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碳酸盐受到后期成岩作用和构造改造作用的控制,沉积环境对其储层发育只是具有一定的影响,甚至很多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与沉积环境没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年代较老、以裂缝为主的裂缝型储层或古岩溶作用形成的缝洞型储层等。在沉积岩石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古岩溶特征及成岩作用,将阿克库勒凸起古岩溶作用期次划分为暴露区淡水岩溶作用、浅埋藏混合水岩溶作用和深埋藏期岩溶作用三个阶段,对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开阔台地相碳酸盐岩风化壳缝洞型储层的研究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钻井岩心、薄片观察和物性资料分析表明,塔北雅克拉断凸及周缘地区前中生界白云岩至少发育3种类型的白云岩储层:风化壳岩溶型、暴露浅滩型和埋藏岩溶型。风化壳岩溶型储层主要受控于古潜山形态,是本区勘探最主要的储层类型;暴露浅滩型储层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台内滩环境、早期大气淡水淋滤及埋藏成岩环境有机酸的溶蚀是这类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埋藏岩溶型储层主要受埋藏期流体和成岩环境控制。本区白云岩储层形成具有多期次、多类型地质作用的特征,有利的古构造位置和原始沉积相带、建设性成岩作用(白云化作用、溶蚀作用)和断裂及裂缝的发育是白云岩储层形成的关键要素,上覆盖层特别是舒善河组的发育程度是本区白云岩储层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碳酸盐岩经历了复杂的孔隙流体活动,目前从微观地球化学的角度精细分析多期成岩流体与储层之间关系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通过对蜀南地区茅口组野外采集样品和钻井岩心中岩溶缝洞充填物的形态、碳氧同位素、包裹体及稀土元素进行分析,明确了岩溶缝洞充填环境,厘定了主要成岩矿物充填期次及时间序列。整体来讲,茅口组古岩溶缝洞有四个主要形成期,对应有4期主要充填期,导致储层破坏:①准同生暴露顺层岩溶孔洞形成—充填期;②表生暴露岩溶裂缝充填钙泥质期;③表生暴露后龙潭组碎屑充填期;④埋藏裂缝或孔洞充填方解石期。现今而言,准同生期形成顺层孔洞后期埋藏充填,保存可能性很小;表生暴露期径流带岩溶洞穴储层尚可能存在;茅口组钻遇大量的裂缝型储层多属于第④种情况,是目前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岩溶型储层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目前累计探明地质储量3377.3×108m3。其中,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油气藏储量占总探明储量的80%以上,而岩溶型储层贡献最大。在对大量起控制作用的钻井岩心进行系统、详细的描述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镜下铸体薄片研究,提出了研究区奥陶系岩溶作用的形成环境、成因类型、作用机理及岩溶型储层的特征。特定环境中沉积的具含量不一晶间孔隙的粗粉晶白云岩和含硬石膏结核白云岩是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表生成岩期和埋藏成岩期岩溶作用所形成的次生孔、缝、洞的发育和保存程度是能否形成良好储层的关键,埋藏成岩期岩溶作用和构造裂隙主要在表生成岩裸露期形成的孔隙系统上叠加发育。储集类型可细分为裂缝-溶孔(洞)型,裂缝-孔隙-溶孔型和孔隙型,其中裂缝-溶孔(洞)型对储层贡献最大。优质储层纵向上主要分布在硬石膏结核粉晶白云岩发育的马五13、马五12小层,平面上分布在中部的硬石膏结核盆缘坪相带。  相似文献   

5.
靖边气田古岩溶及其控藏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靖边气田碳酸盐岩储层次生溶蚀孔洞缝成层连片发育,古岩溶对孔洞缝的形成至关重要.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多种测试资料,研究了储层古岩溶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而探讨了古岩溶对气藏的控制机制.①靖边气田储层经历过同沉积-间歇性暴露环境下的层间岩溶、表生-大气淡水淋滤环境下的风化岩溶和埋藏-压释酸性水环境下的缝洞系岩溶等3期岩溶...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气藏储层模式的再认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灰岩储层中,较大储量缝洞系统以东吴期暴露溶蚀形成的管道状溶洞系统为主要储集空间。第三纪喜山运动产生构造裂缝,使致密灰岩具有较高渗滤能力,但在深埋条件下不具备产生较强岩溶作用形成大型溶洞的条件。缝洞系统是在东吴期古溶洞系统基础上,经埋藏后充填和溶解,最后由喜山期构造裂缝改造而成。储层地质模式可描述为东吴期管道状溶洞系统与喜山期构造裂缝网络的组合。在东吴期古岩溶发育区,单斜或向斜区同样存在有待于进一步钻探的缝洞系统。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发育不同程度的白云石化储层,针对该储层的天然气勘探近期获得重大发现,因此储层面貌的表征、白云石化机制的探索及白云岩储层主控因素的把握,对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基于岩心和露头样品的宏观、微观观测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茅口组白云岩储层的特征、成因及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川中地区茅口组白云岩储层位于茅二段上部,横向稳定分布,岩性主要为细—中晶残余砂屑云岩、生屑云岩、云质灰岩等,储集类型以白云岩溶蚀孔隙型、白云岩溶蚀缝洞型、石灰岩孔隙型为主;(2)通过岩石学特征、矿物特征及接触关系,建立成岩序列,共识别出8期成岩作用:同生期暴露溶蚀作用—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浅埋藏期白云石化作用—浅埋藏期硅化作用—东吴期白云石化作用—印支期热液溶蚀作用—印支期热硅化作用—深埋藏期溶蚀作用;(3)该区茅口组白云岩发育分布受台缘高能滩、早期暴露溶蚀和早期白云石化联合控制,后期热液及埋藏期溶蚀作用有利于改造储层。  相似文献   

8.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分带及缝洞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阳  金强  钟建华  邹胜章 《石油学报》2016,37(3):289-298
塔河油田是中国发现的储量最大的碳酸盐岩油田,其岩溶储层埋藏深度大、储集空间复杂。通过古今岩溶地质考察,查明了塔北隆起奥陶系岩溶层序中古地貌与岩溶分带及缝洞系统;通过不同岩溶带缝洞成因分析,提出表层岩溶带由地表河、落水洞等缝洞组成,渗流岩溶带缝洞由驻水洞和渗流井组成,径流岩溶带缝洞由厅堂洞、干流洞、支流洞和末梢洞组成;通过岩溶期地表河与地下河沉积、埋藏期垮塌、钙华及热液化学充填作用分析,查明了岩溶缝洞充填特征与缝洞单元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缝洞系统是由流水溶蚀碳酸盐岩所形成,其始于岩溶高地或岩溶斜坡的落水洞,终于岩溶洼地地下河出水口;一旦缝洞系统部分地被地下河沉积、垮塌和化学充填后,可以形成一个或多个缝洞单元。通过缝洞结构和充填特征分析,认为岩溶期古地貌、潜水面升降和埋藏期的断层活动控制了缝洞单元的形成。研究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和地质资料建立缝洞类型和充填物类型识别方法,统一了不同成因类型缝洞的描述术语,为油田开发地质模型的建立提供了详尽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碳酸盐岩缝洞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碳酸盐岩地层因裂缝和岩溶的发育,可成为优质储层,塔河4号油田即为典型实例.根据裂缝分布模式、产状、规模、充填、连通、成因等因素,可将裂缝划分为不同类型.按裂缝切割关系、充填成分、充填期次、测井响应特征与构造应力场的不同可对裂缝进行期次划分.岩性、岩层厚度、断裂作用、构造应力场、局部构造、地层负荷与岩溶作用是控制裂缝发育的主要因素.古岩溶作用主要包括沉积岩溶、风化壳岩溶、缝洞系岩溶等几大类.古岩溶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同沉积期、风化壳期、埋藏期、后生变化期等.从形态上可将岩溶分为溶痕、溶穴、溶隙和洞穴,在垂向上可划分为地表岩溶带、渗流岩溶带和潜流岩溶带.气候、岩性、构造及水文、地貌等因素则控制着古岩溶的发育.缝洞系统的研究应包括3个层次,即通过露头与岩芯来研究缝洞的产状、组系、发育、成因、充填及分布;通过钻录井、测井、地震、裂缝测井等资料来识别裂缝及分布、发育规律;通过地震、测井、构造应力场模拟等对缝洞进行预测.今后,缝洞系统的研究应以完善和提高已有的技术方法、加强新技术方法的应用、寻求更有效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和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为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长兴组储层明显受控于礁、滩发育程度,并非所有礁、滩均能成为有效储层。储层质量及分布是沉积、成岩作用共同控制的结果。勘探表明,白云石化及溶蚀作用是长兴组礁、滩储层发育最主要的控制因素。以往研究认为埋藏溶蚀作用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主要围绕与埋藏溶蚀有关的有机酸水和热液的分布及溶解能力开展研究。本次通过对开江—梁平海槽两侧21口井的岩心精细描述及岩矿分析,分析不同时期溶蚀作用的识别标志和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长兴组礁、滩体普遍经历了准同生期、早成岩期与埋藏期三个阶段的溶蚀作用。三期溶蚀作用对储层的改造作用明显,并建立溶蚀作用发育模式图。②准同生期和早成岩期溶蚀明显受控于礁、滩体沉积微相,呈现"相控"特征。其中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多发生在礁顶滩,台缘带早、晚期礁都存在,横向上呈透镜状分布。③早成岩期近地表岩溶发生在成岩早期,晚期礁比早期礁发育,说明在礁、滩体形成后曾经有较长时间的暴露地表的岩溶过程。④埋藏期岩溶作用主要对断层附近溶蚀带有利,该期岩溶相控特征不明显,与断裂带有关,具层控叠加效应,叠加前两期溶蚀作用,使优质储层更加发育。  相似文献   

11.
川东石炭系天然气储层孔隙成因与古岩溶和埋藏溶解作用关系密切。海西期古岩溶斜坡带和古岩溶高地是岩溶空隙发育的有利区。岩溶空隙系统虽然在形成后又被充填,但为埋藏溶解孔隙的发育提供了条件。石炭系储层中的埋藏溶解孔隙是天然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其形成过程与志留系烃源岩的成熟过程及烃类在储层中的演化、运聚等有关。石炭系印支期的古构造高部位是埋藏溶解孔发育的有利地区。石炭系的沉积相、白云石化作用和去云化作用、晚期方解石的充填作用等对储层孔隙的发育也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古—今构造复合圈闭和不整合一构造复合圈闭与石炭系天然气储层的形成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岩溶储层特征及展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预测和评价四川盆地震旦系有利岩溶储层发育区,进而指导该盆地震旦系天然气勘探,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区域露头资料,对四川盆地30多口探井的录井、测井、岩心等地质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认为:①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发育岩溶储层,岩溶储层以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孔隙、溶洞及裂缝,形成裂缝孔隙或裂缝孔洞型储层,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均较低,非均质性强;②控制储层发育的成岩作用主要为岩溶作用,岩溶作用有3种类型,分别为沉积期岩溶、风化期岩溶和埋藏期岩溶,岩溶作用机理为大气淡水溶蚀和有机酸溶蚀;③沉积期岩溶在该区震旦系灯影组普遍发育,风化期岩溶对储层质量影响较大,主要发育于灯四段和灯二段;④纵向上,有利储层主要发育于灯四段和灯二段;⑤根据岩溶作用形成时的古地貌特征,预测了有利岩溶储层平面分布区为雅安—成都—资阳—自贡—南充一带。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储层主要受表生岩溶控制,但后期发育埋藏溶蚀作用,对原岩溶储层产生改造调整,埋藏溶蚀发育区增加了原储层的储渗能力并可能形成以孔隙为主导的储集类型,另一方面,与埋藏溶蚀相对的埋藏充填(胶结)发育区,使原储层储集性能降低,增强了原储层的非均质性.文章探讨了埋藏溶蚀的识别标志,形成机理,认为热对流循环是埋藏溶蚀-沉淀的动力学机制,据此研究了塔河油田地温场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埋藏溶蚀作用在塔河油田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根据野外地质剖面、岩心和铸体薄片观察,结合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岩溶古地貌自西向东依次发育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盆地,为优质储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研究区内经历了同生期层间岩溶、表生期风化岩溶和埋藏期埋藏岩溶3类古岩溶,形成了大量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为后期成岩作用的改造提供了条件。马五41储层主要发育泥粉晶白云岩、(含)硬石膏结核泥粉晶白云岩、含膏白云岩/膏质云岩、膏岩及岩溶角砾岩,主要发育溶蚀膏模孔、晶间孔、晶间溶孔与微裂缝4种储集空间,溶蚀膏模孔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研究区优质储层发育主要受2个方面因素控制,其中:岩溶古地貌影响储层分布、物性差异、气水分布,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基础;在岩溶改造后形成的孔隙系统基础上又经历了3期溶蚀作用,2种作用相互叠合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岩溶作用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溶蚀和机械侵蚀与物质的迁移和再沉积的综合地质作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地质现象的统称。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自沉积作用开始以后,经历了沉积成岩→溶蚀破坏→溶蚀充填→溶蚀改造等漫长的多期岩溶地质作用,古岩溶形态多种多样、大小多变、组构复杂。按照古岩溶形成的条件及控制因素可以将其划分为表生期岩溶和埋藏期岩溶2大类;表生期岩溶分为同生期层间岩溶和裸露期风化壳岩溶,埋藏期岩溶分为压释水岩溶和热水岩溶。认为古岩溶的演化过程控制着孔、洞体系的发育,对油气的储集空间的形成既有建设性又有破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深层碳酸盐岩储层主控因素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具有时代老、埋藏深、类型多以及成因复杂的特点。通过分析岩溶型、礁滩型、白云岩型、裂缝型储层特征与成因机理,探讨储层非均质性的控制因素。认为有利沉积相是优质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层序界面控制早期孔隙的形成,古隆起及构造运动控制岩溶型、礁滩型储层的发育及保存,埋藏溶蚀作用对储层的后期改造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在分析控制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岩溶型储层主要受构造抬升、古地貌与古水文体系的控制,礁滩型储层受控于台地边缘高能相带,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不整合面之下,裂缝储层是多期构谴运动的产物。结合宏观地质背景,认为岩溶裂缝型储层、礁滩相储层、内幕白云岩储层是塔里木盆地有利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东侧非岩溶白云岩储层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顶部除岩溶碳酸盐岩储层外,非岩溶白云岩储层也取得了天然气勘探突破。根据岩心观察、显微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测井录井等资料,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东侧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5―马五6亚段的沉积微相,分析了非岩溶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储集岩类型以砂砾屑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残余粒间孔、晶间孔和溶蚀孔,属非均质性较强的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沉积环境为局限台地,包括潮缘滩、云坪、灰云质潟湖、灰质潟湖和膏质潟湖微相;储层分布明显受古隆起附近潮缘滩微相和选择性埋藏白云石化作用的控制;重结晶作用、胶结作用、压实压溶作用和充填作用等多种破坏性成岩作用导致了储层致密化;裂缝的存在改善了致密白云岩储层的物性,并且沟通了保存下来的孤立残余粒间孔和岩溶溶蚀孔。总之,潮缘滩微相中的埋藏白云石化、顺层岩溶作用和裂缝改造作用是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有利于相对优质白云岩储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坡折带在鄂尔多斯盆地岩溶储层演化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顶部风化剥蚀面在本溪期-早中三叠世的演化过程中起伏形态稳定,具有盆地中部高、东部低的构造格局。研究发现,在盆地中部隆起与东部坳陷之间存在着一个陡坡带,可将其归为构造与侵蚀双重作用成因的坡折带。为此,将该盆地岩溶演化过程与坡折带理论相结合,分析了浅埋藏期至深埋藏期岩溶储层发育与其坡折带背景之间的关系。进而指出,坡折带位置是岩溶储层发育的最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