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接地导体腐蚀会显著增大其接地电阻,严重危害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为此,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接地网的导电室温硫化(RTV)硅橡胶材料,其具有化学性质稳定、现场施工方便的特点。通过对炭黑、碳纤维和导电玻璃珠等几种常用导电填料的对比,最终选用导电炭黑作为调整材料电阻率的导电填料,制备的导电硅橡胶材料体积电阻率控制在10Ω.cm数量级。根据理论计算、模型和现场试验测试了该种导电硅橡胶材料应用于接地系统的效果,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该种导电性材料后接地电阻升高幅值≤10%。防腐试验研究表明,该种导电硅橡胶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稳定的化学性质,可以显著缓解环境腐蚀问题。应用该种导电涂料,可以避免铜接地体造成的土壤污染,是一种环境友好材料。  相似文献   

2.
总结接地网常见故障及故障发生的原因,以石官营变电站为例对接地网普遍存在的接地装置腐蚀、接地体埋深不满足要求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相应的防腐和降阻措施,并说明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灵活接地方式实际运行过程中控制回路故障、高阻接地、间歇性接地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提高灵活接地方式的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庞传贵  都治强 《电气应用》2007,26(5):118-12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接地,含配电系统的接地、防雷接地、弱电系统(电子设备)的接地以及总等电位接地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配电网传统的中性点主要采用3种接地方式,即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和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简要介绍3种接地方式的优缺点,并在Matlab的Simulink中对各种接地方式下的单相接地故障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了合理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6.
高压变电所内屏蔽电缆屏蔽层的正确接地,对降低外部电磁场对微机型二次设备的干扰水平,起着重要作用.该文浅议屏蔽电缆屏蔽层一点、两点接地对电磁场屏蔽的机理,并提出了两点接地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MODELS的工频弧光接地过电压的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弧光接地过电压是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危害最大的过电压之一.目前,关于弧光接地过电压的研究大都采用系统仿真,基于工频熄弧理论,通过控制开关的闭合来模拟电弧的熄灭和重燃,观察弧光接地过电压情况.由于电弧的熄灭和重燃具有强烈的统计特性,电弧不一定是在工频过零时熄灭,也不一定是在电压达到最大值时重燃.因此,按一个工频周期来设定开关的开闭时间模拟弧光接地过电压时,模型不够准确.鉴于这种情况,在对弧光接地过电压产生机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开关控制方法,采用EMTP中的控制系统暂态分析TACS模块和MODELS模块对开关的控制部分进行处理.运用MODELS模块中特定的MODELS语言编写控制程序,输出一个信号作为TACS开关的输入控制信号,当满足给定电压和电流门槛值时,开关便会相应地闭合及断开.不必按一个工频周期来设定开关的开闭时间,提高了仿真模型的精确性.将其应用于10 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及小电阻接地系统的弧光接地过电压的研究,取得了预期效果,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20 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汲亚飞  侯义明 《供用电》2008,25(5):9-12
20 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是重要的技术问题.在对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小电阻接地这三种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不同网络结构20 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方案.对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对安全性、供电连续性,以及对配电网的设备改造的经济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为20 kV改造中对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和相关设备的选择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压试验厅的接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高压试验的测量准确度和人身安全,高压试验厅要求具有良好的接地系统.系统地对接地网面积、水平接地网格数、垂直接地体的间距、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对接地电阻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提出高压试验厅的接地必须采用以水平接地为主、与垂直接地体配合的复合接地形式.对高压试验厅的接地系统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和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单芯电力电缆金属护套接地环流将降低电缆的额定载流量、缩短电缆的运行寿命,因此针对金属护套两端接地和交叉互联接地的单芯电力电缆,建立了金属护套接地环流的等值电路和计算模型,并推导了相应模型参数的计算式,在此基础上分析、计算了交叉互联接地方式不同工况下的金属护套接地环流值.计算结果表明,三相电缆系统结构和负荷电流的不对称度越大,则金属护套接地环流越大.  相似文献   

11.
针对特殊地带变电所接地装置的设计和降阻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对垫土层地带的变电所,提出双层地网的设计方案;对城市小型化变电所,提出充分利用城市地下自然接地体的观点;对河边变电所和水电站,提出设置河岸接地网或用导电水泥降阻的方案.并分析特殊场所接地应注意的问题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某工程中塔位移动后,实测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大于规程要求值,对此进行分析,采用三维复合接地装置降低接地电阻,解决工程中因接地装置敷设场地小而使工频接地电阻不能满足规程要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风能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最具潜力和活力的绿色新能源之一.陆地风电场具有占地面积大、单机容量大、机组分散布置的特点.由此带来同一风电场,风电机组接地方式处理不尽相同.接地电阻值是衡量风力发电机组接地装置是否符合规程要求的主要指标.本文简述接地电阻的计算方法及降低风力发电机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程育林  方鹏  江雷  杨鑫  易俊华 《湖南电力》2020,40(1):6-10,19
本文利用相关规程规定的接地电阻计算方法,研究了垂直接地体的不同间隔距离、长度和等效直径对杆塔接地电阻的影响效果。通过计算发现,随着垂直接地极间隔距离的减小、长度和等效直径的增加,杆塔接地装置的整体接地电阻不断降低,但降低的幅度不断下降,整体接地电阻最后趋于饱和。最后本文提出了典型设计参数下,垂直接地极间隔距离、单根长度和等效直径对整体接地电阻的影响范围。通过设置不同的垂直接地极参数,可以取得不同的降阻效果,为杆塔接地装置的设计及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洪峰 《湖北电力》2010,34(1):54-56
由于杆塔长期处于户外,在以往的线路施工和改造工程中,对于接地部份工程重视程度不够,一般凭经验施工,接地装置质量总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该文介绍了适合鄂州本地区输电线路接地装置的标准化施工工艺,并将其应用于创建标准化线路施工中。  相似文献   

16.
12脉动桥直流融冰装置接入系统后,其接地方式直接影响系统的稳态运行特点及融冰装置绝缘水平的选择。针对中性点接地、不接地和线路末端接地这三种可能的接地方式,以桂林变电站12脉动桥直流融冰装置为研究对象,分析该融冰装置在不同接地方式下系统的稳态运行特性,并对过电压及绝缘配合进行仿真计算,确定中性点接地为该融冰装置最优的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17.
曹方圆  时卫东  康鹏  张波 《中国电力》2016,49(10):67-73
雷电流通过接地装置散流时,接地装置本身和土壤电阻率的大小都会影响散流过程,从而影响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阻抗。基于电磁场和电路相结合的计算方法,使用自主开发的软件,计算了接地本体材料、不同接地体长度、直径和不同土壤电阻率对冲击接地阻抗的影响,并通过时域电压波形对这几个参数影响冲击接地阻抗的机理进行分析。由计算结果可知,接地体的磁导率对冲击接地阻抗影响很大。在接地体成本固定的情况下,铜接地装置的接地体长度越长,冲击接地阻抗越小。钢接地装置的接地体长度即使增长,但由于有效长度有限,其冲击接地阻抗降低幅度并不明显。随着土壤电阻率的增大,铜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阻抗线性增加,而钢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阻抗增加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18.
关于接地工程中若干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对目前在接地工程设计上相关参数取值中存在的问题如发电厂、变电所工频接地电阻的计算与控制值;地面跨步电压和设备接触电压的计算;设备接地引下线短路电流热稳定的校核;小型化变电所避雷针接地与主地网的处理和降阻措施和降阻材料的合理利用等进行了系统的讨论,分析了目前在接地设计和改造中在这些方面存在的误区和难题。探讨了发电厂、变电所主要参数的控制范围以及对接地装置安全运行的影响。提出用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进行接地设计和主要降阻措施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9.
铜接地体技术在GIS变电站工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接地体与常规热镀锌钢接地体相比,其导电性能好8倍,耐腐蚀性能强3倍,并且施工方便,更适用于六氟化硫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SF6 Gas-Insulated Switchgear)变电站接地系统。结合广东省江门市220kV新会变电站和广东省台山发电厂220kV铜鼓升压站等GIS配电装置变电站工程实例,介绍了铜接地体截面面积计算、材料规格选择和连接方法;分析了铜接地体不同连接头的可靠性及其在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0.
介绍接地装置腐蚀的危害性,铜材接地装置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接地装置腐蚀机理,对铜材、钢材接地装置的性能、造价进行了比较分析,简述了铜材接地装置的相关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