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重症肌无力治疗后CD4^+CD25^+Tr细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效果。方法 A组:5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组;B组:5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未行胸腺切除直接应用免疫抑制剂组;用流式细胞仪计数外周血A、B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12个月的CD4^+CD25^+5Tr细胞的百分率,应用许氏临床评分法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转归进行评定。结果 2组CD4^+CD25^+Tr细胞百分率和的临床相对计分在治疗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腺切除后12个月重症肌无力患者的CD4^+CD25^+Tr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增高,肌无力症状稳定或缓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乙肝患者外周血CD5^+B细胞百分率的高低与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检测50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5^+B细胞。结果急性乙肝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其余各疾病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将各疾病组CD5^+B细胞百分率与肝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5^+B细胞百分率与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呈正相关,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CD5+B细胞百分率与ALT、谷草转氨酶(AST),x-谷氨酸基转移酶(γ-GT),TB和直接胆红素(DB)的升高呈正相关,提示CD5+B细胞百分率的增高与肝功能的损伤有密切的伴随关系。结论检测CD5^+B细胞对乙肝的发病呈慢性化发展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对哮喘大鼠白细胞介素-10(IL-10)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组、SIT对照组和SIT治疗组,每组10只。通过卵蛋白(OVA)雾化吸入的方法对致敏大鼠进行SIT干预,观察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及计数结果、血清和BALF中IL-10水平及外周血CD4+CD25+Tr百分率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BALF和血清中IL-10浓度分别高于哮喘组和SIT对照组(均为P〈0.01),哮喘组和SIT对照组BALF和血清中IL-10浓度低于SIT治疗组(P〈0.01,P〈0.05);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Tr百分率显著高于哮喘组、SIT对照组和SIT治疗组(P〈0.01),而SIT治疗组CD4+CD25+Tr百分率分别高于哮喘组和SIT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上调体内IL-10和CD4+CD25+Tr趋于正常状态可能是SIT治疗哮喘有效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细胞(Treg细胞)、CD5+CD19+细胞(CD5+ B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85例AS患者及36例健康对照者HLA-B27、Treg细胞、CD5+B细胞百分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CRP、魏氏法测ESR。结果约94%AS患者HLA-B27阳性。活动期AS患者Treg细胞百分率低于健康对照组、CD5+B细胞百分率高于健康对照组;ESR、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HLA-B27阳性表达与AS高度相关,Treg细胞百分率降低、CD5+B细胞百分率升高可能是AS活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CD4^+ CD25^+T调节细胞与免疫性血液系统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欣  林凤茹 《河北医药》2010,32(18):2576-2577
CD4+ CD25+T调节细胞(CD4+ CD25+ + regulatory T cell,Treg)是一种表达白介素-2(IL-2)受体α链(CD25)的CD4+T细胞,CD4+ CD2+5T调节细胞在维持外周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其数量减少或功能缺失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Foxp3的表达在CD4+ CD25+T调节细胞的发育和功能上起重要作用。近年来,CD4+ CD25+T调节细胞已成为自身免疫、肿瘤免疫、移植免疫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对室尘螨(HDM)过敏的儿童哮喘患者,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en specific immunotherapy, SIT)后外周血CD4+CD25+CD127-Treg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细胞)占CD4+T cell的百分比的变化,以及它们在SIT治疗中的作用,初步探讨儿童过敏性哮喘SIT的机制,从而为哮喘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48例儿童过敏性哮喘患者分两组,一组进行标准化SIT 1.5-2年后,采集两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每组标本中CD4+CD25+CD127-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4+CD25+CD127-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在HDM-SIT组显著增高。结论本实验进一步证实了哮喘患者SIT治疗有效;在HDM-SIT组CD4+CD25+CD127-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升高,提示CD4+CD25+CD127-T细胞可能在儿童过敏性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CD4+ CD25+ Treg调节性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改变.方法 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取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A组)10只及高脂饮食组(B组)20只,高脂饮食组再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10只,干预组高脂饲料喂养前腹腔注射抗CD25+单克隆抗体250μg,A组及对照组腹腔注射大鼠IgG抗体(250μg),高脂饮食组定期用维生素D腹腔注射.上述各组喂养3个月后,各组随机抽取6只大鼠通过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CD4+ CD25 +Treg细胞及Foxp3+的表达、检测炎症因子IL-10,IL-1β水平,处死各组大鼠做病理切片.结果 3组中干预组CD4+ CD25+ Treg细胞及Foxp3+表达下降最明显,IL-10水平明显下降,IL-1β水平明显升高,A组CD4+ CD25+ Treg细胞及Foxp3+表达最高,IL-10水平亦最高,IL-1β水平最低.而对照组在干预组及A组之间.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CD4+ CD25+ Treg调节性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受到抑制,而不是CD4+ CD25+ Treg调节性T细胞分泌的因子却显著升高,考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免疫反应参与.  相似文献   

8.
淦勤 《江西医药》2013,(12):1193-1195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regulatory T cell,CD4+CD25+Treg)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的变化特性,分析CD4+CD25+Treg细胞在肝癌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本院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分别采集术前7d、术后14d外周血,同时采集本院50例健康体检人群外周血作为对照组,经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统计分析各组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比率。结果(1)术前外周血中CD4+CD25+Treg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CD8+T细胞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CD4+T细胞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外周血中CD4+CD25+Treg,CD4+T细胞,CD8+T细胞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术前与术后外周血中CD4+CD25+Treg、CD8+T细胞比率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CD4+T细胞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4+CD25+Treg变化在肿瘤细胞免疫及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45例肺癌患者与15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为(17.8±6.6)%,表达高于对照组(6.49±0.5)%(P〈0.001)。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量在不同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化程度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患者的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 Treg细胞在肺癌患者中表达明显升高,是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的一个证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新发现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s)能调控自身反应性T细胞,有望成为治疗RA的新靶点。CD4+CD25+Tregs在体外对T细胞受体(TCR)刺激无反应性,呈现一种免疫惰性状态。但TCR刺激的CD4+CD25+Tregs能剂量依赖性抑制与之共培养的CD4+CD25-T或CD8+T细胞的增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变化意义及冷冻消融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1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同时检测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冷冻消融术前和术后3个月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占总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健康对照组[(15.1±1.6)%vs(7.3±1.2)%,t=15.56,P=0.000]。其升高与患者血清AFP浓度(t=2.16,P<0.05)、肿块大小(t=2.73,P<0.05)和临床分期(t=3.00,P<0.01)显著相关,而与患者性别(t=0.23,P>0.05)、年龄(t=1.61,P>0.05)和结节数量(t=1.00,P>0.05)无显著相关。冷冻消融治疗能使CD4+CD25+T细胞显著性降低[(14.5±1.6)%vs(11.3±1.4)%,t=4.37,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较高,检测外周血CD4+CD25+T细胞表达可作为肝癌患者荷瘤状况和疗效评估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甲泼尼龙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MPPT)治疗的34例MC病人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进行临床评分,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滴度,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数量检测。结果:MPPT治疗MG后,1wk时临床显效率56%,3 mo时临床显效率为79%,总有效率为91%。治疗3mo后血清AChRAb滴度无明显变化(P>0.05),CD4~+CD25~+Tr百分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甲泼尼龙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好,可促进CD4~+CD25~+Tr细胞比率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喘可治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0.5 ml·kg-1 ·d-1,肌内注射),高、中、低剂量(10、5、2.5 ml·kg-1·d-1,腹腔注射)喘可治注射液组.以2%卵蛋白为激发液,雾化吸入致敏,建立哮喘模型.治疗后,大鼠肺叶经HE染色后行病理切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测定大鼠外周血中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浓度,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外周血中CD4+ CD25+T调节细胞和CD3- CD161a+自然杀伤(NK)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结果:各剂量喘可治注射液组大鼠肺叶局部炎症反应均较模型组轻,IL-4浓度均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各治疗组间、治疗组和正常组间IL-4浓度无显著差异.各治疗组IFN-γ的浓度均较模型组有所上升,其中高剂量组上升最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高、中、低剂量喘可治注射液组CD4+ CD25+T调节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上升,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CD3- CD161.+ NK细胞的百分比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喘可治注射液可增加血中IL-4、IFN-γ浓度,及CD4+ CD25+T调节细胞含量,纠正免疫失衡,这可能是其治疗哮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CD25+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0名正常人和274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和CD8+CD25+水平。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水平比正常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8+CD25+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食管癌、肝癌和肺癌的CD4+CD25+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癌、胃癌和鼻咽癌的CD4+CD25+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水平的增高可作为恶性肿瘤免疫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猪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其FOXP3的表达情况,探讨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猪囊尾蚴感染中的免疫调控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1例猪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的含量,同时观察CD4+CD25+T细胞中表达FOXP3群体的百分含量。结果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为6.11%,较正常人(3.94%)明显升高(P<0.05);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表达FOXP3的细胞百分含量为15.67%,与正常对照组(11.09%)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猪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显著升高,表明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猪囊尾蚴感染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多西他赛联合顺铂与大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胸腺瘤切除术后胸腺瘤复发合并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就诊于某院的32例胸腺瘤切除术后胸腺瘤复发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其中,20例患者接受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DP组),12例患者采用大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y,AchR-Ab)和临床绝对评分(clinic definitely score,CDS)的变化,并记录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2组患者的AchR-Ab水平及CDS分别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激素冲击组治疗肌无力有效率为97.7%,DP组治疗肌无力有效率为95.0%,2组患者MG治疗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激素冲击组治疗胸腺瘤显效率为75.0%,DP组治疗胸腺瘤显效率为30.0%。2组方案胸腺瘤治疗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量激素冲击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7%,而DP组为25.0%。结论:大量糖皮质激素冲击对复发胸腺瘤合并MG的肌无力和胸腺瘤两方面疗效显著,但不良反应大。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对复发胸腺瘤合并MG的肌无力疗效显著,同时不良反应小,但对胸腺瘤方面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探索其在SLE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二色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法,对SLE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TGFβ1和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血清TGFβ1和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在SLE活动组[(715±414)pg/ml、(4.53±0.85)%]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314±129)pg/ml、(8.78±2.87)%]和SLE稳定组[(1423±153)pg/ml、(10.89±1.41)%](均P〈0.05),而SLE稳定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TGFβ1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量均与疾病活动度SLEDAI积分呈负相关(r=-0.68,P=0.002;r=-0.78,P=0.000),与其他临床指标如24h尿蛋白量、抗ds-DNA抗体等无相关性。TGFβ1表达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之间亦未见相关性(r=0.51,P=0.113)。此外,血清TGFβ1表达尚与血小板数量和血红蛋白量成正相关(r=0.71,P=0.001;r=0.44,P=0.042)。结论活动SLE患者血清TGFβ1和外周血CD4+CD25+细胞表达减少,提示两者可能参与SLE发病,并对判断疾病活动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