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探讨浸润性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收治的144例浸润性宫颈腺癌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59.0%,其中Ⅰ、Ⅱ、Ⅲ、Ⅳ期分别为80.1%、59.7%、6.3%、0。单因素分析显示非外生型肿瘤、肿瘤直径>4 cm、临床期别增加、病理为黏液腺癌和透明细胞癌、低分化肿瘤的患者预后较差。105例手术治疗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和深肌层浸润者预后较差。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形态、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影响宫颈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是肿瘤形态、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早期诊断及个体化综合治疗对于提高宫颈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提倡给予辅助放化疗,对于年轻的早期患者应保留卵巢。   相似文献   

2.
宫颈腺癌105例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宫颈腺癌是除鳞癌外最常见的一种病理类型,预后欠佳,近几十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趋向年轻化.本研究旨在探讨宫颈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卵巢转移情况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1970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105例宫颈腺癌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前16年内患者中位年龄50岁,后16年内患者中住年龄46岁.按FIGO分期Ⅰ期、Ⅱ期、Ⅲ期患者五年生存率分别为58.24%、49.48%、21.20%.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相关.临床分期Ⅱ期的患者,单纯手术组、手术加放疗组预后较单纯放疗、手术加化疗、手术加放疗加化疗预后佳(P=0.0014).68例行双侧卵巢切除,3例卵巢转移,转移率4.41%.结论:宫颈腺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预后较鳞癌差.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是预后相关因素.手术治疗效果优于放射治疗.中晚期患者卵巢转移率高,但对早期宫颈腺癌的年轻患者,仍可考虑保留一侧正常卵巢.  相似文献   

3.
早期宫颈腺癌卵巢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腺癌卵巢转移的危险因素,为早期宫颈腺癌患者保留卵巢功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早期宫颈腺癌(Ⅰa2~Ⅱa 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卵巢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111例早期宫颈腺癌患者中,发生卵巢转移9例,转移率8.1%;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宫旁受侵、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宫体受侵及输卵管转移与卵巢转移有关(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宫旁侵犯及输卵管转移与卵巢转移相关(P ﹤0.05)。结论对于早期宫颈腺癌患者,保留卵巢存在一定风险,但对于没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腺癌患者,特别是强烈希望保留卵巢功能的年轻患者,充分与患者沟通后可考虑保留卵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颈腺癌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对1963年10月至1992年10月间收治的98例以手术治疗为主的子宫颈腺癌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总5年生存率592%。其中Ⅰ。期778%、ⅡA期58.3%、ⅡB期36.0%、ⅢB期0。临床分期、宫颈局部表现、肿瘤大小、肌层侵犯深度、肿瘤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时5年生存率有影响。[结论]早期诊断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对有高危因素的宫颈腺癌患者应采取手术为主、辅助放疗的方法。早期年轻病例可谨慎保留一侧卵巢。  相似文献   

5.
宫颈腺癌临床治疗与预后—附4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腺癌合理的治疗方法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986-1995年44例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年总生存率59.09%,其中ⅠA100%,ⅠB50%,Ⅱ期72.72%,Ⅲ期44.44%。临床分期、局部肿瘤直径、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对5年生存率有影响。结论:ⅠB期以上的宫颈腺癌应予以综合治疗;影响宫颈腺癌的预后因素包括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类型及治疗方式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宫颈腺癌合理的治疗方法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 1986~ 1995年 4 4例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5年总生存率 59 0 9% ,其中ⅠA 10 0 % ,ⅠB 50 % ,Ⅱ期72 72 % ,Ⅲ期 4 4 4 4 %。临床分期、局部肿瘤直径、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对 5年生存率有影响。结论 :ⅠB期以上的宫颈腺癌应予以综合治疗 ;影响宫颈腺癌的预后因素包括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类型及治疗方式等。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探讨ⅠB2~ⅡA2期子宫颈腺癌与腺鳞癌经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后的生存及复发情况,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4月—2011年10月50例ⅠB2~ⅡA2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接受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且术前均接受1次静脉化疗,宫颈肿瘤直径大于等于6 cm,给予阴道腔内放疗1次。回顾分析患者的生存及复发情况,探讨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50例ⅠB2~ⅡA2期子宫颈腺癌和腺鳞癌患者中,随访期内死亡15例,2年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是80.12%和72.24%,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8个月;2年和5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是95.38%和73.56%,中位总生存时间为8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浸润、宫旁浸润和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最大直径缩短小于3 cm的患者预后较差(P<0.05),而年龄、术后放化疗、淋巴管间隙受累分期、FIGO分期、是否保留卵巢和病理类型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盆腔淋巴结转移和放化疗后肿瘤直径缩小是宫颈腺癌和腺鳞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提高了ⅠB2~ⅡA2期宫颈腺癌和腺鳞癌手术切除率,而盆腔淋巴结转移及放化疗后宫颈肿瘤最大径消退程度是宫颈腺癌和腺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青年妇女子宫内膜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影响青年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因素。[方法]对52例40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5年生存率78.8%。在单因素分析中,妊娠次数、分期、病理类型及分级、肌层浸润、脉管瘤栓、卵巢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和p53过度表达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肌层浸润,脉管瘤栓,盆腔淋巴结转移与预后有关。[结论]肌层浸润,脉管瘤栓,盆腔淋巴结转移是青年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应慎行保留卵巢的手术.Ⅳ期青年患者应争取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多个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986-2002年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325例ESCC患者的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选取性别、年龄、肿瘤长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7个可能对ESCC患者预后有影响的指标,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ESCC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1 325例ESCC患者术后1、3、5和10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2.0%、53.0%、41.0%和1.06%。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肿瘤长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的ESCC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组5年生存率为19.4%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的50.2%。肿瘤长径大、分化程度低、肿瘤浸润深度深、临床分期晚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其5年生存率低,预后差。COX多因素分析亦表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是影响ESCC预后的相关因素P<0.01。而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可能是判断ESCC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Ⅰ、Ⅱ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根治术后 15 6例Ⅰ、Ⅱ期宫颈癌患者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分期 ,病理分级 ,浸润深度 ,肿瘤大小及形态 ,年龄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病理类型及宫体转移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 临床分期晚 ,病理分级差 ,肌层浸润≥ 1 2 ,肿瘤直径≥ 4cm ,内生型肿瘤 ,年龄≤ 3 5岁为Ⅰ、Ⅱ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Li B  Wu LY  Li SM  Zhang WH  Zhang R  Ma SK 《癌症》2004,23(9):1085-1088
背景与目的: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影响因素较多,但其中仅有少数因素对预后构成独立影响。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初治时行手术治疗的26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预后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相关回归分析,并进行逐步筛查。结果:本组病例的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83.3%和84.3%。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累、淋巴结转移、腹腔液性质、脉管瘤栓及附件转移与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有显著性相关(P<0.05),年龄、合并症因素与预后无显著性相关(P>0.05)。经多因素分析后得出,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受累4个因素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临床分期仅对5年无瘤生存率有显著性影响(P<0.001),而对总生存率无显著性影响(P=0.074)。肌层浸润>50%者远处转移率(12.9%)明显高于≤50%者(0.6%)(P<0.001)。宫颈受累者的淋巴结转移率(21.1%)明显高于宫颈未受累者(3.6%)(P<0.001)。结论:FIGO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受累是子宫内膜癌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在估计预后方面,手术-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早期(Ⅰb-Ⅱa期)经根治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宫颈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及治疗结果。方法:收集2005年至2009年经手术治疗的早期(Ⅰb-Ⅱa期)宫颈腺癌9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与患者5年生存率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肿瘤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及其治疗方法与宫颈癌的5年生存率有关(P<0.0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脉管有无瘤栓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对宫颈腺癌患者生存有影响的因素是淋巴结有无转移和患者术后化疗次数。结论:淋巴结转移和患者术后的化疗次数是影响早期宫颈腺癌术后患者独立的危险因素,术后正规、及时足量的辅助化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因素和不同放疗方式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9月100例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资料,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根据放疗方式分为常规放疗(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CRT)组50例,图像引导调强放疗(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IGRT)组50例,并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  100例患者3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9%和78%。CRT组和IGRT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78.57%和89.0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CRT组和IGRT组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67%和87.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CRT组和IGRT组早期、晚期并发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神经侵犯、术后放疗与早期宫颈癌3年生存率相关(P < 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放疗方式、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神经侵犯及肿瘤浸润深度均为影响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早期宫颈癌的预后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术后IGRT组3年生存率明显优于CRT组,放疗不良反应小,有益于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嗜神经侵袭(PNI)与早期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ⅠA2~ⅡB期30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早期宫颈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与PNI的关系,并分析影响早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 30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中,PNI阳性率为15.0%(45/300)。早期宫颈癌PNI的发生与间质浸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有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手术切缘无关(P>0.05)。在随访期间,PNI阳性组复发率高于PNI阴性组(P<0.001);两组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I阳性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66.7%,84.4%)均低于PNI 阴性患者(90.1%,9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20)。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手术切缘是影响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间质浸润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37);而PNI不是影响无瘤生存率或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PNI的发生与早期宫颈癌间质浸润、LVSI、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有关,其与预后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青年妇女宫颈浸润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976年7月~1992年7月采用放疗、化疗、手术及冷冻两种以上方法综合治疗的77例青年妇女宫颈浸润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7例患者占同期宫颈癌的3.88%,平均年龄31.9岁。肿瘤直径大于4cm者47例;腺癌29例,占37.66%;组织学分化为Ⅲ级32例,其中腺癌11例,鳞癌21例。ⅡB期以上为58例,占75.32%。5年生存率为50.65%。血行转移以腺癌多见,多发生在半年之内,死亡率高。结论青年妇女宫颈癌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及原发肿瘤的大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腺鳞癌临床特征的分析,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997年7月至2007年5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共收治51例子宫内膜腺鳞癌病人。结果①腺鳞癌占同期全部宫内膜癌的4.78%,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率14.0%。②肌层浸润〈1/2与〉1/2的宫外转移率分别为26%和62.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③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腺癌分化程度与浸润肌层深度有关(P=0.035)。④Ⅰ期5a生存率85.7%,Ⅲ期5a生存率66.7%,而Ⅳ期2a生存率分别为33.3%。结论子宫内膜腺鳞癌临床特征与普通子宫内膜样腺癌无明显区别。分化程度和肌层浸润深度是影响其预后的重大因素。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合并脉管瘤栓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ao WH  Xu BH  Zhang P  Li Q  Zhao LM  Sun Y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2):137-140
目的探讨乳腺癌合并脉管瘤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分子生物学特性、生存率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2例乳腺癌合并脉管瘤栓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分子生物学指标和各种治疗方式对生存的影响。结果全组262例患者占同期收治乳腺癌患者的5.2%,中位年龄43岁。其中,浸润导管癌247例,占94.3%。Ⅰ期患者13例(5.0%),Ⅱ期82例(31.3%),Ⅲ期154例(58.8%),Ⅳ期3例(1.1%)、未明10例(3.8%)。ER( )占67.7%,PR( )占68.0%;p53( )占54.2%;PENA( )占93.3%;c-erbB2( )占20.8%,c-erbB2( )占1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无病生存率的因素为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分期以及是否放疗。影响总生存率的因素为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分期、脉管瘤栓的位置以及是否放疗;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和是否放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5年和10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7.6%和50.7%, 5年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2.8%和52.9%。结论乳腺癌合并脉管瘤栓患者具有较差的生物学特性,手术和放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为淋巴结转移和放疗。抗血管和淋巴管生成靶向治疗可能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