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基地建设探索基础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少而精、高层次的基础学科人才,是关系到国家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发展,迎接21世纪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要战略问题。我校的基础医学专业点已被国家教委批准为第四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入才培养基地”(下称基地)之一。在学校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领导下,基础医学专业点基地积极探索办学的新模式,以培养出面向21世纪的、又红又专的、高层次基础医学科研的教学人才。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需要,在理科基地建设中,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中医基础医学“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成为知识面宽,基础扎实,理相互渗透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3.
学校为充分发挥理科基地的作用,培养高层次基础医学教学和科研人才,根据原国家教委设立理科基地的要求,结合学校理科基地的现状,开办了长学制理科基地教育,并研究建立了长学制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和科研素质,增加学生发展的潜能。形成了长学制理科基地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实践,培养的学生受到社会好评。  相似文献   

4.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该基地是国家教育部为了加快发展国家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的培养而设立的。中国药科大学设置的“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全国唯一的基础药学点。该基地依托生化药学、药物化学和药理学三个学科,旨在培养从事药学基础性研究与创新药物研究的研究型人才。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5.
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全国高等教学研究中心专家组一行6人,于2000年4月11、12日对上海医科大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基础医学专业进行了中期检查。  相似文献   

6.
基础医学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院基础医学专业点进入“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八年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探索教育改革与管理的创新:1.实施全程导师制,注重个性化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2.优化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3.不断强化专业实习管理,突出学生在实习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7.
我校基础医学专业是教育部 1996年批准的 10个医学类理科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根据基础医学专业学生 (简称“基地班”)起点高、要求高、目标高的三高培养方案 ,我们经过实践和探索 ,逐步建立起具有现代基础医学人才培养特点的、富有成效的教学管理方法。一、加强基础医学专业性质的教育 ,坚定专业思想九八级是“基地班”第一届学生。由于首届招生缺乏宣传 ,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我们对此十分重视 ,利用多种形式展开教育 ,多方位向学生介绍了基础学科的重要性 ,使学生认识到 :(1)基础研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是新技术、新文明的先导 ,是…  相似文献   

8.
2008年2月,北京大学药学院药学专业经专家评审及公示后,被正式批准为第5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简称“理科基地”)药学专业点。  相似文献   

9.
刘彦  何坪  邓宇  李曼霞 《重庆医学》2015,(19):2721-2723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面向21世纪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求“改革高级医学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21世纪社会需要的高质量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教学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的思路,反映了学校对社会的服务方向[1‐2],是教育教学体系的中心环节,故而其制订是否科学准确,直接影响到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作为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主要是培养面向基层,能够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达成该目标,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对临床医学专业进行了院校结合和系统化教学改革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改革,为了科学评价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效果,本研究采取综合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试题150题,对本校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平行班、院校结合班、系统化教改班学生在第4学期末同步测评,了解学生对临床医学专业核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相似文献   

10.
在21世纪市场经济和知识时代的新形势下,高校作为教育事业的“龙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研究开发先进生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要搞好以上“基地”建设,关键在于首先建设一支优秀的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进行高水平的教学,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期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的评审结果已揭晓,医学部共获批准项目131项,其中有4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20项面上项目、3项重点项目,1项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3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批准经费总计4818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6年开始设立的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主要面向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基地(即理科基地)和特殊学科点,资助理科基地建设和基础科学后备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2.
作者通过对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的工作访问,介绍该校以“回到基础科学”为特点的课程结构。我国为探索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教育械, 办临床医学七年制教育已8年,反映其培养目标和教育战略的课程设置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能否吸取杜克大学医学院这种“回到基础科学”即加强科研训练与临床医学教学两不误的高层次人才训练战略,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国务院下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作”,“高等学校要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我国高等学校必须注重实施创新教育,为把学生培养成素质全面,具有科学批判精神和探究、发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相似文献   

14.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学专业基地班是经教育部1996年11月批准、全国唯一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中药学基地,采取本科、硕士、博士分流培养方式,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有机衔接,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科研意识、科研素养和创造能力、有较大发展潜力和  相似文献   

15.
消息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9(5):45751052-510
2007年度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稳步增长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的评审结果已揭晓,医学部共获批准项目131项,其中有4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20项面上项目、3项重点项目,1项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3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批准经费总计4818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6年开始设立的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主要面向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基地(即理科基地)和特殊学科点,资助理科基地建设和基础科学后备人才培养。本年度基础医学院得到了资助,支持人才培养支撑条件建设。(北京大学医学部科研…  相似文献   

16.
本主要介绍了在理科基地建设中,抓好实验室体制改革,改善实验室条件,促进实验规范管理,提高实验室人员素质,为实验教学改革、为培养“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教学改革为动力建设一流基础医学人才培养基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基础医学”专业理科人才培养基地 5年来的建设经验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写了新教材、建立了良好的实习基地 ,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取得了多项教学成果 ,探索了一条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作为正在崛起的21世纪的主导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将成为全球经济的增长点。国家十分重视生物技术人才尤其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本领的人才的培养,经专家评审,教育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共同研究决定,在全国批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6所重点高校建立“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我校成为首批建设“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学校之一。 教育部“国家生命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启动工作大会于9月26~28日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等有关部委的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特邀中国药科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5,36(5):392-392
由中国药科大学校长吴晓明教授主持的“21世纪初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9月8日,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颁奖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校长吴晓明教授作为获奖代表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表彰。继2001年“高等药学教育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之后,此次由吴晓明教授主持的“21世纪初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成果再次脱颖而出,获此殊荣,这在国内医药教育界也是不多见的。同时,我校另一项课题“基础药学理科基地建设成果”也获得了国…  相似文献   

20.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理科基地自1996年试办至今在理科基地人才培养方面,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思路,不断在生源、培养模式、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实习基地等方面为培养高质量的理科基地学生创造优良的条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基础医学理科基地毕业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