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摘要:目的鉴定 1例淋巴瘤患者的抗体类型和基因型。方法采取盐水法 、凝胶卡法、二硫苏糖醇(DTT)处理和木瓜酶处理等方法进行抗体筛查和鉴定;用成人和新生儿RhD阳性、阴性红细胞分别与患者血清反应;患者细胞进行自身酸放散试验、 用新生儿RhD阴性红细胞吸收患者血清后酸放散。患者血清与RhD阳性、阴性红细胞交叉配血。提取患者DNA,PCR扩增,检测ICAM4基因外显子1~3序列,与标准序列比对,确定患者landsteiner-Wiener(LW)基因型,并观察是否存在突变。结果 患者抗筛呈抗D格局,DTT处理可破坏抗原抗体反应,木瓜酶处理对反应有所增强;患者血清与新生儿RhD阳性、阴性红细胞凝集强度无差别。患者自身放散液、新生儿RhD阴性红细胞吸收患者血清后放散液,与成人RhD阳性红细胞反应均强于成 人RhD阴性红细胞。患者血清与RhD阴性献血员红细胞配血凝集最弱,选择RhD阴性红细胞输注,输注效果安全有效。患者ICAM4基因第299位核苷酸为A纯合子,基因型为LW*/LW*,未发现突变。结论血清学和分 子生物学的结果证明该患者 基因型为LW*/LW* ,含有自身抗LW抗体,而非抗D。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CD38单克隆抗体对输血前检测实验的干扰及其处理措施。方法收集2名接受抗-CD38单克隆抗体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样,分别进行ABO和Rh血型抗原定型、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交叉配血实验;将不规则抗体筛选用试剂红细胞、抗体鉴定谱细胞、交叉配血用的献血者红细胞、平行对照用的O型K(+)E(+)红细胞与0.2 mol/L的DTT按照红细胞:DTT为1∶4的比例进行混合后,放入37℃水浴箱水浴30 min;再用上述DTT处理后的红细胞分别对患者血浆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实验、抗体鉴定实验和交叉配血实验。结果 2名患者的ABO和Rh血型均为O,CCDee;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分别为阴性和阳性;未经DTT处理的抗体筛选红细胞、抗体鉴定细胞和献血者红细胞与患者血浆反应均呈阳性;DTT处理后的抗体筛选红细胞、抗体鉴定细胞和献血者红细胞与患者血浆反应均呈阴性;平行对照用的O型K(+)E(+)红细胞经DTT处理后转变为O型K(-)E(+)。结论抗-CD38单克隆抗体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可干扰患者的血型血清学实验,用0.2 mol/L的DTT灭活红细胞表面的CD38抗原后,可以较好的去除这种干扰。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Rh血型抗-G抗体的鉴定方法,并初步应用于含有抗-D和抗-C抗体的Rh阴性人员的抗-G抗体分析。方法首先采用卡式法初筛Rh血型,并通过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确认Rh血型,其中抗体筛查检测血清中不规则抗体,谱细胞分析法确定抗体特异性,最后采用吸收放散试验对获得阳性抗体进行验证和鉴别。结果经多次吸收和放散法分析,可有效鉴别抗-G抗体。采用该法鉴定临床一例患者,其血型为AB型Rh阴性(ccdee),血清中不规则抗体可以与AB型RhD阳性红细胞凝集,也能凝集AB型RhD阴性含有C抗原的红细胞,经特异性吸收放散试验后发现该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为Ig-G抗-D和抗-G。结论多次吸收和细胞放散实验是在缺少稀有、特异性红细胞时,鉴定抗-G抗体的简便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卡式全自动血型仪法与传统血清学法对不规则抗体筛查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采用卡式全自动血型仪法与传统血清学方法对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东莞市无偿献血者45 709份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筛查阳性的标本采用抗球蛋白法进行鉴定,比较两种方法检出不规则抗体的性能,并对献血者不规则抗体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卡式全自动血型仪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95例,检出率为0.208%,传统血清学法检出不规则抗体16例,检出率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式全自动血型仪法阳性检出符合率为56.547%,高于传统血清学法阳性检出符合率28.571%(P0.05);RhD阴性献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2.242%,高于RhD阳性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率0.198%(P0.05)。结论卡式全自动血型仪法鉴定献血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阳性检出率高于传统血清学法,对RhD阴性献血者更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献血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类型以IgM型无临床意义的抗体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迟发性血清学输血反应患者输血相容性检测特点,为临床安全有效、科学合理输血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或四川省人民医院申请血型鉴定、意外抗体筛查及输血的患者共6名,鉴定患者ABO和RhD血型、意外抗体筛查、交叉合血、抗体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采用微柱法,采用酸放散液鉴定红细胞表面致敏抗体,聚乙二醇增强抗原抗体反应;毛细管高速离心技术分离患者自身红细胞和输入红细胞,血清学方法检测红细胞表面抗原;同时总结患者输入抗原阳性红细胞前后特点。结果 1、2号患者血浆中检出抗-E,红细胞放散液中检出抗-c,-E,而3、4、5、6号患者血浆及红细胞放散液中分别检出抗-C、抗-E、抗-JKa、抗-Fyb,毛细管高速离心后6名患者血液标本远心端检出相应抗原阳性红细胞。结论 对于多次输血且近期有输血史患者,检测到新出现的、有临床意义的红细胞抗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或红细胞抗体筛查阳性而患者无溶血的临床症状,应怀疑发生迟发性血清学输血反应,并及时启动输血反应调查程序。  相似文献   

6.
Rh阴性患者产生抗-C、抗-e1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67岁,肝硬化晚期。血型为O型RhD阴性,1998年~2000年6月已输血4次,共输800ml O型RhD阴性血。本次因患者有多次输血史,笔者用盐水法、酶法、抗人球蛋白试验与O型RhD阴性供血者交叉配血,在酶法和抗人球蛋白试验中,主侧出现凝集,为查明原因进一步做以下检查。 2 血型血清学检查 2.1 血型鉴定患者血型为O,ccdEE 2.2 患者不规则抗体筛选见附表。试剂红细胞由上海市血液中心血型参比室供给。 2.3 抗体特异性鉴定将患者血清先后用CCDEE型细胞和ccDee型细胞吸收,直至不发生反应。然后将这两种细胞分别做放散,所得到的放散液,前者凝集CCDEE和CcDEE,不凝集ccDEE型细胞;后者凝集ccDee,不凝集CcDEE型细胞。证实患者血清中含有抗-C、抗-e,不存在抗-Ce联合体。 2.4 抗体效价测定将患者的血清倍比稀释后加CCDee细胞,测定抗-C效价,酶法32,抗人球蛋白法16;加ccDee细胞,测定抗-e效价,酶法8,抗人球蛋白法4。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红细胞直抗阳性的原因及配血的处理方法,旨在寻求安全、有效的输血对策。方法 应用血清学方法对直抗阳性标本进行分型,对血清、放散液进行抗体鉴定或用药物处理的红细胞检测药物抗体,结合病史、用药史等分析原因,选择相容的血液进行输注。结果 249例红细胞直抗阳性中,213例由患者自身原因造成,红细胞放散液和谱细胞或药物处理的红细胞无凝集反应。36例红细胞放散液和谱细胞或药物处理的红细胞有凝集反应,其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自身抗体21例,胎母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5例,药物抗体4例,冷抗体4例,免疫性溶血反应同种抗体2例。结论 针对大多数患者红细胞直抗阳性导致的配血不合,其放散液不具反应性,由患者自身原因引起,可输注相容性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红细胞直抗阳性且放散液和谱细胞或药物处理的红细胞有凝集反应,主要原因是自身抗体、同种抗体和药物抗体,自身抗体配血选择ABO、RH同型的多个血液进行盲配,取凝集较弱的输注洗涤红细胞;同种抗体配血选择无相应抗原的血液相容性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药物抗体临床停止使用对应药品,输相容性同型洗涤红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原因。方法通过ABO血型鉴定、酶处理、ABO基因测序、Rh分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吸收放散实验及抗体鉴定试验对患者ABO血型及不规则抗体疑难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红细胞上Tn抗原暴露,血清中检出抗-cE联合抗体。结论运用不同血型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能准确鉴定出患者血型和血清中存在的多种同种抗体。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纯化人血清中多克隆抗RhD抗体,并对其进行鉴定。 方法:收集5例RhD阴性者血清,经不规则抗体筛查和确认后,按等比例混合,分别用RhD(-)A型红细胞和RhD(-)B型红细胞对血清中的抗A、抗B抗体于4 ℃过夜吸收处理;用RhD(+)O型红细胞制备血影细胞,以血影细胞作为抗原,吸附血清中抗RhD抗体,再用低pH值缓冲液洗脱、分离纯化抗RhD抗体,用DEAE-Sephadex A-50层析法提取其中IgG组分;分别用western blot、微柱法鉴定。 结果:5名研究对象血清中均含抗RhD抗体;血清中的抗A和抗B血型抗体被完全吸收,纯化后抗RhD抗体IgG组分效价达到1∶32。 结论:本实验获得了高效价的抗RhD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利用噬菌体肽库获得RhD血型抗原表位研究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el型红细胞是否诱导RhD阴性受者产生同种免疫反应。方法用吸收放散试验鉴定Del型血液,对临床输注Del型红细胞的患者进行追踪,采集输血后1周~1年的患者血液标本,RhD抗原初筛阴性的标本采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IAT)进行阴性确认。对患者血清采用凝聚胺法、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和微柱凝胶法筛查不规则抗体,然后对筛查阳性标本用谱细胞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并进行效价测定。结果采集到输注Del红细胞的RhD阴性受血者样本20例,男性10例,女性10例,女性均有孕产史。Del型受血者5例,男性2例,女性3例,输注Del红细胞后未发生输血反应,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真实RhD阴性受血者15例,男性8例,女性7例,8例男性和5例女性患者输注Del红细胞后未发生输血反应,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2例妊娠女性抗-D为阳性,未出现输血反应。结论 Del型个体未检出抗-D,产生抗-D的个体未检出Del型。Del红细胞导致RhD阴性受者产生同种免疫反应的概率可能很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