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疗法,入院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运动想象疗法进行干预,入选时和治疗4周时,用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ADL能力。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L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比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FMA和MBI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可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双侧上肢运动(BAT)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BAT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Bobath治疗、手功能训练等;BAT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上肢双侧运动训练,观察组则在BAT组干预基础上辅以CIMT治疗,同时限制健侧上肢活动。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上肢FMA)和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量表(UEFT)评估3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水平,同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情况。 结果 经治疗6周后3组患者上肢FMA评分、UEFT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并且BAT组上肢FMA评分[(42.55±11.04)分]和UEFT评分[(76.11±8.8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观察组上肢FMA评分[(57.64±10.57)分]、UEFT评分[(89.72±9.07)分]及MBI评分[(86.73±12.21)分]均显著优于BAT组及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AT疗法与CIMT疗法联用能进一步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提高其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镜像疗法(MT)结合运动想象疗法(MI)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运动想象组(A组)、镜像疗法组(B组)和综合治疗组(C组),每组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A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疗法,B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C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和镜像疗法,3组患者均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Carroll手功能评定(UEFT)以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MBI)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4、8周后,3组患者FMA评分、UEFT评分、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B组患者的FMA、UEFT、MBI评分均优于A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C组患者的FMA[(30.03±4.06)分和(42.67±3.54)分]、UEFT[(58.03±3.76)分和(65.17±2.78)分]、MBI评分[(59.57±3.34)分和(66.93±3.35)分]均优于A组和B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镜像疗法优于运动想象疗法,但镜像疗法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则能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疗程越长疗效越佳。  相似文献   

4.
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病例对照方法。经运动想象问卷(KVIQ)评定后,入选的3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19),治疗组用运动想象疗法进行干预。入选时和治疗8周后,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FMA和MBI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运动想象疗法可明显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想象足背屈训练联合被动足背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下肢偏瘫病人60例,随机分为被动训练组和联合训练组,两组病人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被动训练组给予手法足背屈训练,联合训练组同时进行想象足背屈和手法足背屈训练,连续训练6周;采用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对病人治疗前后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病人Brunnstrom分期、FMA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周后两组Brunnstrom分期、FMA和MBI评分指标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病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被动足背屈训练,能促进患侧下肢的站立平衡和步行能力,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进行6周的康复治疗。2组患者均先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45~60 min,每周训练6次。4周后治疗组改用CIMT治疗2周,对照组治疗保持不变。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上肢功能测验(UEFT)、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6周后,以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3个月评定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进行比较。 结果2组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上肢、腕和手FMA、UEFT、STEF和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6周后及随访期间的UEFT、STEF和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其功能改善更显著,且疗效持续至随访期。 结论CIMT可促进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其疗效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小组模式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辅以小组模式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小组模式训练的基础上给予rTMS治疗。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UE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经8周治疗后,2组患者FMA-UE、UEFT评分、MB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FMAUE、UEFT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MBI指数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MS联合小组模式康复训练能提高训练疗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虚拟现实训练,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 Meyer 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 UE)和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 UE、WMFT、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虚拟现实训练结合作业疗法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和观察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FMA、STEF、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STEF、MBI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FMA、STEF、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较常规康复疗法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训练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运动想象组(32例)、CIMT组(31例)及联合组(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体位转换训练、关节主被动训练及牵拉训练等), 待常规康复训练结束后运动想象组患者辅以运动想象疗法, CIMT组患者辅以CIMT训练, 联合组患者则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及CIMT训练, 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易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E)、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量表(UE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FMA-UE、UEFT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 并且联合组治疗后其FMA-UE评分[(43.50±6.22)分]、UEFT评分[(35.79±6.15)分]及MBI评分[(71.74±5.92)分]均显著优于运动想象组及CIMT组水平(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CIMT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肌内效贴配合疗法,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疼痛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将71例来某院疗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肌力训练,干预组在常规肌力训练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疗法,干预周期为4周,干预结束后观察两组疗养员上肢疼痛程度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arthel指数和偏瘫手功能等级。结果干预组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4周肌内效贴疗法后,疼痛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471,P=0.000),干预组FMA (t=4.511,P=0.000)、Barthel指数(t=5.254,P=0.000)和偏瘫手功能分级(t=2.946,P=0.010)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肌内效贴疗法对脑卒中疗养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脑卒中患者上肢疼痛程度,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做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每天强化训练患侧上肢6 h,5 d/周,连续 3周,同时使用吊带限制健侧上肢的活动.强制用手夹板或手套应在患者90%的清醒时间使用.对照组采用传统 PT和 OT等康复方法,每天训练患肢5 h,5 d/周,不限制健手的使用.结果 两组按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FMA) 评分法,和日常生活评价(ADL)的Barthel(BI)评分法[1]评定,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脑卒中早期常规康复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患侧肢体功能,但强制性运动疗法能明显提高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疗效优于传统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镜像疗法结合强制性运动训练对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镜像疗法结合强制性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上肢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治疗4周、12周时,观察组上肢运动及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过程中应用镜像疗法结合强制性运动训练,能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运动想象疗法联合情景模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运动想象组、模拟训练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运动想象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疗法,模拟训练组辅以情景模拟训练,观察组则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及情景模拟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手臂动作调查测试量表(ARAT)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3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4周后3组患者上肢FMA、ARAT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并且观察组上肢FMA评分[(38.4±4.2)分]、ARAT评分[(18.4±3.3)分]及MBI评分[(62.1±8.1)分]亦显著优于运动想象组和模拟训练组水平(P<0.05),而运动想象组与模拟训练组上述指标评分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运动想象疗法联合情景模拟训练可进一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金毅  王圣虓 《中国康复》2016,31(2):151-152
目的:探讨Kinect体感互动游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Kinect体感互动游戏进行干预。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10周后,2组FMA、MBI及FTHUEHK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Kinect体感互动游戏有助于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运动想像”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运动想像”疗法干预。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上肢功能测验(UEFT)和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并同时对2组患者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其上肢、腕和手UEFT及STEF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患者UEFT和STEF评分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像”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脑功能重组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动作观察疗法,每天治疗2次,每次30 min,每周治疗5 d,共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2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另外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观看相同动作视频时进行功能磁共振(fMRI)检查,观察、对比2组患者相应脑功能区激活情况。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肢FMA评分[(49.88±4.62)分]及MBI评分[(72.19±9.66)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MRI检查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观看动作视频时其大脑初级运动区(M1)、运动前区(PMC)及辅助运动区(SMA)激活体素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M1、PMC及SMA区激活体素较对照组增加更显著,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脑功能重组,从而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手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以Brunnstrom及Bobath疗法为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手部强化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6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患者分别经6周训练后,发现观察组FMA评分[(55.82±10.44)分]、MBI评分[(60.35±10.43)分]、STEF评分[(81.12±8.95)分]及对照组FMA评分[(44.56±10.31)分]、MBI评分[(34.58±9.09)分]、STEF评分[(64.34±8.18)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手部强化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病人护理中实施节律性运动训练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病人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节律性运动训练,观察两组病人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生存质量变化及偏瘫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有改善,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6个月Fug-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脑卒中专用生存质量量表(SS-QOL)、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期间偏瘫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6.52%,同对照组21.74%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病人接受节律性运动训练可有效提高日常生理能力,增强运动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改良组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常规组治疗以Bobath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为主,进行上肢功能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评定患者的上肢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ADL能力。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MA、STEF、MBI评分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8周后(治疗后)FMA、STEF、MBI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改良组治疗后FMA[(52.80±5.37)分]、STEF[(63.17±5.34)分]、MBI评分[(66.67±6.16)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