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房屋拆迁问题及我国现行房屋拆迁中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政府职能存在越位、错位、缺位等现象。笔者就从法律的视角,分析拆迁过程中的政府与开发商、被拆迁人等各相关角色的权力、权利、利益关系,力图揭示出当前城市房屋拆迁中政府职能错位现象的症结所在与法律上的困境,提出完善我国现行房屋拆迁中政府职能定位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2011年1月,《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取代了备受诟病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但各地拆迁纠纷与矛盾并未销声匿迹,地方政府依然面临"拆迁难"的困境。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必须从相关规范公权力的法律文本角度重新解读城市拆迁中政府角色的规范定位,重新界定政府的应然职责。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房屋拆迁引发的问题逐渐引起人们关注。引发冲突与纠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拆迁过程中的各方利益分配不均衡和国家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是导致城市拆迁过程中问题多发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和维护社会的稳定,政府要处理好在城市化进程中各方的利益分配问题,保障民众安居乐业,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为此,政府要对公共利益进行正确的界定,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减少城市拆迁纠纷事件的发生,实现利益的均衡分配和维护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李虹 《华章》2011,(30)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2011年1月21日正式公布并实施.根据这部行政法规的规定,一改之前法律法规中关于政府和人民法院均享有城市房屋强制拆迁权的规定,由人民法院独享房屋强制拆迁权.此条例公布前,一些地方政府在城市房屋强制拆迁事件中,出动公安、防暴警察、房管、工商等部门几十、几百甚至上千人到拆迁现场予以强制拆迁,房屋的顺利拆迁完全是在政府的高压下完成的,不仅侵犯了被拆迁人包括房屋所有权在内的财产权,还侵犯了被拆迁人的人身自由权以及住宅权,并引发了极端恶性的社会事件.强制拆迁纠纷解决的关键在于政府和人民法院角色的定位,由人民法院享有城市房屋强制拆迁权,取消行政强拆将有效控制政府在城市房屋拆迁中的权力夸张,为被拆迁人的合法权利设置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5.
运用多人合作博弈理论并结合委托代理理论对中国城市房屋拆迁这一运行系统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政府在这一系统中具有完全的势力。地方政府短期利益驱动加剧了开发商和建筑单位对被拆迁人利益的损害;由于缺乏公信力,发生纠纷后被拆迁人往往拒绝选择行政裁决方式;现行体制下司法机关在人事和经费上对地方政府的过度依赖,使其只能机械地按照地方政府的规定判决,或者是拒绝受理有关拆迁的诉讼;被拆迁人在博弈中的缺位且“申诉无门”,使坚持维权者只能通过消极反叛演化为“钉子户”的方式来表达意愿。据此,应该加强对地方政府的司法约束。  相似文献   

6.
城市商业性房屋拆迁是一个敏感而又被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地方政府、拆迁人、被拆迁人在城市商业性房屋拆迁中,为了各自的利益表现各有不同,导致诸多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发生。我国城市商业性房屋拆迁出现问题的关键是地方政府角色混乱,行政权违法或不当行使。为规范城市商业性房屋拆迁,法律、法规应严格区分公益性拆迁和商业性拆迁,通过制定城市房屋拆迁法律程序来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控制地方政府行政权的行使。如果地方政府在城市商业性房屋拆迁中能正确履行职责,本着问政于民,让利于民,切实从人民利益出发,会发现拆迁本来可以很和谐。  相似文献   

7.
房屋拆迁中的权益保护与制度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权法》中虽然对房屋所有权的保护有相关强制性规定,但该规定在具体保护被拆迁人利益时,存在诸多问题,如:没有区分公益性拆迁和商业性拆迁;未明确规定政府在商业性拆迁中的地位。因此,天价的房地产业违背了经济规律,也远离了民生,而幕后的鼓动者不仅仅是唯利是图的商人,还有别有用心的地方官员。我们应反思:一是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职能究竟是什么;二是目前的官员考核制度存在哪些不足。对用人制度进行深刻的反思,进一步完善房屋拆迁中的相关制度,保护权益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速度也日益高涨,与之相伴的是高涨的房价。开发商和一般的卖房者为了获取更高的房屋出售价格,"一房二卖"乃至"一房多卖"的情形已屡见不鲜,纠纷不断,严重侵犯了正常购房者的合法权益,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根据我国物权变动模式及登记要件主义,来探讨"一房二卖"的法律效力,以及房屋所有权的最终归属。并对未能取得房屋所有权的买受人如何维护自己的的合法权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于拆迁补偿所引发的纠纷,既往研究多集中在拆迁方与拆迁对象之间的矛盾,甚少讨论拆迁安置主体内部的冲突。基于河阳市东屏村的调查,发现地方政府的拆迁安置补偿政策导致被拆迁对象家族内部纠纷。政策将拆迁对象区分为拆迁安置人口和非拆迁安置人口,前者享受高额的拆迁安置面积补偿,后者仅获得基础货币化补偿,这与民间分家习俗主张的平均主义逻辑不一致。经验研究表明,家族成员在面临亲密关系与经济利益的冲突时,基于多元化的规则,持有各自的分配逻辑,并积极利用不同价值资源为自身的利益诉求寻求支持。纠纷主体对多元规则的工具性选择与使用体现了转型变迁时期基层秩序的复杂性,并成为民间纠纷解决中礼治机制和法治机制双失灵现象的缩影,亟需建立有效的纠纷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为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城市化进程,各地方政府及房地产开发商均加快了房屋拆迁的步伐。进行此项工程的初衷是为美化城市环境,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总体来说是一件“利民工程”。然而,每每提到房屋拆迁,似乎抱怨之声远远多于赞扬。“利民工程”何以引得怨声连连,甚至愤恨异常呢?究根溯源,这就要从房屋拆迁背后的“故事”说起了。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在<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中所确定的城镇房屋拆迁模式具有的缺陷带来了很多不良的社会后果,如损害被拆迁人财产权利甚至侵犯被拆迁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频频发生,有些房地产开发商以断电、停水、恐吓等方式,甚至以殴打绑架等严重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逼迫居民接受拆迁.<物权法>的实施,必将清晰地界定城市拆迁中政府征收及商业开发的界限,最终使得政府的行政征收行为与开发商的商业拆迁行为得以区分并适用不同的规则与标准.这将有利于被拆迁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且利益冲突多发,特别是发生在拆迁活动中的纠纷,因拆迁纠纷利益对立化及解决机制不健全,导致被拆迁者的合理利益诉求表达不畅,权利维护保障乏力,利益追求得不到满足,法律文本的理想表达与拆迁实际的现实冲突更加激化了矛盾,为了维权,时常酿成社会悲剧。本文通过近期三个典型"自杀维权"的事件考察,从法社会学研究视角,解读社会转型期拆迁纠纷中的公民维权现况,并予以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城市化和城市郊区化,城乡结合部集体土地房屋拆迁量越来越大。区域规划范围内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工作日益成为区级政府需要面对的问题。拆迁利益矛盾日益激烈,不时有一些极端事件不断见诸于报端,拆迁已成为全国性的话题。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有必要找出解决纠纷的办法。本文对如何建立健全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工作进行浅议,并对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以期达到有益于区域建设的建康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符合“公共利益”的需要是政府在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前提条件,但公共利益概念的不明确成为政府和民众纠纷的一个根源,所以对公共利益内涵的界定成为了政府在城市房屋拆迁中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城市房屋拆迁是近年来社会热点问题。表象上,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公民私权保护发生了严重对立,但究其实质,拆迁纠纷的产生根源在于政府滥用公共利益标准,以行政权力介入本应由市场调节的领域。本对与城市房屋拆迁有关的几个理论与实务的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提示政府行政权力边界,厘清政府在城市房屋拆迁活动中应当坚守的底限,希望从本源的视角提出解决拆迁难点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城镇建设的快速推进使城市拆迁矛盾愈发突出.拆迁纠纷凸显各种利益博弈,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如何实现平衡业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基于维护拆迁户单方合法权益、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社会稳定性角度考虑,信赖保护原则引入城市拆迁纠纷越来越必要.同时城市拆迁房屋存在信赖基础,具备信赖行为,值得信赖保护,满足了信赖保护原则的三个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中央和地方政府权力分配问题一直是行政学界关注的热点。文章认为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权限分配缺乏制度规范,务块关系不顺,政府主导利益异化,且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困境。因此,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进行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制化建设,建立中央与地方纠纷解决机制,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促进中央与地方政府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镇房屋拆迁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社会性、群众性,所产生的矛盾与纠纷极其复杂。而拆迁户利益表达与沟通渠道的错位与缺失,是引起拆迁户集体上访的重要原因。应通过疏导的方法,探索搭建拆迁户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与畅通的渠道,完善合理有效的问题处理机制,以维护拆迁相关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制定拆迁标准应显化地价,有利于交易双方明了自己的权益,避免纠纷,便于政府管理,有利于拆迁工作顺利实施.本文重点论述了拆迁费的高低由地价决定,土地级别、基准地价的制定与公布为显化地价奠定了基础,分析了哈尔滨市、襄樊市拆迁标准均显化地价的情况,得出了显化地价不会增加政府、开发商、购房者负担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景区拆迁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难以避免的一个普遍现象,景区拆迁引发的矛盾与冲突实质是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基于博弈理论,分析利益主体农户与政府之间的博弈过程。针对景区出现的拆迁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景区拆迁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