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历代医家多年遣方用药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升华的结果。其中,脏腑经络学说、五味理论是归经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临床实践经验总结是归经理论创立的重要依据。这种研究中药归经的学术思想,在各个历史时期均占重要地位,至今仍是人们学习研究归经理论的出发点。经中医文献研究,认为秦汉时期是中药归经理论的萌芽阶段,唐宋时期是中药归经理论的承上启下阶段,金元时期是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阶段,明清时期是中药归经理论的成熟阶段,近现代是中药归经理论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与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目前中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提出中药现代化即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药归经理论作为中医药理论的特色之一,其实质亦即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归经即搞清中药通过何种途径对脏腑发挥作用.因此,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是中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药归经理论存在认识不统一,各类本草著作中对药物归经标注不统一的现象,提出中药归经具有相对性,从以五味配五脏,以五色配五脏,以五气配五脏,以药物的质地、性状特征这4个方面确定归经的依据,具有相对性;并从中药功效的多样性、炮制、配伍等对中药归经的影响角度,论述中药归经的相对性。指出在中药的理论及实验研究中,应充分认识其不确定性,在肯定和继承归经理论的基础上,切勿绝对、教条地看待归经。  相似文献   

4.
中药归经理论现代实验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用于中药归经理论的实验研究方法主要有中药有效成分体内分布观察法、微量元素体内分布观测法、药效观察法、环核苷酸水平变化观测法、受体学说五种方法,本文综述了近15年来中药归经理论实验研究的进展状况,并简要分析了各种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中药归经引经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中药归经引经理论的起源出发 ,讨论了近年来对中药归经引经的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认为不能将研究停留于哲学思辨层面上 ,也不能脱离中医药理论 ,而应当将动物实验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同时以引经药为例 ,提出了一些可能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即作用点或靶器官。藏象经络学说是药物归经的主要依据,是指导用药的基本原则。归经理论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现代研究认为归经与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受体学说、中药微量元素、中药药理等均有密切关系。今后中药归经研究,除要加强理论研究外,还应结合现代高科技进行广泛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回顾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的现状,剖析其停滞不前的症结所在,提出建立中药药理数据库和中药性能数据库来研究中药归经与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认为用中药药理作为工具研究以归经为核心的中药性能具有广阔的前景和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药归经研究的概述与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药归经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概括,提出中药归经实验研究的新思路。参考文献13篇。  相似文献   

9.
从中药有效成分的体内分布探讨中药归经理论的含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的有效成分对机体的病变部位有一定的选择性作用。它为揭示中药归经理论的实质提供了重要依据。运用现代科学验证、补充和发展归经理论,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药归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医临床遣方用药的重要依据,是对长期中医临床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随着实践的发展,其所包含的内容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记载到系统阐述的过程。如今中医药研究内容不断丰富,许多中药新的作用部位和新的功用主治被  相似文献   

11.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在许多中草药中含量较为丰富。作为多种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黄酮类化合物因其广泛的生理或药理活性在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草药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是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现对中草药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不同测定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中药分类是学习、应用和研究药物的一种手段,合理的分类方法有助于促进中药教学、临床应用和科研的发展。自我国现存第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的三品分类法始,如何对中药进行合理的分类就成为历代本草著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对中药理论认识的逐渐深入,古代医家对中药分类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促使中药分类更加全面合理。文章通过梳理历代代表性本草著作中记载的中药分类方法,试图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研究中药理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疗用药的最主要形式。中药研究由单味中药已转向复方研究。新技术、新方法不断被采用,新科技成就已经应用于中药复方的科研当中。随着生物技术的兴起,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建立表达谱数据库,从而为中药复方研究,提供各种靶基因及分析手段。引入分子生物学技术封中药复方的研究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抗肿瘤转移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是控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以肿瘤血管形成为靶点的血管生成抑制剂研究已成为当前肿瘤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中医药抗肿瘤血管生成抗肿瘤转移的可行性及目前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认为从中药中筛选开发具有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和阻断肿瘤转移途径的新药,对于控制肿瘤侵袭、转移、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存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转化医学作为一种全新的医学理念及实践模式,代表的是当今医学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必然要求,其倡导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的双向快速转化。就中医药学与转化医学的相互关系,中药复方在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中的作用进行阐述,并围绕如何服务临床转化,提出中药复方基础研究的思路与策略的重点在于中医理论的创新、临床有效药物的开发、疾病防治新机制的发现、复方配伍的机理和规律的阐明。   相似文献   

16.
意象思维作为中医学极具代表性的思维方式之一,与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通过分析先秦至两汉的古代文献,结合具体时代的文化背景,对意象思维进行整理、发掘,厘清其脉络,揭示其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意象思维对中医理、法、方、药的渗透与影响。  相似文献   

17.
Gout is a crystal-related arthropathy resulting from the deposition of monosodium urate. Identifying appropriate treatments and novel drugs to decrease serum uric acid (SUA) levels and gout risk has been a major focus. By performing ext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pathogenesis an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gout, this paper aimed to identify novel targets for effective control of acute gout attacks and long-term reduction of SUA. In addition, we aimed to provide new direc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rapeutic measur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rugs. Although Western medicine can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 to the treatment of gout,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has unique advantages, including reduced adverse reactions and higher patient compliance. It may also fill in the shortcomings of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intermittent period treatment of gout. In addition to constantly exploring pathogenesis and drug targets, research o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s equally important.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as proven to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for gout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极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构成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医主要依靠治疗原发病来延缓疾病进展,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表明与足细胞损伤、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密切相关。动物实验可重复性高、可操作性强,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中药成分确有疗效,就近十多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不明原因慢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疾病,也是近年来中西医研究的热点。现主要就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遣方用药等方面,综述近年来中医在这方面的研究概况。认为中医药在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部分学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西医学的不同病因进行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是本病近年来中医治疗学上的一大特点,并提出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