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177Lu是一种优良的诊疗一体化医用放射性核素,其标记的放射性药物被广泛用于多种癌症的诊断和治疗。其中,有载体177Lu的制备具有放射化学处理简单、177Lu产量高等优点。为此,在高通量工程试验堆(HFETR)中利用热中子辐照176Lu,开展有载体177Lu的制备研究。本研究分别辐照天然Lu和富集176Lu进行热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天然Lu在2×1014 n·cm-2·s-1热中子通量下辐照13 d,生成177Lu比活度约为0.87 Ci/mg,177mLu杂质含量为0.009%;富集(86.5%)176Lu在热中子注量率为1×1014 n·cm-2·s-1条件下辐照28 d,生成177Lu比活度约为24.9 Ci/mg,177m...  相似文献   

2.
分别具有β-、 α、俄歇电子以及内转换电子衰变的放射性核素,在放射性药物研发以及临床评估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177Lu放射性治疗药物的研究在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文献报道数量持续增长,177Lu放射性治疗药物引发了放药研究领域的强烈关注。本文对近两年177Lu标记的抗体、多肽、纳米颗粒,以及小分子放射性治疗药物临床前及临床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其中处于临床前研究的药物通过药物设计增强了靶向性,改进了药代动力学及生物性质;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药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肿瘤发挥明显抑制作用,对延长患者生存期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起到积极作用;对已有临床用药方式进行补充,如核素联合治疗、放化免疫联合治疗、诊疗一体化以及分批次用药方式;对临床用药的人体计量学数据进行补充,如177Lu-RM2在GRPR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人体剂量学。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核医学广泛关注的新型医用放射性同位素177Lu的国产规模化,利用中国绵阳反应堆(CMRR)进行无载体(n.c.a.)177Lu的制备工艺研究。在常规的镧系树脂分离纯化177Lu的流程中加入可以吸附洗脱液中金属离子的DGA树脂柱,并通过特殊的流路连接方式,实现淋洗镧系树脂柱洗脱液的“在线”循环。示踪实验和三次生产流程验证表明,第一级分离的废液量降低>86%。质检分析表明,循环淋洗技术制备的无载体177Lu产品符合质量要求。研究表明,该技术显著降低了镧系树脂分离无载体177Lu中的放射性酸废液总量,可用于规模化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4.
高洁  郑小北  王红亮  李建国  张岚  杜进 《同位素》2022,35(3):151-163
放射性治疗药物是将放射性核素与载体结合,利用放射性核素适宜的射线能量和在组织中的射程,选择性集中照射病变组织,同时避免正常组织受损并获得预期治疗效果,现主要用于肿瘤治疗或缓解肿瘤相关症状等。放射性药物广泛应用于肿瘤诊疗、心肌显像、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发现和炎症组织显像诊断等。近年来,随着靶向性配体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型医用核素广泛应用,放射性治疗药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153Sm、89Sr、223Ra、90Y、131I和177Lu等核素常用于治疗癌症骨转移、肝癌、甲状腺癌等,且治疗上显示出较大潜力,相关放射性治疗药物的研究也迅速增加。本文就已上市和研究阶段放射性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和发展现状进行介绍,以期为我国放射性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镧系元素161Tb与广泛使用的放射性核素177Lu性质相似,且疗效更好,有望成为新型的放射性治疗核素。目前,应用161Tb的研究主要集中于161Tb标记生物分子的体内行为,以及与177Lu相比,其对恶性肿瘤的疗效。初步的治疗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活度下,161Tb在肿瘤治疗方面比177Lu更有效。本研究对161Tb的特性、制备及其标记放射性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治疗用放射性核素的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制定放射性治疗药物关键原料无载体氯化镥[177Lu]溶液的企业内控质量标准,建立稳定可靠的分析方法,对氯化镥[177Lu]溶液的放化纯度、放射性核纯度、放射性浓度、元素杂质、内毒素进行检测,并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三批次氯化镥[177Lu]溶液各项检测结果均满足要求,放化纯度>99%;放射性核纯度测试中未检测到175Yb以及其他γ射线杂质;各元素杂质含量均符合要求;细菌内毒素含量<2.00 EU/mL;其主要γ能峰能量为0.208 MeV和0.113 MeV;放射性浓度为标示量的90.0%~110.0%。在所建方法、方法验证及三批次检验基础上建立了企业内控质量标准。成功建立了无载体氯化镥[177Lu]溶液的分析方法及企业内控质量标准,可为177Lu治疗药物的制备与转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用于肿瘤治疗的177Lu标记的放射性药物是当今核医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多齿氨甲基膦酸与多种发射 -粒子的核素都能形成良好的配合物,而且已被证明可以有效的治疗骨转移癌疼痛。177Lu-EDTMP和177Lu-DOTMP有可能应用于骨转移癌疼痛的治疗。本文研究了177Lu对 EDTMP和DOTMP的标记,并对标记物的靶向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进行了正常动物体内生物分布和显像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靶向α治疗(targeted alpha therapy, TAT)是一种基于发射α粒子的放射性核素与肿瘤选择性载体分子作为特定靶向癌细胞载体的核医学治疗方式。由于对靶向癌细胞具有强杀伤力,而对非靶向正常组织的损伤小,TAT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225Ac核素因其适宜的半衰期、独特的衰变性质、易于配位等特点,成为TAT中α核素的最佳选择之一。研究表明,225Ac的靶向药物结构在癌症治疗中有着优异的效果,但是225Ac核素的制备却仍处于研究阶段。本文对225Ac核素性质、制备工艺以及用于TAT的225Ac放射性药物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225Ac的制备和药物标记进行了展望。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医用级225Ac将实现批量化生产,225Ac标记的放射性药物将有望获批用于肿瘤治疗。  相似文献   

9.
张华明  罗顺忠  魏洪源 《同位素》2018,31(5):326-334
本文对近十年纳米核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展望其发展方向。纳米载体材料以生物材料如脂质体或生物友好材料如磷酸盐、羟基磷灰石等为主。根据诊断和治疗目的选择核素,如131I、111In、125I、166Ho、177Lu、90Y、225Ac等。制备方法包括纳米粒子后辐照活化法、包覆法和吸附法等。大量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纳米核药对肿瘤诊治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是肿瘤诊治和个性化医疗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起源于分布全身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177Lu-DOTATATE已被证明可以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外对177Lu-DOTATATE治疗的辐射安全方面已有较多的研究。国内暂无同类产品上市,且无辐射安全方面的研究,缺少相关的国家标准。本文对近年来国外177Lu-DOTATATE治疗中与辐射安全相关的研究、法规及管理要求等方面资料进行分析和综述,以期为我国177Lu-DOTATATE治疗的辐射安全管理规范和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促胃泌素多肽受体(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receptor, GRPR)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过度表达,可以被GRPR拮抗剂靶向。高的细胞内化率有助于提高放射性治疗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给药剂量。激动剂的内化率优于拮抗剂,但是严重的副作用限制了激动剂的应用。将具有跨膜能力的寡聚苯乙炔(OPE)和GRPR拮抗剂RM26偶联,可以提高拮抗剂的内化能力。本研究合成了两种多功能化合物NOTA-OPE-1-RM26和NOTA-OPE-2-RM26,分别进行177Lu标记,得到了高放化纯度的标记物。标记化合物177Lu-NOTA-OPEs-RM26在生理盐水、高糖培养液、新生牛血清中稳定存在。体外稳定性实验表明,引入OPE-1少量增加了化合物的内化率,而引入OPE 2显著增加了化合物的内化率。此外,引入OPE并没有改变RM26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引入跨膜基团提高拮抗剂药物细胞内化率可行。  相似文献   

12.
赵海龙  李洪玉 《同位素》2021,34(1):78-88,I0006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ET)是核医学重要的诊断及显像工具,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分辨率和安全性,广泛应用于肿瘤、心脑血管等疾病的诊断。64Cu核素因其适宜的半衰期(12.7 h)、独特的衰变性质(β+衰变、β-衰变、电子俘获),以及可与多种配体配位形成配合物等特点,现已成为PET分子探针及诊疗一体化药物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有30多项针对64Cu标记药物的临床研究正在开展,主要集中在神经内分泌肿瘤、肿瘤乏氧、前列腺癌等方面;结果表明,64Cu标记药物的PET显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检出率,以及良好的安全性,另外64Cu相对较长的半衰期使得64Cu核素及其药物可运输至距离较远的医疗单位,方便药物制备及临床使用。本文对近十年来64Cu标记药物在肿瘤诊断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64Cu标记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及思路;预期在不久的未来,将会有64Cu标记药物获批应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前列腺癌等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死亡的常见诱因,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随着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的放射性药物在PET/CT和SPECT/CT中的应用,前列腺癌诊断的灵敏度与精确度得到了有效提高。本文首先对靶向PSMA小分子药物的核心结构单元进行介绍,然后重点介绍基于脲基发展而来的靶向PSMA放射性药物(放射性核素包括:68Ga、18F、11C、99mTc、64Cu、123I、125I、131I、177Lu、225Ac、213Bi和212Pb等),以及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最后对该研究领域进行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张君丽  李洪玉 《同位素》2015,28(2):113-120
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瘤的放射免疫靶向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治疗核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放射免疫治疗药物对肿瘤细胞具有靶向选择性杀伤作用,可减少对正常非靶组织的损伤。鉴于131I标记单抗易在体内脱碘,近年来,金属核素在单抗药物方面的应用已成为放射免疫治疗药物的研究重点。本文分别从金属核素、双功能螯合剂和放射免疫靶向治疗药物三个方面对金属核素标记放射免疫治疗药物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α放射性金属药物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靶向α治疗(TAT)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在TAT中,把含有α发射体核素的放射性药物的辐射选择性地传送到癌症细胞,而尽可能将全身的毒副作用最小化。与β粒子相比,α粒子具有更高的能量、更高的线性能量传递(LET)和更短的组织穿透距离。因此,TAT在靶向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概述了用于TAT的一些锕系元素和它们的放射性金属衰变子体。这些放射性金属核素包括225Ac、212/213Bi、212Pb、227Th以及223Ra。首先比较了α粒子和β粒子的物理和辐射生物学性质。然后,描述了这些放射性金属核素的化学性质和来源。接着,展示了TAT中常用的一些双功能螯合剂。其后,介绍了TAT放射性药物的研究现状。最后,给出了TAT放射性药物研发中的挑战性问题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6.
李立强  王风  刘特立  朱华  杨志 《同位素》2018,31(3):188-197
124I是一种半衰期较长的正电子核素(T1/2=4.2 d),由于其生产工艺要求较高、复杂的衰变纲图以及辐射出的超高能量γ射线,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如今,随着回旋加速器生产核素技术的进步及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技术在肿瘤及药物药代动力学等研究中应用不断拓展,使得124I核素标记的化合物成为具有应用价值的核医学PET分子探针。本文主要对124I正电子核素的核性质、生产方式、常规标记方法以及在PET分子影像方面的临床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尹吉林  王成  王欣璐 《同位素》2016,29(3):184-192
叶酸能与多种肿瘤细胞膜表面的叶酸受体(FR)特异性结合,通过FR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为放射性核素选择性载带提供良好的途径。基于受体和配体间的高度亲和性,可将多种放射性核素与叶酸分子及其衍生物偶联,制备核医学显像探针。本文主要对非金属正电子核素(18F、124I)和金属正电子核素(68Ga、44Sc、152Tb)标记的叶酸及其衍生物PET显像探针与炎症PET显像探针进行综述,并展望其临床前景。  相似文献   

18.
何遥  刘飞  张锐 《同位素》2018,31(3):157-164
随着放射性药物化学和核医学的快速发展,放射性诊断核素99mTc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而使得当前全球对其母体核素99Mo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目前高浓铀靶裂变法生产99Mo仍是最广泛使用的方法。本文系统介绍了国内外采用高浓铀靶裂变法生产99Mo的发展历史和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9.
α核素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研究的进展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目前常用于肿瘤内放射治疗研究的β核素相比,α核素具有射线能量高、射程短、放射生物学效应和细胞毒性作用强等特点,对散在性癌和微转移癌的内放射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近年来211 At、213Bi、212Bi、225Ac和223 Ra等α核素肿瘤靶向治疗研究的最新进展,并结合本课题组的工作对211 At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现状进行重点评述。同时,对目前α核素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及临床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固体靶金属核素的生产与临床转化,进一步发挥其临床应用优势,北京协和医院基于医用回旋加速器,设计了制备场地布局及放射防护方案,分析了固体靶金属核素的特性及其生产实施方案。结果显示,该制备场地设计完备、布局合理,可实施固体靶金属核素64Cu、89Zr以及44Sc的生产研究;这些核素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及广泛的临床用途,其临床应用范围有望得到进一步扩展,从而促进新型治疗领域与诊疗一体化发展。本研究结果可为医疗机构固体靶金属核素的生产实施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