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测定冠心病患者及非冠心病患者体内ⅡA分泌型磷脂酶A2(ⅡA-sPLA2)的浓度;分析它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4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及46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采用酶免法测定EDTA抗凝血浆中的ⅡA-sPLA2浓度;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hs-CRP含量;同时,应用酶法测定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结果 冠心病患者ⅡA-sPLA2浓度的中位数(242.5ng/d1)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的浓度中位数(198.7ng/d1)(P〈0.05);ⅡA-sPLA2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传统的危险因子(年龄、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低HDL-C)无相关性。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浓度ⅡA-sPLA2(333.9ng/d1,非冠心病组90%分布)、吸烟、糖尿病是区分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显著的变量。结论 体内高浓度的ⅡA-sPLA2是冠心病重要的危险因子,它可能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时炎症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四项指标临床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APOA1)和B(APOB100)浓度分析,探讨其在冠心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126例冠心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血清四项指标的浓度。结果:四项指标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冠心病组间,HsCRP,LP(a)差异有显著性(P〈0.01),APOA1和APOB10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四项指标的分析测定更能综合地评定冠心病的病程变化及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尿病(MD)、冠心病(CHD)患者脂代谢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本院30例健康人群、40例糖尿病及67例冠心病患者的血脂、载脂蛋白用TOSHIBAT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均显著性升高(P〈0.01),载脂蛋白A1(Apo A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性降低(P〈0.05),甘油三脂(TG)升高显著(P〈0.05);冠心病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载脂蛋白B(ApoB)均显著升高(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显著(P〈0.05),载脂蛋白A1(Apo A1)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显著(P〈0.05)。结论 通过检测血脂、载脂蛋白结果,对糖尿病(MD)、冠心病(CHD)的诊治及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唐莹  郝志新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7):1153-1154
[目的]探讨冠心病、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及相关因子与发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2002-2004年在北京铁路总医院筛选出冠心病组、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浆Hcy浓度、血清叶酸、维生素B12质量浓度、血糖、血脂测定,观察各组与指标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脑梗死组血浆Hcy浓度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冠心病组、脑梗死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质量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血脂、血糖升高患者中血浆Hcy浓度与血脂、血糖正常患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付维书  薛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608-6609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质代谢的变化与2型糖尿病的联系。方法病例组为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240例。空腹10 h抽取静脉血离心,检测血清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hs-CRP浓度和血脂各指标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HDL-C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糖化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各检测项目均有相关性,HbAlc、hs-CRP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和较强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将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37例、糖尿病无肾病组33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50例。分别测定各组的血清Hcy、肌酐(S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空腹血糖(FPG)。结果: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无肾病组(P〈0.05),但是糖尿病无肾病组的血清Hcy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无肾病组的FPG均显著升高(P〈0.05),但肾病组和无肾病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的Scr、TC、TG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增高的血Hcy水平与早期糖尿病肾脏病变之间存在相关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DN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循环酶法评价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日立71701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循环酶法)对82例冠心病患者和健康者进行血浆HCY浓度测定。结果:心血管疾病患者HCY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浆HCY时,高HCY是心血管疾病一个非常重要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血脂六项联合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变化特点。方法:60例患者血浆TC、TG、HDL、Lp(a)、ApoA1、ApoB含量与40例对照组比较作统计学处理。结果:病变组TC、TG、Lp(a)明显高于对照组,HDL、ApoA1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血浆TC、TG、Lp(a)增加及HDL、ApoA1降低与该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心绞痛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情况及一氧化氮、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白细胞介素8水平在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①选择2002-10/2003-10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住院心绞痛患者96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选择同期本院心脏中心住院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20例为对照组.均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8水平、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亚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水平.③首先进行组间均衡性检验,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然后再作多组均数的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相关资料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2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脂水平,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率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不明显.②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液同型半胱氨酸、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且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一氧化氮水平显著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两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以不稳定型心绞痛为因变量,年龄、同型半胱氨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心绞痛家族史及吸烟等均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最后进入模型的变量为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危险性比值(RR)为1.554(95%CI 1.134~2.130,P=0.001).④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白细胞介素8呈显著正相关(r=0.539,0.71 8,P<0.01),同型半胱氨酸与一氧化氮呈显著负相关(r=-0.473 3,P<0.01).结论: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能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关,可能通过增强炎性激活,使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病变不稳定.②同型半胱氨酸为冠心病患者病变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判定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载脂蛋白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琨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1):5117-5118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 B)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载脂蛋白的改变。并选60例健康人作对照;同时比较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apo A1、apo B的变化。结果:脑梗死患者apo A1及apo A1/apo B显著降低(P〈0.01),apo B显著升高(P〈0.01),可作为反映脑梗死患者脂类代谢异常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方法:以4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17例其他心脏病患者和2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及血清CRP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组CEC数量[(7.2±3.1/0.9μl]和CRP水平[(4.63±1.88)mg/L]明显高于其他心脏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CEC数量和CRP水平呈正相关(r=0.621)。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可能与CEC及CRP有关,二者的协同作用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与冠心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126例患者均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6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30例,对照组40例。又将冠状动脉造影异常者分为单支血管病变(SVL)组46例和多支血管病变(MVL)组40例。结果:冠心病各亚组血清CRP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其中UAP组和AMI组CRP升高明显(P0.01);UAP组血清CRP浓度高于SAP组(P0.01);AMI组血清CRP浓度高于SAP组(P0.01)和UAP组(P0.01)。MVL组血清CRP浓度高于SVL组(P0.01)。结论:CRP在冠心病患者中有不同程度升高,且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临床上检测外周血CRP浓度,在诊断冠心病和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与心功能和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22)和多支病变组(n=42),射血分数(EF)结果分为冠心病非心力衰竭组(n=36)和冠心病心力衰竭组(n=28)。选取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结果与对照组和冠心病非心力衰竭组相比,冠心病心力衰竭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降低(P〈0.05,P〈0.01),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和hs—CRP增高(P〈0.05,P〈0.01);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多支病变患者FT3明显降低(P〈0.01),rT3和hs—CRP增高(P〈0.05)。在校正其他因素后,FT3水平下降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风险比为0.72,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在心功能不全时会有改变,T13,FT3降低,rT3升高,且FT3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因此其可作为反映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s—CRP升高,反映炎症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冠心病发病的临床意义及对病情预测的价值。方法选取90例冠心病患者和同期体检的知情同意的健康体检人25例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分别在其入院或体检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CRP含量,观察其CRP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中UAP、AMI患者CRP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SAP、UAP及UAP患者CRP水平依次升高且UAP和AMI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RP水平与冠心病的病变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早期检测CRP水平对于冠心病的早期评估和控制有重要作用,并可减少心血管病患者急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2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采集患者早晨空腹静脉血,选罗氏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血糖、Hcy和CRP。所有对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比较各组间的Hcy和CRP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血清Hcy水平逐渐升高(P〈0.05);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血清CRP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血清Hcy与CRP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可能有相关性,可作为监测冠心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水平(CysC)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261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根据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测定所有入选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肌酐(C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Cys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析CysC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冠心病组患者CysC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CysC水平较非冠心病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发现冠心病患者CysC与其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剔除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等因素后,此相关性仍存在(r=0.70,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CysC水平与增高,且与冠心病的病情程度有密切关系,随着CysC水平的升高,冠心病患者病情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的血脂谱特点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92例根据病史及肝脏B超检查结果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观察其血脂谱特点及其与冠心病患病率的关系。结果:341例(69.3%)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伴NAFLD,其中259例(76.0%)肝功能正常且无明显症状;NAFLD组有较高的丙氨酸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非NAFL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NAFLD组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非NAFL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ALT升高组冠心病的患病率较ALT正常者升高,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NAFLD发生率高,且大多数无症状,其发生可能与体脂分布异常、血脂代谢紊乱等因素相关,NAFLD增加了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风险,ALT可作为其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因胸闷或胸痛入院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25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患者血清LP(a),比较各组血清LP(a)水平,分析血清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LP(a)水平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不同亚组间血清LP(a)水平也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清LP(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CA125和骨保护素(OPG)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15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 CHD 患者作为观察组(CHD组),另选95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应用免疫比浊法、化学免疫发光法和ELISA法比较不同组别和不同病变支数患者的CysC、CA125、OPG 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HD组CysC、CA125、OPG水平明显升高( P <0.05或 P <0.01);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3组血清CysC、CA125、OPG 水平逐渐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逐渐下降,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或 P <0.01);NYHA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组血清CysC、CA125、OPG水平逐渐升高,LVEF逐渐下降,且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或 P<0.01)。CysC、CA125、OPG 水平均与冠脉病变支数、心功能级别呈正相关( P <0.01),与 LVEF呈负相关( P <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浆CysC、BMG、OPG 水平不仅能评价心功能受损程度,而且有助于早期发现CHD和有助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单纯冠心病(CHD)和冠心病合并三种不同类型糖代谢异常(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糖尿病DM)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按冠心病及糖代谢异常诊断标准,将180例患者分为单纯冠心病组(CHD)、单纯糖代谢异常组、冠心病(CHD)合并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组、冠心病(CHD)合并糖耐量减低(IGT)组、冠心病(CHD)合并糖尿病(DM)组和正常对照组(无冠心病和糖代谢异常、6组,各组均30倒。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Y,免疫荧光快速测定法测定BNP值。结果单纯冠心病组(CHD)、单纯糖代谢异常组、CHD舍并IFG组、CHD合并IGT组、CHD合并DM组患者的hs—CRP和BNP浓度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HD合并IFG组、CHD合并IGT组、CHD合并DM组均高于单纯糖代谢异常组和单纯冠心病组(P〈0.05),CHD合并DM组高于CHD合并IFG组、CHD合并IGT组、单纯冠心病组、单纯糖代谢异常组(P〈0.05),CHD合并IFG和CHD合并IG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各种糖代谢异常(IFG、IGT、DM)患者hs—CRP和BNP浓度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中,冠心病合并DM患者的hs—CRP和BNP浓度水平升高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