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明党参根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白钢钢  袁斐  毛坤军  李富强  陈建伟  李祥 《中草药》2014,45(12):1673-1676
目的研究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以及LH-20凝胶柱色谱等多种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明党参根皮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欧前胡素(1)、珊瑚菜内酯(2)、花椒毒酚(3)、5-羟基8-甲氧基补骨脂素(4)、香草酸(5)、别欧前胡素(6)、补骨脂素(7)、佛手柑内酯(8)、5-甲氧基-8-O-β-D-葡萄糖基补骨脂素(9)、异茴芹内酯(10)、咖啡酸(11)、橙黄胡椒酰胺乙酸酯(12)、vaginatin(13)、β-谷甾醇(14)、琥珀酸(15)。结论化合物6~13为首次从党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羌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对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HPLC以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现代波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羌活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羟基香豆素(1)、5,7-二甲氧基香豆素(2)、紫花前胡内酯(3)、佛手酚(4)、佛手柑内酯(5)、异虎耳草素(6)、比克白芷内酯(7)、(+)-顺式凯林内酯(8)、(-)-反式凯林内酯(9)、茴香酸对羟基苯乙酯(10)、5-甲氧基-8-羟基补骨脂内酯(11)、阿魏酸(12)、异欧前胡素(13)和异补骨脂素(14)。结论化合物2、7~9和11为首次从羌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王琳  孙琳  刘慧颖  孟繁浩 《中草药》2017,48(10):2028-2032
目的研究马钱科胡蔓藤属植物钩吻Gelsemium elegan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核磁共振谱学数据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钩吻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钩吻素子(1)、钩吻素甲(2)、钩吻绿碱(3)、钩吻素己(4)、花椒毒素(5)、香柑内酯(6)、异茴芹内酯(7)、欧前胡素(8)、蛇床子素(9)、对羟基苯甲酸(10)、香草酸(11)、β-谷甾醇(12)、β-胡萝卜苷(13)、钩吻内酰胺(14)、16-表伏康树卡平碱(15)。结论化合物5~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杨长水  韩苏乔  周童  王星  董小耘  卜平 《中草药》2018,49(24):5751-5755
目的对黄花三宝木Trigonostemon lutescens枝叶的95%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MCI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MS、NMR等波谱学数据对化学结构进行解析。结果从黄花三宝木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发现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7个香豆素类:酸橙素烯醇(1)、水合橘皮内酯(2)、花椒毒素(3)、佛手柑内酯(4)、异茴芹内酯(5)、别异欧芹属素乙(6)、异去甲基呋喃羽叶芸香素(7);2个苯丙素糖苷:3,4-dihydroxyallylbenzene-4-O-β-D-glucopyranoside(8)、1-O-β-D-glucopyranosyl-4-allylbenzene(9);1个苯乙醇类:1-(2-ethylphenyl)-1,2-ethanediol(10);1个生物碱类:8-hydroxy-3-methoxy-5H-pyrido [2,1-c] pyrazin-5-one(11)。结论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三宝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吴秀稳  杨秀伟 《中草药》2020,51(13):3383-3392
目的研究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的香豆素类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采用硅胶、HPLC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炎症反应模型,考察羌活中香豆素类成分对炎症反应模型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结果从羌活甲醇提取物分离得到24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欧前胡素(1)、川白芷素(2)、补骨脂素(3)、香柑内酯(4)、茵陈素(5)、欧芹酚(6)、5-去氢羌活醇(7)、环氧脱水羌活醇(8)、7″-O-甲基异羌活醇(9)、佛手柑素(10)、7-异戊烯氧基-6-甲氧基-香豆素(11)、栓翅芹烯醇(12)、羌活醇(13)、去甲呋喃羽叶芸香素(14)、异羌活醇(15)、蛇床夫内酯(16)、6-异戊烯氧基伞形花内酯(17)、紫花前胡苷元(18)、异虎耳草素(19)、紫花前胡苷(20)、前胡苷V(21)、前胡苷I(22)、印枳苷元-11-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23)、羌活苷(24)。化合物7~10、13和15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生成活性最强,最大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为8.50~35.12μmol/L。结论化合物7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7为首次从羌活中分离得到;C-5位上具有多烯烃结构的香豆素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生成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6.
禹白芷根脂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禹白芷Angelica dahurica cv.Yubaizhi根脂溶性化学成分。采用硅胶和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共分离得到3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欧前胡素(1)、欧前胡素(2)、豆甾醇(3)、异氧化前胡内酯(4)、栓翅芹烯醇(5)、补骨脂素(6)、香柑内酯(7)、异去甲基呋喃羽叶芸香素(8)、珊瑚菜内酯(9)、欧芹酚(10)、别欧前胡素(11)、花椒毒素(12)、花椒毒酚(13)、异茴芹内酯(14)、别异欧前胡素(15)、β-谷甾醇(16)、氧化别欧前胡素(17)、牧草栓翅芹酮(18)、5-羟基-8-甲氧基补骨脂素(19)、二氢欧山芹醇(20)、独活醇(21)、异栓翅芹烯醇(22)、2"R-新白当归脑(23)、白当归素乙醚(24)、白当归素(25)、水合氧化前胡内酯(26)、尿嘧啶(27)、伞形花内酯(28)、佛手酚(29)、去甲基呋喃羽叶芸香素(30)、异白当归脑(31)、氧化前胡内酯乙醇醚(32)和独活属醇(33)。其中,化合物8,10,17,21和30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少毛北前胡的香豆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少毛北前胡Peucedanum harry-smithii var.subglabrum的香豆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及制备薄层色谱法对少毛北前胡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少毛北前胡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补骨脂素(psoralen,1),佛手柑内酯(bargapten,2),花椒毒素(xanthotoxin,3),异紫花前胡苷元(marmesin,4),伞形花内酯(umbellifemne,5),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6),(±)peuformosin(7),Pd-Ib(8),丝立尼亭[(±)selinidin,9],白花前胡丁素(praemptorin D,Pd-Ⅱ10).结论: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从羊红膻根的乙醚提取物中分得5个成分,经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佛手柑内酯(bergapten,Ⅰ),异紫花前胡内酯(marmesin,Ⅱ),七叶内酯二甲醚(scoparone,Ⅲ),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Ⅳ)和异皮定(isofraxidin,Ⅴ)。此5个成分均系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杭白芷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韦玮  徐嵬  杨秀伟  何忠梅 《中草药》2016,47(15):2606-2613
目的研究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 var.formosana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HPLC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杭白芷70%乙醇水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42个化合物,分别为欧前胡素(1)、珊瑚菜内酯(2)、佛手酚(3)、独活属醇(4)、镰叶芹二醇(5)、异欧前胡素(6)、白当归素(7)、补骨脂素(8)、香柑内酯(9)、异栓翅芹烯醇(10)、日本当归醇A(11)、白术内酰胺(12)、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13)、5-羟基-8-甲氧基补骨脂素(14)、(8E)-1,8-十七碳二烯-4,6-二炔-3,10-二醇(15)、栓翅芹烯醇(16)、白当归素乙醚(17)、异白当归脑(18)、伞形花内酯(19)、花椒毒酚(20)、欧芹酚甲醚(21)、别欧前胡素(22)、5-(2-乙酰氧基-3-羟基-3-甲基丁氧基)补骨脂素(23)、水合氧化前胡素(24)、氧化前胡素乙醚(25)、别异欧前胡素(26)、牧草栓翅芹酮(27)、氧化别欧前胡素(28)、异氧化前胡内酯(29)、腺嘌呤(30)、反式阿魏酸(31)、香草酸(32)、2-乙氧基-2-对羟基苯乙醇(33)、栓质花椒素(34)、异茴芹素(35)、花椒毒素(36)、尤劳帕替醇(37)、2,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38)、滨蒿内酯(39)、东印度缎木内酯醇(40)、印度榅桲素(41)、5-羟甲基糠醛(42)。结论除化合物1、3、6、7、10、13、14、16、21、24和26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杭白芷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MCI色谱以及反相C18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益母草中的化学成分,运用有机波谱学方法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并进一步测试各化合物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从益母草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0个香豆素类化合物,依次为佛手柑内酯(1)、花椒毒素(2)、异茴芹内酯(3)、异栓翅芹醇(4)、异欧前胡素(5)、橙皮内酯水合物(6)、异橙皮内酯(7)、九里香酮(8)、橙皮油内酯烯(9)、欧芹酚甲醚(10)。除化合物9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4和8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紫苏及其变种的分子鉴定和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至  李贺敏  张红瑞  李家美  高致明 《中草药》2013,44(8):1027-1032
目的 构建紫苏属种、变种之间系统发育关系,准确鉴别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var.arguta、白苏P.rutescens与其他变种.方法 提取紫苏、白苏及其他变种的DNA,对ITS和sbA-trnH序列扩增和测序,计算物种种内(变种内)种间(变种间)Kimura 2-parameter (K2P)遗传距离.采用最简约法(MP)和邻接法(NJ)构建分子系统树,进行系统发育和鉴定分析.结果 ITS和sbA-trnH MP系统树显示白苏和紫苏的不同地域的样本聚为一单系分支(支持率为100%和93%),紫苏与回回苏构成姐妹群分支(支持率为95%和90%),野生紫苏和耳齿紫苏构成一单系分支(支持率为100%和90%);白苏、紫苏与其他变种间的ITS和sbA-trnH序列遗传距离0.008 21~0.018 18和0.002 38~0.029 31,明显大于白苏与紫苏间遗传距离0~0.001 65和0,大于各变种内遗传距离.结论 白苏和紫苏合并为一个种紫苏;紫苏与回回苏亲缘关系最近,野生紫苏与耳齿紫苏亲缘关系最近;ITS和sbA-trnH序列可以准确鉴别紫苏与其他变种.  相似文献   

12.
多基原兔耳草HPLC指纹图谱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必兴  苟琰  齐景梁  蒋桂华  耿昭  周娟 《中草药》2020,51(15):4019-4024
目的建立现有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兔耳草基原全缘兔耳草Lagotis integra(药材名为兔耳草)及短管兔耳草L. brevituba(药材名为洪连)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并通过所建立的方法对市场上其他3种较为常见的兔耳草(圆穗兔耳草L.ramalana、革叶兔耳草L. alutacea及短穗兔耳草L. brachystachya)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全缘兔耳草与短管兔耳草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低,故分别建立二者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Waters X-Bridge 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28 nm;柱温35℃(全缘兔耳草)及25℃(短管兔耳草)。结果建立的全缘兔耳草HPLC对照指纹图谱指认了14个共有峰,并标定了大车前苷、鞭打绣球苷B、10-O-trans-p-methoxycinnamoyl-catalpol及10-O-[(E)-3,4-dimethoxycinnamoyl]catalpol峰;所建立的短管兔耳草HPLC对照指纹图谱存在13个共有峰,并标定松果菊苷、大车前苷及毛蕊花糖苷峰;建立的全缘兔耳草HPLC对照指纹图谱与所有批次全缘兔耳草及革叶兔耳草的相似度均大于0.9,与其他3种兔耳草相似度低;建立的短管兔耳草HPLC对照指纹图谱与所有批次短管兔耳草及圆穗兔耳草的相似度均大于0.9,与其他3种兔耳草相似度低。结论已建立的方法能有效地对各基原兔耳草进行鉴别,建议革叶兔耳草与全缘兔耳草同时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圆穗兔耳草可作为《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的"洪连"的新基原。  相似文献   

13.
赵泽青  苏艳芳  黄雄 《中草药》2016,47(8):1265-1268
目的研究莛子藨Triosteum pinnatifidum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薄层色谱以及硅胶、Sephadex LH-20、反相ODS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并综合运用1H-NMR、13C-NMR、COSY、HMBC、HSQC、NOESY、MS等波谱手段以及与对照品比对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莛子藨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5个环烯醚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iohima C 10-O-β-D-glucopyranoside(1)、獐芽菜苷(2)、马钱子苷酸(3)、马钱子苷(4)、grandifloroside(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莛子藨苷。  相似文献   

14.
赵丹丹  李贵云  王小红  王杨  林宏英  黄建梅 《中草药》2013,44(12):1539-1545
目的 快速识别及鉴定灯心草及野灯心草中的菲类成分.方法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联用技术研究菲类成分的裂解规律,并分别对灯心草和野灯心草甲醇提取液中的菲类成分进行快速识别和鉴定.结果 在负离子模式下,菲类成分容易丢失2H的碎片,推测可能是乙烯基与苯环环合而失去2个氢;也易发生重排丢失羰基,呈现出一定的裂解规律.根据菲类成分的裂解规律,从灯心草和野灯心草甲醇提取物中快速筛选了21个菲类成分,其中6个成分经与对照品比对而准确鉴定;另外结合质谱裂解信息及极性差异,推测出其中5个成分的结构.结论 HPLC-ESI-MS技术既可以从中药复杂体系中快速识别菲类成分并根据裂解规律初步确定菲类成分结构,也是实现中药中目标天然产物定向分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毕光耀  丁怡宁  王丽  胡赛文  李贺敏  雷明  张占江  夏至 《中草药》2022,53(22):7191-7200
目的 以洋金花Datura metel和木本曼陀罗Brugmansia arborea为材料,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特征,基于叶绿体组数据探讨洋金花和木本曼陀罗及茄科其他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 利用华大MGISEQ-2000PE150测序平台,双末端测序策略对基因组DNA建库测序,用NOVOPlasty组装叶绿体基因组,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洋金花和木本曼陀罗的叶绿体基因组全长为155934bp和155939bp,分别包含131和130个基因,GC值32.3%,具有典型的四分区域结构,包括1个大单拷贝区(large single copy,LSC)、1对反向重复区(inverted repeats,IR)和1个小单拷贝区(small single copy,SSC),各区域序列长度分别为86354、86278、25609、25720、18362、18221bp。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洋金花与曼陀罗属的曼陀罗构成1单系分支,具有100%支持率,而木本曼陀罗属与曼陀罗属构成单系分支,具有100%支持率。结论 结果支持洋金花隶属于曼陀罗属,与曼陀罗亲缘关系较近,木本的木曼陀罗属从曼陀罗属分出,独立为一个属。洋金花和木本曼陀罗叶绿体基因组信息为后期分子鉴定和群体遗传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北刘寄奴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对北刘寄奴Siphonostegia chinensis的黄酮类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95%乙醇提取及各种柱色谱法分离,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3′-二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Ⅰ)、5,7-二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Ⅱ)、芹菜素(Ⅲ)、木犀草素(Ⅳ)、芹菜苷(Ⅴ)、木犀草苷(Ⅵ)、结论:化合物Ⅰ,Ⅱ,Ⅴ和Ⅵ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冯华  刘英波  刘亮  潘年松  周德权 《中草药》2015,46(19):2943-2945
目的研究并建立黔产辣蓼Polygonum hydropiper药材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法,Hypersil ODS2 C18柱,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25℃,对22批不同产地辣蓼药材及其混淆品进行检测。结果建立辣蓼药材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12个共有峰。并对15批不同产地辣蓼药材及其7批混淆品进行了相似度比较。15批辣蓼药材相似度均大于0.95,7批混淆品均小于0.50。结论辣蓼药材HPLC指纹图谱具有重复性好、特征性强、方法简便等特点,可作为黔产辣蓼药材的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8.
马耀玲  王美娇  易智聪  王金兰  赵明  李军  张树军 《中草药》2017,48(14):2817-2819
目的研究柳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柳蒿全草甲醇提取液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双倍半萜类化合物。结论该双倍半萜为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命名为柳蒿素A。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psbA-trnH序列,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对辽宁省12个地区及省外2个地区黄精药材样本进行鉴别分析,为辽宁省黄精药材的鉴别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DNA试剂盒提取法,从38个黄精样本的药用部位中提取DNA,对psbA-trnH部分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及双向测序,并从GenBank下载药用植物黄精的不同来源和外群序列,运用SeqMan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拼接,使用MEGA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计算K2P(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并采用邻接法(NJ)建立系统发育树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NJ系统发育树结果可知,不同来源的所有黄精样品聚为一大支,外群猪牙花聚为一支,区别较明显;辽宁省、湖北省及贵州省黄精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所下载的黄精聚为一支,并且结合变异位点与遗传距离可知,辽宁省、湖北省及贵州省的黄精物种为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种间差异较小,辽宁省所收集的黄精有4个样品出现了变异位点,其余样本碱基序列均相同。结论 使用psbA-trnH序列DNA条形码技术能够对黄精药材不同的基原植物进行区分鉴别且成功率较高,可用于对黄精属物种进行种内和种间鉴别,为保障辽宁省黄精药材来源的准确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尚明越  王嘉乐  周莹  张满常  刘颖琳  段宝忠 《中草药》2023,54(19):6424-6433
目的 解析紫皮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并探讨石斛属系统发育关系。方法 采用Illumina技术对紫皮石斛进行测序,对其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组装、注释和分析,并基于共有编码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紫皮石斛叶绿体基因大小为146 493 bp,总GC含量为37.4%;其大单拷贝区、小单拷贝区长度分别为84 932、13 036 bp,反向互补重复区为24 263 bp;共编码118个基因,包括7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8个tRNA基因和8个rRNA基因。密码子偏好分析表明,亮氨酸是紫皮石斛叶绿体基因组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氨基酸。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紫皮石斛未形成单系,与兜唇石斛D.aphyllum构成姊妹关系;瘦轴组的重唇石斛D.hercoglossum和钩状石斛D.aduncum与石斛组其他物种聚为一支。结论 紫皮石斛叶绿体基因组呈典型四分体结构,其与兜唇石斛亲缘关系最近;瘦轴组的重唇石斛和钩状石斛与石斛组亲缘关系更近,并入石斛组更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