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李英丽  任重贤  高井全 《护理研究》2008,22(8):2154-215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社区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病人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家庭护理治疗。[结果]半年后两组总有效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FI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肢体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社区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恢复.明显提高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赵彩霞  杨潇  刘淑兰 《全科护理》2020,18(22):2870-2872
[目的]探讨多位一体康复训练模式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病人共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偏瘫病人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实施多位一体康复训练模式。干预14 d、28 d后比较两组病人的肢体功能得分、平衡能力Berg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14 d、28 d后肢体功能评分、平衡能力Berg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增加,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多位一体康复训练模式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可实施性高,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在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6例脑卒中病人根据住院所在病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应用IMB模型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比较干预后两组病人的康复训练依从性、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 index,BI)。[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康复训练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观察组病人干预后FMA得分(48.11分±6.89分)、BI得分(57.13分±6.90分)均高于对照组(40.60分±6.84分、49.69分±6.9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结论]将IMB应用于脑卒中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中,可以提高病人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脑卒中病人中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病人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评定法、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病人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FMA评分、M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FMA评分、MBI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有利于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恢复,可提高病人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康复护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社区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病人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家庭护理治疗.[结果]半年后两组总有效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FI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1),干预组肢体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社区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恢复.明显提高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潘素兰 《全科护理》2012,10(32):2977-2978
[目的]探讨统筹康复管理对脑卒中病人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及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自我锻炼,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从入院到出院并延伸到家庭的康复管理,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两组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统筹康复管理影响脑卒中病人的远期疗效,可明显改善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江红芳 《全科护理》2016,(26):2790-2792
[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影响.[方法]将136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实施以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为理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在干预前和干预2个月后分别采用知信行问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病人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和测评,并将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血压、血糖指标控制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知信行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病人的满意率、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血压、血糖指标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识,主动建立健康的行为及生活方式,提高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疾病的恢复,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配合头针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7月神经内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偏瘫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配合头针治疗,于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功能测验(UEFT)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进行效果评定,比较两组病人康复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病人FMA、UEFT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配合头针治疗对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脑梗死病人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4例脑梗死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Barthel评分及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病人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利于改善病人神经缺损程度,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对脑出血术后肢体功能障碍病人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出血术后肢体功能障碍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行常规回访工作,观察组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生活质量综合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ADL)及肢体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对病人的焦虑情况、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并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焦虑、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出血术后肢体功能障碍病人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缓解病人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改良Barthel指数对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60 d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有利于患者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尹婵  刘新福  曾明安 《中国康复》2013,28(2):103-105
目的:探讨强制诱导运动治疗(CIMT)对无糖尿病病史的空腹血糖正常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脑卒中住院患者30例,随机分为CIMT组和对照组各15例,2组患者均进行运动平板训练、步行练习、上下楼梯训练、运动再学习疗法等常规康复治疗,CIMT组患者同时健侧下肢每日穿戴改良膝夹板≥90%清醒时间,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FMA)、Barthel指数(BI)、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以及测定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值。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HOMA-IR值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FMA、BBS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CIMT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CIMT对空腹血糖正常的脑卒中患者胰岛素抵抗无影响,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肢体运动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干预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肢体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结果干预后12周,干预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早期肢体运动干预可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见抗抑郁治疗,对照组进行神经内科的常规护理和生活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3个月均进行HAMD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Berthel(BL)指数法,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e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HAMD评分均下降,BL与FMA评分均升高,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57%高于对照组的4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可以减轻PSD患者症状,有利于治疗与护理方案的实施,尽快恢复患者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松动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9例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神经松动术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踝关节痉挛,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中下肢部分评定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患侧CSS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1);2组患者FMA、BBS及ADL能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神经松动术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踝关节痉挛,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USN)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将60例门诊或住院治疗的脑卒中 USV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行为学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重复 rTMS方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直线二等分试验、线段划消试验、字体抄写试验、画钟试验、平面图形临摹试验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 USN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 USN 程度及运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 rTMS治疗脑卒中后 USN症疗效显著,可以使患者的 USN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间歇性气压治疗联合热冷水交替浸浴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患者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间歇性气压治疗联合热冷水交替浸浴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评定(VAs)、手部肿胀测量、运动功能评定(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I)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VAS评分及手部肿胀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FMA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间歇性气压治疗联合热冷水交替浸浴可明显减轻肩手疼痛、肿胀,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赵金兰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13-201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I1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S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醒脑开窍针法与循经按摩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雪梅  江小荣 《中国康复》2009,24(4):239-24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与循经按摩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360例,随机分为A、B、C3组各120例,均在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接受康复护理。同时A组增加中医的醒脑开窍针法及循经按摩;B组加中医常规针刺及循经按摩。治疗前后3组分别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FMA)评定肢体功能和Barthel指数(BI)评定ADL。结果:治疗60d后,3组FAM和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提高,3组间比较,A组明显优于B、C组,B组优于C组(均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法与循经按摩对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提高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针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疗法早期干预对改善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72例急性期脑卒中后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体针联合PNF疗法组(早期干预组)和Bobath疗法组(对照组),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进行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Fugl—Mey-er运动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经过4周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体针联合PNF疗法组对脑卒中后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更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可更有效地防止并发症及废用综合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