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反义技术治疗自体移植静脉再狭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体静脉作旁路转流术是血管外科临床广泛应用的术式,为血管闭塞性疾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由于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发生,降低了远期通畅率.因此,研究再狭窄的发生机理和防治手段,是当前面临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自体静脉旁路转流术是血管外科常用的术式,但由于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发生,降低了通畅率。本文根据再狭窄形成的机理,从几个不同的方面阐述了再狭窄的防治现状。 一、再狭窄机制 近年来,动脉硬化性等血管闭塞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血管搭桥或成形术是外科治疗的主要方法,自体静脉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移植材料。但移植静脉通畅率一直是  相似文献   

3.
移植静脉再狭窄是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CABG术后血管桥再狭窄的发生与一氧化氮(NO)的功能异常相关,2004年7月至9月本研究采用兔颈外静脉颈总动脉旁路移植模型,应用含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基因重组腺病毒(AdCMVeNOS)转染移植静脉的方法,探讨eNOS基因防治静脉移植血管再狭窄的作用及其机制,为移植静脉再狭窄的防治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动脉血管作为移植血管材料有其自身优势,但对大多数患者而言,自体大隐静脉仍然是最常用的移植血管材料,然而静脉移植后10年闭塞率高达50%余通畅的移植静脉也常有严重的病变,移植静脉的远期通畅率低已成为CABG疗效的瓶颈,新内膜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移植静脉再狭窄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针对移植静脉再狭窄过程中的分子学机制和病理发展过程,研究者均采取了不同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血管外支架、静脉保存液改进和基因治疗等,与其它方法相比较,基因治疗移植静脉再狭窄具有广阔的前景。我们对移植静脉再狭窄的防治和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自体静脉移植再狭窄与MMP-1、MMP-2及TIMP-2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测定自体静脉移植术后移植静脉管腔狭窄度、金属基质蛋白酶-1(MMP-1),MMP-2金属蛋白酶特异性抑制剂-2(TIMP-2)的表达,探讨自体静脉移植术后再狭窄与金属蛋白酶家族,(MMps)及其特异性抑制剂(TIMP)s的关系。方法:60只Wister大鼠均行颈静脉腹主动脉移植术,在术后28d后取出移植静脉行病理学检查测量移植静脉管腔狭窄度,根据移植静脉管腔狭窄程度,分成正常、轻、中、重4组,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行MMP-1,MMP-2及TIMP-2的检测。结果:静脉移植后,移植静脉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在狭窄的移植静脉, MMP-1、MMP-2和TIMP-2高水平表达;静脉狭窄程度越重,MMP-1、MMP-2和TIMP-2表达强度越高,MMP-1、MMP-2的升高幅度高于TIMP-2的升高幅度。结论:自体静脉移植术后移植血管再狭窄的发生和发展与MMPs及TIMPs的表达失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联合转染P^21基因和c—Fos反义核酸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只新西兰家兔,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行自体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手术,仅实验组移植静脉段行腺病毒介导的P^21基因溶液浸泡、吻合口周围行c—Fos反义核酸凝胶涂布;术后2周取出移植血管,分别行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移植血管内膜厚度、管腔狭窄度、内膜平滑肌细胞数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细胞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联合转染P^21基因反义c—Fos核酸可有效地抑制移植静脉内膜的增生,是一种比较有发展前途的防治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基因疗法。  相似文献   

7.
自体血管旁路移植术是血管外科常用的手术方式 ,是治疗血管狭窄、阻塞的主要手段 ,但由于存在术后血管再狭窄现象 ,直接影响手术的远期疗效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血管生物学的飞速发展 ,利用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 ,NOS)基因及反义内皮素(endothelins ,ET)核酸防治血管再狭窄已引起整个血管外科界的高度重视 ,并在一些侧面展示出十分诱人的研究前景和临床应用价值。现就近几年基因治疗血管再狭窄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合性回顾。1 狭窄机理自体静脉…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手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术后几年内移植血管易发生内膜增生,导致血管再狭窄.另外,手术损伤可加重移植血管和患者自身血管不匹配程度,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被认为是导致血管壁增厚,移植血管发生再狭窄的始动因素[1].血管再狭窄导致局部心肌缺血,心肌细胞缺氧凋亡,最后发展为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腺相关病毒增强型质粒载体介导的外源性p53基因在自体移植静脉中的表达,以寻找预防移植血管再狭窄的方法。方法 应用亚克隆技术,构建了人全长野生型p53基因的腺相关病毒增强型质粒表达载体,通过阳离子脂质体DOSPER介导,转染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自体移植静脉,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析外源基因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基因表达产物。结果 外源性p53基因在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自体移植静脉中表达出相应的mRNA和蛋白质。结论 病毒增强型质粒-脂质体复合物可将外源性p53基因成功导入自体移植静脉并有效表达,p53病毒增强型质粒-脂质体昨合物可作为移植静脉病基因治疗的载体系统。  相似文献   

10.
胰腺癌血管受累行手术切除时大部分可直接吻合重建。但有时切除段过长仍需血管移植。移植的血管分为自体血管或人造血管。人造血管如Gore-Tex、ePTFE等,可根据情况选用不同长度、口径;但其费用昂贵,且术后需长期抗凝。远期血管通畅率低于自体血管,故使用时应慎重。自体血管有颈内静脉、髂内外静脉、左肾静脉、大隐静脉、卵巢静脉、脾静脉忉、股静脉及股浅静脉等。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静脉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静脉再狭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移植静脉过度扩张导致管壁损伤,引起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分泌,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并向内膜迁移,进而细胞外基质沉积、血管壁重构和再塑,最终导致移植静脉再狭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和移植静脉管壁损伤是导致再狭窄的始动因素。防治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基因治疗和血管外支架治疗等,血管外支架联合基因治疗是一种前景看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自体大隐静脉转流术后移植血管闭塞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4月于山东省立医院、菏泽市中医医院、济南市中医医院确诊为ASO且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血管是否发生闭塞分为未闭塞组(A组)与闭塞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手术方式、移植血管长度、移植血管直径、术前及术后踝肱压力指数等指标的差异。结果:闭塞组患者39例,未闭塞组患者73例。两组手术时长、术前ABI及术后即刻A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 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移植血管长度和移植血管直径是自体大隐静脉转流术后移植血管闭塞的危险因素。结论:下肢动脉转流手术方式、移植血管长度和移植血管直径是影响移植血管闭塞的危险因素,术前流出道的评估和术式的选择有利于维持移植血管的通畅性。  相似文献   

13.
自体静脉移植血管的顺应性特点和显微结构成份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黎  李军 《中华外科杂志》1994,32(3):143-146
自体静脉是中小动脉重建的首选材料,但仍有一定的近、远期栓塞率。本研究评价了自体静脉移植血管顺应性特点,并采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了自体静脉移植后的血管管壁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的相对含量。结果发现,自体静脉移植术后移植血管与宿主动脉间顺应性差异始终存在,但顺应性差异与血流频谱形态间无确定的关系。这种顺应性差异体现在自体静脉移植血管具有与正常静脉相同的顺应性特点,不同于正常动脉。以管壁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含量比值表示血管的刚度,结果显示移植血管刚度值与正常静脉相同,低于正常动脉。结构成份的测定结果进一步支持功能评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剪切力对静脉移植后再狭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体静脉移植术是目前医学界普遍采用的治疗血管狭窄、改善组织缺血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法,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术式之一.然而,由于移植损伤、静脉与动脉的组织结构、血流动力学差异,自体静脉移植术后的通畅率仍不容乐观.本文将从血液流变学的角度对自体静脉移植术后再狭窄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目前在治疗上多采用血管移植旁路术进行动脉重建。自体大隐静脉是较常用的旁路材料,主要用于腹股沟以远的动脉重建。由于其取材上的独特优势,在人造材料研制日新月异的今天,仍占有重要地位,并已成为评价其他材料疗效的标准。最早的自体静脉移植试验是由Gluck在1894年报告的,但  相似文献   

16.
内皮素、NO与自体静脉移植再狭窄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内皮素、 N O 同自体静脉移植后狭窄的关系。方法 对26 例自体静脉移植后狭窄并进行2 次手术者以及正常对照组26 例,利用放射免疫测定、 Griss 方法检测血浆内皮素和 N O 水平,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狭窄血管组织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合酶( N O S) 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均存在高内皮素、低 N O 血症,存在狭窄血管组织内皮素基因高表达、 N O S 基因低表达状态。结论 内皮素、 N O 同自体静脉移植再狭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目的 通过对四肢主要血管损伤158例的诊治分析,探讨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提高疗效,降低截肢率。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四肢主要血管损伤158例,其中直接血管吻合88例,自体静脉移植修复32例,单纯修复38例。术后按显微外科方法监测治疗。结果 治愈145例,截肢13例,死亡1例。结论 严密观察伤肢缺血现象和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对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早期修复损伤血管有助于降低截肢率;缺损大于3cm应作静脉移植;术后注意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并及早切开减压是提高治愈率和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重组arresten蛋白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原核表达人arresten重组蛋白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pRSET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人arresten重组蛋白.将Wistar大鼠颈外静脉移植于腹主动脉,建立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实验分3组:假手术组、移植对照组和移植实验组.自术后第3天起,皮下注射给予arresten重组蛋白(每日4 mg/kg体重)处理.4周后取移植静脉组织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 移植组移植静脉均呈现典型的内膜增生、肥厚,导致血管管腔狭窄;新生内膜主要有过度增殖的α-SMA染色阳性平滑肌细胞组成.移植实验组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受到明显抑制,新生内膜面积(0.12±0.07)mm2及新生内膜/中膜面积比(0.373±0.08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38±0.11)mm2,1.621±0.086,P<0.01];并且实验组移植静脉新生内膜细胞PCNA标记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15.62±3.97)%比(56.36±3.49)%,P<0.01].结论 重组arresten蛋白通过抑制新生内膜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能有效抑制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发生发展,在防治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血管组织床对自体移植静脉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旨在探索血管组织床对自体移植静脉的影响。选11只健康家犬,将其双侧股静脉倒置移植于同侧股动脉之间,行三定点褥式连续端端吻合,确认血管通畅后,分别置于健康肌肉内及皮下,观察两种条件下移植静脉的通畅情况,应用微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内膜增生程度及血管壁显微结构成分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①皮下组术后1周1条静脉发生假性动脉瘤,术后16周2条静脉栓塞,肌肉组无合并症发生;②皮下组术后4周~16周内膜增生趋势明显(P<0.05);③移植血管壁显微结构成分相对含量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认为,皮下覆盖可能是导致移植早期血管过度扩张及移植后期血管内膜过度增生的重要因素。提示在临床上,应尽可能应用健康肌肉覆盖移植血管。  相似文献   

20.
血管移植在肢体血管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8,自引:7,他引:31  
目的 总结应用血管移植在肢体血管损伤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自体静脉和人工血管,用不同的吻合方式对53条损伤的血管进行血管移植。结果 除2例术后截肢外,其余移植血管均通畅,远端肢体循环良好,肢体无肿胀。结论 动脉、静脉损伤2cm以上均需行血管移植,尽量采用自体静脉移植,必要时可使用人造血管,血管吻合时应遵循显微外科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