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深度处理焦化废水中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经常规生化工艺处理后的焦化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中试考察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效果和可行性。通过测定生化呼吸曲线及相对耗氧速率来判定焦化废水可生化性的提高程度及活性炭生物膜的成熟情况。结果表明,该工艺用于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是完全可行的。在臭氧投加量为15 mg/L的条件下,可显著提高焦化废水的可生化性,臭氧氧化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10.13%。采用自然挂膜方法培养生物膜,生物膜的成熟时间为25 d左右。在生物活性炭稳定运行后,其对COD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28.75%和43.80%,出水COD和氨氮的平均值分别为87.50和7.6 mg/L,均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2.
焦化废水生化处理后有机物的臭氧氧化降解与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臭氧氧化法处理经生化处理后的焦化废水,研究了对废水中COD、NH3-N和色度的去除效果,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了有机物在反应过程中的降解与转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气水接触90 min时,整个系统对COD、NH3 -N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0.3%、21.9%和64.5%.经生化处理后焦化废水的有机组分主要为芳香烃、长链烷烃、杂环化合物、邻苯二甲酸酯类难降解有机物;经臭氧氧化后,大部分难降解有机物被完全去除,一部分被分解生成了一些中间产物和衍生物,如酰氯、酮类、醇类等易降解有机物,可生化性大大提高.因此,用臭氧氧化处理经生化处理后的焦化废水,后续接一级生化处理,有望使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催化絮凝/MAP/涡凹气浮/AMRCT/CASS组合工艺处理合成与发酵混合制药废水,其中电催化和涡凹气浮可分别用于提高合成废水的可生化性和去除约16.5%的COD,但AMRCT水解-厌氧反应器可将其中82.2%的COD有效去除,AMRCT出水中约82.3%的COD可继续被填充悬浮填料和活性污泥的CASS工艺进行有效去除,最后经过PAM、PAC混凝沉淀后,出水水质可以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标准。  相似文献   

4.
采用破乳/混凝沉淀/电催化氧化组合工艺对冷轧平整液和光整液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酸化破乳/混凝沉淀/电催化氧化工艺可有效去除平整液废水中的油类物质和COD,对COD的去除率可达74%;混凝沉淀/电催化氧化工艺对光整液废水中COD的去除率达65%;两者的出水B/C≥0.5,且对总油的去除率均可达93%。  相似文献   

5.
浙江某化工园区采用电催化氧化对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进行预处理,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再与生物处理工艺联用,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运行结果显示,电催化氧化/生物联用技术能实现高浓度化工废水的高效处理,出水水质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三级标准,满足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以某焦化厂焦化废水生化处理系统出水为原水,研究了双膜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效果及技术可行性。连续两年多的中试运行结果显示,超滤出水浊度平均值为0.40 NTU,平均去除率为73.68%,满足反渗透膜的进水要求;反渗透膜可很好地去除焦化废水中的TDS、总硬度,同时对COD、氨氮等也有很好的分离效果;整个中试系统对TDS、COD、氨氮、浊度、UV254、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7.58%、96.81%、96.25%、100%、99.73%、98.89%,出水水质可满足《循环冷却水用再生水水质标准》(HG/T 3923—2007)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丁苯橡胶生产废水组分复杂,常规工艺难以有效处理的特点,采用催化氧化/组合生化工艺进行现场中试,考察了整个系统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臭氧催化氧化可显著提高丁苯橡胶废水的处理效果,水解酸化/臭氧催化氧化/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运行稳定、可靠,对COD、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8%和88.3%,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天津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12/356—2008)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8.
Fenton试剂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以实际焦化废水经A2O工艺处理后的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Fenton试剂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Fenton试剂氧化法对焦化废水具有良好的深度处理效果,在进水COD为100~340mg/L、色度为480~940倍的条件下,出水COD和色度等指标均可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的要求。在试验条件下,最佳的反应参数:初始pH值为2.5,反应温度为40~50℃,Fe2+投加量为0.4mmol/L,反应时间为2~3h,H2O2投加量为4~8mmol/L。  相似文献   

9.
针对废水种类多、氨氮及有机物浓度高等特点,山西某焦化产业园区废水处理系统采用除油+气浮+调节+厌氧+两级A/O+二沉池+混凝沉淀+机械过滤+超滤+树脂软化+有机物脱除+两级反渗透工艺处理3 000 m3/d园区焦化废水。当进水COD为3 000~5 000 mg/L、NH3-N为200~280 mg/L时,出水COD、NH3-N分别降至3~8 mg/L和1~2 mg/L,出水水质达到《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T 50050—2017)中再生水用于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的水质指标,全部回用。系统产生的高盐浓水进入三效蒸发结晶系统进行处理,产生的结晶盐园区统一外协处理,从而实现了焦化废水的“近零排放”。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市工业园区5 000 m~3/d焦化废水处理出水水质难以稳定达标的问题,首次采用"前端各厂AO预处理—后端园区OAO+Fenton深度处理"的工艺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系统抗冲击能力,保障工业园区内焦化厂熄焦用水稳定达标。工程调试运行表明,两级生物处理模式解决了焦化废水生物系统易冲击问题,最终出水COD、NH_4~+-N、TN分别降至20~30、2、10 mg/L,去除率分别高达99%、98%、95%。同时,出水COD、NH_4~+-N、TN、TP、氰化物、硫化物、挥发酚、油类均优于《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直排标准,并达到膜前标准,为焦化废水零排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型富铁多孔复合填料强化生化处理效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铁细菌在氧化铁离子过程中产生的强氧化作用,可以大大提高生化处理效能。采用SBR反应器,通过腈纶、焦化和校园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对比,研究了富铁多孔复合填料对生化处理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富铁多孔复合填料要比有机多孔载体的生物强化作用显著:可使腈纶废水处理后出水的COD和氨氮降低50 mg/L左右;对焦化废水中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提高6%和13%左右;显著提高了对高浓度生活污水中COD和TN的去除效果,同时对磷的去除率提高约58%。  相似文献   

12.
固定化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焦化废水的运行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采用传统生物法处理焦化废水时系统停留时间长、除污效率低的现状,将固定化技术引入膜生物反应器(MBR),并开展了处理COD为2598 mg/L、氨氮为378 mg/L的高浓度焦化废水研究.结果表明:其对COD的去除率为98.7%,对氨氮的去除率为95.03%,出水水质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冲击负荷对反应器的处理效果影响较小,厌氧段的反应时间宜为14h,好氧段的较佳反应时间为10 h; pH值为7.5~8.5时对氨氮能保持较高的降解率;好氧段应保持较高的溶解氧浓度,反应8 h后宜减少曝气量以降低能耗;在反应器长期运行的过程中膜通量的衰减速度较慢,运行30d后膜通量下降了37.2%,且用水冲洗就可使膜通量得到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13.
三维电极反应器用于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化废水经A2/O工艺处理后,再采用混凝/沉淀/三维电极反应器/浸没式超滤/反渗透工艺进行深度处理。在进水COD为250~300mg/L、SS为100mg/L、电导率为3000~4500μS/cm的条件下,最终出水COD≤10mg/L、浊度≤0.5NTU、电导率≤300μS/cm,所有指标都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中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水质要求,且处理费用≤3.45元/t,系统运行稳定,这为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及回用提供了一种可靠、稳定、经济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新型吸附剂对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出水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哲坤  杨云龙 《山西建筑》2009,35(8):192-193
介绍了焦化废水生化出水的基本情况,以采用吸附剂法处理废水为主,对新型吸附剂和活性炭在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出水脱色效果和COD去除率上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其应用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印染废水经反渗透(RO)膜处理后产生的高盐RO浓水可生化性差导致生化方法不适用,并且难以通过传统物化方法得到高效处理,臭氧氧化技术因其反应快、不产污泥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但印染废水RO浓水的臭氧氧化是传质控制反应,传统钛板曝气的低气液传质速率限制了臭氧氧化表观反应速率的提升。基于此,将微纳米气泡曝气技术与臭氧氧化工艺相结合来处理印染废水RO浓水。采用半连续流试验考察了废水初始pH、盐浓度、加压停留时间、臭氧浓度和投加H2O2对印染废水RO浓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纳米气泡臭氧氧化法对印染废水RO浓水的色度、UV254、COD和TOC去除率比传统大气泡法均有明显提升。在废水初始pH为7、臭氧投加量为3.3 mg/(L·min)、H2O2投加量为15.6 mmol/L的最佳工艺条件下,采用微纳米气泡处理120 min以后,对色度、UV254、COD和TOC的去除率分别为99.9%、79.1%、60.7%和56.2%,去除1 mg COD所需的臭氧量为1....  相似文献   

16.
化学合成制药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合成制药废水生物毒性大、可生化性差,属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采用"电催化+微电解+混凝沉淀+上升式厌氧污泥床+缺氧/好氧"工艺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COD300 mg/L,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印染废水水量大、污染物种类多、成分复杂,采用清浊分流、分质处理,可充分发挥各段工艺优势。以双膜法(MBR+RO)为核心,采用物化+生化+膜工艺深度处理印染废水,在系统平均进水COD、氨氮、电导率分别为2 310.35 mg/L、121.20 mg/L、3 420μS/cm的情况下,系统平均产水COD、氨氮、电导率分别为6.28 mg/L、15.87 mg/L、73.70μS/cm,RO产水浊度、色度平均值分别为0.11 NTU、4.47倍,满足印染工艺回用标准。  相似文献   

18.
制药废水成分复杂,COD和有机氮浓度高,水质波动极大且含有难生物降解和有抑菌作用的抗生素等物质。针对其水质情况,预处理采用气浮沉淀一体池+铁碳微电解+混凝沉淀工艺,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主流程采用UASB-A/O生化组合工艺,其中UASB系统有机容积负荷高,耐冲击能力强,A/O系统脱氮效果好,运行成本低;深度处理采用混凝沉淀,确保COD和TP达标。最终出水水质满足后续园区污水厂的进水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杜祥君 《中国给水排水》2012,28(2):72-73,76
江苏某化工厂在基础环氧树脂生产过程中排放出高COD及高盐分的废水,采用蒸发脱盐/絮凝沉淀/过滤/二氧化氯催化氧化/HCR生化工艺进行处理,结果表明,COD、盐分等污染物均可得到有效去除,出水水质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三级标准。  相似文献   

20.
借助有机物红外光谱分析,探讨了采用电气浮法处理前与处理后废水中有机物的结构变化情况,并对电气浮法去除钻井废水COD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析。结果表明,某些有机物如磺化沥青在采用电气浮法处理前与处理后其分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被氧化降解,其去除以电解氧化还原作用为主,电解絮凝和电解气浮作用为辅;而某些有机物主要是在电解絮凝和电解气浮作用下去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