
以氧化铝为载体,采用浸制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型CuO/Al2O3催化剂,研究了醋酸仲丁酯加氢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65 ℃、反应压力8.0 MPa、空速0.2 h-1和氢酯物质的量比20条件下,醋酸仲丁酯转化率为98.16%,仲丁醇选择性为20.48%,丁醇选择性为93.37%,乙醇选择性为88.81%。  相似文献   

16.
以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GEMA)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PLA)/高密度聚乙烯(PE-HD)增容合金。以CO2为发泡剂进行釜压发泡,制备出PLA/PE-HD增容合金泡沫。结果表明,加入GEMA后,聚合物合金的结晶能力有所下降和流变性能略有提高;随着GEMA含量的增加,PE-HD分散相尺寸减小,数量增多,聚合物合金发泡样品的泡孔结构可以实现从复合泡孔到单一泡孔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对历年来中美汽车轮胎产品投诉与缺陷召回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美两国汽车轮胎投诉与召回的品牌、缺陷分布比较接近;而平均每年的轮胎召回次数、召回量及轮胎制造商主动召回率差异较大,美国远高于中国。美国汽车轮胎召回已较成熟,中国汽车轮胎召回尚处于起步阶段,建议中国应尽快完善汽车轮胎召回制度、加强对汽车轮胎召回的宣传教育、完善汽车轮胎行业标准体系等。  相似文献   

18.
研究超细全硫化粉末橡胶(UFPR)改性丁苯橡胶(SBR)(UFPR-SBR)胶料的性能。结果表明:与SBR胶料相比,UFPR-SBR胶料门尼粘度总体提高,硫化速率增大,硬度和300%定伸应力提高,其他物理性能总体变化不大,耐磨性能、抗湿滑性能和滚动阻力平衡更好。UFPR主要成分为结合苯乙烯质量分数为0.3的SBR和结合丙烯腈质量分数为0.31的丁腈橡胶时,UFPR-SBR的耐磨性能和抗湿滑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发泡聚苯乙烯(EPS)包装材料中六溴环十二烷(HBCD)含量的方法,研究了EPS包装材料中HBCD的含量。结果表明,23.9 %的样品中有HBCD的检出,其中11.27 %的样品为企业满足材料阻燃要求而故意添加;市场上常见密度EPS包装材料产品中均发现了一定比例的HBCD故意添加或污染;包装材料的用途是决定HBCD添加率的关键影响因素,电子产品包装对阻燃的要求较高,HBCD添加率高达44.4 %,而填充物材料中HBCD的故意添加率为0;基于企业和地方管理部门对于包装材料中HBCD的禁用认识和监管不足,建议加强对EPS包装材料HBCD禁用的宣传和监管力度,并推广使用HBCD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可再生的二聚脂肪酸来制得改性环氧丙烯酸酯。首先将二聚脂肪酸和环氧树脂按不同比例反应得到改性环氧树脂,再通过与丙烯酸的开环反应引入丙烯酸酯基团,从而制得2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改性环氧丙烯酸酯(ED21、ED32)。用GPC表征了改性环氧丙烯酸酯的相对分子质量,对其热性能及不同条件下的光固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商品化双酚A二环氧丙烯酸酯(6104)进行了涂膜性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光固化过程双键转化率可以达到90%,与6104相比改性树脂涂层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附着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