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血液科利奈唑胺注射液治疗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33例发生院内感染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用药前16例患者检出革兰阳性菌株14株(77.8%),其中葡萄球菌属4株(12.1%),VRE3株(9.1%),屎肠球菌2株(6.1%),粪肠球菌3株(9.1%),鸟肠球菌2株(6.1%)。33例患者中,初始使用利奈唑胺4例(12.1%),换用利奈唑胺治疗29例(87.9%)。细菌清除率达86.7%。33例患者均在治疗后3~5d感染症状缓解,临床有效率75.8%。6例(18.2%)在使用利奈唑胺期间出现了不良反应,1例轻度呕吐,1例恶心,1例面部水肿,1例视物模糊,2例患者轻度腹泻。结论利奈唑胺可有效治疗血液科患者院内感染,部分病例为使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时换用利奈唑胺,在本研究中未观察到利奈唑胺对于血液疾病患者化疗后的骨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患者耐受性良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血液病患者革兰阳性(G+)球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6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疑诊G+球菌感染血液病患者,以利奈唑胺600 mg,每日2次抗感染治疗,从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方面评价其疗效,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76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1.26%。单用利奈唑胺组有效率92.31%;混合感染初始即联合利奈唑胺组有效率92.59%;混合感染初始联合其他抗G+菌药物后换用利奈唑胺组有效率88.89%。3组病例体温控制中位时间分别为3.313、.76及6.58 d。恶性血液病不缓解、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合并G-菌感染是影响利奈唑胺疗效的3个重要因素。利奈唑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1%,发生肝功能轻度异常患者未予停用利奈唑胺,经保肝治疗后肝功迅速恢复,其余患者均予以停药后3 d至2周后患者。结论利奈唑胺治疗粒细胞减少血液病患者G+菌感染具有明显疗效。轻症感染或病原学检查提示明确G+菌感染病例,针对性单药利奈唑胺即可取得明显疗效。重症混合感染首选联合利奈唑胺者疗效优于利奈唑胺作为二线药物者。恶性血液病完全缓解、避免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和及时有效病原体检查有助于利奈唑胺发挥抗G+菌感染的疗效。利奈唑胺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利奈唑胺治疗儿童白血病化疗后重症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例儿童白血病化疗后重症感染者予利奈唑胺静注,10 mg/kg,每8 h1次,疗程8~18 d。观察致病菌清除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致病菌清除率为100%;痊愈8例、显效3例、进步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2%;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停药后自行恢复。结论利奈唑胺治疗儿童白血病化疗后重症感染疗效较好,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所致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2009年5月至12月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16例患者(其中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7例),用药期间观察患者发热及其他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影像学改变、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病原学改变,并根据上述结果决定利奈唑胺疗程。结果 16例中13例好转出院,3例死亡,2例血红蛋白降低,3例血小板降低,2例合并肾功能异常及9例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在应用利奈唑胺后肝肾功结果未见升高。结论利奈唑胺是治疗MRSA肺炎既有效又安全的药物。对于可能存在MRSA感染风险的高危患者可经验性应用利奈唑胺。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含利奈唑胺化疗方案治疗术后耐多药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3年5月至2017年4月北京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16例耐多药脊柱结核患者,手术后经不含利奈唑胺方案行抗结核药物治疗6个月后无效,后改为含利奈唑胺方案行抗结核药物治疗。通过对比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调整前后的化疗成功率、植骨融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变化情况,以及与利奈唑胺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含利奈唑胺方案治疗耐多药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含利奈唑胺方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成功率为75.0%(12/16),治疗失败率为25.0%(4/16);植骨融合率为81.3%(13/16);使用含利奈唑胺方案抗结核药物治疗前VAS得分平均为(5.8±1.4)分;使用含利奈唑胺方案后VAS得分平均为(2.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46,P=0.000);12例患者椎体感染及椎旁脓肿逐渐吸收。与利奈唑胺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3%(9/16),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31.3%(5/16),末梢神经炎的发生率43.8%(7/16),贫血的发生率37.5%(6/16),头晕的发生率12.5%(2/16),皮疹的发生率6.3%(1/16)。减少利奈唑胺剂量后,与利奈唑胺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减轻。结论 含利奈唑胺方案治疗耐多药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确切,但与利奈唑胺剂量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在ICU重症感染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入住ICU的27例重症感染患者给予利奈唑胺0.6 g,2次/d,观察用药前和用药72 h后的体温、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27例患者中19例好转,8例死亡或自动出院,临床有效率为70.37%。使用利奈唑胺72 h后,患者体温血象均较前下降,血小板计数稍有下降,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所观察的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奈唑胺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短期应用是安全有效的,长期应用的药物副作用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治疗老年白血病化疗后患者合并革兰阳性(G+)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4例老年白血病(≥60岁)确诊G+球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64.29%)(P<0.05);治疗组的平均用药时间〔(8.19±2.08)d〕短于对照组〔(11.85±2.75)d〕(P<0.05)。结论利奈唑胺治疗老年白血病患者合并G+菌感染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观察利奈唑胺治疗老年重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老年重症MRSA肺炎患者50例,分为利奈唑胺治疗组和万古霉素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利奈唑胺组与万古霉素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5.0%、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70.8%、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7%、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奈唑胺组治疗老年重症MRSA肺炎临床疗效优于万古霉素组,对老年重症MRSA肺炎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评价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重症医学科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重症医学科MRSA肺部感染患者85例,随机分为利奈唑胺组(43例)和万古霉素组(42)例,分别给予利奈唑胺(0.6g/次,2次/d)和万古霉素(1.0g/次,2次/d)治疗,疗程均为10-14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对MRSA肺部感染的治愈率分别为27.91%和26.19%,总有效率分别为72.09%和71.4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79.07%和64.29%;不良反应分别为6.98%和7.14%。两组患者的MRSA肺部感染治愈率、总有效率、肺部感染相关指标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ICU MRSA肺部感染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当,利奈唑胺的细菌清除率略高于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10.
革兰阳性菌所致的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虽然有研究显示利奈唑胺治疗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死率高于标准对照,但利奈唑胺治疗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仍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本文报道1例利奈唑胺经验性治疗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并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背景和目的:利奈唑胺是一种新型抗菌药物,动物实验和体外试验均证实利奈唑胺具有很强的抗耐药MTB活性,但有报道认为,利奈唑胺易引起贫血、血小板减少和外周神经炎等不良反应,患者的耐受性较差.为进一步评估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安全性、耐受性和临床疗效,该研究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含利奈唑胺方案治疗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30例MDR-TB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利奈唑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22例患者,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改变等。结果 22例中10例治愈,7例好转,有效率77.27%,无效5例,其中2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1例白细胞进行性升高出现黄疸后考虑为血液病而转科治疗。3例白细胞降低至正常范围以下,2例血小板降低,3例合并肾功能异常及9例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在应用利奈唑胺后肝肾功结果未见明显升高。结论利奈唑胺是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既有效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和比较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治疗住院高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我科住院的高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8例[年龄84-98岁,平均(91.2±4.0)岁],分为利奈唑胺组(30例)和替考拉宁组(28例),设定临床疗效评价(痊愈、显效、进步、无效)和细菌学疗效评价标准(清除、假设清除、未清除,替换、再感染),了解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总有效率利奈唑胺组为93.3%,替考拉宁组为78.5%,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103);细菌清除率利奈唑胺组为86.7%,明显高于替考拉宁组的53.6%(P〈0.05)。治疗过程中利奈唑胺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替考拉宁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肌酐升高。结论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在临床上治疗高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疗效肯定,利奈唑胺在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方面优于替考拉宁。在选择用药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需注意监测血小板和血肌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谷浓度在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中的有效参考浓度范围,并分析利奈唑胺谷浓度的影响因素及利奈唑胺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其在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使用利奈唑胺治疗耐药肺结核的94例次患者的血液样本,使用全自动二维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奈唑胺谷浓度,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利奈唑胺谷浓度的影响因素。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对利奈唑胺谷浓度进行描述性统计,结合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初步确定利奈唑胺谷浓度的有效参考范围。结果?患者血利奈唑胺谷浓度在0.12~6.62 mg/L之间,平均血药谷浓度值为1.24 mg/L。用药剂量及体质量指数是影响利奈唑胺谷浓度的重要因素(P=0.000,P=0.033),得到下列回归方程:Y(谷浓度)= -0.029+5.058X1(用药剂量)-0.079X2(BMI)(R2=0.467)。谷浓度和肌酐清除率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联,即每增加1个单位的谷浓度,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增加为之前的6.519倍,每增加1个单位肌酐清除率,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降低为之前0.957倍。结论?结合疗效相关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建议利奈唑胺治疗耐药结核的血药谷浓度的推荐参考范围在0.25~2.00 mg/L之间。可通过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预测利奈唑胺谷浓度,指导利奈唑胺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序贯治疗对老年关节置换假体周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MRSA感染患者1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同时,应用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序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应用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序贯治疗假体周围MRSA感染,治愈率为81.8%,治愈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治疗后1、3个月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降至正常范围;1例出现复发情况,1例治疗失败。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9.1%、18.2%。结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序贯治疗老年假体周围MRSA感染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3—8月福建省立医院血液科收治的临床诊断为合并革兰阳性细菌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18例,采用利奈唑胺600mg静脉滴注,每12h1次,直至临床感染症状缓解和影像学改善时停药。结果 18例患者中12例有明确感染灶,包括肺部8例,皮肤软组织3例,牙龈1例。所有患者中8例合并粒细胞缺乏,4例合并粒细胞低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14d后获得临床症状改善,其中8例肺部感染明显好转,3例皮肤感染痊愈。未发现明显的临床不良反应。结论利奈唑胺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治疗有较好临床疗效,且副反应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口服利奈唑胺在治疗耐药结核病中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估。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5例耐多药结核病/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共27例)实验组(共18例),对照组给予多药联合化疗,而实验组在对照组多药联合化疗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片口服,排除非医疗因素干扰中断治疗及因药物副作用不能耐受的患者,实验组加用利奈唑胺口服至少10个月,如治疗过程因不良反应出现利奈唑胺减量,则治疗时间延长到1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病症改善情况、空洞闭合率以及痰菌转阴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多药联合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口服利奈唑胺治疗耐药结核病临床疗效显著,配合减量及支持治疗后不良反应可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09年1月~2015年3月间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平洲分院收治的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并使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的住院患者11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使用利奈唑胺治疗IE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入选患者男性6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7.0±19.4)岁;既往心脏病史:二尖瓣脱垂3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3例(其中1例安装起搏器),既往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2例,先天性心脏病史1例,无心脏病史2例;心脏瓣膜损害情况:左心自体瓣膜4例,右心自体瓣膜1例,左右心自体瓣膜1例,人工瓣膜5例;病原菌:粪肠球菌3例,丙酸丙酸杆菌1例,路邓葡萄球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血链球菌1例,血培养阴性2例;血培养阳性细菌对糖肽类及噁唑酮类抗菌药物均敏感;心脏超声情况:单纯瓣膜赘生物形成5例,赘生物并穿孔3例,赘生物并瓣周脓肿1例,单纯瓣膜脓肿2例;治疗情况:急诊手术1例,择期手术4例,保守治疗6例,治愈10例,治愈率达90.90%;使用利奈唑胺时间5~56 d,平均(23.6±16.2)d;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4年无复发;主要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总共有6例,占54.55%,患者停药和输注血小板或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利奈唑胺治疗IE临床疗效好,主要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可逆性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利奈唑胺能否有效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一直是临床医生疑惑的问题,本文报道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致颅内感染病例,经万古霉素治疗无效,改用利奈唑胺治疗后病情好转,说明利奈唑胺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致颅内感染效果显著,能有效透过血脑屏障,现将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月  李鑫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4):719-720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治疗广泛耐药结核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24例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人采用常规化疗,试验组12人加用利奈唑胺,比较不良反应和疗效。结果试验组试验组症状改善、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抗酸染色涂片阴性、痰结核分枝杆菌阴性、痰定量PCR阴性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利奈唑胺治疗广泛耐药结核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