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杨昕  刘芳  张继朋 《癌症进展》2021,19(23):2417-2419,2465
目的 分析溶血卵磷脂胆碱酰基转移酶1(LPCAT1)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95例NSCLC患者癌旁组织及肿瘤组织,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对其癌旁组织及肿瘤组织中的LPCAT1 mRNA相对表达量进行比较,分析LPCAT1 mRNA相对表达量与NSCLC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NSCLC患者癌旁组织LPCAT1 mRNA相对表达量为(0.069±0.017),明显低于肿瘤组织的(0.621±0.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M分期为Ⅲ期、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LPCAT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及是否吸烟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LPCAT1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PCAT1 mRNA相对表达量高水平组患者总生存率为37.50%,低于低水平组的6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LPCAT1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且NSCLC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与LPCAT1 mRNA相对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MAPLC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Q  Wang JJ  Pan YC  Meng LF  Zhan X  Zheng QF 《癌症》2008,27(1):25-29
  相似文献   

3.
彭大颖  姜丽红  吴迪 《癌症进展》2017,15(11):1305-1307
目的 研究乙酰肝素酶mRNA及CD3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病理特征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选取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20例,取其乳腺癌组织标本120例作为研究组,对应取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标本1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检测患者乙酰肝素酶mRNA及CD34在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病理特征及MVD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标本乙酰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率(70.83%)明显高于对照组(2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中肿瘤直径大、TNM分期晚、病理分级高及淋巴结转移程度重的患者乙酰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阳性表达标本的MVD值(58.49±17.44)明显高于阴性表达标本的MVD值(40.41±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乙酰肝素酶mRNA可能与乳腺癌的演变过程有一定的关系,且与乳腺癌的侵袭、转移及新生血管生成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底物IRS-5和IRS-6基因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52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标本,取肾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RS-5和IRS-6基因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IRS-5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应癌旁正常组织(0.864±0.112VS0.762±0.104),P=0.021。IRS-5mRNA的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IRS-6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均有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647±0.116vs0.6124±0.122),P=0.32。IRS-6mRNA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亦无相关性,P〉0.05。结论:IRS-5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过表达,可能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关,对临床评价肿瘤恶性度有一定价值;IRS-6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无差异,提示IRS-6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可能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HDAC1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RT-PCR检测50例结直肠癌组织、50例癌旁组织、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和20例腺瘤组织中HDAC1mRNA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HDAC1mRNA相对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癌组织HDAC1mRNA相对表达量(0.608±0.03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496±0.026),腺瘤组织HDAC1mRNA相对表达量(0.495±0.052)明显高于正常组织(0.388±0.050);癌组织中HDAC1mRNA相对表达量与患者的性别(t=0.264,P=0.793)、年龄(t=0.116,P=0.908)和肿瘤大小(t=0.621,P=0.537)无关,而与组织Duke分期(t=3.395,P=0.001)、组织学分型(t=2.070,P=0.043)和淋巴结转移(t=2.162,P=0.036)相关。Duke C、D期HDAC1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Duke A、B期,高、中分化结直肠癌组织HDAC1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低、未分化组织,淋巴结转移患者HDAC1mRNA相对表达量增高。CK20(t=2.389,P=0.021)和Ki-67(t=2.117,P=0.039)高表达患者HDAC1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结论:HDAC1mRNA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相关。RT-PCR检测HDAC1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结直肠癌特异性诊断标志。  相似文献   

7.
邓伟  芦永福  王学红 《癌症进展》2021,19(10):997-1001
目的 探讨汉族、藏族胃癌(GC)患者GC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TGFBI)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GC患者(汉族30例,藏族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汉族30例,藏族30例)及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患者(汉族30例,藏族30例),收集胃黏膜组织,其中汉族G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藏族G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汉族CAG组织、藏族CAG组织、汉族CNAG组织、藏族CNAG组织各30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GFBI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汉族、藏族不同胃黏膜组织中TGFBI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不同临床特征GC患者GC组织中TGFBI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在汉族和藏族患者中,GC组织中TGFBI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CAG组织、CNAG组织,癌旁组织中TGFBI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CNAG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藏族间同一类型胃黏膜组织中TGFBI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区分民族的情况下,GC组织中TGFBI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CAG组织、CNAG组织(P﹤0.05),癌旁组织和CAG组织中TGFBI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CNAG组织(P﹤0.05).浸润深度为T3~T4、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的GC患者GC组织中TGFBI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高于浸润深度为T1~T2、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Ⅰ~Ⅱ期的GC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组织、癌旁组织、CAG组织、CNAG组织中TGFBI mRNA相对表达量逐渐下降,但其在汉族、藏族间同一类型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无差异.TGFBI表达情况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有关,因此动态检测TGFBI对GC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颈癌(CC)患者中肿瘤干细胞相关基因POU5F1和NANOG在mRNA水平表达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检测69例子宫颈癌组织和16例子宫颈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新鲜组织标本中POU5F1、NANOG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情况,了解其在维吾尔族和汉族间的表达差异.根据患者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进行分组,比较不同亚组患者中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间POU5F1、NANOG表达水平的差异性.结果 子宫颈癌组织中POU5F1 mRNA、NANOG 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癌旁组织高(P﹤0.05).维吾尔族CC患者POU5F1 mRNA、NANOG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汉族CC患者(P﹤0.05).临床分期为Ⅱa~Ⅲ期、淋巴结转移阴性时,维吾尔族与汉族CC患者子宫颈癌组织中POU5F1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Ⅱa~Ⅲ期、中-高分化、淋巴结转移阴性时,维吾尔族与汉族CC患者子宫颈癌组织中NANOG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中肿瘤干细胞相关基因POU5F1 mRNA和NANOG mRNA的表达在维吾尔族和汉族人群中存在差异性,而此种差异性在Ⅱa~Ⅲ期、中高分化、淋巴结转移阴性的CC中表现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林学勇  李东 《癌症进展》2019,17(9):1088-1090
目的探讨miRNA-137在膀胱癌中的相对表达量及其对膀胱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膀胱癌患者的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miRNA-137的相对表达量,检测不同病理分级膀胱癌患者膀胱癌组织中miRNA-137的表达量及其与膀胱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将mimic-NC、miRNA-137 mimic、miRNA-137 inhibitor质粒转染至膀胱癌T24细胞,并分别作为空白组、过表达组和低表达组,RT-PCR法检测3组细胞miRNA-137的相对表达量,Transwell小室检测3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miRNA-137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非浸润性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P﹤0.01);病理分级为Ⅳ级的膀胱癌患者膀胱癌组织中miRNA-137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病理分级为Ⅰ、Ⅱ和Ⅲ级的患者(P﹤0.01)。过表达组迁移和侵袭细胞数目均高于空白组细胞(P﹤0.05);低表达组迁移和侵袭细胞数目均低于空白组细胞(P﹤0.05)。结论浸润性膀胱癌组织和病理分级为Ⅳ级的膀胱癌组织中miRNA-137的相对表达量较高,上调miRNA-137的表达可以促进膀胱癌细胞侵袭和迁移,抑制其表达可以抑制膀胱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管癌中HOTAI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1年手术切除的胆管癌以及对应的癌旁正常胆管上皮标本,采用Real-time RT-PCR检测HOTAIR在胆管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胆管癌组织中HOTAIR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HOTAIR在胆管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OTAIR高表达组患者的预后比低表达组差.结论:HOTAIR在胆管癌中显著性高表达并且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COX-2mRNA、CD105mRNA在骨肉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mRNA(COX-2mRNA)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CD105mRNA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人骨肉瘤中COX-2mRNA和CD105mRNA的表达,并计算CD105mRNA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COX-2mRNA在骨肉瘤中表达阳性率为77.5%,COX-2mRNA的表达与外科分期和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P〈0.05);外科分期的I期与IIb期、III期间的MV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期与IIa期、IIa期与IIb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的骨肉瘤其MVD值高于未转移组,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mRNA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COX-2mRNA在骨肉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其高表达可能促进了骨肉瘤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13.
肺癌患者三种微转移标志物临床意义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肺癌患者外周血LUNX mRNA 、CK19 mRNA、CEA mRNA诊断微转移的特异性、敏感性,探索肺癌患者微转移的早期诊断.方法以肺部良性疾病30例、健康人10例的外周血为对照,以LUNX mRNA 、CK19 mRNA、CEA mRNA的表达为指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8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手术切除区域44个淋巴结的微转移,并根据淋巴结病理切片、临床分期、随访过程中复发转移率评价微转移的临床意义.结果①LUNX mRNA、CK19 mRNA、CEA mRNA在肺癌组织的表达率均为100%(35/35).②48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LUNX mRNA阳性30例(62.5%),CK19 mRNA阳性24例(50.0%),CEA mRNA阳性32例(66.7%);44枚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区域淋巴结,LUNX mRNA阳性16枚(36.4%),CK19 mRNA阳性12枚(27.3%),CEA mRNA阳性18枚(40.9%).③3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表达阳性2例(6.7%),LUNX mRNA或CEA mRNA表达均阴性;10例健康人外周血和11枚取自肺良性疾病患者的淋巴结,3个指标检测结果均为阴性.④44枚肺癌区域淋巴结中,普通病理组织学检出6枚(13.6%)有癌转移,阳性率明显低于RT-PCR检测结果(P<0.05).⑤3种微转移指标的阳性率均随TNM分期的增加而升高(P=0.01).⑥随访发现外周血微转移阳性患者的复发率高于阴性患者.结论 LUNX mRNA、CK19 mRNA 、CEA mRNA有可能成为监测肺癌微转移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4.
EGF mRNA和EGFR 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Zhao YN  Cao J  Wu FX  Ou C  Yuan WP  Mo QG  Wei W  Li Y  Su JJ  Liang AM 《癌症》2004,23(7):762-766
背景和目的有众多证据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家族在一系列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EGFR与肝癌的关系目前尚未明确。本文旨在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及其受体的mRNA在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60例H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EGFmRNA和EGFR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EGFmRNA阳性率在肝癌组织中(60%,36/6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80%,48/60)(P<0.05);EGFRmRNA阳性率在肝癌组织中(60%,36/6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1.67%,25/60)(P<0.05)。EGFR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检出率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术后复发、肿瘤数目等明显有关,而与肿瘤直径、血清AFP水平、分化程度以及癌旁肝硬化无明显关系。EGFmRNA检出率与肿瘤直径明显有关,而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术后复发、肿瘤数目、血清AFP水平、分化程度以及癌旁肝硬化等无明显关系。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EGF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无关;而EGFR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及术后复发有关;可作为预测肝癌复发、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Survivin mRNA、CEA mRNA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survivin mRNA、CEA mRNA表达情况,探求大肠癌早期诊断及早期血道微转移检测的特异、敏感指标。[方法]RT-PCR法检测50例大肠癌患者及50例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survivin mRNA及CEA mRNA的表达。[结果]Survivin mRNA和CEAmRNA在大肠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54.0%(27/50)和62.0%(31/5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指标阳性率在大肠癌复发转移组与原发无转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指标阳性表达率与Dukes’分期及有无远处转移有关(P〈0.01),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体分型、肿瘤大小、组织类型无关(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于任一单一指标的敏感性(P〈0.05),而特异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发转移组双阳性率与原发无转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Survivin mRNA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及早期血道微转移的指标具有较好的特异性。联合检测survivin、CEA相对单项指标检测显著提高了检出率,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大肠癌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2(TLR2) mRNA和Toll样受体4(TLR4) mRNA在蕈样肉芽肿皮损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蕈样肉芽肿皮损和正常皮肤中TLR2 mRNA和TLR4 mRNA的表达.结果:蕈样肉芽肿皮损中TLR2 mRNA和TLR4 mRNA主要表达于表皮基底上层,正常皮肤则表达于表皮的基底层.统计学分析表明TLR2 mRNA和TLR4 mRNA在正常皮肤和蕈样肉芽肿皮损处基底层和基底上层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TLR2 mRNA和TLR4 mRNA在蕈样肉芽肿皮损中的表达均高于在正常皮肤中的表达(P<0.05).结论:TLR2 mRNA和TLR4 mRNA可能在蕈样肉芽肿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乳腺癌hMAM mRNA和CD44V6 mRNA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剑仑  杨华伟  曹骥  杨南武 《肿瘤》2005,25(6):581-584
目的研究人乳腺珠蛋白(human mammoglobin,hMAM)mRNA及CD44V6 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作为乳腺癌微转移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乳腺良性肿瘤中hMAM mRNA及CD44V6 mRNA,检测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hMAM mRNA和CD44V6 mRNA,同时对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肺癌、卵巢癌组织中hMAM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hMAM-mRNA在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肺癌、卵巢癌组织中无表达,在乳腺癌、癌旁组织及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72%、96.72%和93.75%,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D44V6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乳腺良性肿瘤组织(P<0.05).乳腺癌患者外周血hMAM mRNA检出率为45.90%,Ⅳ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hMAM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hMAM mRNA在健康人及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均无表达;CD44V6 mRNA在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中的阳性表达率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MAM mRNA相对特异性地表达于乳腺组织,外周血检测出hMAM mRNA提示已有癌细胞进入血流,因此可能作为检测乳腺癌血道微转移的标志物;而CD44V6 mRNA作为血液中乳腺癌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RP1 mRNA和GST-π mR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肺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RT-PCR、凝胶电泳-积分光密度IOD比值半定量法检测MRP1 mRNA和GST-π mRNA在36例NSCLC组织和12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在TNM分期中的表达情况。结果:MRP1和GST-π在NSCLC(83.3%、88.9%)和癌旁组织中(75.0%、83.3%)表达阳性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35和0.413;MRP1 mRNA和GST-π mRNA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IOD比值分别为0.7403、1.2679)明显高于在癌旁组织(IOD比值分别为0.2013、0.4217),均P=0.000;二者在各T分期中的表达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二者在有淋巴结转移组(IOD比值分别为0.8496、1.3874)和有远端转移组中的表达(IOD比值分别为0.9583、1.5790)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IOD比值=分别为0.6591、1.0571)和无远处转移组(IOD比值分别为0.6553、1.1109),P值分别为0.047、0.021、0.042和0.015。结论:对MRP1和GST-π mRNA的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预测预后及指导化疗的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mRNA、孕激素受体(PR)mRNA阳性表达的临床和预后的意义。方法:运用RNA原位核酸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比较278例乳腺癌中ERmRNA和PRmRNA阳性率与临床各因素、阳性和阴性表达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1)生存组中ERmRNA和PR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72.8%和73.8%,死亡组阳性率分别为55.2%和34.5%(P<0.01);(2)淋巴结无癌转移组ERmRNA和PRmRNA阳性率为75.9%和68.8%,淋巴结癌转移组阳性率分别为53.7%和50.0%(P<0.01);(3)组织学为Ⅰ+Ⅱ级组的ERmRNA、PRmRNA阳性率分别为73.2%和66.8%,Ⅲ级组分别为54.5%和50.0%(P<0.01,P<0.05);(4)生存组、淋巴结无癌转移组和组织学Ⅰ+Ⅱ级组ERmRNA、PRmRNA单一阳性和ER、PRmRNA双阳性者平均生存期均高于死亡组、淋巴结癌转移组和组织学Ⅲ级组中单一阳性或双阳性表达(P<0.01,P<0.05)。(5)淋巴结无癌转移组、组织学为Ⅰ+Ⅱ级组和癌组织≤2cm等组中ERmRNA或PRmRNA单一阳性和ER、PRmRNA双阳性表达者平均生存期高于单一阴性或双阴性表达者(P<0.01,P<0.05)。结论:生存组、淋巴结无癌转移组和组织学为Ⅰ+Ⅱ级组的ERmRNA、PRmRNA阳性检出率均高于死亡组、淋巴结癌转移组和组织学Ⅲ级组,各组中阳性表达者的预后明显好于阴性表达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